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学院学报

平顶山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平顶山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77/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庆祝建党百年专题、思想政治·哲学·法学、语言·文学、历史学、河南地域文化、教育学·心理学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平顶山学院
国际刊号:1673-1670
国内刊号:41-1377/Z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28
总发文量:1875
总被引量:2454
H指数:12
引用半衰期:5.4167
立即指数:0.0053
期刊他引率:0.8837
平均引文率:6.8895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作者:曹发军 刊期:2004年第04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选择,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确立后促进了有次序的政治参与的扩大、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促进了中国政治系统功能的增强,从而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中国的政治发展关系密切。在实践中要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中国政...

  • 中国建设之路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俊英 刊期:2004年第04期

    1956年,同志《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中国建设的探索之路。文章精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的各种矛盾,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明确了党对每一种关系应当采取的正确方针,从而奠定了走中国建设之路的理论基础。

  • 对执政党建设的探索和发展

    作者:付春华; 张睿文 刊期:2004年第04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造旧政权,建设新政权的过程中,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认识和理性思考党所面临的执政新考验,高度重视执政党自身的建设问题,不断探索执政党建设的规律。在建国初期,特别是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始终把执政党的建设工作列入经常的重要议事日程。始终坚持从严治党,端正党风,严肃党纪,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 创新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马军显 刊期:2004年第04期

    创新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它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的理想追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也是创新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创新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

  • 精神文明建设与小康社会

    作者:葛长龙 刊期:2004年第04期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它要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同步发展。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违宪审查制度的法哲学思考

    作者:张国安; 张勇 刊期:2004年第04期

    建立合理有效的违宪审查机制是加强宪法实施监督的重要举措,是宪政的必由之路。从法哲学的角度来看,首先就是要从宪法至上理念的培育、理性地看待人性、权利的保护、权力的制约、违宪责任的追究、人民主权的合理定位等方面寻找出构建一套行之有效机制的理论或理论的支点。探讨此问题,不仅有利于宪政理论的完善,而且有利于推动宪政实践的发展...

  • 关于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几点思考

    作者:郭崖 刊期:2004年第04期

    政府采购制度能强化财政职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实施政府采购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 从经验的知识到独立意识的内省——略论高春林的诗歌创作

    作者:郭瑶琴 刊期:2004年第04期

    高春林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写作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河南重要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描写商业社会里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的命运,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下层社会”的“经验的知识”,并显示出“独立意识上的内省”。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作品还具有某种理想主义倾向,表现了对飘逝的美好事物的追寻。

  • 记忆,或对遗忘的抗拒——细读高春林《雨中的旅行》

    作者:郭海荣 刊期:2004年第04期

    诗歌是反抗遗忘的手段之一,它拒绝与过去隔绝。面对目前这个迅速变幻的世界,诗人高春林用诗歌记载了他的犹豫不决的困惑、悲伤和依依不舍的留恋。

  • “炼狱”里的生命史诗——浅谈刘庆邦80年代后期中短篇小说创作

    作者:孙拥军 刊期:2004年第04期

    作家刘庆邦以其独特的社会视角,用质朴、流畅的笔法,聚集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走窑汉”们.谱写了一首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煤矿工人的生命史诗,并流露出自我创作的社会伦理标准和价值取向。

  • 语言欲望之声——读刘震云新作《手机》

    作者:汤天勇 刊期:2004年第04期

    刘震云的新作《手机》,因与影视同名剧做联姻,而备受关注,并且褒贬不一。如果拭去厚诬与粉饰的尘埃,冷静地审视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作家力图从语言的角度入手,来探讨信息时代人的欲望膨胀的缘由。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失语,人的话语权的行使,是欲望滋生泛滥的一大缘由。因为语言与存在、与心灵之间,无法默契,潜意识的积压已不能用沟通来消...

  • 论易安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严澜 刊期:2004年第04期

    李清照作为女性词家,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抒情大胆直率,而且所抒之情,真挚健康,感伤却不沉沦,她的词中洋溢着浓烈的女性意识,表现为她倜傥洒脱、自信乐观的丈夫气。抒情过程中浓淡得宜,而且,她的词风刚柔相济、雅俗共赏,得花间之精髓而又脱出了花间的范域。

  • 追求幸福与走向毁灭——安娜悲剧的再思考

    作者:蒋领敏 刊期:2004年第04期

    主要从安娜追求爱情的心态,所处的社会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三方面剖析安娜悲剧形成的实质原因及其现实性:

  • 从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看标志设计的符号性与语意性

    作者:王大勇 刊期:2004年第04期

    在标志设计作品中,标志的符号性与语意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如果说标志的符号性是标志外在的形式,标志的语意性就是对其外在形式的诠释方式。标志的符号性侧重于直观的视觉特性,通过形象元素的组合关系展示标志的语意性。标志的语意性往往通过一个图形暗示关联着的含义、隐语,运用准确的标志符号的形象化视觉语言达到信息的交...

  • 试论郑州商都的年代

    作者:张国硕 刊期:2004年第04期

    郑州商都城垣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偏晚阶段或下层二期早段,宫殿区建于下层一期之初。以宫殿区的建造力为都城的始建年代,则郑州商都始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的最早阶段。郑州商都的废弃年代是白家庄期之末,与废墟一期文化相接或基本相接。通过对考古、文献材料以及碳十四测年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郑州作为商都的积年至少有20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