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

世界科学杂志 省级期刊

World Science

杂志简介:《世界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403/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专稿、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与健康、走近科学、大家·科技前沿、今日启明星、智库观察、科学家在工作、科学家访谈、创新...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968
国内刊号:31-1403/N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3925
总被引量:1896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38
期刊他引率:1
  • “只要你醒着,就必须思考数学”——大数学家樊畿其人其事(上)

    作者:袁传宽; 江世亮(采写) 刊期:2007年第04期

    樊畿是与华罗庚、陈省身齐名的当代华裔大数学家。他不仅在学术领域创造了许多辉煌业绩,而且在美国从教数十年,以其严谨认真又具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培养了许多数学精英,不愧为一代大师。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国人,甚至国内数学界人士却对樊先生并不熟悉。 本文作者袁传宽先生是留美学习期间樊先生的学生,曾任樊先生的助教,彼此保持...

  • “科学和宗教可以调和”——弗朗西斯·柯林斯与约翰·霍根关于信仰的对话

    作者:江泽淳(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科学与宗教之间向来紧张的关系最近似乎变得更加对立了。以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史蒂芬·平科尔(Steven Pinker)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宗教只是迷信的一种残留形式,应该被人们所摒弃;而宗教信徒们则认为:科学是虚无的,不足以使人们理解存在的奇迹。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则站在这两派中间,他试图以自己为例证明...

  • 气候变化使科学家走到一起

    作者:高广文(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当玛丽莎·戈登(Marisa Goulden)来到乌干达基奥加(kyoga)湖畔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时发现,该如何向当地村民解释其所做的工作令她颇费心思。“我是第一个到村庄来的西方人,”她说:“他们都很欢迎我,但他们对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难以理解”。

  • 关于全球变暖的最新信息

    作者:王乃粒(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2月2日在巴黎结束的由联合国政府闻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一专门小组表示,在过去的50年中,“极有可能”是我们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 全球变暖:报告落后于研究

    作者:池晴佳(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今年2月8日上午,随着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主席巴特·戈登(Bart Gordon)的一声槌响,国会对政府关于全球变暖报告的听证会就此开始。但当撰写这份报告的其中7位科学家在听证会上饶有兴趣的论及他们的新发现之时,其他作者则认为这些发现已经过时了。

  • 臭氧空洞现状

    作者:胡德良(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在南极上空10英里处的同温层,漂浮着一片令人不安的低水平辐射吸收的臭氧层(臭氧空洞随着季节性的温度变化和损耗臭氧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而时大时小)。2006年10月初,南极的同温层是自1979年以来最为寒冷的,因此臭氧空洞也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面积超过了北美洲。

  • 令人振奋的国际极地年

    作者:余家驹(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3月1日是国际极地年(IPY)的开始(这项探测地球两极的任务将花费两年时间),来自全球63个国家约5万名科学家、艺术家和其他参与者将分担460个研究项目,包括从使用微中子探测器对北极圈的探测直至对其海冰地带的伊努伊特人的历史进行考察。总之,这项活动将赶在地球两极发生变化之前以增进对它们的了解。IPY计划办公室主任戴维·卡尔逊(David...

  • 科学家争相为国际极地年献礼

    作者:阿碧 刊期:2007年第04期

    国际极地年开幕 近50多年来,全球不少科学家尤其是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生物学家对极地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而今年开幕的为期两年的国际极地年(IPY)活动主要由世界气象组织牵头举办,展示的成果将涉及到60多个国家和上万名科学家。

  • 重返地球

    作者:仝号(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载人航天工程没有理由忽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需要不断地从空间对其进行探测——

  • 英国拟大力发展“隐性创新”

    作者:张文奕(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根据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英国将大力促进广告业、零售业和银行业等服务行业的创新,而不仅仅将创新局限于科技领域。 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NESTA)认为:政府应该鼓励挖掘各个领域的“隐性创新”。

  • 下一代空间望远镜是否太大了?

    作者:谢懿(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每10年,美国天文学家会聚集一堂并列出一张他们想要的清单。听上去这像是成人版的圣诞老人,但这“10年规划”对他们来说是非常认真的。

  • 向大地要能源:新技术的未来展望

    作者:池晴佳(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以下是未来解决美国能源和排污问题的一幕:全美各地都矗立着成百上千的钻井架。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钻探石油?不是!这些钻井架是用来寻找地下能产生电能的热岩。如果这一设想得以实现,其产生的电能足以满足美国电力需求的10%,并且这一过程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这便是“增强式地热开采系统(EGS)”给我们带来的希望,麻省理工学院(MIT)...

  • 绿色经济:实现环保与就业双赢

    作者:余家驹(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全球变暖的警报越拉越响,加上因过度依赖外国石油而造成美国经济的日益脆弱性,越来越多的人明显地感到,只有绿色未来才是可赖以生存的未来。为了追求这一未来,许多历来意见相左的团体和组织暂时结成了联盟,神创论者与科学工作者拉起了手,美国工会正在与环保主义者共同奋斗。

  • 黑色煤炭也能变绿

    作者:魏进尊(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气体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也是酸雨、烟雾和汞中毒的主要肇事者。产生浓烟的煤炭看上去似乎不可能成为能源的未来。但是,美国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之一——美国电力公司(AEP)技术发展部的前负责人麦克·马德(Mike Mudd)说:“煤炭正在增长的势头并非注定给环境带来厄运。”

  • 传统建筑改造出“绿色”

    作者:吕吉尔(编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如今,房地产开发商总是大肆宣扬自己建造的商务大楼是如何的“绿色”、如何的“环保”。而事实上全美国近5000幢商务大楼中的90%是新建的,这些大楼目前正在等待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nited State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的评估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