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45/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兰州教育学院
国际刊号:1008-5823
国内刊号:62-1145/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429999768734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7719
总被引量:11799
H指数:24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1
  • 论苏轼贬谪词中矛盾的人地关系

    作者:丁雪 刊期:2019年第10期

    贬谪地的自然地理风貌与文化异于中原,这种独特的异域地理体验给苏轼贬谪词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个外乡人,苏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关照陌生的异乡,内心的困顿、仕途的不畅都将借由贬谪地的地理文化得以调和疏解。词人对于黄州、惠州、儋州原本是排斥的,正如他在词里面的形容那般,“蛮风瘴雨”“今困天涯”,但经过实地相处,苏轼却又表现出...

  • 论于坚诗歌呈现的细节特点

    作者:刘飞凡 刊期:2019年第10期

    一位因注射过量链霉素导致听力受损的诗人,在与事物接触或对峙时,往往更依赖于眼睛来观察世间百态,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都会在视点的聚焦范围之内。诗人于坚拒绝宽泛的抒情和宏观叙事,主张具体的写作,细节的捕捉与罗列成为其诗歌走向具体的必要流程。他主张一种具体的、局部的、片断的、细节的、档案式描述的诗,强调对细节的倚重。

  • 戴叔伦诗与润州

    作者:辛馨 刊期:2019年第10期

    戴叔伦诗歌创作中有一部分是与润州相关或直接创作于润州的,这部分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戴叔伦的家乡情怀和隐逸情结,戴叔伦的隐逸情结与其家乡环境、家庭影响等有一定程度的关联。

  • 浅析白居易诗歌理论对《毛诗序》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马书瑜 刊期:2019年第10期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时期的伟大诗人兼诗论家,他的诗歌理论对《毛诗序》有着继承和发展。他继承了《毛诗序》中的“讽谏说”和“六义说”,但同时将“发乎情止乎礼义”发展为“直笔”和“实录”。白居易诗论中的要求文学真实反应现实和政治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 论建安时期三曹的文艺美学思想

    作者:舒良明 刊期:2019年第10期

    魏晋作为中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成熟阶段,它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此过程中,三曹父子的诗歌创作,无论是从创作题材的选择、思想情感的抒发以至于文学创作的手法来看,都体现出了魏晋文学已然成为文学自觉的肇始,它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对推动盛唐诗歌发展至巅峰的宏大气象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论“三言”“二拍”中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以双性同体为视角

    作者:苏旎尔 刊期:2019年第10期

    “三言”“二拍”是明代最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在这五部作品中,两位作者塑造了风姿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最有特点的一类便是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本身承载着深刻的内涵,一方面表现出了明后期对女性的尊崇和女性意识的萌芽,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作者本人的性别观。虽然“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学界已是老生常谈,但尚未出现以...

  • 镜像视阈下《威廉·威尔逊》的主体认同探析

    作者:罗玲 刊期:2019年第10期

    《威廉·威尔逊》是19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心理悬疑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以主人公名字为题,围绕其内心世界描绘出一幅匪夷所思的画面。小说描述了同名同姓并在形态、相貌、身材方面几乎相同的两个威尔逊,亦真亦假,一假一真。从开篇主人公的内心困惑,到结尾主人公的死亡独白,小说情节步步推进,读者却愈加迷惑。文...

  • 批判现实,宣示人性——重读狄更斯的《艰难时世》

    作者:肖文平 刊期:2019年第10期

    狄更斯的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环境和底层人的生活,在小说《艰难时世》里,狄更斯体现了他的独到之处:批判现实的同时唤醒世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并激起世人对后者的崇敬,即引导读者把敬慕的眼光投向平民百姓。

  • 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的生态伦理反思

    作者:刘怡 刊期:2019年第10期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生态预警小说《羚羊与秧鸡》探讨了基因工程所涉及的生态伦理问题,警示人们不要越界,而应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维持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关系,从而避免陷入科学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泥淖,以至产生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后果。

  • 权力模式下《远山淡影》中异质空间的追求和构建

    作者:侯小雨 刊期:2019年第10期

    《远山淡影》作为石黑一雄的首部作品,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在规约社会中的疯癫者景子追求和构建异质空间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因为权力的制约和控制并不顺利,而景子最终也在追寻中自我毁灭。小说采用福柯的疯癫、异质空间理论,对主人公以及其所处的空间进行探讨,并结合故事的背景对作品进行细读和分析,探讨了主人公的命运,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 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诗歌中的莎士比亚

    作者:郑成英; 黄泽火 刊期:2019年第10期

    本文主要研究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的诗歌及书信和莎士比亚作品的关系。分三个部分阐述:诗歌主题中的莎士比亚、诗歌语言形式中的莎士比亚、情书及家信中的莎士比亚。由此推论出女诗人的诗作和信件深受莎氏的影响,她可以被称为“莎士比亚文学上的女儿”。

  • 解读《女勇士》与《最蓝的眼睛》中的母亲形象

    作者:黄燕 刊期:2019年第10期

    处于东西方文化交集的少数族裔家庭的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需要保留和传承自己族裔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子女如何做人行事。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非裔女作家的《最蓝的眼睛》这两篇小说中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位母亲——勇兰和波莉的形象。本文拟通过这两位美国社会少数族裔家庭的母亲形象的对比,分析和阐明母亲对于子女在文...

  • 自我超越之路——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视角解读《S.》

    作者:刘霞 刊期:2019年第10期

    《S.》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创作的“《红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发表于1989年。厄普代克采用霍桑《红字》中的海丝特·白兰作为人物原型,创作了个性异常鲜明的女主人公萨拉·沃思形象,该形象被赋予了充分的话语权,其丰富饱满的个性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本文尝试从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出发,重新解读该文本,探索萨...

  • 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身份探寻

    作者:孙伟 刊期:2019年第10期

    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非裔黑人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主要书写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现状和精神苦闷。莫里森以她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黑人女性对于其文化身份的焦虑和追寻。黑人女性由于受到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常常陷入身份的焦虑和精神的迷茫,但是她们却从未放弃身份的探寻,她们通过与白人文化和男权文化的对抗,勇敢地探寻自我身份,寻求自我言说的...

  • 想象的文学——试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构现象

    作者:魏静 刊期:2019年第10期

    随着美国华裔文学创作语境的改变,华裔文学的写作策略、人物塑造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美国主流文学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借用及其中的中西文化重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