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学刊

鄱阳湖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Poyang Lake

杂志简介:《鄱阳湖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307/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环境社会学研究、生态文化研究、环境史研究、学术综述等

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674-6848
国内刊号:36-1307/X
创刊时间:2009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6
复合影响因子:0.55
总发文量:1121
总被引量:1594
H指数:14
  • 共建共享生态家园--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畅想

    作者:梅雪芹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某种程度上,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和美国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对所处时代的焦虑,是史家著书立说、心忧天下的反映,他们的史学实践及其蕴含的忧患意识为当下人们如何作为树立了榜样。在国际社会早就强调可持续发展、中国已然宣布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绿色公众史学"理念并筹划成立"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可谓正当其时。这是...

  • 我们为何需要绿色历史?

    作者:唐纳德·沃斯特; 侯深(译) 刊期:2019年第02期

    我们需要绿色历史,原因有六点:一是历史学者尚未对整体的世界予以足够的关注;二是绿色历史尊重自然科学,力图将其纳入历史学者的研究工具之中;三是我们必须在时间的更深处进行思考,回到人类物种甚至地球的起源,因为它们是同一部历史;四是我们所有的文化传统都源自我们同自然的遭遇;五是在一个有着自然极限的世界中,有必要批判地思考无极限的经济...

  • 学术内外忆休师

    作者:梅雪芹 刊期:2019年第02期

    休师,是美国环境史学家唐纳德·休斯(J. Donald Hughes)在我心中的称谓。对休师的悼念与追忆,伴随着我的己亥猪年(2019)春节,因为2月4日大年三十午餐刚过,就从学生朋友的微信中得知休师仙逝的噩耗。其实,之前的1月26日,休师的大女儿乔伊(Joy)发邮件给王利华老师和我还有我以前的一个学生,告知她父亲病重的信息,我还一直在为休师祈祷,期待他又一次...

  • 1858年泰晤士河“大恶臭”及其治理探析

    作者:郑成美; 毛利霞 刊期:2019年第02期

    1858年夏,英国最重要的河流泰晤士河伦敦段出现"大恶臭",持续一月有余。报刊杂志形象、生动、及时的报道,使泰晤士河的严重污染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大恶臭"是下水道污水和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忽视和轻视河流污染的必然恶果。为此,英国政府通过修建伦敦主下水道改变下水道排水口、设立权责明确的河流管理机构...

  • 珠三角区域水污染治理合作机制研究

    作者:李静 刊期:2019年第02期

    随着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深化,水环境保护压力与日俱增,而传统的水污染管理体制协调性不足,难以应对珠三角地区水污染的区域性特点与跨界水污染问题,亟需予以变革,构建科学的水污染治理合作机制。珠三角区域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水污染治理合作机制,即以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为基础形成的联席会议机制、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和五级河长协调机制...

  • “滇池关爱日”活动中志愿者参与滇池治理的动机研究--基于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作者:文艺花; 刘明 刊期:2019年第02期

    志愿者作为滇池治理的重要社会资本,其参与动机值得深究。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是利用个人的目的性行动解释社会行动,通过理解个体行动的动机预测行动前景。本文以此为理论背景,采用SPSS17.0中的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考查志愿者参与滇池治理的动机。研究发现,滇池治理中的志愿者力量仍具挖掘潜力,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强弱与志愿...

  • 环境治理多元主体的政治博弈--以太湖治理为例

    作者:贾秀飞 刊期:2019年第02期

    进一步厘清环境治理的主体构成框架,是积极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环境政治具备创新的利益主体框架,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媒体及公众五类,与当前环境治理的价值诉求具有同一性,即实现真正的绿色变革。在环境与政治的博弈过程中,不同主体地位的不对等与力量的不均衡,以及不同主体在权力、利益以及价值选择上的博弈(失衡-再平衡-平衡),这...

  • 公众环境风险应对行为何以可能--以F省重化工项目为例

    作者:范丽娜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文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对公众环境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在面对环境风险时,约40.8%的受访者不会采取任何应对行为,而采取应对行为的受访者中有84.1%的人会选择采取向各级政府和制造污染的单进行投诉和抗议的应对行为。通过统计回归分析发现,环境知识对公众环境风险应对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环境价值观、风险沟...

  • 对中国环境法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若干问题的反思

    作者:屈振辉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环境法学研究中,研究方法及方法论问题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学界对此非常重视,研究成果也颇多,但其中不免存在某些疏漏甚至是误区,如不加以厘清,可能会影响中国环境法学未来的发展。现代环境法学的研究方法日益多元化,但唯有权利研究方法才能体现其法学品格。环境法学研究还需运用生态学研究方法,但不应忽视同样重要的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计量...

  • 地方政府不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可诉性分析--以“德惠市检察院诉朝阳乡政府案”为切入点

    作者:梁珠琳; 任洪涛 刊期:2019年第02期

    新环保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即地方政府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2017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仍未细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的标准。若将地方政府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则能够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文章以"德惠市检察院诉朝阳乡政府不履行环境保护监督...

  • 环境行政处罚适用“一事不再罚”原则探析

    作者:黄凤邈 刊期:2019年第02期

    因法律存在滞后性,加之环境生态要素的不稳定性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复杂性等因素,导致环境行政处罚中必然会出现对"一事不再罚"的争议。基于环境执法合法合理的现实需要,在环境行政处罚罚款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的紧迫压力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迫切希望"一事不再罚"原则能有一个统一标准。但由于环境要素复杂,对于环境违法行为如何认定为"一事"不能...

  • 从三个故事谈生态文学

    作者:李青松 刊期:2019年第02期

    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闹野兔。陕北退耕还林后,野兔多得成灾。大白天就能看到它们蹭蹭跳跃的身影。当地朋友说,白天看到的是一只,晚上就能见到一群。许多沙棘、柠条、山杏的幼树都被兔子啃了。它们专门啃根部和根部以上的部位,经野兔啃过的幼树就很难活了。光是吴起县,遭野兔啃噬的树木占退耕还林总量的三成以上。

  • 李青松散文创作中的环境伦理观

    作者:胡颖峰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文学创作的一个新趋向便是建立崭新的环境伦理观。李青松近40年散文创作,反映了当代中国从生态危机显现到生态恢复重建的转变。他始终在美学、科学、道德和文化的整体视野中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环境伦理观主要表现为:超越人类中心论;重估自然之不可计量的价值;尊重大自然的法...

  • 论李青松《万物笔记》的生态书写

    作者:王燕 刊期:2019年第02期

    李青松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新近出版的《万物笔记》,关注现代化进程中人与大地的关系这一重要主题,以"万物"为核心展开作者一向注重的大地伦理叙事。同时,作为一部"跑"出来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围绕着一个个具体的中心物进行劳蛛缀网式的生态书写,生动地刻画了许多生态保护者的形象,反复言说着一种捍卫自然的精神。

  • 环境伦理与生态公民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周国文; 肖杰文 刊期:2019年第02期

    为了深入探讨新时代语境下的环境伦理与生态公民观念的发展,研究面向世界环境哲学的绿色生活理论,2019年3月9日,环境伦理与生态公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期环境哲学家茶座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科研基地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编辑部、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