首页 优秀范文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7:02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第1篇

关键词:德育;生活世界;回归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27-04

一、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性逻辑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首先要追溯的是逻辑起点问题。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根基与源泉,德育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领生活。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的品德,进而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

(一)德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理性

与价值理性相对应的就是工具理性。当代教育最大特点是功利化,学校德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形式化、虚无化与边缘化。[1]各中小学日益成为“中高考”的附庸,不断追崇的素质教育使学校德育转为一种评价学生的量化标准。从社会角度讲,它不断追求效率,成为社会政治经济的辅助工具;从个人角度看,成为个体人谋取名利,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前途铺路的利器。在这样一种功利性氛围中,德育乃至整个教育都沦为服务于某种特定功利目的的工具,德育不是为了“成人”,而是为了“成物”。

由此,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理性就显得极其重要。为什么呢?这与人所固有的德育需要密不可分。德育需要培养人的精神成长,这也是德育的目的,因为目的是依据需要而设定,我们所需具备的价值理性应该是积极的、生长的、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现实而所起引导与指导作用的。价值理性引导我们的发展方向,改正发展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价值理性是信仰理性、方向和目的理性[2],它就是茫茫海面上的指示灯,正因为有了价值理性的引领,才不至于德育的完全沦丧,不至于迷失在回归途中。

(二)德育要回归生活世界的交往理性

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中我们最不可缺少的事情就是交往,与己交往,即与内心世界的那个“自我”进行交流;与他人交往,不论我们多么优秀,多么特别,我们都需回到普普通通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来,与存在于普通生活中的人相互交往。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和我与你的对话。”[3]

交往理性最关键的旨趣是要从“中心化的主体性”走向“去中心化的主体间性”。世界是由“我们”共同构成的世界,是一个主体间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主体间关系。胡塞尔也说过,真正的交往是主体兼并相互理解的交往。[4]我们所要培育的德育人必须回到生活中去,能够与他人平等、正常、互相尊重地交流对话。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交流、内心世界的倾诉与倾听,上升到知识的学习、精神的交流,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交往。“去中心化的主体间性”强调我们应站在他人立场,时刻为他人着想,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交往理性也强调从注重道德知识转向知情意行的统一。传统德育课程片面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德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唯一目标是追求善,追求善的过程不是只具备道德知识就够了,我们不仅需要知道什么是善,更需要有善的情感体验,能够从内心自发自愿地去追求善并付诸行动。因而,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要求我们将道德四要素相结合相统一,在生活方方面面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交往理性同样要求我们将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仅以学校环境培养德育只会使我们成为具有一定知识量的书呆子,而在具体的情境中缺乏道德判断能力,亦无道德情感,最终无法付诸行动。学校是半个社会,社会亦是广义学校,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所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自由地进行精神交往。

二、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探索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这句口号从21世纪初就开始吹入我们耳中,可如何回归依旧是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前提条件――把学生世界还给学生

“把学生世界还给学生”,这句话源自于刘铁芳老师在《守望教育》一书中提到的“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5]笔者在此处之所以把“儿童”二字换为“学生”,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传统学校德育的对象是学生,而本文正是基于传统德育提出的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因此对象也必须是学生;二是因为学生是“应试教育”最大的受害者,是功利化教育最直接的相关者,当今教育不把学生当做正在发展中的个体对待,而是强加未来世界所需社会人的标准于学生身上。因此,学生具有最大的话语权与控诉权;三是笔者所强调的学生为在接受着国家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学校与社会的夹缝中求生的迷失方向的困惑者。

那么回到上述所说的学生世界中去,什么才是学生世界?学生世界又与生活世界有何联系?

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学生世界只是他人生路途中的一小部分。德育是要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备他人利用。而发展他们的能力,首先就是生存能力,此处的生存不是指吃饱穿暖的物质生存,更多的是指向精神层面,如何接人待物,如何交流,如何沟通,如何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如何拥有开阔胸怀等等。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呢?“以后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就是成人的世界吗?以成人的标准、未来生活的标准要求学生,学生内心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吗?让学生在他们各自的阶段生活得好不就是德育的目的吗?只有先把学生的世界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才能让德育回归到生活中去。应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世界、生活关系、生活意义、生活方式,扩展学生经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活在当下,并富有意义。

(二)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途径探索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不仅需要价值理性与交往理性的引领,我们不能只让它停留在纯思维中,要让回归真正落到实处,正如上文所述,目的是依据需要而定,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最首要的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换句话说,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关键之处就是教学目标的合理化建构。

郝文武教授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有效教学方式》一文中提到,教学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者在相互联系中分别实现,在分别实现中达到统一。此处笔者借鉴郝老师的三维目标,与道德四要素相结合,来探讨德育回归的途径。

1.知识与能力的习得。

知识即道德认知,从课本中获得的关于道德的知识,要获取到知识就免不了“道德说教”,但是说教的方式与传统的“口耳相传”大相径庭。知识本身无好坏,但道德知识却有好坏,区分哪些知识是真善美的,哪些知识是假丑恶的,即为能力的第一内涵;学生须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学会区别道德知识,区别道德行为,好的行为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到,不好的、恶的行为引以为戒。更进一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获得的好的道德知识,这便是能力的第二层内涵。知识的增长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的提升促进知识的吸收,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传统的道德四要素“知情意行”来说就是“情”和“意”两部分。在生活世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呢?最重要的是社会熏陶与感染,给学生以无限的自由和空间,深入到各种社会组织中,各种实践活动中,没有压力与强迫,纯粹出于自己的爱好,真正去感知在课堂、书本中习得的知识,选择、判断提高道德行为的能力,进而获得情感体验。如何从“情”到“意”呢?在生活中,学生可就同一道德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体验,不断升华道德情感,进而产生道德意志,由众多的积极的、正能量的情感态度相组合上升到价值观问题。德育的终极目标便是追求“善”。

3.过程与方法的掌握。

将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既是目标,又是手段,这是与布鲁姆的教学目标的最大区别。过程与方法作为达成目的的手段,这个很容易理解,也是我们一直以来都认可并使用的。那么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如何理解呢?构建有效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学的目标和内容。[6]

陈桂生教授的《中国德育问题》一书中提到的现行德育途径名目繁多,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学生普遍喜欢的是活动,诸如社会实践活动、大型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特别是郊游野营活动;虽然班会、团队会等也是活动,但不是由学生自主主持的活动,因而不太受学生欢迎。[7]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倡导学生的自由、价值与交往,在真实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笔者曾有幸到西安市田家炳中学、陕西宜川中学调研,两所学校德育课的最大共同点就是自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消除课堂与课外的界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寻找资料,自主实现目标。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方法,学校完全把学生的世界还给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互相包容爱护等能力均得到发展。试问,用这样一种文化环境培育的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其德育效果会差吗?

回归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它发生在每时每刻。它并不是从传统的学校德育走向了生活德育,而是二者相结合,相互融会贯通。正如之前提到的学生世界与生活世界一样,学校德育与生活德育万不可单独而谈。只有先从理念上把二者融为一处,才可在实际过程中达成真正的统一。

方式有别于方法,它是方法、手段、策略的总称。方式无所不在,最重要的便是回归的理性逻辑的建构,当国民的价值理性与交往理性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生活便处处是德育了。生活中点点滴滴小事均可有大哲学、大智慧,还给学生自由与空间,让他们享受当下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未来做准备,关注意义世界,如此,德育的发展不言自明。

以上所谈的更多指向中小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更需要交往,雅斯贝尔斯提到,大学有四项任务,其中第三项便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精神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介乎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一种坚定信念。[8]大学这所象牙塔,它亦是半个社会,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学会生存,这也是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所阐发的终极目标。

三、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应避免的问题

之所以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口号由来已久,德育回归却迟迟落不到实处,以及关于回归的话题经久不衰,这些均指向一处,那便是在回归途中遇到了问题。德育回归生活世界,顾名思义,最重要的两点便是:回归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以及如何回归。那么,不难想象在真正的贯彻执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主要围绕这两方面展开。

(一)对生活世界的误解

生活世界这个词源自胡塞尔的《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之后逐渐被引入到教育中。生活不是日常琐碎的生活,它更多地指向意义世界,指向富有意义的非日常生活世界,指向应然的、超越的世界。在回归途中,很大一部分人将二者混为一谈,对生活没有加以一定的甄别,将生活世界统而概之,这是一类误解;第二类误解是将学生生活从意义生活中剥离出去,回归只在学校发生或相反,在其他方面则没有,这构成二者的不协调,不衔接,最终致使德育回归依旧落为一句空话。若对生活世界概念没有一定的理解,极容易将德育埋没在生活琐事中。但在具体的生活中,如何去区分,如何去衔接不免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舒适的氛围,创建文化环境,时刻让孩子受到文化熏染,以环境育人,以文化化人。

(二)德育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我国教育家注重教育活动之整体性、连贯性,不愿把德育列为专项教育活动,过多的德育课、德育研究者、德育教师真提高学生的品德了吗?真为社会的德育改进做出贡献了吗?我们大声呼吁,却使德育越来越偏离实践,虽然理论的作用不容忽视,杜威也曾反对专为德育开设德育课,斥为不能灌输真正之道,强调在活动中,不自觉间养成。但是,不自觉中养成便产生众多问题:目标不明确,内容宽泛,过程庸俗等,因而也是忽视德育。

回归生活的德育既要明确目标,又不可完全忽视学校德育课程的开设,因为德育课程源自生活,更是生活的提炼与升华。换个角度讲,不可过分强调德育,我们呼吁的声音越高,德育越缺失得严重。提高德育现状的最佳办法就是淡化德育,淡化到真真正正的生活中去。此处笔者以在调研过程中观察到的一节德育课为例。西安××中学高二年级在进行德育班会活动时,以“复旦研究生投毒案”导入,学生通过用情景剧复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矛盾,如给朋友起外号、易冲动、与父母起冲突等,激起大家自身的回忆,最后交流讨论,再把这些讨论结果返回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同学、家长、朋友的鼓励、支持与监督将这些知识真正体现在点点滴滴之中。

上述两种误解之间又有着深厚的渊源,对生活世界的误解会直接造成实施过程中的偏离,而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也会形成对生活世界理解的偏差。好的教育过程首先需要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理念就是对生活世界的准确理解,其次便是本着理念不断去推行,并对推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如上述中提及的目标不明确,内容宽泛,过程庸俗等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文中探讨的三维目标与道德四要素相结合的方式来避免。理念最重要,行动是关键。

弘扬回归生活的价值理性与交往理性,厘清生活世界的内涵,强调注重意义理念,还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这是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逻辑与前提,从三维目标与道德四要素相结合出发,慢慢摸索,逐渐改进,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不再是一个口号;学校、家庭、社会都出一份力量,创造德育文化环境,才能让每个人都成为优秀道德人,让德育绽放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

[2]林滨.全球化时代价值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8]【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6]郝文武.教育哲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刘铁芳.守望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陈桂生.中国德育问题[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第2篇

历经150多年的世界博览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这是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为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做出了巨大努力,世博园区规划设计的人性化、世博会出色的组织服务等工作都赢得了世界博览会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上海世博会成为展现中国奋进的年度文化符号。

上海世博会是我国继2008年奥运会后。承办的又一国际性盛会。这是一次综合国力和国家形象的充分展示,也是全球华侨华人感受祖国巨大变化的一次难得机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全世界华人华侨扬眉吐气,欢欣鼓舞。因为祖国的强大和繁荣,对于全球国华人华侨而言就是最大的荣光。上海世博会将全球华侨华人与祖国紧密相连。

本期“封面人物”特别策划“世界眼中的世博”,邀请了百余位来自世界的代表。他们有的是国际组织官员和外国国家元首,有的是华侨华人代表,有的是上海世博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有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世博游客。我们希望藉此通过他们的文字和语言,倾听他们“参与世博,奉献世博”最真实的感受,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上海世博会”。

姓名:爱戴

国籍:中国

所在城市:北京

职业:歌手、影视演员

您平时生活中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上海世博会的信息?在收音机里知道上海世博会的信息。记得有一次是我听收音机里的一段广告这样说:你想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全世界吗?我当时就想哪有那么好的事情,结果接下来收音机就传出这样的语言,欢迎到上海世博来。

您最关心世博会哪方面的新闻?

