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学报

平顶山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平顶山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77/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建党百年专题、思想政治·哲学·法学、语言·文学、历史学、河南地域文化、教育学·心理学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平顶山学院
国际刊号:1673-1670
国内刊号:41-1377/Z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28
总发文量:1875
总被引量:2454
H指数:12
引用半衰期:5.4167
立即指数:0.0053
期刊他引率:0.8837
平均引文率:6.8895
  •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自信

    作者:陈德鹏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理论自信的客体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客体,中国共产党是核心主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自信,判断文化自信与否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性特征,决定了我国构建现代文化自信主客体的长期性。

  • 高校党团组织在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许青云 刊期:2019年第01期

    高等教育国际化导致西方各种敌对势力在我国高校进行宗教渗透,增加了高校党团组织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的难度。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增强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的能力;创新教育载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师生头脑;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防控宗...

  •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与价值取向

    作者:张全福 刊期:2019年第01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严峻形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当前应以党的报告精神为基本遵循,准确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路向。

  • 新时代高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实践创新研究

    作者:李效武 刊期:2019年第01期

    新时代,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艰巨任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课题。创新是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的关键与灵魂。在调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平顶山学院开展“三全育人”的创新实践,提出全员、全过程、全方...

  • 20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叙述策略--以外国文学通史著作为核心

    作者:杜彬彬 刊期:2019年第01期

    浪漫主义对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文学影响极深,但同时也遭受着“肯定”和“否定”两种评价。这需要整体上认清20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书写策略和理论面貌,将这一时期内的外国文学通史著作中的浪漫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就显得很有意义。20世纪上半期外国文学通史著作中的浪漫主义叙述,在方法论层面,注重文化的探源与文学思潮的间性阐释,而不是...

  • 唐诗中的"灞桥"文化--基于交通的视野

    作者:阳达; 夏菁 刊期:2019年第01期

    灞桥是连接灞水两岸以及供往来行人出入京城的一座桥梁,同时也是连接蒲关道、函谷道和武关道等三个干道的关中交通要冲。唐代的灞桥分绝长安内外,亲人朋友在此依依惜别,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一个文学胜地,承载了许多人的离愁别绪。在交通视野下梳理灞桥的历史发展,有利于探讨唐诗中灞桥的交通功能与文学意义,以及在唐代特有...

  • 俞绍初新修订本《建安七子集》评介

    作者:冯源 刊期:2019年第01期

    俞绍初先生潜心三十余年辑校、修订的《建安七子集》,堪称古籍整理的标志性成果。一、整理有方,突破旧辑本面貌。俞先生在整理辑佚本《建安七子集》时,并不以明清某一辑本为底本,而是追本溯源,所用底本不主一家,弥补了明清旧辑本搜罗未备、勘理未精的缺失。此种整理方法在国内开风气之先,具有范式意义。二、校勘精审,订正传世文本错误。新修订本...

  • 清官、神道、活阎罗:民间宝卷中包公形象的文化解读

    作者:崔常俊 刊期:2019年第01期

    民间宝卷中的包公既是清官也是神道,他救助被欺侮者,惩罚欺侮者,三者关系构成迫害——救助——升天的逻辑链条,赋予包公以“活阎罗”的身份,即出入阴阳,掌控生死,因此形成以清官断案为内结构,以因果报应为外结构的双层结构模式。与此相应,宝卷中的包公既有对封建礼制的依从,又有以下犯上、大施酷刑以及借助神秘手段断案等因素,体现了下层民众憧...

  • 汉末至刘宋时期郑玄形象的转变

    作者:郭玉蕾 刊期:2019年第01期

    汉末至刘宋时期,郑玄形象经历了儒者——隐士——“以儒行为处士”的学者的转型。郑玄儒者形象的形成在于他调和今、古文之争的学术贡献,以及备受曹魏统治者推崇的学术地位。郑玄隐士形象的形成在于曹魏、西晋时期王学的冲击,郑玄经学的权威地位遭到动摇;而且此时玄学大盛,隐逸之风盛行,本质原因在于郑玄隐居教书的行为符合汉末隐士的行为特质。...

  • 苏轼与润州苏坚、苏庠父子的交谊

    作者:喻世华 刊期:2019年第01期

    苏轼与苏坚、苏庠父子交往密切,但学界关注不够。苏轼与苏坚的交往,始于苏轼出知杭州的元祐四年(1089),终于苏轼离世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不仅仅因为同宗的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工作相处、私人交谊、文学爱好中有很多相互借重和器重的地方。对他们的交谊展开研究,对于苏轼研究和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都是有价值的。

  • 元结“率家避难”事探析

    作者:刘志强 刊期:2019年第01期

    安史之乱造成“四海南奔”的局面,元结也率领邻里千余家南下避难。其避难队伍不但规模较大,而且行动从容有序。此事是元结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反映了元结作为鲜卑族后裔的能力、精神和心态。元结能够保全“千余家”南下避难,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鲜卑族的尚武传统,这是他控制力的来源;二是师从名师元德秀,塑造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长期...

  • 也谈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生态文明观及其现实意义--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起

    作者:倪富静 刊期:2019年第01期

    孔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就天人关系而论,孔子语人以“则”,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就人与万物的关系而论,孔子示人以“仁”,主张依时、依量地获取动植物,节约自然资源;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孔子教人以“克”,主张约束自己的贪念与私欲;就生态资源享用而论,孔子慨叹以“乐”。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的当下,挖掘并践行孔子的“则”“...

  • 从"天人合一"到"仁民爱物":生态视域下的孟子哲学研究

    作者:单虹泽 刊期:2019年第01期

    就天人关系而言,孟子主张以“诚”为纽带实现“天人合一”;就人与万物关系而论,孟子提出“仁民爱物”之说,肯定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就生态保护策略而论,孟子主张“寡欲”“养气”“不违农时”,要求人们克服贪欲,注重对本心的修养。此外,孟子主张“万物皆备于我”,要求人们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视域,形成平等对待自然万物的宇宙意识。总之,孟子...

  • 朱子与王阳明"诚意"思想之异同--以二者对《大学》"诚意"章的解释为中心

    作者:陈佩辉 刊期:2019年第01期

    由于朱子与王阳明对《大学》核心纲领“明明德”的理解不同,对知识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对心所具有的能动性重视不同,所以他们选择的文本结构及对“诚意”的解释有所不同。但应该注意到,朱子与王阳明所解决的问题与目的是一致的,即落实好善恶恶的道德意识,使意皆善而无恶。

  • 王阳明《示弟立志说》及其立志思想

    作者:焦德明 刊期:2019年第01期

    《示弟立志说》是王阳明为其弟王守文解释立志思想的一篇文章。今日所见诸版本《传习录》对此文的收录情况各不相同。目前可以确知,嘉靖三十七年(1558)胡宗宪所刊《传习录》仍收此文,隆庆六年(1572)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时移入文录。综合诸南大吉本《续刻传习录》翻刻本之信息,嘉靖三年(1524)最初南本已收录此文的可能性极大。在此文中,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