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学报

韶关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韶关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50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抗战时期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究、教育管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研究、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韶关学院
主办单位:韶关学院
国际刊号:1007-5348
国内刊号:44-1507/C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发文量:4375
总被引量:7961
H指数:21
引用半衰期:5.2278
立即指数:0.0339
期刊他引率:0.9738
平均引文率:4.7685
  • 利玛窦在韶关对西方数学的传播及其影响(下)

    作者:曾峥 刘翠平 刊期:2009年第05期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第一人,他对中西数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传教士,而且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六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井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

  • 明朝末年韶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上)

    作者:李明山 刊期:2009年第05期

    利玛窦传教团在明末从肇庆来到韶州传教,由于不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明朝地方政府的腐败等原因,导致了韶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这一系列斗争规模和影响并不大,但它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组成部分和一个先声。

  • 论张九龄的“尚直”精神与中国古代的言谏制度

    作者:赵燕玲 刊期:2009年第05期

    唐代名相张九龄以“尚直”品质而享誉世人。其“尚直”品质的形成,一方面是他作为一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对儒家“忠义”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另一方面也与其谏官出身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言谏制度与谏官职责强化了张九龄的“尚直”品质。然而,言谏制度只是封建专制之下士大夫对皇权的一种有限监督,有着无法克服的弊病,张九龄最后...

  • 韶关地方志修纂著录述略

    作者:郑俊香 刊期:2009年第05期

    历史上的韶关各府州县大都创修方志,并不断续修,韶关地方志编修蔚为壮观。对韶关地方志编修和著录进行梳理是韶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广东韶关“战国属楚”论质疑

    作者:丘卫平 刊期:2009年第05期

    传统史观认为韶关地区战国时期已属楚地,但从韶关地区考古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与其相连的湘南地区同期考古文化的比较来看,当时韶关地区并不“属楚”。

  • 屈原与司马迁悲剧意识之比较

    作者:戴红梅 刊期:2009年第05期

    屈原和司马迁分别是战国末期楚国和西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他们身上都弥漫着深沉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悲剧命运和他们对待悲剧命运的态度这两个方面。屈原的悲剧是乱世之悲。司马迁的悲剧是盛世之悲。两人的悲剧实质上都是源于个人人格与黑暗势力的冲突。面对悲剧命运,屈原选择了自沉汨罗,以死“殉道”;司马迁则选择了忍...

  • 天然禅师五古与汉魏两晋诗

    作者:何泽棠 刊期:2009年第05期

    天然禅师的五言古诗,惯于模拟汉乐府、《古诗十九首》、曹植、左思、陶潜等汉魏两晋诗作,在效仿原作题材的基础上,突破原作的立意,阐发了自己的委心任运、无待于物的人生观,从而形成古雅浑厚、恬淡自然的诗风。尤其是《不饮酒二十首》,针对陶潜《饮酒二十首》而作,尽得陶诗神韵,又阐发了超越陶潜、纯任自然的隐逸观。

  • “元曲四大家”考

    作者:赵建坤 刊期:2009年第05期

    文献资料充分证明,在中国戏曲史上“元曲四大家”这个概念并未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即便有一部分论者使用这个概念,这“四大家”也没有固定的排住顺序。弄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思考古典曲学研究的重心和本质。

  • 《红楼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

    作者:闫晓雅 刊期:2009年第05期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至今已被翻译成许多版本。《红楼梦》的翻译无论是对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介绍中国的古典文化遗产,还是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译本的多样性,探讨了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

  • 对沈从文与卡夫卡小说的比较解读

    作者:邹承辉 刊期:2009年第05期

    沈从文与卡夫卡,都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作家,在面临现代文明摧残人类精神家园之时,他们在作品中不约而同地表达了恐惧和忧患意识。依据后现代主义理论,可从对现代文明的厌恶怀疑态度、文明社会的异化现象、人类社会前景的忧虑三方面比较二者对现代文明反思的异同。

  • 试析李广田散文朴素美的传统根源

    作者:钱少武 刊期:2009年第05期

    李广田散文的朴素美与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朴素的审美追求在重视主体情感的纯真表达和文学语言的本色自然及艺术形式的质朴无华却蕴藉丰厚等方面存在着潜隐的精神契合,这一契合是李广田受到传统文学影响的产物。他散文的这一特色客观上使传统朴素的艺术精神在现代文学语境中得到了潜在的传承。

  • 从《苔丝》男主人公看哈代的爱情婚姻和性观念

    作者:谢灿琛 刊期:2009年第05期

    《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小说两个男主人公安琪儿和阿历克身上运用了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原型进行对照。神话原型的运用使他们超越简单的善恶意义而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对他们神话原型的分析,可以深入地了解作者对两性关系、爱情婚姻、理智和欲望的看法。

  • 边缘化的人生:《河湾》的后殖民色彩

    作者:孙海华 刊期:2009年第05期

    《河湾》是印度裔英语作家V.S.奈保尔的代表作,它较好的呈现了双重语境下知识分子生活被边缘化的状态。从后殖民理论入手,结合文化霸权理论,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萨林姆和因达尔那种蔑视本土文化但又无法脱离,崇拜欧洲文明但又无法被接受的边缘化困境进行分析。他们的这种无根的漂泊性也与新总统的统治相对应,其统治的国家虽然政治上独立了...

  • 论济慈的书信与颂歌特色

    作者:曾小玲 刊期:2009年第05期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书信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而他的哲学思想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诗歌创作。从济慈的一封书信来分析隐藏于其中的哲学思想.并论证这种哲学思想决定了济慈在书信写作当时和其后所创作颂歌的特色:语言富有描述性与感官性、语调柔美、似是而非、思想上的不确定性。

  • 试论我国物权变动的模式

    作者:张小平 张芳 刊期:2009年第05期

    物权变动是物权立法政策和立法技术上的重大课题。当今大陆法系国家已经生效的几种物权变动模式各有其利弊。我国物权法确立的物权变动模式既注重契合中国实际又注意借鉴国外的经验,是值得肯定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权变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