我最关心的就是世博场馆的建筑部分。

您平时的工作中讨论有关世博的话题最多的是什么内容?

可能跟我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有关吧,建筑是我比较关注的话题。

作为国际化的艺人,在您接触的人中。他们如何评价世博?

看过上海世博会的朋友都说这次世博会中很多建筑、科技等方面特别吸引人,很可惜的是他们还得被拆掉。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最吸引您的地方是?

建筑。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可以让中国看到世界,让世界也了解中国。我觉得基本上世界上很多西方国家没有到过中国的人,其实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甚至是更早,这其实是个很大的错误。

如果中国再次承办世博会。您有什么建议?

到北京来办世博会。

姓名:田艺苗

国籍:中国

所在城市:上海

职务:香港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常务理事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

您为上海世博会做的最值得纪念的事情是?

上海世博会闭幕期间,在世博演艺中心担任一场“门德尔松・华人女作曲家弹拨乐作品音乐会”的总监。

您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感受是?

觉得蛮新鲜的,好玩,陪外地的朋友去玩了好多趟。

在您参观过的场馆中,您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英国馆,觉得建筑设计很特别。

您参观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收获是?

最大的收获就是近距离地感受了一些他国的文化吧。

上海世博会上大多场馆都用影片展示内容,从3D到4D。甚至5D电影。您如何评价上海世博会的“特效之旅”?

有些特效影片做得蛮有意思的,像《石油的故事》。

您如何看待一些不文明观博现象?

很煞风景。美好的现代化建筑,如果搭的是不文明行为,就一点也不高级了。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场全民赶集,或一个大公园。

您如何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

城市塑造了某些生活方式,让我们在这种方式中找到安全感,但有时候也会有窒息感,好像觉得生活被城市控制了。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的口号,能营造一份欣欣向荣的气氛吧。

如果中国再次承办世博会,您有什么建议?

我觉得可以更自然一些,不必太兴师动众,也希望内部的一些管理更人性化一些。

请用一句话形容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让大家看见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上海。

如果10分是满分,您给上海世博会打多少分?

当然是10分,做得很足够了。

姓名:范晶晶

国籍:中国

工作单位:上海轨道交通维护

保障中心监护分公司

您为上海世博会做的最值得纪念的事情是?

最值得纪念的事就是为“平安世博”保驾,国庆节,中秋节都在值班。

参观过的场馆中,您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中国馆。中国人就得去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最吸引您的地方是?

市区变得更漂亮了,治安更好了,人民又得到实惠。

您参观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收获是?

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开了眼了。

您看到过哪些不文明的观博现象?

随地乱坐,乱吐痰,不懂得包容与理解。

您对2010上海世博会“网上世博”有何印象?

没看过,印象不深。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更加开放,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值得以后总结与借鉴。

如果中国再次承办世博会。您有什么建议?

不要一味追求参观数,要让那些山里的农民都来看看,不要追求经济指标,而要注重人民素质的提高。把钱花在刀刃上。

请用一句话形容上海世博会。

繁荣与和平,但我们身后的是更多的问题,不能忘记!

如果10分是满分,您给上海世博会打多少分?

8分。

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绝非巧合

在联合国人居署看来,要在城市中实现更美好的生活,有赖于两个方面: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如水、卫生设施和住房:更多则是在精神方面使市民得到充实和愉悦,尤其是在社会、文化和历史等相关领域。在我们看来,在人们心中培养一种地方情结、归属感和共同的思维,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让人人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

美好的城市得以建立,目标的一致性也很重要,即当地政府、私营企业以及城市居民都要清楚什么是城市发展的最大困境。人们只有把自己当作城市的主人,并为其取得的成果而感到由衷自豪,这座城市才能真正取得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大家的关心与投入,城市就不会繁荣兴盛,也不会激发其所有内在潜力,成为一个社会和谐、全民参与、经济发展、环境理想的场所。

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上海,本身就是一座发展迅速的中心城市,这绝非巧合。除了发展速度惊人,上海为了推动全民公平与机会共享,在如何“正确推进”城镇化、如何走出经济增长排斥和剥夺其他一切的怪圈等方面,还是做出了榜样。

姓名:黄代放

国籍:中国

所在城市:江西南昌

职位:泰豪集团董事长

您为上海世博会做得最值得纪念的事情是?

决策投资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向全中国及全世界展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成果。中国的民 营企业既是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飞速成长起来的社会新成员,又是当代中国多元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企联合馆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联合展示中国优秀民企的风采,以“无限活力”的主题演绎现代城市的色彩和活力。上海世博会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采用前沿环保技术和展示技术,使展馆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能更好地展示多元的文化、多样的经济、多彩的城市与生活,表达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和瑰丽想象,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激情、活力、创新、挑战等特点。

您喜欢哪些场馆?为什么?

我所参观过的世博场馆,我个人认为都很精彩,因为每一个都是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集团最精彩部分的浓缩展现。我个人最喜欢的场馆是“世博中心”。世博中心在世博会期间的功能主要是庆典中心、指挥运行中心、国宴招待中心、新闻中心和论坛中心等,是一座永久性场馆。世博中心是由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智能化工程总包管理,它集成了建筑、环保、节能领域最新技术,与“泰豪”所追求的发展目标高度一致。

我也很喜欢中国民营企业联合馆,因为它凝聚着我们16家参展企业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对国家与社会的回馈。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中国意味着学习、交流、发展、宣传、提升的机会。学习――学习他人所长,交流――在交流中孕育着合作的机会;发展――把握技术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宣传――通过世博向全世界展示真实的发展中的中国现状,提升一在学习中、交流中、发展中不断提升国家的实力。

如果中国再次举办世博会,您有哪些建议?

我有二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承办城市可以放在中西部更具发展想象力的城市;二是希望能提高游客的观博效率(质量)。

请用一句话形容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局提出的目标:成功、精彩、难忘。我认为这句话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上海世博会。

如果10是满分,您给上海世博会打多少分?

9分。

姓名:高东

国籍:中国

职位:上海建桥学院新闻学副教授

参观过的场馆中,您最喜欢哪个?

谈不上最喜欢,其实是各有特色,即使办得像小商品市场一样的非洲联合馆,也能看到一些独特的有益的东西。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最吸引您的地方是?

城市建设的理念,未来城市的美好愿景。

您参观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收获是?

欣赏到一个世界级的大都市办大事的能力和实绩。

您看到过哪些不文明的观博现象?

抽烟和随地扔垃圾。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及在国际上的权威性进一步提高。

如果中国再次承办世博会,您有什么建议?

在先进科技的展示和表达上要更加贴近民众。

请用一句话形容上海世博会。

给上海一个机会,给世界一份精彩――上海做到了!

如果10分是满分,您给上海世博会打多少分?

9分。

姓名:范垦程

国籍:中国

职位:上海铝业行业协会信息部副主任

参观过的场馆中,您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上海世博会园区太大了,我先后与家人去了四次,参观了60多个场馆,但也只占全部场馆的四分之一。每个场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和家人感觉最好的,还是中国馆以及中国省区市联合馆,内容和形式都比较亲切,同时也不乏惊喜与发现。

上海世博会最吸引您的地方是?

上海世博会最吸引人的地方,我认为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这种无处不在的完美结合,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对世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您参观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收获是?

尽管世界各国地域文化不同,但是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存在任何障碍,所以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与世界沟通与交流的愿望,增强世界意识、全球意识,用世界的目光看中国、看世界,做有益于世界全人类的事。这是世博会给我的最大启迪,也是观博的最大收获。

您如何看待不文明的观博现象?

世博会前,我很担心会出现种种不文明行为,然而实际情况比我想象的好得多。每天几十万游客,难免出现一些不协调音符,如最令人反感的就是睡在长椅上,一个人占好几个位置。不过这种现象我发现越来越少。值得一提的是文明使者

一世博志愿者们,他们是世博会上一道美丽的彩霞。

您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网上世博”有何印象?

“网上世博”很直观,场馆位置等一目了然,是我和家人观博最好的参谋与向导。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精彩对话,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开放的心态、开阔的胸怀、开拓的精神,同时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真切感受到中国是值得交的朋友。

如果中国再次承办世博会,您有什么建议?

如果中国再次承办世博会,我建议一、会址选在郊外,以免给本来就拥挤、拥堵的城市增加新的压力,“雪上加霜”:二、延长每日开放时间,如可从早上8时至晚上23时;三、取消热门场馆领取“预约券”的办法,一律排队进场;领到“预约券”的人虽可以合理、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动,但也使更多的人与热门场馆无缘。

请用一句话形容上海世博会。

穿越时空的视觉大餐,令人向往的美好愿景。

如果满分是10分,您给上海世博会打多少分?

9.5分。

“世博园区设计很人性化”

我来自美国洛杉矶。上海世博会给我的整体印象还是挺好的,尤其是世博会的组织工作留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还有世博园区的规划设计也挺不错,比如休息的地方、吃饭的地方都体现得很人性化。

在我看过的一些场馆中,有日本馆、美国馆和意大利馆等。我还是比较喜欢意大利馆。至于说观博游客的不文明现象,我认为抽烟是我比较难以接受的,虽然现场会提醒大家不要抽烟,但是还是有那么多人抽烟,地上也随处可见烟头。还有就是有些场馆的工作人员态度太生硬了,温柔一点好。当然,排队的人太多了,脾气不好也可以理解。我的建议是:干脆所有馆都预约,不要排队。

如果要给上海世博会打分,我就打8分吧。

您作为曾经参与世博报道的记者,能否谈谈您报道世博的感受?

作为世博记者,我觉得无论是上海世博会所展现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都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从没有涉足的行业通过世博的舞台开始了认识和了解,不论是其科技含量还是独特的创意都让我很感兴趣。总的来说,上海世博会这个大舞台,让我们即能看到世界各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又能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技术。我觉得在上海采访的几个月里,使我收获很多,也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个大课堂,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能参与世博报道,宣传上海世博会,应该是您为上海世博会做的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吧?

是的。我觉得我能采访宣传上海世博会,让更多的海外读者了解和认识上海世博会,来上海看世博会,是对世博会最有意义的、最值得纪念的。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最吸引您的是?

上海世博会最吸引我的就是各个国家美轮美奂的展馆和所展示的独特民族风情以及高科技 展品。

在您参观过的场馆中,您最喜欢哪些馆?为什么?

