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Qinghai Minz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7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特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管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等

主管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674-9227
国内刊号:63-1071/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7
复合影响因子:0.38
总发文量:1287
总被引量:3762
H指数:12
引用半衰期:8.0208
立即指数:0.0108
期刊他引率:0.9858
平均引文率:12.8817
  • 中根千枝及其学术研究

    作者:尕藏杰 刊期:2019年第03期

    本文主要讨论海外藏学研究历史背景下国际著名人类学家和藏学家中根千枝的藏学研究生涯及其藏学著作,客观评价中根千枝对藏学以及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的贡献。

  • 锡金的复合社会研究--绒巴族、菩提亚族、尼泊尔人(上)

    作者:中根千枝; 旦却加(译) 刊期:2019年第03期

    本长篇论文是日本著名人类学家、藏学家中根千枝于1954年12月至1955年5月间,近半年时间对锡金及其周边的复合社会以社会人类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此研究主要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其内容以"喜马拉雅山中的复合社会"为题而分成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即"锡金的复合社会",第二部分以锡金和不丹相接处的复合社会为主题。前者为(绒...

  • 锡金的复合社会研究--绒巴族、菩提亚族、尼泊尔人(下)

    作者:中根千枝; 旦却加(译) 刊期:2019年第03期

    本长篇论文是日本著名人类学家、藏学家中根千枝于1954年12月至1955年5月间,近半年时间对锡金及其周边的复合社会以社会人类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此研究主要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其内容以"喜马拉雅山中的复合社会"为题而分成两部分写就。第一部分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即"锡金的复合社会",第二部分以锡金和不丹相接处的复合社会为主题。前者为(绒...

  • 具象与抽象:蒙古族图案造型意象略论

    作者:李军; 钟志金 刊期:2019年第03期

    图案在不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承继与实际运用极其久远,其具有的体系架构特征与文化厚度正在被循序渐进地挖掘和阐述。本文探讨的内容即是一种对于广义范畴内图案造型与文化特征的分析,目的在于阐述蒙古族图案的两种主要造型形态--具象与抽象,并且以图案的"意象"为视角进行举例剖析,对蒙古族图案"象"的视觉特征与内在"意"的文化涵义进行解析。

  • 中国民间故事中另类的男性形象--从傻女婿故事中看民众的价值观及女性的择偶心态

    作者:刘春艳 刊期:2019年第03期

    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类型,傻女婿故事传述历史久远,流传地域、民族广阔,塑造了民间故事人物画廊中脍炙人口的另类男性形象。在为数不少的"学话得胜"和"三婿拜寿比试"两种型式中,傻女婿所代表的弱势边缘群体在面对众人的诘难和不怀好意的考验中,不仅顺利通过,还战胜拥有知识、财富的强势集团。究其原委,傻女婿在姻亲交往和婚姻选择中胜出的喜...

  • 彝族撒尼刺绣纹样的森林文化表达

    作者:刘利 刊期:2019年第03期

    彝族文化以森林文化为核心,彝族撒尼文化是森林文化的丰富和延伸,撒尼刺绣纹样是森林文化的具体表现和视觉呈现。撒尼刺绣纹样以其精致精美、寄托美好愿望的图案自成一体。本文以森林文化为背景,对撒尼刺绣纹样进行分类,从森林崇拜、森林利用、林人共生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对撒尼刺绣纹样的文化内涵做具体释义。

  •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环境适应研究--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现状考察

    作者:曹乐意; 史兵; 史儒林 刊期:2019年第03期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传承、保护、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保障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和建设"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当代保安族聚集区内保安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考察和研究。研究发现:保安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其聚集区已...

  • 布朗族弹唱的历史源流及文化内涵

    作者:王舫; 杨镜松 刊期:2019年第03期

    "布朗族弹唱"是一种口传艺术形式,承载着其族源记忆、民间信仰、生产生活知识等,赕佛、上新房、"串姑娘"及结婚仪式等过程中,都离不开其参与。由于布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等主要以弹唱的形式一代代口耳相传,历经长时间的发展,已构成其代代相传承的意义模式,通过"布朗族弹唱"这一文化符号,我们不难窥视出其对人、对自然的认知和...

  • 近现代外国人在康区活动研究述评

    作者:向玉成; 张金玲 刊期:2019年第03期

    近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了康区。本文以清末至民国时期和1949年以后两个阶段对近现代外国人入康活动的研究总体状况进行述评,分别论述各时段中外人士的记载、研究及翻译类著述情况,以及相关人物研究的动态和进展,并对今后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提出建议。

  • 五四时期社团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基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考察

    作者:王萍 刊期:2019年第03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课题。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也催生出形形色色的社团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全国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团体,有效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 缅甸寺院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何海狮 刊期:2019年第03期

    随着殖民入侵、现代国家对社会的操控,缅甸"寺院即学校"的传统被打破,寺院学校衰弱,世俗教育兴起。缅甸僧侣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筹办新式寺院学校,专注于孤儿和贫困家庭小孩的世俗教育。由此,缅甸寺院与学校的关系经历了从合一到分立再到融合的过程。这一转型过程在延续与顺应了佛教慈善及教育传统的同时,也体现出佛教、教育及政治之间持续且错综...

  • 作为“记忆之场”的那达慕

    作者:包宝海 刊期:2019年第03期

    "那达慕"蒙古语义为"游戏""娱乐"的具体形式或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开玩笑"或"恶作剧"。本文中所指的是包括"男儿三艺"即搏克、赛马和射箭在内的蒙古族传统娱乐、庆典、社会集会活动。主要以"记忆之场"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那达慕如何从蒙古族的传统节庆、祭祀和社会集会活动逐渐成为一个民族的制度,并成为蒙古族人民的"记忆场"的过程,进而探...

  • 历史上塔里木盆地中的“南河”和“北河”--基于东晋道安《西域志》佚文的历史考察

    作者:颜世明 刊期:2019年第03期

    《西域志》中的"阿耨达大水"非指且末河(今车尔臣河),而是塔里木盆地中"南河"和"北河"之概称,亦为塔里木河水系的异名;其中的"北河枝水"、"北河"、"南河",分别指今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由这个结论所见塔里木河的两个特征,可与其它史书所载塔里木河古河道等相印证。

  • 20世纪30-40年代青海农田水利建设研究

    作者:袁亚丽 刊期:2019年第03期

    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兴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南京国民政府西北开发和抗战大后方建设的需要,青海农田水利成为国民政府和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在政府主导下,从20世纪30年代各县补修、兴修水渠开始,到40年代新修小型水利工程,青海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也成为近代以来青海农业技术现...

  • 清末僧权和俗权对川边社会的控制及赵尔丰川边治理研究

    作者:李何春 刊期:2019年第03期

    清代改土归流以前的川边巴塘地区,长期受藏传佛教寺庙和土司管辖,二者长期控制着地方社会的资源。改土归流时期,清廷驻藏官员实行的各项措施触及了地方权力的核心利益,以致在"风全事件"中,土司和寺庙联合起来,戕杀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及其随从50余人,该事件直接促使清政府下决心治理川边。事件之后,赵尔丰临危受命,被朝廷派到巴塘之后,积极推动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