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of Qinghai Minz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7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特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管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等

主管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674-9227
国内刊号:63-1071/C
全年订价:¥ 144.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7
复合影响因子:0.38
总发文量:1287
总被引量:3762
H指数:12
引用半衰期:8.0208
立即指数:0.0108
期刊他引率:0.9858
平均引文率:12.8817
  • 论世界跨国族体问题的时代性及其非传统安全治理

    作者:艾买提 马曼丽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从发展民族学的新视角,剖析了民族关系发展的时代性特征,认为跨国族体问题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是近现代以来人口全球跨国流动背景下形成的时代性焦点问题,解决民族关系问题是全球安全治理的必然选择。

  • 边疆治理视野下的认同整合研究

    作者:陆海发 刊期:2011年第04期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我国边疆多民族地区存在复杂的关系,尤其伴随着国内外各种影响因素的急剧变化,边疆地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矛盾与冲突在局部地区被凸显出来,成为我国边疆治理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难题。因此,必须将边疆地区出现的认同问题纳入我国边疆治理视野之中,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进行有效整合,以确保边疆社...

  • 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科索沃问题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启示

    作者:李虹 刊期:2011年第04期

    民族主义作为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其双刃剑的作用对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的影响是双重的。文章通过剖析民族主义对科索沃族际关系的负面影响,诠释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对我国新疆地区社会稳定的冲击,探讨多民族国家边疆治理的对策。

  • 再论《句义藏》的思维路径

    作者:班班多杰 刊期:2011年第04期

    文章对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句义藏》作了介绍,并探讨了宁玛派心性论及其相关内容。

  • 试析国民政府在西藏的熬茶布施及其效果

    作者:徐百永 刊期:2011年第04期

    熬茶布施政策是国民政府"从宗教上推动政治"策略的重要体现。依此政策,国民政府在西藏地区的著名寺院进行熬茶布施,希望以此在西藏构建起支持中央的基本力量,从而达到改善和恢复中央与西藏政治关系的目标。实践表明,这一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汉藏隔阂,融洽了汉藏感情,密切了西藏地方与中央的政治关系。

  • 试论清代青海的政教合一制度

    作者:杨卫 刊期:2011年第04期

    清代统治青藏高原后,采取了政教合一制度。通过此政策的实施,加强了清代对青藏高原的管辖。但清代的政教合一制度在西藏和青海的实行又略有不同,文章主要探讨了清代在青海藏族聚居区实行的政教合一制度的情况、作用及特点。

  • 藏文大藏经版本述略

    作者:董多杰 刊期:2011年第04期

    公元7-8世纪以后,随着佛教从印度、尼泊尔及我国中原地区传入藏区,佛教僧人在吐蕃王朝的支持下,将大量佛教经典译成藏文,并在各地印刷,形成了多种版本。

  • 铁弗匈奴及大夏国史料考辨

    作者:胡玉春 刊期:2011年第04期

    目前关于铁弗匈奴与大夏国的研究十分薄弱,现有成果多是史实的简单叙述或集中于"统万城"的相关研究,其他专题研究不多,更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铁弗以及大夏国的基本史料做全面的比较研究。

  • 关于明成化年间“洮岷寺僧诡名冒贡”问题探讨

    作者:喜富裕 刊期:2011年第04期

    贡赐制度是明王朝统治河洮岷和西北藏区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在明前期为加快藏区归附中央王朝、尽快统一全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到成化年间,"寺僧诡名冒贡"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对其涉及的史料、形成的原因及洮岷寺僧特别提及的有关贡赐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在当时已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根源是明王朝历...

  • 中国古代的降书

    作者:叶少飞 陆小燕 刊期:2011年第04期

    降书是中国古代降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没有降书,直接使用投降礼仪。汉人重礼,认为用文书投降是诈降。三国时期蜀吴降书流布天下,后逐步取降礼仪成为投降的主要形式。降书的出现和使用体现了中国古代从重礼到重言观念的转变,降书是降礼在语言和文化层面的体现。

  • 清朝人才选拔的民族政策研究

    作者:刘额尔敦吐 刊期:2011年第04期

    清朝自建立之日起,满族统治阶层一直认为民族政策是治国安边之道。因此,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尤其是人才选拔方面,一直十分重视落实民族政策。本文通过梳理与解析清朝人才选拔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措施,试图对其进行较客观的评价。

  • 论王通的儒家民族思想

    作者:朱卫 刊期:2011年第04期

    王通的儒家民族思想与其儒家大一统王道政治观相辅相成,既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反思,也是对建立新的、统一的多民族王朝的理论建构。王通强调以政治认同作为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的基础,提倡仁德面前各民族平等,主张民族文化交流与互补,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儒家民族观,并为唐代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开启了理论先河。

  • 撒拉族“庄窠—篱笆楼”民居的环境适应性研究

    作者:周晶 李旭祥 孟祥杰 刊期:2011年第04期

    撒拉族是世居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居住建筑形式为当地广为流行的"庄窠"建筑的一种,其以篱笆和泥做房屋墙体。由于撒拉族为东迁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其建筑文化与社会组织结构具有特殊性,体现了一定的文化人类学意义。

  • 青海清真寺建筑风格初探

    作者:邵楠 刊期:2011年第04期

    青海地区的清真寺建筑与阿拉伯地区相比,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表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二者在建筑风格上有较大差异。

  • 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传入途径研究

    作者:张海超 刊期:2011年第04期

    长期以来,密宗传入云南的路线一直广受争议,有源自中原、印度、西藏以及东南亚等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记载,结合宗教、艺术、考古等民族志资料,厘清了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传入的途径。认为南诏大理国地处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西南边疆的强大地方政权,同时接受与之为邻的印度、吐蕃以及东南亚诸国各方影响是有据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