中国馆。不仅是因为它颜色亮丽,反力学的设计让它起到视觉的震撼感。超喜欢,尤其喜欢在中国馆顶俯视整个世博园区,视觉效果非常好。

石油馆。用3D电影讲述石油产生以及我们失去石油的尴尬处境,很生动、很震撼。我很喜欢看那个电影。

远大馆。环保节能建材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而且建筑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都很少。我参加过“一天建成远大馆”的活动,觉得以后要是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既节能又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很好。还有就是非洲联合馆,可以购物和盖很多章。

您如何看待不文明的观博现象?

每天入园几十万的游客,不可能每个游客都能做到文明观博。当然大多数游客表现是很好的,也有个别的乱扔垃圾,在乘坐公交车时抢位子。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来说就是个舞台,不仅是让世界各国来到这个舞台上,也是让中国在这个大舞台上发光发亮,闪耀自己的魅力与光芒。上海世博会让中国人民更加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

如果中国再次承办世博会。您有什么建议?

进园多一些入口,进馆多一些通道。

请用一句话形容上海世博会。

无限精彩尽在上海。

参观过的场馆中,您最喜欢哪些?为什么?

中国馆中国特色,支持中国:沙特馆:科技、建筑的完美结合,是排队最物有所值的馆。

上海世博会最吸引您的是?

各个国家的主题日活动,以及各国最正宗的美食。

您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感受是?

中国一直是一个“高速社会”。但这次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的耐性,排队等着看世博。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有力拉动周边地块地价,有力拉动上海旅游产业。

如果中国再次承办世博会,您有什么建议?

请各个国家自己来布置自己的国家馆,并拿出真正值得让世人观摩的展品。

请用一句话形容上海世博会。

鬼斧神工。

如果10分是满分,您给上海世博会打多少分?

8分

姓名:胡鸣明

国籍:中国

所在城市:上海

职业:自由撰稿人

您为上海世博会做的最值得纪念的事情是?

6月底至7月初在中共~大会址与上海市卢湾区的”60后”-“90后”一起做了14志愿者。

您觉得做志愿者累吗?

我好轻松,每天跟不同的人聊天。

您都跟哪些人聊天?

小朋友比较多,还有军人。

那您在这14天的志愿者经历中收获了什么?

接触到很多平时没机会接触的人,交流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

您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感受是?

中国人真多,对世博会的热情真高。

在您参观过的场馆中,您最喜欢哪些场馆?为什么?

一些发达国家的展馆。这些馆展示的文化理念和创意表达都很到位。

您如何看待不文明的观博现象?

鲁迅先生早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您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拉动内需的一次好机会。

如果中国再次承办世博会,您有什么建议?

科学安排或者限制参观人数。

请用一句话形容上海世博会。

人山人海人满沪,趋之若骛为哪般?

如果10分是满分,您给上海世博会打多少分?

9.9分。

谁会成为影响世界的决策中心?

自1851年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以来,在近160年里,世博会成为了一个展示人们在科学、文化和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发展的平台。在此进程中,世界在各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然而,世博会从举办之初至今,因其强大的经济和文化影响,依旧保持着不变的灵魂。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第3篇

一位教师举了改病句的例句,S1:“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孩子们读了很多遍,仍然看不出S1到底错在哪儿,甚至认为S1没有错。

我们把S1改换成S2:“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孩子们一读,就觉察到S2缺了点什么,有问题。语感敏锐的孩子很快就想出这个句子,S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依据改病句的原则,我们来做一个词语搬家游戏。 “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这些词语有如下的排列方式:

S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S4:“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S5:“人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S6:“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人口。”

S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S8:“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S9:“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是中国。”

S10:“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是中国。”

S11:“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是中国。”

S12:“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是,中国。”

S13:“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是中国。”

S14:“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S1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S1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S17:“世界上,中国是最多人口的国家。”

S18:“世界上人口,中国是最多的国家。”

S19:“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

……

如有需要,还可创造。以上句子均涉及词语位置和句内停顿。

那到底哪一个对啊?都对!然而,该试题的标答居然只有一个S3,真是太不好玩了!

二、当下的改病句试题何以无效

刚才我一说“都对”,有些教师就傻了眼,疑惑啊:怎会都对,而没有正确的答案呢?当下的改病句试题,像自言自语,似在刁难孩子们:刻意让他们猜不透、摸不清、答不准。这样出题,人为且毫无指向地提高了试题的难度,相应地降低了其信度、效度、区分度。但是,什么答案都对的试题,是无效试题。它没有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可言。关键问题是,试题的参考答案从何而来?如何反映试题的意图?如何让孩子们能感得到、摸得清、悟得透、答得上?

就测试而言,试题的正确答案应是有限的。一旦测试意图清晰了,正确答案也就明确了。我们到底为何要出这样的题目?到底想干什么呢?到底想对一线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导向和影响?这些才是最最重要的问题――语用目的。

生活中,有些人甚至报刊文章,也像S1这样说。S1并未导致语义理解上的障碍,我们也可以接受S1。这是因为,我们的语感已经对S1进行了命题及命题网络的加工,自动纠错了。

就语感而言,我们对语言内容和意义比较敏感,对于语言结构与形式相对迟钝。阅读首先是理解语言信息及其意义的过程。因此,当语言结构与形式上的缺陷尚不妨碍我们的理解时,这种缺陷是可以接受的。孩子们认为S1没有毛病,这说明孩子们相应的书面形式语感尚显单薄、短缺。

三、如何改善改病句试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张志公先生曾指出,中小学句子教学,尽可能多给学生正确、全面的语言训练,少搞改病句之类的练习和考试。按照语法规范,S1确有问题,其词语的位置安放不当。这属于语言形式问题。因此,改病句的练习和考试重在历练、积累和精进小学生的形式语感。

读过几遍后,我们就觉得,S1意思尚明确,但不合辙、不妥帖、不确当。如果对付考试,办法是有的。但有些办法,不利于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

下述的出题意图有利于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

如果你讨论的是“国家”,那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

如果你讨论的是“人口”,那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

如果你讨论的是“数量”,那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

如果你讨论的是“世界”,那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

四、启示

1.阅读教学当有意识地强调语言形式细节的理解、觉识和把玩。

2.作文训练,应凸显句子写作的词语位置意识。我们写作文,不就是把词语有序地摆放在一起吗?

五、余论

有教师一听说缩句、改病句试题有问题,就强烈主张取消它们。这是因噎废食。取消它们很容易,但考试的路子会越走越窄。在寻求更好、更可靠的办法的过程中,我们只能改善而不同意取消此类试题。这对考试和教学实践都有好处。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第4篇

【关键词】当下世界规则性/外推/维持人的有效生存

【正文】

“归纳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这至少在如下意义上是真的:谈到归纳就不能不追溯到 人在永恒宇宙中的处境。现代天文学视野所及已达数十亿光年的范围,但在稀落地散布于浩 瀚太空中的灼热或冷暗的物质团上,再没有观察到有任何生命迹象的存在。我们通过精密的 观测和科学理论知道,我们的生存环境是由无数偶然因素汇集成的一种十分奇妙而脆弱的平 衡,从宇宙的观点来看,它实现的概率低得近乎荒谬。为什么宇宙不让我们的宝贝地球恢复 到在宇宙看来的正常状态,即那种无生命的荒漠?这对它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如果我们竟认 为宇宙不得不如此,那也不过是我们对宇宙的无道理的傲慢罢了。宇宙在活动时无需学习我 们的理论,正相反,我们的理论必须学习宇宙。我们最了不起的业绩影响所及,也仅限于我 们生活于其上的渺小行星及其附近空间非常有限的区域。从这个在宇宙看来极其反常的区域 中概括出来的我们最得意的观点,当在时空两个向度上外推到浩瀚的宇宙时,会有多少实在 的根据?换言之,我们有什么理由能够保证我们所熟悉、所习惯、所依赖的一切事物明天[1] 还在其固有的活动范围之内?

我们人的这种根本生存处境乃是休谟归纳问题实质内容的本体论根据;不过该问题是以认 识论形式提出来的。休谟指出,人类理性的一切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观念的关系”, 对它们的正确认识产生具有确定性的解证(演绎)的知识,但这类知识的有效性不依赖经验; 另一类是“实际的事情”,即一切经验对象,关于它们的知识与解证的知识在本性上完全不 同,因为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并不包含着矛盾。关于实际事情的一切推论都建立在 因果关系之上,因果关系则以经验为基础,由经验而来的一切推论(即现在所谓的“归纳推 理”)又依据于“未来一定与过去相契合”这个假定。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自然齐一性假定 的根据何在?显然解证的或演绎的论证不可能对之进行证明,因为自然的进程是可能发生变 化的。而如果我们在这里诉诸于经验的推论,则明显地是在做循环论证,将待决的论题当作 论证的根据了。既然人类的一切推论(知识)要么是解证的,要么是经验的,一个不可避免的 结论便是,在人类认识领域内不可能发现经验推论或归纳推理之合理性的根据。([2],pp.2 6 -37,40-42)

休谟关于归纳推理的这个简明而深刻的否定结论构成了对任何形式归纳推理的有效反驳,( [3],p.73)因为他的否定论据适用于其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逻辑蕴涵关系的所有推理,而这 一点正是任何形式的归纳推理的必然特征。([4],p.325)

因此,休谟的这个驳难对人类理智合理性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我们所有的经验知识(科学和 常识)都是由归纳得来的。休谟决定性地证明了,归纳是一个独立的逻辑原理,是从经验和 其它逻辑原理都推不出来的。没有这个原理,便不会有科学。([5],p.212)故而休谟实际上 摧毁了人类经验认识的合理性基础,确切地说,使人看清了本无这种基础。在这种情况下, 若找不到一种对其合理的解答,则疯狂和清醒之间就没有理智上的区别了。([5],p.211)所 以,休谟问题的另一种形式是:在认识中使用归纳有任何合理性吗?我们下面的讨论将表明 ,这是归纳问题唯一可能得到合理解答的形式。

为了迎接休谟的挑战,哲学家们一直不懈地在寻求适当的答案。其中一派希望将对假说概 率 的评价建立在先验的概率论基础之上,以此来克服这个困难。不过这种努力看来注定是徒劳 的,因为先验概率论是数学中纯粹的形式演算,从其中不可能推出关于事实上可能发生事情 的任何结论;概率演算可与经验前提结合起来而发生作用,但那样的话,对于那些经验前提 的辩护问题又将使用概率演算所企图避免的归纳问题带了回来。([6],pp.72-73)

波普尔认为,休谟对归纳有效性的否定是决定性的,([7],p.68)科学理论本质上是猜测性 假 说。科学假说通过证伪而得到确立和发展,伪科学则因无法提出自己被证伪的条件或不能通 过证伪而被淘汰。([7],pp.85,99-101,176-177)所以事实上归纳在经验科学中没有任何 地 位;归纳问题因此而得到解决。([7],pp.83-86)然而,在承认休谟对归纳有效性否定的前 提 下,科学假说通过证伪又有什么价值呢?证伪仅只对当下和过去有效,对未来是无效的。相 对于不确定的未来,从认识上讲任何理论,无论是已通过大量证伪的科学假说,还是没有通 过任何证伪的最离奇的狂想,都处于同一个层次之上,即面对未来,它们的有效性同样是不 确定的。就预测未来而论,如果波普尔认为在过去和当下通过大量证伪的科学假说比没有通 过任何证伪的某巫术[8]更可取,那么他明显地是在诉诸归纳了。

