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of Qinghai Minz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7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特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管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等

主管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674-9227
国内刊号:63-1071/C
全年订价:¥ 144.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7
复合影响因子:0.38
总发文量:1287
总被引量:3762
H指数:12
引用半衰期:8.0208
立即指数:0.0108
期刊他引率:0.9858
平均引文率:12.8817
  • 关于发放堪布土登口粮契约的几个问题——以三件英藏敦煌藏文文书为例

    作者:陆离 刊期:2017年第02期

    英藏敦煌藏文文书IJT844、IJT914、IJT1397三件关于吐蕃瓜州官府给堪布土登(mkhan po thub brtan)发放口粮的契约中出现的土登应该是位吐蕃高级僧官,曾经担任吐蕃佛教宗师一天下僧统,卢彼赞(lo byi btsan)则是瓜州都仓曹(spyi tshogs gyi stsang mngan),总管瓜州节度使辖区的粮食征收,沙州则有仓曹(Stsang mngan),亦称为官仓小财务...

  • “康”的概念与内涵的历史演变研究

    作者:曹海霞 刊期:2017年第02期

    “康”最初以历史地理概念出现在史籍之中,没有具体的行政区划,也没有独立的政治中心,更没有附着其上的完整的行政建制。“康”长期以“边地”、“荒凉”、“贫困”的形象存在于国人的认知理念之中。清末,西方民族国家理念的传入使传统中国天下观念开始动摇,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急剧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边疆治理的传统思维模式,也促使“康”...

  • 青海同仁地区藏传佛教经堂建筑营造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

    作者:李江; 杨菁; 吴葱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安多藏区的青海同仁,有众多著名的藏传佛教经堂建筑。在藏、汉两种文化的影响下。这些经堂建筑将藏族碉房与汉族抬梁等建筑工艺相结合,形成了青海地区汉藏结合式建筑的新类型。本文基于建筑测绘数据与调查资料,对比藏、汉两种建造体系的不同特征,分析了同仁当地环境因素对经堂建筑所造成的特殊影响,提出了如何增强文物建筑环境适应能力的...

  • 热贡十二“雪喀”社会变迁研究

    作者:索南旺杰 刊期:2017年第02期

    本文主要论述了青海热贡地区十二“雪喀”(部落)的生成历史、组织功能、社区影响。并以部落联盟到乡村社会的格局变化作为主线,梳理了十二“雪喀”的社会变迁,同时结合乡村社会多元共管的治理结构,分析乡村社会的现实生境及未来走向。

  • “西王母之邦”与“丝绸之路青海道”

    作者:任乃宏 刊期:2017年第02期

    以柴达木盆地的地貌及考古发现与《穆天子传》的记载互相印证,考定周穆王进入“西王母之邦”的路线,即“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南线西段。今锡铁山即《穆天子传》中的“铁山”,“鄄韩氏”所在的“平衍”之地应即台吉乃尔湖南岸一带的平原,“玄池”即今尕斯库勒湖,“苦山”即“噶斯池”所在之山,“西王母之邦”即今南疆。

  • 地缘结构与丝绸之路东段南道

    作者:苏海洋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丝绸之路东段南道指历史上经陕甘黄土高原南缘、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抵达河西走廊或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通道。陕甘黄土高原及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位于中原农耕板块、大漠游牧板块、雪域耕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独特的地缘结构对丝绸之路东段南道的兴衰及线路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汉中期至魏晋、隋至唐代前期、元时期,...

  • 隋唐时期党项民族“不变”与“变”的社会诸面考论

    作者:郝振宇 刊期:2017年第02期

    党项民族在隋及之前,“处山谷间”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史籍栽其社会生活概而未清。李唐时期,党项民族受吐蕃浸侵而逐渐内附中原王朝,其经济活动、社会组织等发生了质的变化。文章以史料为基础勾勒出隋唐时期党项社会“不变”与“变”的主要事迹,探求在此社会变迁过程中,党项人对外部环境的自我应对以及在与他族逐渐密切交往的过程中政治与...

  • 内亚传统和北方游牧族群的历史演进

    作者:黎镜明; 李沙沙 刊期:2017年第02期

    北方游牧族群作为独立且持续的历史单元,其生成、演进有着独特的内在逻辑。内亚传统作为一种社会元素主导着族群的建构与维系。游牧族群‘参历史演进中的内亚传统清晰反映在价值体系与政治制度两个方面。由于内亚传统分布的密度不一,游牧族群的演进存在多种方向,除“汉化”“远徙”之外,一些游牧族群因内亚传统的保持而延续至今,成为今日统...

  • 魏光焘与新疆建省

    作者:赵维玺 刊期:2017年第02期

    魏光焘是近代西北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他在担任新疆布政使期间,正是新疆建省的关键时期,任内,他布置规划新疆行政机构改革、恢复和发展新疆经济、负责修建城垣,为新疆建省作出了重要贡献。

  • 当代青藏地区民族交往的演变过程及特点

    作者:马燕 刊期:2017年第02期

    我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发展比较复杂,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青藏地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不正常的民族关系,解放后,通过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及当地各级政府的努力,逐步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本文以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藏地区的民族关系为切入点,在总结以往该地区民族关系发展演变...

  • 论中国的边疆观与边疆治理的互动关系

    作者:王江成 刊期:2017年第02期

    当前中国的边疆观念呈现出一种复合型的结构特征,现代边疆观念和传统边疆观念并存。随着全球化以及超主权疆域的出现,现代领土边疆观念与边疆治理实践存在诸多不适。对硬边疆的治理成为一种传统的治理。只有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或国家治理这个主线,才能使边疆观符合边疆治理的现实要求。换句话说。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视阈中的治理,通过建构与国...

  • 甘蔗种植与德昂族生计转型发展变迁探析

    作者:杨海东 刊期:2017年第02期

    甘蔗的规模化推广种植带动了德昂族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迁。通过对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邦外村的调查获知,甘蔗种植代替了德昂族传统的粮食种植,使得德昂族生计形式从自给自足向以市场为中心转变.甘蔗的规模化生产推动了德昂族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但是,这种模式动摇了传统农耕文化根基,造成了传统农耕文明的消融。甘蔗规模化种植使德昂族原...

  • 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政治伦理氛围的重塑——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

    作者:柴让措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中国经济发展新态势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适合民族地区现代化的发展。经济与政治条件成为构建地方社会文明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因素;本文从青海省海东市民族地区民众政治文化在现实中不足的表现出发,努力探索寻求构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谐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 穆斯林及其宗教性指引:人类学伊斯兰札记

    作者:马强; 李晓鹏 刊期:2017年第02期

    伊斯兰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目的。伊斯兰具有意义就在于其如何被实践。人类学对伊斯兰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以人类学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伊斯兰,以地方性知识理解伊斯兰,探讨如何在本土中更好地呈现穆斯林的生活,洞察其宗教性在生活中的意义。

  •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对巫术仪式的理论剖析

    作者:梁海峡 刊期:2017年第02期

    巫术仪式不论是口头仪式还是非口头仪式,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产物,尽管其形式诡异,充满神秘,但其实质却是社会本体的再现。巫术仪式举行,往往借助巫师的特殊“能力”,在人类意识与潜意识间构建了一座桥梁,从而使他们认为实现了现实世界与神秘世界的互动,从而化解或缓解了一种外在危机,保证了既有社会秩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