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

世界科学杂志 省级期刊

World Science

杂志简介:《世界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403/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专稿、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与健康、走近科学、大家·科技前沿、今日启明星、智库观察、科学家在工作、科学家访谈、创新...

主管单位:上海科学院
主办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968
国内刊号:31-1403/N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3925
总被引量:1896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38
期刊他引率:1
  • AT&T终结带来的思考

    作者:吕吉尔(编译) 刊期:2005年第11期

    今年4月,电信业界发生的一桩并购案令世人侧目:21年前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拆分出来的西南贝尔公司(SBC),出资价值相当于160亿美元的股票加现金,兼并了其原先的母公司AT&T。几个月后,AT&T,公司的著名股票代号——T——从纽约股票交易市场的名单上消失。从亚历山太·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m Bell)原创电话专利起家的AT...

  • 2005年国际研发三大亮点

    作者:林俊杰(编译); 刘道军(校) 刊期:2005年第11期

    据2005年研发评分报告显示,全球用于研发经费的支出呈大幅增长,但获利却呈现不平衡分布.在生命科学领域,IBM正在进行超级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的尝试;英特尔则运用激光进行高灵敏度生物学分子的侦测研究,这项技术将有助于了解癌症与其他疾病的起因;而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y)贝尔实验室在过去10年大幅缩减其基础研究经费的同时,仍在向量子计算...

  • 核心技术哪里来?——自主创新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唯一途径

    作者:叶继涛 刊期:2005年第11期

    时下,"科教兴市"在上海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解读"科教兴市"战略,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让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增强城市的可持续竞争能力.那么,企业的核心技术从哪里来,天上掉下来的?显然不是;用金钱买得来的?不是;是用市场换来的?实践证明也不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只能依靠企业利用自己资金、人才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以我为主","巧借东风",...

  • 物理学中科学美学旨意的升华(上)

    作者:沈葹 刊期:2005年第11期

    本系列文章已论述过的课题,其要点大多涉及现代(理论)物理中的美学蕴含。其实,它的渊源主要在于以牛顿力学为核心的近代经典物理;甚至可将其追溯到古代以至中世纪的自然哲学和科学文化。一般认为,牛顿是近代经典物理的代表,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包括现代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的代表。

  • 无处不在的生物膜

    作者:石磊(编译) 刊期:2005年第11期

    微生物学正在经历一个转变:对微生物群落的新的认识可能引发一场革命;如果我们成功地控制住细菌的感染,将会给医药、工业、生态学和农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 新兴的药物基因组学

    作者:李升伟(编译) 刊期:2005年第11期

    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是一门研究个体的遗传学特性是如何影响机体对药物应答的学科.该单词来自药物学(pharmacology)和基因组学(genomics)两个单词的组合,因此,这是一个横跨制药学和遗传学两大学科的交叉科学.

  • 迎接生物技术时代的到来

    作者:易家康(编译) 刊期:2005年第11期

    生物学药物取代化学药片 虽然目前大多数病人仍继续在按剂量服用小颗粒的化学药片段,但时代在进步.

  • 2005年度拉斯克医学奖揭晓

    作者:雷钧(编译); 顾鸣敏(校) 刊期:2005年第11期

    2005年度拉斯克医学奖颁给了干细胞发现者、遗传指纹分析法发明者,以及改进了在人类基因组绘图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的科学家们。艾伯特-玛丽·拉斯克基金会宣布了这些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和临床医学研究奖各5万美元,获奖者将分享这些奖金;公众服务奖则没有奖金。

  • 三位科学家分享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刘道军(编译) 刊期:2005年第11期

    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的一位利用量子力学解决了描述光的行为的理论;而其他两位则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了识别原子和分子的激光技术。

  • 三人因改变分子而荣膺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作者:龙亚秋(编译) 刊期:2005年第11期

    美、法三位科学家因发展了分子的换位反应,这一过程给塑料、药物和其他材料的生产带来了革命而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宣言中称:三位科学家的成果是朝着“绿色化学”前进了一大步——通过巧妙的工艺减少了潜在的有害废弃物。

  • 礼物造就了诺贝尔奖得主

    作者:龙亚秋(编译) 刊期:2005年第11期

    在8岁的时候,理查德·R·施罗克(Richard R.Schroek)从哥哥那里得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礼物:一套化学反应装置,它的爆炸溶液和令人困惑的说明点燃了施罗克对化学的激情,最终以获得200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而到达极致。

  •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作者:张田勘 刊期:2005年第11期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把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J·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和J·罗宾·沃伦(J.Robin Warren),因为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和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疾病中的作用。马歇尔和沃伦将分享130万美元的奖金。

  • 奋斗经年 终获诺奖

    作者:李升伟(编译) 刊期:2005年第11期

    上世纪80年代早期,当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试图证实一种称为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菌导致胃部发炎和溃疡的时候,曾受到来自医疗界和制药业界的反对——他们相信,胃炎及胃溃疡的病因是心理学应激。

  • 诺贝尔奖总是触痛我们的神经

    作者:张田勘 刊期:2005年第11期

    年年诺奖,年年叹息。虽然我们可以不必把诺贝尔奖太当回事,但每年的诺贝尔奖总还是给我们以启示,或者说得重一些,总是在刺激我们的神经。今年的诺贝尔奖仅仅从已颁发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及物理学奖就为我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再次打开了更多的窗户,拓宽了新的视野。

  • RNA世界的新发现

    作者:饶新华(编译) 刊期:2005年第11期

    不久前,大多数人都还认为真正重要的核酸是DNA,RNA不过是其可以随意处理的一种拷贝.因为经常在杂志封面或电视屏幕上抛头露面的,毕竟是那种双螺旋状的DNA;而RNA(核糖核酸)只是DNA指令的拷贝,作为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信使,它在完成其作用之后便被降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