赖欣巴哈同样接受了休谟的观点:归纳的有效性在认识上是不可能证明的。与波普尔类似 ,他认为科学的预言性知识实质上并不是为真的陈述,而是假定。([9],p.186)假定是未能 获致真理时的行动工具,可以证明归纳为正当的理由就在于它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好的行动工 具。([9],p.190)就预测未来而论,赖欣巴哈的实质意思是,在归纳必然成功的地方,巫术 只可能成功;在归纳不能成功的地方,巫术也不能成功;而只要巫术可以成功,那么归纳也 可以成功。试设想,在未来某世态中归纳失效了,但某巫术却获得了连续的成功;这本身就 是归纳概括的根据。因此归纳比巫术更可取。([10],pp.52-53)

依我之见,赖欣巴哈的这个实用解答在方向上是极其卓越的,但在具体论证上却存在着严 重的缺陷。从逻辑上看,我们完全可以设想,未来是如此的无序混乱,以至于归纳在其中必 失效,而某个巫术却可仅凭偶然性在其中获得多次的成功。([11],p.77)对此,赖欣巴哈会 说,在这类情况下,归纳可以学习该巫术,从而获得与该巫术同样的成功。([10],p.53)但 是,学习只能学习过去或当下的东西,却不能学习未来的东西。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即使归 纳将该巫术以及其它任何巫术的优点都学到手了,他们二者以及其它任何预测方法都仍处于 同样的层次之上,即我们对它们在未来成功的可能性没有任何把握,无论它们在过去有何 种表现。这就足以表明,就此而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作为行动工具的归纳并不比巫术更 可取。

有一点是包括赖欣巴哈在内的大多数前辈哲学家都没有注意到的,那就是,单纯从辩护归 纳 的角度寻找归纳的辩护是必定没有指望成功的,因为归纳的合理性深嵌于我们人对自己生活 于其中的基本生存环境所具有的适应关系的普遍形式之中。只有阐明了维持,或者最大限 度地维持这种适应关系的普遍合理性,归纳合理性才能相应地确立起来。因此,归纳合理性 问题乃是世界观问题、认识框架问题,而非世界观或认识框架问题之内的某个局部问题;既 然如此,单从具体问题的角度寻找归纳问题的解自然是死路一条。

卡尔纳普指出,有两种存在问题,一种是某些对象在语言框架内部存在的问题,他称之为 “内部问题”;另一种是这些对象系统当作一个整体的存在或接受一个语言框架的问题,他 称之为“外部问题”。内部问题的答案可以用纯逻辑或经验的方法来找到,随着这个框架是 一个逻辑的还是一个事实的框架而定。外部问题的决定却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实用问 题,因为接受一个说话方式并不蕴涵任何关于实在的、因而具有真值的断定。语言框架的接 受或拒绝最终将决定于它们作为工具的效率。([12],pp.83-85,92-93,101)质而言之,归 纳问题类似于卡尔纳普所谓的外部问题,归纳合理性的辩护并不是对未来世态中的某具体经 验事实或其规则性与当下世界中的某具体事实或其规则性之间的关系作直接的论证;而是揭 示接受并且维持一种认识框架或世界框架的合理性,这种框架的合理性一旦获得确立,归纳 合理性便可在两个方面得到相应的确立:一方面,为了维持这种世界框架的合理性,就必须 依靠归纳不断地将该世界框架外推到未来;归纳因维持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框架的合理 性而得到了自身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其合理性已获确立的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框架内 的具体归纳推理,或者说具体经验科学的理论,就可按照现行的科学程序得到判明,因为这 已是一个经验的世界框架中的内部问题了。

让我们在进一步展开这个论点之前,首先阐明归纳问题由以具有认识意义的三个公设。归 纳的合理性辩护根据之确定虽是一个实用问题,但这并不否定归纳问题本身具有基本的认识 意义;从根本上讲,归纳合理性的辩护乃是所有经验知识由以具有认识意义的条件,不过归 纳问题本身之具有认识意义的条件,须由下列三个公设来限定。

ⅰ.人性不起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人是当下世界规则性的充分适应者,只有在当下世界规则 性起支配作用的世界里,我们才能维持我们的完整有效生存[13],这个事实是人性的一个不 可或缺的部分。

因为只有相对于具有大约像我们这样程度的本能、认识和行为能力的生物,归纳问题才可 具有认识意义。如果我们能洞悉未来,那么我们便不屑于使用归纳作为推理工具了;倘若我 们变成了只求当下满足的卑贱生物,对未来全然没有兴趣,那么我们自然也不会关心归纳了 。

ⅱ.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必然有效。

因为只有在逻辑规律的框架中,经验事实才能判然分明地呈现出来;逻辑规律的失效,意 谓着万物混同,一切则无从谈起。

ⅲ.直接经验是我们认识当下外在世界的唯一相对可靠的来源;换言之,一般而论,凡是我 们正常经验过的东西便可作为讨论的非归纳根据(即只在被观察到的领域有效,不可外推到 未被观察到的领域的根据)。

因为从实质上看,休谟归纳问题所质疑的仅是由经验过的东西推论未经验过的东西这种推 理的合理性,如果怀疑作为认识外在世界相对可靠来源的直接经验本身,则研究归纳就没有 认识意义了。

以上三个意义公设是休谟提出他的著名问题并对之做出解答时,以及一般后人讨论该问题 时所隐含设定的[14]。显而易见,如果否定了以上三个公设的任何一个,那么归纳问题对我 们 就不成其为有认识意义的问题了。我们因此将它们当作归纳问题之成立的最基本条件。下文 的讨论将在这三个意义公设所限定的范围内进行。

从逻辑上看,未来世界可能有无穷多种状态,其中每一种世态都可能是我们当下世界的归 宿;至于这些世态在未来实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则是我们无法获知的。就对我们的有效生存是 否有利而论,它们可划分为三大类:其一是对我们的有效生存更好的世态;其二是完全维持 我们有效生存,即与当下世界规则性保持齐一的世态(设其为c世态);其三是对我们有效生 存更差的世态。由于更好的世态那类可能性是我们在为归纳提供辩护时不必着重考虑的,为 了进一步讨论的方便,我们将更差世态的那类可能性表现为一幅世界轴,当下世界在未来所 具有更差实际状态的全部逻辑可能性可由下面的世界轴完全刻划出来。

附图

其中c世态是我们当下世界规则性自然运行的结果;换言之,c世态也是当下世界规则性主 宰的世态。我们可以粗略地设想,随着在世界轴上向0世态方向过渡,其间无穷多种更差世 态的规则性与我们当下世界规则性相同的数目递减(这意谓着对我们的有效生存越来越不利) ,直到0世态,在那里其规则性与当下世界的完全不同或者根本没有规则性。

由于在未来到底哪种世态会实现完全要由大自然来决定,而大自然在这个方面并不会征询 我们的意见,所以在预测未来世态时,我们在认识上没有确定的理由偏选其中的任一个,但 从对我们有效生存是否始终有利的观点来看,我们就有了明显的偏选理由。因为我们对未来 世态进行预测的唯一合理的方针是,维持或最大限度地维持我们的有效生存。既然如此,我 们评价一个预测方案之优劣的标准就是看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多少:(1)能使我们维持当 下有效生存;(2)如未来实现的是c世态,能在c世态中必然维持我们的有效生存;(3)使我们 对世界轴的适应幅度最大。

为什么要依据这三个条件来评价一个预测方案?因为我们预测的唯一目的是始终维持或最大 限度地维持我们的有效生存,这就包括了维持当下世界和c世态中的有效生存。此外,对世 界轴的最大的适应幅度体现了最大限度地维持有效生存。

首先让我们简略地考察一下更好的世态方面。更好的世态那类可能性有无穷多种,而到时 至多仅有一种能够实现,我们对哪一种世态会实现事实上完全没有任何把握。作为有理智的 行为者,我们希望依据对未来的最佳预测来合理地安排当下有效资源,以期能使我们的有效 生存完整地维持下去。具体而论,面对未来,相对于更好的世态,我们人投射世界规则性时 在逻辑上有如下几类可能的选择方案:

a1.在当下世界中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事,且投射一更好世态。

a2.在当下世界中穷奢极欲,且投射一更好世态。

a3.在当下世界中过分节俭,且投射一更好世态。

让我们设符号“c”代表“在当下世界中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事,且将当下世界规则性外 推到未来”这个我们人一直默认使用的归纳方案。不难看出,上述方案a1与方案c相比, 并无实质优势,主要因为,倘若未来实现的果真是更好的世态,那么一般而言我们在当 下世界中选择c这一点实质上并不妨碍到时我们享受这个更好的世态,故该方案可归结为 c。

与方案c相比,选择方案a2有下列劣势,1.如果未来实现的世态是c,则在c世态中我们所 面临的只是受损的有效生存,因为在当下世界中由于穷奢极欲已过分消耗了一部分有效资源 ,故在c世态实现时人维持有效生存所需的有效资源就比在当下世界中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 事要少。2.若实现的是更差的世态那类可能性,则我们人对世界轴的适应幅度将更小。因为 我们人必需依据所掌握的有效资源来适应更差的那类世态,一般而言我们掌握的有效资源越 多,我们所适应的更差世态的数目就越多,也就是说,对世界轴的适应幅度就越大。当我们 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事时,在保持当下有效生存的条件下,所掌握的有效资源最大,从而对 世界轴具有最大的适应幅度。此外,若未来更好的世态实现了,投射c世态也并不妨碍我们 到时享受它。所以,a2方案只是在当下有效生存质量上胜过c方案,在关于未来的两 项指标上都劣于c,故a2是以牺牲未来而享受当下,应予以排斥,因为我们合理预测的唯 一目的是维持或最大限度地维持有效生存,而不仅仅是维持或提高当下或未来的一种有效生 存。方案a3与c相比,亦有明显的劣势;因为它会使人的有效生存在当下世界中事实上受 损,而不仅是在未来有可能受损;以此为条件来投射更好世态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后者的 实现 与前者并无任何可把握的认识关系。

以上论证表明了,在考虑外推或投射何种世界规则性对完整地维持我们的有效生存最有利 时,我们应将未来更好世态系列排除在外,因为简而言之,采取c方案并不妨碍我们在未 来享受任何更好的世态(如其实现的话)。故在预测时我们完全可以不顾虑更好的世态那类可 能性。

现在我们来讨论相对于c世态及更差的那类世态的条件下,在预测未来时我们所面临的如下 逻辑上可供选择的方案:

b1.在当下世界中穷奢极欲,投射c世态。

b2.在当下世界中过分节俭,投射c世态。

b3.在当下世界中穷奢极欲,投射一人在其中不可能存活的更差世态。

b4.投射一人在其中可能生存的更差世态,故调整当下有效资源以适应之。

b5.在当下世界中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事,投射一人能在其中存活的较差的世态。

b6.设想某一巫士宣称,只有按他的话在当下世界中穷奢极欲,并将某一世态(设其为w)投 射出去,如w实现了,该世态才对人是一更好的世态;如果人们不按照他规定的方式行事, 那么如果w实现了,该世态对人就是一个坏得不能存活的世态。换言之,如果w世态实现了, 它是一更好或更差的世态取决于人们在当下世界中是否按该巫士的话行事。

