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

师道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师道》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299/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开卷视点、专题策划_我如何理解“为未来而教”、专题策划_乡村教师教研短板的突破、改写人生、资教通鉴、新论视窗、别样课堂等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杂志社
主办单位:广东教育杂志社
国际刊号:1672-2655
国内刊号:44-1299/G4
全年订价:¥ 228.00
创刊时间:199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复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4653
总被引量:340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 沏一壶唐诗,香满楼

    作者:许松华 刊期:2011年第06期

    也许,寒冬之夜,围坐在火炉旁,你吟诵一句"杏花纷纷寂寂雨,杨柳依依淡淡风",浓浓的暖意就扑面而来。唐诗就有如此魅力,让你自然地走进情境,乐山间清风,悲流水落花。唐诗,就像带着清晨的露珠的鲜茶,一片鲜亮润泽。采之烤之,沏一壶,香满楼。

  • 思想足迹——教育主张回头看:陈独秀的广东新教育改革

    作者:万多胜 刊期:2011年第06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众所周知陈独秀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党的前五任总书记(委员长),也是辛亥革命的急先锋,可殊不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陈独秀先生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的时候。他正在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任上.于广东进行艰难的新教育改革。

  • 吴玉章在延安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作者:张晴晴 刊期:2011年第06期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这是82岁高龄的吴玉章写的一首"自励诗",也是这位教育家一生真实的写照。吴玉章情系教育事业,是当代中国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 人民教育家徐特立——生平:一生刚烈写传奇

    作者:徐焰 刊期:2011年第06期

    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父兄因愤于不识字受欺压,凑钱让他读私塾。他读了六年书,又因无钱辍学在家.曾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后来他在家劳动,又教私塾。1905年因清政府废科考办新学。长沙办起师范学校,他考入该校读速成班,毕业后当高小教员,又应聘长沙周南女校。

  • 思想:始终站在劳苦大众一边

    作者:蓉儿 刊期:2011年第06期

    徐特立从事教育和革命70年。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重温他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我们不无启示意义。

  • 红色延安 特色办学

    作者:刘静 刊期:2011年第06期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听着洋溢如此幸福气息的欢快旋律,眼前似现世外桃源般的延安,思绪仿佛轻易飘去80多年前——热血沸腾与金戈铁马交融的军民同心大生产抗顽敌的场景里。

  • 《中华教育科研文丛》征文

    刊期:2011年第06期

    为展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最新科研与教学成果,为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学术交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北京文理畅想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相继与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联合编辑了《中华教育教学论坛》等系列教育丛书后,反响强烈,应广大教育工作者之邀,现面向全国征集《中华教育科研文丛》一书文稿,详情如下:

  • 《烛光——教育教学文萃》征文

    刊期:2011年第06期

    作为烛光的传播者,您的学术成就理应被广泛认可,社会共享;作为灵魂的工程师,您的美文论著理应被媒体刊载,传于后人。但,这往往是梦,我们将做您的圆梦人!

  • 党性修养——师德建设新启迪:总有一份情怀一种坚守——教育一线好党员郭铭辉访谈

    作者:本刊记者 刊期:2011年第06期

    郭铭辉白描——为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奔走29年;本着"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给力"的朴素想法,在偏僻县城的课堂上"怂恿"学生给文章挑刺、向权威挑战,搞语文创造性教育实验,被斥为"对抗高考"后仍坚守信念;"带着镣铐"——兼顾培养创造性和应试人才,

  • 党作指引,让师魂绽放时代光彩

    作者:谢荣斌 刊期:2011年第06期

    今年"七一",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人类近代史上最为伟大壮丽的篇章,并将续写新的辉煌。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整个世界并不太平,中国的不断发展还将经历更为严峻的考验。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如罗兰·巴特所说,是一个"各种矛盾已达极限的时代"。

  • 党的团队力量源自信念和意志——蒋琪和他的团队办学纪实

    作者:施南华 刊期:2011年第06期

    将一所仅200多学生、几近垮掉的学校,打造成为规模达3700名在校生的省级重点学校,10年间没有政府投资(除15个在编人员由财政负担外),由几个党员干部教师组成团队,自筹办学经费打拼出来。这靠了什么?

  • “党员”助我走向人生高处

    作者:罗刚淮 刊期:2011年第06期

    经常被一些学校邀请参与教师的座谈会,座谈话题也常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展开。他们常让我谈谈专业成长的经验,因为在不少老师看来,我几乎成了看得见的"神马"——一年公开发表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你是怎么做到的?"

  • 学问中的那粒“性子”

    作者:曾扬明 刊期:2011年第06期

    近日,学校要求每个党员教师带头申报新一轮的科研课题。不少人在我面前诉苦:党员的权利在哪?难道就是交党费?做课题?如此,怎么吸收新的党员?这些"牢骚"教师中并不乏尽职尽责者。

  • 谁为我的专业发展给了力

    作者:王厚成 刊期:2011年第06期

    记得刚刚工作的时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农民种田失手,明年可以再来;工人产出次品,可以回炉重造;如果我教出了不合格的学生,谁为他们负责?"一次开会时被一位老教师看到了,立即对我说:不错,境界不低嘛!

  • 点燃教育反思的星星之火

    作者:陈复兴 刊期:2011年第06期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机关科员,上传下达似乎就可以略尽本职了。但我却偏要在工作之余将喝茶、聊天的功夫用于思考教育的现实问题,并形成了一些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