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45/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兰州教育学院
国际刊号:1008-5823
国内刊号:62-1145/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429999768734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7719
总被引量:11799
H指数:24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1
  • 女侠之情——论民国旧派武侠小说中女侠的情感世界

    作者:陈乐 刊期:2018年第07期

    受时代精神、社会文化和作者影响,民国旧派武侠小说中的女侠与传统女侠相比,具有崭新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言情在旧派武侠小说中的比重,也影响了女侠形象的塑造。言情情节以及情感经历在武侠小说中起了调节故事节奏、舒缓小说紧张氛围的作用。"情感"又往往成为推动情节发展、引发侠义之举的原因。

  • 《郭云墓志》考论

    作者:张俊杰 刊期:2018年第07期

    已有前代金石学家将《郭云墓志铭》定为伪刻,但影响甚小,至今仍有误将《郭云墓志铭》当做欧阳询真迹的现象。本文以《郭云墓志》文本为切入点,结合古代文献,从史实抵牾、内容辨析等方面对其进行考证和总结。

  • 十六国时期的移民与民族融合研究

    作者:王伟光; 许雪荣 刊期:2018年第07期

    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战乱不断,许多人为了生存向外移民以避难,大批少数民族涌入中原地区,出现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移民的局面。这一时期,自发的无序移民与国家组织的有序移民同时发生,共同促使各族人民相互杂居。各民族的迁徙与杂居,使民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

  • 《蒙古秘史》天命论思想研究

    作者:赵亚婷; 王福革 刊期:2018年第07期

    天命论是蒙古族早期信仰中的主导思想,经历了一个从非理性向理性发展的转变过程,其演进的逻辑路径依次是:自然之天、宗教之天、汗权之天。本文以《蒙古秘史》为依据,根据早期蒙古族发展状况,探讨其天命论思想,旨在揭示蒙古族天命论思想对蒙古族思维定型及社会转型所起的作用。

  • 《狂人日记》与《一日》:“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的地位之争

    作者:王思琪 刊期:2018年第07期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鲁迅的《狂人日记》一直占据着"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的起始和重要地位。但是如果从发表的时间来看,陈衡哲的《一日》却比《狂人日记》发表时间早却没能摘得"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的桂冠。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白话文成为文学革命显要的特征之一,二者同样用白话文书写内容,提前发表的《一日》输给《狂人日记》没...

  • 从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看狐妖形象演变

    作者:夏侯轩 刊期:2018年第07期

    狐,这一动物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象。但随着时展,社会现实意识以及其他文化精神的混杂,狐妖形象发生重要演变,总体上一步步由宗教走向审美、从狐男演变成狐女、由魅惑走向人性。这些演变都能从中国古代志怪小说中一窥究竟。

  • 古典文学中“茶”意象的审美内涵探析

    作者:许可蒙 刊期:2018年第07期

    在古典文学的意象书写中,"茶"意象占有重要地位。在长久的文学传承与发展中,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茶"意象的审美内涵得到不断开掘和丰富。从单纯的物色美到心趣和思韵美,"茶"意象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跻身于"琴棋书画诗酒花"等极富主观人格色彩和意趣的"类意象"群中,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物象"之一。

  • 窦娥悲剧的根源:男性话语对女性的建构

    作者:秦晓英 刊期:2018年第07期

    《窦娥冤》是中国戏曲史上公认的一部悲剧,关于窦娥悲剧的根源虽已有许多探讨,但很少有人用话语理论去分析,基于此,文章将作品人物置于男性话语的大视野下进行观照,以期对窦娥悲剧的根源做进一步的探讨。

  • 路遥的乡土情怀与儒家文化

    作者:于晨曦 刊期:2018年第07期

    路遥,一个饱含苦难和悲剧情怀的农民的儿子,他的作品中最难以割舍的还是养育他的陕北乡村。路遥在《人生》中所体现的对于"黄土地"这一意象的热爱,正是他乡土情怀的展现。而深刻探究其文化根源,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仁厚、善良和自强是一脉相承的。

  • 《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陌生手法与通感体验

    作者:许丽宁 刊期:2018年第07期

    莫言的作品素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著称,幻化多变的情境中又常常带有中国古典文学的血脉风格。作为其成名作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是将他惯用的这种新奇怪诞的语言和魔幻变异的情境发挥到极致。在语言描写和人物刻画上,作者利用陌生晦涩的词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迷雾的世界。其次,感官的错位和融通,也使作品的独特感受深入人心。

  • 试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

    作者:申一诺 刊期:2018年第07期

    中国古代诗论家对诗歌本质的认识,早在先秦时就有"诗言志"的命题。后来随着创作的发展,诗歌的抒情性质逐步为人们所认识,从陆机开始,"诗缘情"被广泛认同。后来,清代诗论家又提出"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这些诗歌理论被历代诗论家不断地解读、发扬,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共同完成了中国古代对于诗歌本质的探索。

  • 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研究述略

    作者:杨慧 刊期:2018年第07期

    研究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民俗文化,旨在通过研究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民俗描写,复原湘西民俗的历史面貌,观照作家表现湘西社会生活的艺术准确程度,认识其系列湘西小说渗透的艺术美学经验,在归纳小说载体与民俗意象叠合规律的基础上,以期找到建构沈从文小说研究的新路径,为推进沈从文研究的新进展而努力。

  • 深邃典雅之妙与平易通俗之巧——朦胧诗与第三代诗诗美特征论

    作者:夏俊华 刊期:2018年第07期

    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诗坛上产生的两大诗歌流派,无论是它们自身拥有的审美价值还是对新诗产生的影响都是空前的。作为两大诗歌流派,它们之间虽然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却显示出更多不同:在诗意内容上,朦胧诗表现为同意识形态的激烈抗争,而第三代诗则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彻底消解;在情感抒写上,朦胧诗表现出对社会情感的积极表达,...

  • 无可奈何爱逝去,心字成灰黯欲绝——哈代诗歌Neutral Tones的文体学解读

    作者:秦毅 刊期:2018年第07期

    托马斯·哈代的爱情诗Neutral Tones采用大量无灵名词作为主语,栩栩如生地描写了水池、太阳、梣树、落叶等意象,从而突出了男女主人公的无助和绝望,并暗示男女主角的爱情注定是场悲剧。

  • 叶广芩和志贺直哉的文学作品对比研究——以人道主义思想为主

    作者:杨景 刊期:2018年第07期

    叶广芩,中国当代女作家,陕西作家协会理事,陈忠实、贾平凹等对其文学作品均给予极高的评价。志贺直哉,日本近代文学作家,白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日本的"小说之神"。笔者从叶广芩和志贺直哉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对待弱小人物的同情、对待动物的怜悯及对待社会的认识,来分析二人文学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