与方案c相比较,显然我们应该排斥方案b3;因为这是典型非理性的,所投射的人在其中 不可能存活的世态仅是未来可能实现的无穷多世态之一种,它与当下世界及其人的活动并没 有可把握的任何认识关系。过度消耗当下有效资源,使人在c世态中不能维持应有的有效生 存,如果在未来c世态实现的话;此外,如果未来实现的是更差的那类世态,则它使人对世 界轴的适应幅度趋于最小。故该方案是以断送未来应有或可能的有效生存为代价,换取当下 的一时满足。这是典型的败家子或末世策略。

我们也有理由排斥b2;因为它使我们的完整有效生存事实上受损,而不仅是在未来可能受 损。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排斥b1;因为它在当下的快感以牺牲或损害未来有效生存以及对 世界轴的适应幅度为代价。b4也在被排斥之列。为无任何把握的未来无穷可能性之一种而过 分消耗有效资源之诸缺点已如上所述;b4并无任何优点。我们没有理由选择b5,作为有理智 的行为者,在投射了未来较差的那类世态时,我们一定得按自己的预测来调整当下有效资源 ,以适应未来被预测的世态。所以,b5是不合理的,因为既投射了一更差世态,就不应在当 下世界中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事,而应按那个被投射的世态调整当下有效资源以适应之。事 实上,该方案可归结为方案c,因为b5虽名义上投射一更差世态,但在当下世界中却并不 相对于该被投射的世态行事,而仍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事,故实质上它投射的仍是c。

方案b6应是我们着重考虑的,它具有典型的意义;对它的讨论基本上适用于将当下世界中 人的某种行为与未来世态之实现,或一世态实现后所具有的某种特征相联系起来的任何企图 。现在的问题是,若听信了那位巫士的话,则我们在当下世界中就可获得比仅按当下世界规 则性行事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且按其思路,若w世态实现了我们人则可获得一个更好的世态 ,相比之下,若c世态实现了充其量也仅是维持有效生存罢了。因此b6在当下和未来的两项 指标上都优于c,故前者比后者更可取。

不过问题并非那么简单。那位巫士的话实质上可分析为下列两个命题:

(1)如果按我的话穷奢极欲并将w投射出去,那么如果在未来w实现了,则它对人是一个更好 的世态。

(2)如果不按我的话穷奢极欲,那么如果在未来w实现了,则它对人是一个不能存活的更差 世态。

我们设“a”代表“按我的话穷奢极欲并将w投射出去”,“b”代表“在未来w实现了”, “d”代表“它对人是一个更好的世态”。这样,(1)的逻辑结构是a(bd)。明显地该式 不是重言式,也就是说,肯定(1)的前件同时否定它的后件并不会导致矛盾。这意谓着,即 使我们按照该巫士的话做了,而且在未来w也实现了,w仍可能并非按该巫士许诺的那样对我 们是一更好的世态;它实质上可能是任何一个什么世态。这说明了,命题(1)并不能使我们 对未来有任何必然性的把握。这个道理基本上也适用于命题(2),因为它的逻辑结构同样不 是重言式。

相比之下,归纳方案c实质上可表示为:

(3)如果在当下世界规则性主宰的世界中,人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事可维持有效生存,并将 当下世界规则性外推出去,那么如果在未来当下世界规则性主宰的世态实现了,则在当下世 界规则性主宰的世界中,人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事可维持有效生存。

设“p”代表“在当下世界规则性主宰的世界中人按当下世界规则性行事可维持有效生存” ,“r”代表“将当下世界规则性外推出去”,“q”代表“在未来当下世界规则性主宰的世 态实现了”。(3)的逻辑结构是:(p∧r)(qp),该式是一个重言式;换言之,当命题(3) 的前件为真时,其后件必然为真。这表明,归纳的实质基础无非就是关于未来之实现世态的 规则性与当下世界规则性保持一致的认定;这同时也表明了,我们若按归纳方案行事,如果 c世态实现了,则我们便能必然地维持有效生存。我们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出,归纳方案至少 可使我们对未来有某种必然性的把握;即我们预先知道一旦c世态实现了,我们的有效生存 就可得到必然的维持。从预测未来世态的角度来看,这一点是归纳优于其它任何巫术的决定 性品质。至于方案b6,它仍没有给我们任何必然性的保证,所以若相信b6就与相信任何其它 巫术一样,使我们对未来世态没有任何必然性的把握。就此而言,b6在当下世界中的穷奢极 欲,实质上仍是以牺牲未来为代价的;c明显地优于b6。

综上所述,与a系列和b系列方案相比较,从当下和未来的综合考虑来说,接受归纳方案对 始终维持或最大限度地维持我们的有效生存最有利。因为它可使我们维持当下有效生存,此 外,如果c世态实现了,我们便可必然地保持完整的有效生存。如果在未来实现的是更差世 态系列,在其中,如果实现的更差世态的规则性与当下世界规则性相差不很大,则到时我们 就可利用所掌握的完整的有效资源努力地去适应它,并将我们所适应的那时的当下世界规则 性 外推出去,如此等等,这就从根本上确保了我们学习新经验的可能性;倘若实现的更差世态 的规则性与当下世界规则性之不同超出了我们的适应能力之外,那么我们便灭亡,这是我们 所掌握的当下世界中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挽回的。质言之,采取方案c,可使我们具有 对未来世态的某种必然性的把握;以这种假言的必然性(确定性)为辩护核心,使得我们的其 它辩护内容也具有了相对确定的意义。

当然,我们的以上讨论是纲要式的,倘若没有弄错的话,它也是完备的,也就是说,它穷 尽地例举并讨论了在预测未来世态时将会碰到的几大类逻辑上可能的世态。至于具体的、较 小的可能性,都可按照类属关系通过归结为其中的某一类可能性来处理。另一方面,正如已 指出的,我们以上讨论的仅是关于在预测未来时,如何合理地选择投射世界框架的问题;当 我们确定了外推当下世界规则性这个世界框架的合理性之后,一个随之而起的问题是,既然 在已观察到的经验事实和未被观察到的经验事实之间,我们无法发现可把握的任何认识上的 联系,那么为什么我们仍相信(比如说)在明天太阳还将从东方升起或物理学定律仍有效?

说在两种经验事实之间我们无法发现有任何认识上的联系,是就世界框架在未来实现之不 确定性的意义而言的,因为在未来有无数种不同的世界框架或世界规则性都可能成为我们生 活于其中的当下世界的归宿,因此肯定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同时否定它的结论并不自相矛盾 。但是我们既然外推了当下世界规则性这个世界框架,这就意谓着,我们同时也将该世界框 架中的所有内容,包括当下世界中所观察到的所有经验事实之间的规则性一起外推出去,也 就是说,相信当下世界中的具体经验事实之间的规则性在未来实现之世态中仍然有效,除非 新的经验否定了它。这是合理的或者说理智的信念。如果我们一方面外推当下世界规则性这 个世界框架,另一方面却不相应地外推该世界框架中的具体经验规则性,这本身就是自相矛 盾的。因为当下世界规则性这个世界框架是当下世界中所有事物所具有的规则性的总和。所 以,既然在当下世界中经验已提供较充分的证据,表明在明天太阳仍会从东方升起或物理学 定律仍有效,则我们便应相信这是真的,而对于相反的观点即可按现有的科学程序判定为假 ,因为这已是一个其合理性已得到确立的经验世界框架中的内部问题了。

事实上,我们可以设想与我们当下现实世界相并列,存在着无穷多的可能世界,其中每个 可能世界中都居住着具有大约像我们人这种程度的本能、理智和行为能力的生物,只要这些 宇宙生物都是适应其各自世界规则性的产物,则如果他们要在当下和未来最大限度地维持自 己的完整有效生存,就必须使用归纳外推其当下世界的规则性。但各个不同世界的具体状态 是不一样的,因此那些宇宙生物使用归纳外推的各自当下世界规则性亦有所不同,不过他们 在这种外推时所做推理的基本形式必然都一样,即最终可化归为简单列举归纳的归纳推理[1 5],因为只有归纳推理才能确保将其当下世界规则性外推出去。这个重要的事实说明了,我 们在外推当下世界规则性时,所做推理的具体内容是偶然的,故该推理的结论在未来是可错 的;不过其形式的使用却是必然的,不论命运将我们重新安排在哪个可能世界中,作为该世 界的适应者,只要我们希望最大限度地维持完整的有效生存,最明智的就是使用归纳将我们 生活于其中的那个世界的规则性外推出去。所以,如果以上论证是有效的话,我们对归纳问 题的解就是必然且唯一的。

【参考文献】

[1]在本文中“明天”、“未来”等表达式在广义上可被理解为指“未被观察的领域”。

[2]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wolfgang stegmuller,“the problem of induction:hume's challenge and the cont e mporary answers”,in collected papers on epistemology,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h istory of philosophy,vol.ii,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77.

[4]e.j.lowe,“what is the ‘problem of induction’?”,in philosophy 62 1987.

[5]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6]a.j.ayer,the problem of knowledge,the penguin group,1988.

[7]《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三联书店1992年版。

[8]在本文中我用“巫术”代表归纳法以外的一切经验预测方法。

[9]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0]wesley c.salmon,the foundations of scientific inference,university of pitts burgh press,1979.

[11]nicholas rescher,induction-an essay on the justification of inductive reaso ning,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80.

[12]卡尔纳普:“经验论、语意学和本体论”,载《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89 年版。

[13]所谓“当下世界规则性”指当下世界中一切事物及其属性自身和彼此之间关系保持不 变和发展变化的趋向性。而所谓“有效生存”指当下世界适应者人所具有的各种体能和精神 能力的正常发挥。

[14]关于公设ⅰ和ⅱ,这个概括似不会引起什么实质性的异议。因为休谟本人的大量重要 论述及其所使用的论证方法都隐含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关于公设ⅲ,请考虑休谟的如下议论 :“我们可以问,什么原因促使我们相信物体的存在?但是如果问,毕竟有无物体?那却是徒 然的。那是我们自己一切推理中所必须假设的一点。”([16],p.214)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第5篇

一我校世界现代史的教学现状

世界现代史是历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系学生的主干课。目前西安文理学院历史系的学生这门课为5学分(世界现代史(一)3.5分,世界现代史(二)1.5分),可以说是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出勤率始终在80%左右;其次,学生普遍反映世界史难学,由于世界中古史内容较为庞杂,牵扯到的宗教、文化、民族内容较多,学生较难把握,由此使学生对世界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都产生了畏难情绪;第三,教学过程中上下衔接不好。如我在讲授世界现代史(一)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需要参考世界近代史,但当问学生相关的内容时,学生普遍反映近代史中相关内容没学,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第四,教学课时不够,世界现代史(一)教学课时为54课时,世界现代史(二)教学课时为36课时。总体上看世界现代史(一)基本够用,而世界现代史(二)则根本不够;第五,缺乏合用的教材,目前我们的学生采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师大历史系张建华主编的《世界现代史》。该书作为大学历史学专业教科书,在编写线索上涉及国别、地区、专题、理论和资料等方面,在具体内容上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可以说是集中了一批学者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很多新的观点与研究方法,代表了现今世界现代史教材的较高水平。但由于课时所限,根本讲不完,导致教师必须另起炉灶,以满足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学生最大的信息量;第六,对外交流机会很少,导致教师对最新的学术动态缺乏足够的了解;第七,教师的整合能力偏低,对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世界史、特别是从全球史的角度解读把握现代史教学的能力有限;第八,教学中的禁忌较多,特别是牵扯到前苏联的历史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方面的内容,教师教学有很多顾虑,无法系统讲授。

