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教育

内蒙古教育杂志 省级期刊

Inner Mongolia Education

杂志简介:《内蒙古教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5-1044/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职教视线、职教之窗、政务传真、管理纵横、教育纵横、治校方略、国际交流、校园建设、校外教育、教师培训、专业教学、学科探索、理科园地...

主管单位:内蒙古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内蒙古出版集团
国际刊号:1008-1216
国内刊号:15-1044/G4
全年订价:¥ 292.00
创刊时间:1952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内蒙古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024943
总发文量:7216
总被引量:1657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026
期刊他引率:1
  • 我是教师

    作者:约翰·施拉特; 邓笛(译) 刊期:2006年第09期

    我是教师。 我出生于世界上第一个有疑问的孩子提问的那一刻。 我是苏格拉底。鼓励雅典的年青人通过提问寻求真理。我是安妮·沙利文,让一个名叫海伦·凯勒的盲聋哑女孩感触到宇宙的神奇。成为一名杰出的作家。我是伊索。是安徒生。用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启迪心灵。我是马弗·科林斯,为每一位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作不懈的努力。我是黑人玛丽·麦克...

  • 一个贫困旗县的教育巨变——阿荣旗教育采访纪行

    作者:魏晋 刊期:2006年第09期

    阿荣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西靠巍巍大兴安岭,东与松嫩平原相接,阿伦河、格尼河从大兴安岭缓缓流经此地,再注入嫩江,滋养了富饶的松嫩平原:阿荣旗是呼伦贝尔的农业大旗,全旗3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讲地总面积达456.6万亩,人均耕地达20多亩。

  • 沃土与幼苗——记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校本教研和管理创新

    作者:吉娅 刊期:2006年第09期

    这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青山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 年轻的苏娟老师发现,即使强调了很多遍,仍有很多学生对退位减法的借位问题进行“模糊处理”。学生的练习经常因为不点退位点使结果出现错误。老师反复的纠正错误:“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记得点退位点才不容易出错。”练习时一个学生悄悄的对苏老师说:“老师,我听说过一个关于退位减法的...

  • 悠悠我心——记理想主义教育实践者李雷

    作者:拓跋谭 刊期:2006年第09期

    初夏时节清晨,包头市康乐小区南面的绿地公园里芳草如茵,晨练的人群川流不息,男女老幼,怡然自乐。一只相貌奇特、举止痴憨的美国可卡犬引得行人驻足观看,而紧随其后的那位青年人,却目不旁骛,牵着他的爱犬,径直向林木繁茂处走去。

  • 一个台湾校长的演讲(下)

    作者:高振东 刊期:2006年第09期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很失败的。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错了。所以,我们要进行为国家而求学问,为社会分工而学技能利他、利群的道德教育。大家先要想想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你们要反思一下。有些人也许会说,为自己找个饭碗而读书!这是多么卑鄙和渺小.多么无聊和可怜!你绝对不应该单是为找个饭碗而活着!找一个饭碗吃饭太简单了!拿个刀子,找个人...

  • 规模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李一飞 刊期:2006年第09期

    规模办学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且近年来又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想就规模办学的客观成因、比较优势和边际效应等问题,结合集宁一中的发展实践作点分析和探讨,与同仁共勉。

  • 改革办学模式全面办好农牧区寄宿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改革研究与探索

    作者:张传武 刊期:2006年第09期

    一、新形势下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形势特点 (一)寄宿制学校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 2005年林西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地域面积小、人口相对集中的实际,举全县之力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撤并所有农村初中.集中到县城3所初中:撤并所有村校和教学点,集中到乡镇所在地举办寄宿制小学。年内共撤并学校121所。全县校点总数由调整前的147所减...

  • 教五年,为了学生的五十年……——包头市青山区哈达道小学办学纪实

    作者:刘月娥 刊期:2006年第09期

    走进包头市青山区哈达道小学.绿树掩映的教学楼上、闪耀着16个金光灿灿的大字: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近年来,哈达道小学就是在这16字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吸引了众多家长慕名将孩子送来就读。这,像一面镜子,折射着哈达道小学全体教职员工的办学追求...

  • 信息专递

    作者:薛海兰(摘编) 刊期:2006年第09期

    从2004年秋季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率先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唐、区开始试点,2005年秋季,江苏省开始进入课改实验,预计2006年秋季.辽宁、安徽、浙江、福建四省及天津市也将成为高中课改实验区.2007年,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随着高中课改试点工作的开展.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新局面.完全统...

  • 新课程语文实践观与叶圣陶的“阅读观”

    作者:刘国辉 刊期:2006年第09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能力很强的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听、说、读、写几个项目中,“读”是重要环节,而朗读是阅读的重要途径。这一理念是针对以往语文教学中的繁琐分析和机械的训练,导致学生语言贫乏、语感能力差、语文素养过低的弊端...

  • 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例谈

    作者:丛智芳 刊期:2006年第09期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

  • 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和工具教育的思辨

    作者:王茹 刊期:2006年第09期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教育界长期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其界定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人文教育与工具教育脱节的现象,使语文教师处于教学目标不明的尴尬境地.

  • 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作者:沈海燕 刊期:2006年第09期

    曾经看过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学童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这就是被批判的“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于是,新课程改革顺时代而生,人们为之振臂疾呼,老师们也纷纷吸纳了与之相随的新课程理念,积极投身到教学研究与改革中来。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

  • 新课改背景下物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沈为聪 刊期:2006年第09期

    物理学最初被称之为格物学,其含义为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知晓其中的道理。既然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就必须坚持以实验为基础。但在传统教学中受教师观念、办学条件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中仍是最薄弱的一环,有的学校虽然开了实验课,学生仍是按着教师预设实验方案去验证某个结论,学生只是机械照做.聪明...

  • 如此细节 我们关注了吗?——一个质问引起的思考

    作者:谭培霞 刊期:2006年第09期

    一次讲座中,刘建彬老师发出一个质问——“老师们,大家关注过吗?学生怎样的状态才是倾听的状态?教师教给学生如何倾听了吗?”这一问,我的心猛然被一击!是呀,在平日的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教师的课堂语言:“请大家注意听讲!”而很多时候我也会觉得这位老师已在提醒学生去学着倾听了,是在落实课标的要求了。对这个问题再没有深思,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