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

四川教育杂志 省级期刊

Sichuan Education

杂志简介:《四川教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5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视界、思想_理论前沿、专题_教学专题、专题_课程高地、专题_德育天地、名师_名师谈艺、研训_校本研修、探究_融创课堂、探究_教改探...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四川教育报刊社
国际刊号:1005-1910
国内刊号:51-1056/G4
全年订价:¥ 235.2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复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9228
总被引量:588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做有温度的教师

    作者:钟亮 刊期:2019年第17期

    有人说,男人看气度,女人看风度。而教师则看温度。有温度的教师,才能温暖自己,温暖学生,温暖课堂,也温暖同行者。当然,教师要保持“四季温暖如春”,这是很难的事。没有乍暖还寒,没有炎夏酷暑,没有秋风扫落叶的凛冽,没有冰冻三尺的严寒,这要何等的自我修炼?

  • 美国:“文化回应性教学”需解决八个问题

    刊期:2019年第17期

    “文化回应性教学”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它是一种在尊重学习者原有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使学习者全身心参与的跨学科和跨文化课程的教学模式。

  • 以阅读落实核心素养

    刊期:2019年第17期

    日前,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与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四届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系列活动暨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会”在重庆举行。“基于‘1+X’理念的群文阅读”和“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两门课程的,成为研讨会的亮点。

  • 突破“课程冲顶”的瓶颈

    作者:潘照团 刊期:2019年第17期

    当一门课程只是多个学科的拼凑,失去整体意义的构建,课程的力量就会被大大削弱,这是许多学校课程建设的瓶颈。关于课程的整体意义,建设者必须清楚,而且要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释系统。课程概念的理解、厘清与自我转化是校本课程标志性建设的根本。

  • 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开掘与当代实现

    作者:杨帆 刊期:2019年第17期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所留存的物质、精神以及信息形态类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指引发展方向、敢于创新创造的育人价值。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并不断创新路径,充分开掘,有效利用,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 校长的角色定位与主动作为

    作者:张乃文 刊期:2019年第17期

    在走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校长应基于“发展”认识、“问题”反思、“角色”定位、“团队”建设,明晰自身角色,积极主动作为,并通过对当下问题的妥善解决来实现办学的自我超越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 "云时代"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发展走向

    作者:郜建辉 刊期:2019年第17期

    在国家“互联网+”的政策引导下,“互联网+教育”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并推动着依托互联网条件的学科整合的发生。在“云时代”的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改变与发展也将顺势而动,进行基于“人本”、不为形式的整合与变革,必将从低级的物理聚合时期走向更高一级的智能化合阶段。

  • 调整教学结构的“三三三”法则

    作者:田裕兵 刊期:2019年第17期

    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勇于打破形式主义、灌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要遵循教学结构调整的“三真、三效、三放”法则,才能通过教学结构调整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 变革教学结构,培育高阶思维--以《"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为例

    作者:林周毅 刊期:2019年第17期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把重心放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上,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可通过变革教学结构,创建“三学三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

  • 例谈中学阅读教学结构的优化

    作者:谢华; 李玮 刊期:2019年第17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学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明晰阅读教学目的、分析阅读能力构成、把握阅读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独立尝试、深度对话、实践迁移、分享反思四个环节来优化教学结构,落实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 数学核心素养下教学结构的精进对比--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

    作者:童义清 刊期:2019年第17期

    对教师而言,核心素养既是课堂价值的召唤,也是教学路径的引领。在核心素养取向下,教师应当不断调整教学结构,切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 征稿启事

    刊期:2019年第17期

    自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后,各地纷纷开展核心素养的“落地”研究,将核心素养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质量评价之中,着力打通核心素养“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 着力"三大"融合,推进家校无缝衔接

    作者:黄敏洁; 何琳; 刘玲 刊期:2019年第17期

    在家校融合的实践中,学校努力拓宽教育途径,推进家校的无缝衔接,着力于挖掘融合可能、打造融合体系、形成融合机制的“三大”融合策略,让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进而让家校融合在班级里落地生根。

  • 有一种课叫"高明"--品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火烧云》

    作者:蒋小利 刊期:2019年第17期

    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薛法根老师用朴实、睿智的手法推敲字词,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蕴;运用多样的朗读方式,抓住时机,巧用齐读,着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强调语用,联动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

  • 作文的“教”与“不教”

    作者:廖良国 刊期:2019年第17期

    作文有“教”与“不教”的选择和思辨:“教”应该教、需要教和可以教的,才能获得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保障;“不教”已知的、无需教的和不能教的,让作文教学有质量。“教”与“不教”并非是一种绝对对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