二、改进的方法

对于西安文理学院这样的二本院校来说,学生的质量总体而言是不高的,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也没有将第一志愿填报为历史系。在我教过的班级中超过70%的学生是调剂来的,学生对历史学的兴趣本来就不高,加之世界史方向与中国史相比,教师实力与名气都差一点,因而学生对学习世界史的兴趣就更差一些。反映在这几年的考研录取中就更为明显,近三年历史系合计有近30名学生考上各高校的研究生,其中世界史方向的只有两人,且都不是211与985院校,这与中国史有着巨大的差距。在这样的二本学校,历史学作为长线专业,学生总体就业并不乐观,而提高学生的考研录取率,既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是个一举两得的重要措施,为此,必须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与系院应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学生考研。对于世界史尤其如此。而要使学生提高学习世界史的兴趣,教师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为改变这一现象,我在课堂上注重课堂环节的设计,努力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每一章中设置提问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材及相关的知识上,在平时的作业与考试题中尽量与这几年研究生统考的试题接近,以期能使学生尽快适应研究生考试统考的题型与内容。

针对学生反映世界史难学的问题,我要求学生通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及威廉•曼切斯特的《光荣与梦想》等十几部国外史学家的著作,并写出读书笔记,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其实世界史是蛮有趣味的。在日常教学中除使用ppt外,还不时穿插放映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录像与视频,并在放映后进行讲解,同时在课堂上反复提问有关世界中世纪史与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帮助学生加强回忆与记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世界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使学生对世界史感兴趣,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个人素养与渊博的知识。人们常说:好的老师是课堂教学教出来的,更是博览全书读出来的。对于世界史尤其如此,更何况现在新史料与新观点不断涌现,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始终给予学生新鲜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中国史比较而言,世界史点多、面宽,看起来非常麻烦,有学生形容世界史是一团乱麻,学习需要跳跃式思维,很显然这是学生学习不得法。我要求学生在学习世界史时要做“树型结构思维”,即将整个世界史作为一颗“大树”,从“主干”上分蘖出几个主要的“枝干”:分别为古代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每一个“枝干”上再分出若干个“树枝”:分别为亚洲史、欧洲史、美洲史、非洲史等,同时与同时代的中国史联系起来,这样能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大历史观。从而增强逻辑思维,克服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产生上下课程衔接不畅的问题,还应与本教研室的主干课老师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教学思路,研究他们的教学大纲,同时将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大纲提供给他们,以便更好地开展整个世界史教学。对于教材而言,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对于教材也有一些内容没有全部吃透。但客观地看这部教材无论从编排体例、指导思想、提供的观点上看都是比较先进的,对于我们的学生特别是有志于考研的学生而言,这部教材对他们的复习及提供解题思路都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可以让代课教师自己编写一部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教材,但我认为编写世界史教材必须有世界眼光,要把世界历史视为人类经历的共有记录,一部教材虽然不能代表世界史研究的水平,但却必须体现或反映世界史研究的水平;高水准的世界史教科书的编写,须以世界史研究水平的提高为基础。[2]

而这样的高度是我们现有教师的水平所不具备的,更何况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好的历史教材并不难找到,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等,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还有一些国外作者写的生动有趣的历史读物,也是学生不错的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世界现代史(二)的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无法完成教材的系统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建议将世界现代史(二)的课时适当增加到54个课时,同时在选修课的安排上也应适当提高世界史选修课的比例,这样既能提高世界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报考世界史方向研究生的积极性。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经常接受最新的学术研究信息,了解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是搞好教学与科研必不可少的。为此除要经常浏览研读专业期刊和各大高校的学报外,参加学术会议是一个较为便捷的方法。但目前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这对世界史的教学是很不利的。同时教师个人也要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的总结,通过对学生读书笔记、课堂作业以及课堂提问中出现问题的观察,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第6篇

2007年12月1日,来自北京的张梓琳成为了第一位戴上世界小姐桂冠的中国人。时值中国奥运年前夕,加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外界对中国的关注正逐步升温。作为世界小姐,集美丽、优雅、智慧于一身,再加上是来自中国北京――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张梓琳受到的关注就格外多。意识到美丽的世界小姐将会成为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一个积极正面的美丽符号,《中国日报》在张梓琳担任世界小姐的一年中组织了系列报道,让更多的读者通过她的美丽和智慧,以及她对众多慈善活动的参与所表现出来的爱心,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和好感。然而,这个系列报道始于一个错失的报道机会。

2007年11月的一天,我的一位同事、来自英国的编辑JULES指着刊登在《中国日报》上的一则广告对我说:“这会是个有意思的故事,也许我们可以派个记者去。”广告的内容是关于第57届世界小姐的总决赛。

由于近年来国内各地选美活动过多,很多人对选美报道已经产生审美疲劳,其中就包括我。所以,对于JULES的提醒,我当时并不以为然。世界小姐的总决赛规格相对比较高,但是也早已过了它的鼎盛时期,而世界范围内的女权主义觉醒也让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活动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变得不那么受欢迎了。况且,这些面貌娇好、身材一流的美女们,可能头脑比较简单,不会有什么值得深挖的题材吧。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回复JULES道:“恐怕很难挖出有深度的故事来。不过新闻版一定会进行图片新闻报道的,因为照片肯定比较赏心悦目。”

JULES并没有马上被说服。他认为,从西方媒体的角度来看,美女效应一直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法则,对于《中国日报》的读者自然也会发挥作用。然而,由于总决赛临近,我们已经错过了注册采访证的最后期限,而且当时参赛的中国小姐还没有引发媒体太多的注意力,最终报社没有派文字记者去。

然而,在12月1日的世界小姐总决赛中,来自北京的中国小姐张梓琳征服了在场所有评委和观众,荣膺2007年世界小姐冠军,成为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冠军。这一结果既出乎我们的意外,又在情理之中。中国即将进入奥运年,一位来自中国的世界小姐似乎恰逢其时,对于世界小姐选美活动本身也是最好不过的宣传了。

众多中外媒体都在显要位置对第一位来自中国的世界小姐进行了报道。《中国日报》在头版以图片新闻的形式进行了报道。但是,由于现场没有我们的文字记者,《中国日报》没有能立刻组织起关于张梓琳更详细的报道。等到我们意识到这个题材的重要性,开始组织采访时,张梓琳已经在世界小姐组委会的安排下,踏上了前往伦敦履职的道路,采访变得困难起来。

记者林淑娟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取得张梓琳的电邮地址和她母亲的联系电话,又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张梓琳的大学同学。在获得大量一手材料后,我们的整版报道终于在12月7日见报,并配有多幅首次发表的照片。

文章介绍了这位世界小姐的成长历程,披露了她在舞台上的从容镇定和生活中的开朗性格来源于多年的体育训练和比赛。从这篇报道中读者还了解到,这位仿佛受到上帝特别宠爱的女孩其实生活在普通中国家庭,她的成功和她自己的努力不可分割。

文章同时翻译成中文,在《中国日报》的环球在线中文网进行推广,被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和引用,获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此后,《中国日报》又多次对张梓琳的世界小姐行程进行了报道,向读者介绍她对北京奥运会的期盼、担任奥运火炬手的兴奋,以及奔走于世界各地参加的慈善活动、在不同的国家和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女性的美丽和善良。

2008年12月14日,张梓琳为获得第58届世界小姐称号的俄罗斯小姐戴上桂冠,圆满完成了她一年的世界小姐任期。一年中,她不仅履行了世界小姐的职责,也承担了来自中国民间的形象大使的角色。作为全国性英文报纸,《中国日报》也追随她的脚印,为对外传播留下了美好的印记。在Google上搜索Zhang Zilin,相关英文新闻报道逾17万条,比上一年度的捷克世界小姐的新闻报道数量多出近两倍,相信这其中一定有我们的贡献。

回顾一年来的选题策划和报道,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1.对外传播要善于从国际话题中寻找中国角度。

世界小姐的评选是国际性话题,大赛组委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共有10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了此次世界小姐桂冠的角逐,本次大赛通过电视媒体向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进行直播,近20亿观众观看了这次大赛的盛况。而这场盛会的场地就设在海南三亚,一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小姐代表13亿中国人参赛,都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角度。在这些方面提前做好功课,即使最后的桂冠没有落在中国小姐的头上,从对外传播的角度出发,也已经可以做不少文章。

2.对外传播应该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同时要善于塑造和发掘新的、能够代言中国形象的现代中国人。

对外传播讲究通过真实、生动的人的故事来传达信息。让中国的国家形象丰满起来,不仅要靠伟人效应,更多地要依靠凡人效应。成为世界小姐,张梓琳从普通人变为名人,而且是世界范围内的名人,从而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言人之一。因此,通过对她这样一位现代中国女性的报道,可以让西方读者看到中国在方方面面的变化和进步,感受到现代中国社会的脉搏,摈弃关于中国各种陈旧的、落后的看法,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3.对外传播要注重报道的频次和规模。

由于国外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现象和人物的陌生,想要通过对这些现象和人物的报道来传达多元和精彩的中国社会,往往会因为读者对话题的不熟悉导致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把握一定的报道频次和规模,提升题材的知名度,通过对新的现代中国文化、时尚标志的塑造,让读者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4.对外传播应该注重当代的报道。

中国历史固然辉煌,然而还是当生的题材更能提起大多数读者的兴趣。通过对第一位来自中国的23岁世界小姐的报道,西方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尤其是当代中国由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性,及其与世界潮流的接轨。

5.对外传播一定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喜好,调整心态,多从读者的角度选取报道选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是读者喜闻乐见的题材,就应该充分挖掘。看似肤浅的题材,也可以从中找到解读中国社会的符号和潮流。同时,报道要超越单纯的美女模式化报道,不能媚俗,格调要高。

(作者系中国日报社特稿部记者)

附《中国日报》对张梓琳的整版报道:《祖国使我如此美丽和自信》2007年12月7日

祖国使我如此美丽和自信

“究竟怎样的一个女人,才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她,直到她最终登上中国小姐的席位,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小姐的总决赛。

(作者:林淑娟,中国日报特稿部记者)

在世界小姐颁奖典礼刚刚结束的第三天,新当选的中国首位世界小姐张梓琳就离开举办地海南三亚,动身前往伦敦开始履行她作为世界小姐一年任职期间的义务。

12月4日凌晨,当她抵达香港转机伦敦的时候,她那高挑的身材,甜美的笑容很快被机场里过往的乘客认出。很多人纷纷上前向她祝贺。登机后,刚好当天航班免费发放的报纸――英国最有名的《每日电邮报》――头版头条登的就是她当选的消息,她得奖以后微笑着向观众挥手致意的照片极为醒目。乘务员一下子认出她,并随即给她多拿了两份报纸,供她保存留念。

