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of Qinghai Minz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7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特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管理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等

主管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主办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国际刊号:1674-9227
国内刊号:63-1071/C
全年订价:¥ 144.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7
复合影响因子:0.38
总发文量:1287
总被引量:3762
H指数:12
引用半衰期:8.0208
立即指数:0.0108
期刊他引率:0.9858
平均引文率:12.8817
  • 批判性思维和非形式逻辑的互动关系

    作者:马丽; 武宏志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世纪后期,北美教育领域出现了强调思维能力和气质,克服低层次、复制性学习弊端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几乎同时,一股逻辑学的“新浪潮”——“非形式逻辑运动”在高校兴起,结果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的培养成为高校非形式逻辑教育的目标,而非形式逻辑教学成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培养的主要途径。二者的互动,给高校逻辑教学带来新气象...

  • 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共性

    作者:袁志明 刊期:2006年第03期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等方面有很多共性.从理论上而言,这些共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前提.

  • 对西部民族地区电视新闻报道创新的思考

    作者:王积成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电视新闻报道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从内容、形式、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创新的思路旨在使电视新闻宣传更好地为构建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服务.

  • 吐蕃几位赞普的死因探析

    作者:索南才让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吐蕃赞普中,止贡赞普、囊日论赞、赤德祖赞、牟尼赞普、赤祖德赞和达磨赞普等先后被杀.关于被杀的原因,藏文史料认为是宗教斗争,但更深层次主要还是权利之争.

  • 略论达扎摄政时期西藏的局势

    作者:张子新; 喜饶尼玛 刊期:2006年第03期

    1941年2月,达扎出任西藏地方摄政后,在西藏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关系处于发展但尚未完全改善、西方势力在西藏的影响依然较大的情况下,采取了与前任摄政热振活佛截然不同的施政措施.本文通过分析他脱离西藏客观实际和社会基础上的政治尝试,阐释西藏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复杂性.

  • 蒙古族“风水宝地出英雄”母题之历史文化渊源

    作者:包海青 刊期:2006年第03期

    “风水宝地出英雄”,这是蒙古族地名传说的主要母题之一.本文立足于蒙古族地名传说中的英雄与故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其传统文化渊源、社会历史根源等诸层面的分析,认为该母题是在科尔沁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蒙古人故乡崇拜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 蒙古高原游牧文化的特质及其成因

    作者:呼拉尔顿泰·策·斯琴巴特尔 刊期:2006年第03期

    蒙古高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历史上,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在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基础上孕育出相同的文化形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质.

  • 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论撒拉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作者:马成俊 刊期:2006年第03期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一些历史上长期被边缘化的小族群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最容易被涵化.这些民族的物质文化越来越趋同于相邻民族或处于强势地位的民族文化,而其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则随着老人的去世而成为遥远的记忆并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抢救和保护这些文化,强化地方性知识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和...

  • 撒拉族习惯法规范的当代运行

    作者:王佐龙 刊期:2006年第03期

    以禁忌为核心的习惯法依然是当代撒拉族社会的基本行为范式,特别在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等领域具有主导性和相当的可持续性.同时,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国家法制一统的背景下,撒拉族习惯法体现了通过谋求与国家法的契合而寻求正式制度支持的趋势.

  • 论生态环境与审美意识——青海审美文化研究之一

    作者:李景隆 刊期:2006年第03期

    从文化生态学来看,审美文化是在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发育起来的文化形态.早期青海先民在与自然的依生关系中,形成了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审美意识.同时青海自然环境的多样化促成了各民族审美意识的多元化.

  • 青海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蕴涵

    作者:卓玛 刊期:2006年第03期

    青海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原生态的舞蹈样式广泛传承于各个民族之中.本文以世居青海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个主体民族的民间舞蹈为审美对象,归纳出青海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性、民族性、民俗性和宗教性特征,并对它们独具魅力的审美内涵进行了剖析.

  •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研究

    作者:鲁临琴 刊期:2006年第03期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民族地区的和谐生活,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经济与社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城乡关系、民族关系.

  • 青藏高原城市化进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作者:马玉英 刊期:2006年第03期

    本文借鉴世界城市化的经验,从青藏高原的实际出发,对青藏高原地区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 中亚地缘政治及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西部的影响

    作者:郭梅花 刊期:2006年第03期

    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的变化是中亚跨界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背景;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是中亚跨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中亚跨界民族问题对我国西部安全和开发带来了消极影响.

  • “安全复合体理论”与东亚安全建构二题

    作者:胡文平 刊期:2006年第03期

    “安全复合体理论”是以区域安全相互依存为基本前提的“安全共同体”。本文依此理论分析新兴的“东亚安全复合体”安全结构及其变化的多层动力,揭示东亚安全区域主义从“弱安全机制”到“强安全机制”,最后走上在区域一体化推动下形成的新的“安全共同体”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