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

世界科学杂志 省级期刊

World Science

杂志简介:《世界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403/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专稿、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与健康、走近科学、大家·科技前沿、今日启明星、智库观察、科学家在工作、科学家访谈、创新...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968
国内刊号:31-1403/N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3925
总被引量:1896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38
期刊他引率:1
  • 中国:开始向深地科学进军

    作者:刘珈辰(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从微小到宏大,科学家们正在利用深埋地下的实验室所提供的对于宇宙射线的屏蔽来探索暗物质。今年,随着深达2500米的中国锦屏山地下暗物质探测实验室(CJPL)初步建成以及小型暗物质实验装置开始收集数据,中国登上了充满活力的地下暗物质探测实验室建设的国际舞台。

  • 中国大力推进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李升伟(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首先是基因组计划,然后是蛋白质组计划……建立一部人类蛋白质的完整目录的战略,将使中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占据全球领先的地位—— 今年9月中旬,中国科学家宣称他们的科研行动将使他们站在国际计划的前沿——对人体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分类和鉴定。

  • 磷肥过度使用之警示

    作者:方陵生(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研究人员警告说,中国磷肥使用过度以及动物粪便管理不当导致严重的水质污染,以及一种不可再生的无机化学物质——磷——的大量浪费。

  • 体外授精技术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作者:赵无忌(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201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上图),以表彰他在人类体外授精治疗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据估计,全球有超过10%的庞

  • 400万婴儿因体外授精技术而获得生命

    作者:赵无忌(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生物学家罗伯特·G·爱德华兹(Robert G.Edwards)。长期以来,他和同事帕特里克·斯特普托(Patrick Steptoe)医生共同致力于体外授精(IVF)技术,以解决人类不孕问题的研究。

  • 神奇材料石墨烯——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盖姆访谈录

    作者:方陵生在 刊期:2010年第11期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下图)与他的同事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一起,因发现石墨烯这种世界上最牢固的单层碳原子材料,而共同获得201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接受英国《自然》杂志采访时,盖姆解释了为何神奇材料石墨烯能赢得并完全无愧于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及他为什么没有为这种材料的...

  • 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石墨烯”

    作者:邓雪梅(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2010年10月5日,因对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瑞典皇家科学院将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出生于俄罗斯、现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工作的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Konstantin Novoselov),他们分了享约合140万美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

  • “有机合成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获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作者:邓雪梅(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201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特拉华大学退休教授理查德·赫克(Richard Heck,79岁)、美国普渡大学退休教授根岸英一(75岁)和日本北海道大学退休教授铃木彰(80岁),

  • 诺贝尔化学奖重归化学之主流

    作者:方陵生(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过去的四年中,有三年诺贝尔奖委员会都将诺贝尔化学奖荣归生物学领域,这不可避免地令化学家对化学领域的界定产生疑惑。而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布,因其有重新回归化学核心研究领域之趋势,受到了广泛欢迎。为此,许多人视合成分子学为化学的核心学科。

  • 解读2010诺贝尔化学奖

    作者:方陵生(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钯催化交叉偶联合成法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受到有机化学家们的一致欢迎。令他们感到高兴的是,诺贝尔奖委员会选择了化学分子合成这一在许多人眼中视为化学研究之核心的学科。1960年代至70年代,在他们这一发现基础上形成的化学生产工艺,如今已成为化学教科书中的主要内容,

  • 弗雷德·霍伊尔:与诺奖失之交臂的科学家

    作者:赵乐静(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2010年各项诺贝尔奖揭晓前夜,罗宾·麦基(Robin McKie)撰文回顾了恒星元素核合成理论开创者弗雷德·霍伊尔(Fred Hoyle)有争议的一生,并以霍伊尔无缘诺贝尔奖为例,反思这一著名科学奖项所面临的问题与改革的需求。

  • 海洋生物普查十年回顾

    作者:方陵生(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一项历时十年对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的最后结果即将揭晓,人们想知道,这一投资6.5亿美元的科研调查项目究竟深入到了什么程度?

  • 重返学术圈

    作者:赵春雷(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随着传统禁忌的消失及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波折,部分研究人员开始或考虑离开企业重新回归学术圈。针对这一现象,《自然》杂志德国通讯员奎林·希尔梅耶尔(Quirin Schiermeier)对研究人员的这种选择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思考,并撰文作了如下报道。

  • 道德缺失引发的科研不端行为——密歇根大学维普尔·菲里古一案引出的思考

    作者:池晴佳(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距密歇根大学几条街就是沃什特瑙县(位于密歇根州安阿伯市)法院,这是一栋黄褐色带茶色玻璃的石头建筑。7月的某一天是这家法院的宣判日,法官伊丽莎白·P·海因斯(Elizabeth P.Hines)对酒后闹事、入店行窃和其他普通犯罪处以缓刑和罚款.但一桩编号为10—0596的案件仍在等待着。

  • CERN在专利保护问题上发生碰撞

    作者:冯诗齐(编译) 刊期:2010年第11期

    你可能以为,发明触摸屏和万维网的组织一定在专利使用费上赚得盆满钵溢。事实上,作为这两项技术的发源地、装备有原子粉碎机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却并没有从中获得丝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