到达伦敦的时候同样是当地时间的清晨。据随行的世界小姐新闻官员史蒂夫讲,在机场海关进行检查的时候,当海关人员问她来英国的目的时,梓琳将手中的报纸一展,然后用英文答道:“I am Miss World. (我是新当选的世界小姐。)”其实当她绽开她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时,那位官员就已经认出她了。没费过多的口舌,梓琳在工作人员的祝贺声中顺利通关。

在接下来大约一周的时间里,张梓琳将在伦敦首次以世界小姐的身份参加一个为儿童慈善组织募捐的盛大活动。同时,她还将为伦敦当地一份最大的杂志拍摄时装照片。

在这之后,她将会回到北京。这将是梓琳于11月初前往三亚参加决赛,获奖后一个多月以来首次回到她的故乡北京。作为世界小姐的她,今后一年的行程将遍布全世界,有可能是南非,也有可能是欧洲,主要是为贫困地区的儿童募捐,当然还包括尽可能多地参与2008北京奥运的公益活动,如她在决赛的最后机智问答所说的那样,“用我的美丽和能力为奥运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张梓琳妈妈的老家在石家庄。当时为了照料方便,梓琳就降生在姥姥家,几个月后便又由她妈妈带回北京,在北京长大。从小就高人一头的她,在体育方面特别出色,尤其擅长和喜欢100米跨栏和三级跳远。

生性开朗的她也非常喜欢运动,8岁就开始专门的体育训练直到她20岁离大学毕业只剩一年。在这12年中,她获奖无数,其中就包括第十届北京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女子100米跨栏冠军。作为体育特长生,梓琳的学习成绩却一点也不差。相反地,她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加上人缘好,小学的时候就当了好几年的大队长。

与世界小姐结缘开始于2003年。当时世界小姐总决赛头一次在中国三亚举行,而年逢19的她已是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的一名大二女生。同时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她也已经从事兼职模特一年,并已于当年获得中国小姐大赛十佳选手称号,以及新丝路全国模特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出于职业关系,张梓琳对世界小姐的比赛极为关注,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小姐,代表中国同全世界其他佳丽一起站在世界小姐的舞台上。

但个性坚韧、做事认真的她并没有让这念想一闪而过,相反地,她暗自努力。在丝毫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同时,到2006年的时候,她已经成为了中国十佳模特。只是有一点她一直不敢确定:“究竟怎样的一个女人,才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她,直到她最终登上中国小姐的席位,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小姐的总决赛。11月9日,她在博客当中写道:“昨晚,106位佳丽盛装出席Miss World 2007 Welcome Dinner,当听到主持人念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小姐’的时候,真的是忍不住的心潮澎湃。你们知道吗?在舞台上的笑容,很多时候是出自职业修养而非内心感受。但是在昨晚,的确是发自内心的光荣与骄傲。”

据她的大学同学玄武成反映,大学期间的张梓琳很刻苦,为人很随和,一点没有傲气和架子,加上开朗的性格和靓丽的外形,大家都和她交好。另一个来自杭州的同学白官军回忆说,大学期间,张梓琳很喜欢和舍友去学校附近的五道口服装市场逛街,“远远地就能望见她了,她就属于特抢眼的那种”。

另外,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得不错,尤以英语最为突出。张梓琳把这归功于在大学当老师的妈妈。受她影响,梓琳从小就一直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对她来讲,模特做得再好,学习不能丢。她解释说,一方面,模特行业是个青春饭,她得为以后的生活着想;另一方面,她坚信充盈的知识积累能给她特别的自信。

在世界小姐最终结果宣布以后,当她绕着舞台,迈着她那极为擅长优雅的模特走步向观众挥手致意时,很多观众惊讶于张梓琳的镇定从容。但她妈妈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在她看来,经过12年无数的体育锻炼和赛事洗礼,她女儿早已能够做到宠辱不惊。

对此,张梓琳有更深切的体会。她说:“体育其实既简单,又深奥。在所有的比赛当中,选美也好,模特比赛也好,都没有比体育竞赛更为直白的。赢就是赢,输就是输,成绩就摆在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没有更明白的道理。”

在博客里,她更清楚地道出了自己与体育运动的不解之缘:“我很庆幸自己拥有这样的一份经历,虽然我未曾成为过职业运动员,运动成绩也算不上出类拔萃。但这12年中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成就了我与体育运动的不解之缘。更重要的是,这与众不同的运动经历赐予我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使我拥有了平和的心态,可以让我在现在这个略带浮华的社会中坦然地面对竞争与挑战。我想,这些或许将令我受益终生吧……”

因为她与体育运动的不解之缘,因为身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张梓琳一直有个奥运情结。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第7篇

从灵魂医学高度制定中国军事战略

——四层次方案

李建民科学人生与灵魂医学研究所252000

按照灵魂医学理论,我们中国人民远大军事战略思想应该是——直接定位在全人类这个大家庭利益上,实现灵魂医学所倡导的人类社会美好的生活模式——使全世界人民按照平等、和谐、民主原则科学文明幸福地生活。为此,灵魂医学利己学说、层次学说又势必要求我们必须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以遏制不守“规矩、规则”而妨碍人类正常发育进化、社会良性进步的国家、地区,才能维护这个平等、和谐、民主的世界大家庭,才能使全世界人民科学幸福地生活。

最次也应该是把军事战略思想的利益立足点定位在中国甚至亚洲,即尽快成为亚洲第一军事强国、大国,才能避免战争,才能顺利实现台湾和平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继而和平解决及南海诸岛归属问题,并统领亚洲各国人民主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不管从哪方面说中国有这个实力,不是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赋予她的炎黄子孙最有资格、最有能力做好军事立国,重塑中华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这篇大文章。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战争史,既有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大战于逐鹿之野,又有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元明清的朝代更替,更有近代不堪回首的鸦片战争,以及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无不铭刻着战争烙印。既有辉煌又有悲伤,酸甜苦辣咸锤炼出不屈不挠积极上进的优秀的文明的中华民族,同时也诞生了世界不朽之作——《孙子兵法》,同时也给我们流下了血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凌,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为了生存、发展、不受气,为了祖国统一、版图完整,为了世界和平,必须以军事为立国之本,枪杆子里面有真理嘛。

根据生物适应与诱导学说、灵魂利己与层次学说等灵魂医学理论,首先确认中国、日本、美国、东南亚以及中国台湾省甚至世界各国人民,不管在任何时候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各自利益;其次,各国各地区以及各自人民具有强大适应性与诱导性,为了自己利益尤其生存利益,可适应任何新环境、新情况以及新的国际次序;最后是各国实力不平衡性、层次性势必导致一方或多方屈服于对方,最后趋同灵魂医学所倡导的平等、和谐、民主的科学文明的社会意识形态。为此,作者制订了实现中国军事战略的四层次方案:

第一层次武力实现台湾统一以及解决南海问题,这样势必引起中华民族及亚洲人民自相残杀,损害了亚洲及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实现中国军事战略的最差层次方案。

第二层次首先解决小日本,拿小日本练练手,解解恨,不要武力。为此应具有完全彻底摧毁日本军事有生力量和打赢太平洋战争的能力,收复及琉球群岛,重振国威,为进一步和平及南海争端打下基础;打蛇要打七寸,这是关键,是问题之所在。这是实现中国军事战略的一般层次方案。

第三层次十年内不要有大的军事行动,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至少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这样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才能避免战争,才能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及世界上的一切问题,台湾回归,南海等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是实现中国军事战略的比较高层次方案。

第四层次在实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的同时,进行民主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在中国实现作者倡导的平等、和谐、民主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科学的社会形态更有助于中国加速成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以遏制不守“规矩、规则”的国家和地区,使全世界人民都过上平等、和谐、民主的最科学的幸福生活。这是实现中国军事战略甚至世界军事战略的最高层次方案。

参考文献

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第8篇

2.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采撷哲理和深思。解读历史几千年,感悟人生多角度。捷足先登成功路,畅游广阔天地间。世界读书日,一起读书,汲取智慧,走向成功。

3. 世界读书日,愿每天读书思考的你多一份快乐,少一分忧愁;愿沉浸在书本的你多一点进步,少一点磕绊;愿热爱交流的你多一个朋友,少一分孤单!

4. 一生一世两本书,上册有字下册无。有字之书学知识,无字之书才创富。读尽天下有字书,开卷有益有幸福。他山之石可攻玉,观摩细致自成书。惟有灵感多感悟,初窥世间无字书。世界读书日,愿您无书不读,祝您开心幸福!

5. 点点文字,写出人生的真谛;片片言语,绘出生命的蓝图;段段历史,记录曾经的美好;篇篇文章,点出生活的感悟。世界读书日,愿你多读书,眼界大开!读好书,受益匪浅!勤读书,读出生命精彩!

6. 一本好书如粮食,沉迷其中不知饥;一本好书如醇酒,香飘千年人陶醉;一本好书如挚友,句句良言友情固;一本好书如良师,传授知识不保留。世界读书日,愿你读好书,走幸福人生!

7. 世界读书日,送你一本幸福秘籍,它以知足的线装订,以恬静的字书写,以甜蜜的情做句读,以灿烂的笑划段落,以浪漫的韵谋篇章,以温馨的爱做封面,愿你读着这本幸福秘籍,天天幸福。

8. 花香深处弥漫着醉人的画面,酒香深处飘荡着醇厚的情意,心香深处积存着温馨的气息,书香深处氤氲着哲理的光芒。世界读书日,愿书香缕缕给你不一样的人生感受。

9. 好读书,安神而养气;读好书,悦心而健身。乐读书,广闻益智心宽广;读乐书,笑口常开更舒爽。闲读书,生活充实不虚度;读闲书,览古论今心富足。活读书,铺就幸福路;读活书,种下富贵花。世界读书日,愿您读而乐乐而爽爽而健健而福!

10. 粮食可以果腹,锻炼可以强身,读书可以明智。健康的体魄没有知识作为灵魂,就只是行尸走肉而已。世界读书日,多读书,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11. 这里跳跃着鲜活的生命,这里演绎着动人的乐章,这里展示着多彩的生命,这里氤氲着万千的情思,这里就是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世界读书日,开心阅读,快乐阅读。

12.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你会收获财富。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你会收获爱情。以书会友读书你会收获友谊。世界读书日,愿君开心读书,快乐收获。

13. 生活就像一桌菜,苦辣酸甜味俱全;生活就像脚下路,平原高山在眼前;生活就像开大船,急流险滩常遇见;生活就像在读书,学习知识学经验;世界读书日,祝愿喜爱读书的您,成功相伴到永远!

14. 人生知心的朋友,海角天涯也不愿分手;心中知心的话语,倒背如流也感觉不够;手中捧起的好书,就像知心的朋友,即使看得发黄也在心底深深地保留!世界读书日,祝愿朋友一生藏好书,读好书,拥有美丽人生!

15.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书,日积月累,哪日定能厚积薄发。世界读书日,每天看一会儿书,为了现在的自己,也为了未来的自己。

16. 岁月的流逝可以改变人的容颜,可以消磨人的壮志,可以抹除人的回忆,不变的是知识的积淀。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令人青春永葆。世界读书日,爱读书,会让你的生活永远丰富多彩!

17. 看历史风云诡谲,沉思静想;看人情冷暖变幻,启迪心灵;在字里行间品味人生百态,在句读停顿间解读精神世界,世界读书日,在书中遨游,在书中成长。

18. 书是心灵的钙片,让精神的骨骼强健,如山般稳重;书是灵魂的美容师,腹有诗书气自华,如花般美好。世界读书日,尽情欢悦读书吧,一切的美好都在悄然发生。

19. 读书能让人更睿智,读书能让人更年轻,读书能让人更健康,读书能让人更幸福!人生读书的时候最快乐,快乐的人生不要虚度。月日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一起来快乐阅读!

20. 也许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就忘了大部分,甚至在一段时间以后完全忘记。但是书里的内容却在不断的影响着我们,读书时的那份安静也在不断的滋润着我们。世界读书日,享受读书,享受生活!

21. 世界读书日,今天让我们远离电脑,拿起书本,阅读这丰富的精神食粮,每天阅读一点点,将会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努力!

22. 如今我们不需囊萤映雪,不需凿壁借光,物质生活不再妨碍我们读书的渴望,我们有明亮的灯光,有宽敞的书桌。世界读书日,一起在书海里遨游吧!

23. 一行字映射人生哲理,激励人生之路应百学不厌;一番话解答百种疑惑,期望求学之旅要勤思进取;一本书阐述忠义道德,提醒生活之中要明辨善恶。世界读书日,多读几本好书,让书的清香常驻心底!

24. 山水是大地的书籍,行间字里用心领悟;书籍是案头的山水,秀丽迷人尽情欣赏。世界读书日,祝愿朋友多读书,读好书,领略山水之美,享受读书之乐。

25. 人生如果能遇到知心的朋友,走到海角天涯也不愿分手;相伴如果能共诉知心的话语,即便倒背如流也感觉不烦;一辈子如果能读上本动情的好书,那么它就像知心的朋友,即使看得发黄也在心底深深地保留!

26. 有些书是要精读的,比如课本三国红楼梦。有些书是要略读的,比如杂志水浒西游记。有些书是要忘记的,比如你懂的。世界读书日,开卷有益,养浩然正气!

27. 人生真谛,书中品味,开启人生新篇章;大千世界,书中阅览,增长见识创辉煌;工作琐事,书中研读,经验丰富夺胜利;世界读书日,愿你在书海里畅游,收获自己的梦想!

28. 文能治国,勤奋读书,学识渊博,为国敬献。增长见识,修养素质,端正品德,爱老敬孝。世界读书日:学通学好政策宪法,为人民更好地服务。

29. 启迪智慧指引坦途,实现梦想发财致富,增进友情浪漫满屋,提高效率功勋卓著,尽在读书之路。世界读书日,祝学富五车,六六是福。

30. 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孤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痛苦,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的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时刻,世界读书日,静心读书吧,那是知识的源泉!

31. 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砺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读书能知道怎样交友,怎样识人,怎样说话,怎样做事,读书能明白什么样地人生称得上完美无憾。世界读书日,畅游书海,享受生活!

32. 名言名句哲理强,铭记在心经验涨;唐宋诗词有华章,读来铿锵意蕴长;今人也有好文章,熏陶情操眼宽广。世界读书日,读好书,让你的生活快乐无疆!

33. 用阅读增加言语的厚度,用阅读拂去心灵的尘埃,用阅读筑起梦想的高塔,用阅读端正生活的态度,用阅读积累人生的智慧。世界读书日,用阅读灿烂人生!

34. 院落阳光融融,面南而居。春光潋滟绵绵,绿草红花。执一卷诗书,品一份真情,观一段人生,悟一种哲理,世界读书日到了,做自己生命的思想者,守着暖暖的春光,读着春天的诗行。

35. 把生活交付汗水去解读,把幸福交付真情去解读,把梦想交付执着去解读,把快乐交付诗书去解读,世界读书日到了,让这份读书的快乐在你的心田挺立,成为一棵挺拔的树,枝繁叶茂。

36. 这个暖暖的季节,有书陪伴的日子里,每天的时光都是新鲜的枝叶,每天的欢悦都是幸福的鲜花,每天的心事都是甜蜜的果实,每天的每天都是充足的自在,世界读书日到了,左手执卷,右手握笔,做个快乐十足的读者。

37. 是谁,告诉我们一种叫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情怀。是谁,记录了世间最美丽的言语最灿烂的辉煌。是谁,将一种叫做知识的东西传递给了我们。是谁,在黑暗中我们彷徨无助的时候给了我们一盏明灯。是书,给予了我们这一切。世界读书日到了,让我们把知识的种子洒满世界。

38. 读书,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让我们了解不同层次的生活,让我们学会心与心的交流,让我们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世界读书日,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吧!

39. 杏坛相逢喜相悦,物欲横流独爱书。神马都当浮云看,唯有诗书读不够。最爱享受读书乐,恰似老牛品反刍。细品慢斟心欢畅,酣然不觉睡意来。世界读书日,享受读书之乐,品味读书之趣。

40. 书中自有黄金屋,财神就在屋内住。书中自有颜如玉,玉女如花伴君读。多读书,得财富,读好书,高素质。读书日,劝多读,书香相伴幸福路!

41. 读在口中,记在心上,读书不是装模作样。无须自夸,灼灼其华,读书不是附庸风雅。读书到老,学习到老,读书不会庸人自扰。世界读书日,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42. 妙趣横生的故事,任你品味;精彩纷呈的世界,任你咀嚼;悠远绵长的历史,任你畅读;真挚细腻的情感,任你体味。世界读书日,愿你用心读书,读出人生的真谛!

43. 一本好书就如山间的一股清泉,它能洗涤掉心灵上所有的烦躁和尘埃,让人感受到最清爽的美好;一本好书就如一位高级的美容师,它能为你塑造出最美丽的形象,让你每天都活在美丽之中。世界读书日,生活不可无书!

44. 烦恼的时候,坐下来,冲一杯茗茶,芳香四溢,手捧心爱的书籍,咀嚼书中的美味,让心在书的海洋里休息下,世界读书日,让书籍带给你世间所有的美丽。

45. 生命里有两本书,一本是文字,是千百年中一切人类先贤智慧的忠实记录者,另一本是天地,亿万年来人类及大自然的巨笔将一切文明遗产镌刻在这本巨书上。世界读书日,在这两部巨著中无言地行走,用自己的思想对照两本巨著互为印证,做个精神先行者。

4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书籍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书籍让我们见证爱情的奇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书籍让我们明白人生的真谛。世界读书日,书不可不读也!

47. 《西游记》告诉我们神话的魅力;《三国演义》教我们用兵之道;《红楼梦》让我们见证爱情的奇迹;《水浒传》让我们明白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义气。世界读书日,读出书籍的魅力,伴你前途一切顺利!

48. 读一本好书,就如品一杯茗茶,那种味道清香甜美,让人无法忘怀;读一本好书,就如做一个美妙的梦,那种感觉清爽舒适,让人心头一暖。世界读书日,多读书,读好书,无坏处!

49. 盈寸之间纳天地,折叠之中藏宇宙。睿智之美读不厌,阅破万卷字更香。书香书味在心中,甘于陈酿胜琼浆。世界读书日,一起在读书的大千世界里,快乐生活,享书香,品书味。

50. 翻阅天下之书,尽览古今中外。知识能量充电,试与天公比高低。学英雄豪杰,做天下大事。为未来奋斗,勇攀科技最高峰。世界读书日:博学多识,创造明天的灿烂辉煌!

51. 让书本化作一只方舟,带你遨游历史的长河;让书本化作一架飞机,带你领略无边的美景;让书本化作一剂良药,为你治愈心里的创伤;让书本化作一张笑脸,将快乐带到你的心中。世界读书日,让书本成为你的朋友,愿快乐与智慧与你比肩。

52. 愿你有孔子的智慧,老子的豁达,庄子的淡定。愿你面对快乐时如贾宝玉,乐在其中;面对忧愁时如堂吉诃德,无视烦恼;面对困境时如史铁生,坚强勇敢。世界读书日,向作者学习,向书里的人物学习,愿你快乐每一天!

53. 享受文字的美丽,品读语言的滋味,触摸语句的温度,感受书本的芳香。世界读书日,愿你在书本的陪伴下快乐每一天!

54. 杏粉桃红深处,把春光揽在身旁;红烛摇曳之中,把幸福拥入胸中;诗书品味之中,把快乐纳入心怀。世界读书日到了,在这暖暖的春日,快乐读书吧,让思想发出嫩芽,让金色的知识亮光落满心灵的城郭。

55. 意志在执着和向往中坚强,思想在挫折和坚定中跃进,人生在失败和反思中成长,精神在读书和品味中发光。世界读书日,把自己置身书的国度,让精神暖暖地发出灿烂的光芒。

56. 青山碧水,那是自然之绿;翠草丛生,那是生命之绿;人影悠然,那是生活之绿;快乐读书,那是精神之绿。世界读书日到了,拿起书本快乐阅读吧,让浓浓的绿意弥漫精神的花园。

57.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润活动。世界读书日,读书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我们的心田种一株快乐的树!

58. 读书时,春天的鸟鸣更动听,花香更沁鼻,夏天的暑气被消降,蝉鸣不再聒噪,秋天的落叶多了一份韵味,冬天寒冷的白雪成了美丽的笼罩。世界读书日,读书改变我们的心境,愿你天天快乐。

59. 大国强,不只于经济发达,还在于国民素质,以及文化修养。世界读书日,每天多读一点书,多提高自己的文化,为自己,也是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

60. 不读书的人生再广阔也只是一片荒漠,再高大也只是一壁悬崖,再美丽也只是海市蜃楼。世界读书日,亲爱的朋友,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绚烂我们的生活吧!

61. 踏遍山河了解真实的自然;饱读诗书品味真实的人生;品尝美味口舌生香是福气;咀嚼知识心灵顿悟是运气。世界读书日,愿你的精神花园万紫千红。

62. 日光随意落,文字任情流。体味其中味乐,书香入心扉。良多趣味存,几番情悠然。汲取万千行,刻在心石上。砥砺人生路,扬帆向前行。世界读书日,快乐阅读日。

63. 春来百花开,书山声琅琅。风动杜鹃笑,书香绕心房。不慕万千财,只喜看诗书。春光翩翩笑,文章绵绵情。世界读书日,漫步书林中,撷取智慧花,采摘哲思果。滋润好性情,铸就成功路。

64. 暖暖春日的幸福是遍赏美丽春光,是喜放自由的纸鸢,是踏青舒展快乐的情怀,更是手执一卷诗书,跳入文字的天堂,在融融的午后,做一个幸福的天使。世界读书日,一起读书吧,做个沾满书香气息的人间天使。

65. 要想读懂高雅文学作品,首先学好字典辞海。要想掌握科学知识,必须学好数理化。要想治理好天下,必须学好各类法典精通多门著作理论精髓。世界读书日:读研天下书,挥毫名家文。

66. 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书柜,看着书,一本两本三本四本连成线。背着背默默许下心愿,看远方的星如果听的见。世界读书日,希望可以和你乘着风游荡在蓝天边,和你一起看着书读出我们的明天。

67. 读书如品酒,醇厚的文化底蕴给精神以愉悦;读书如喝茶,浓郁的知识墨香给心情以释怀;读书是精神的粮食,是心灵的慰籍,世界读书日,愿你快乐读书,阅览幸福,品得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