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45/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兰州教育学院
国际刊号:1008-5823
国内刊号:62-1145/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429999768734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7719
总被引量:11799
H指数:24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1
  • 道教女性观与《三国演义》之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易思平 刊期:2016年第10期

    作为描写三国战争风云的历史小说,男性英豪自然成为《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而女性必然成为男性的配角。但由于《三国演义》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道教推崇尚阴哲学,提倡"贵柔守雌"乃至女性崇拜思想,因而小说塑造了一批风姿绰约、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她们或道义高尚,或才气横溢,或性格刚烈,或性情贤良,在品性才情各个方面都闪耀着不逊于男性的...

  • 仓央嘉措诗歌的认知隐喻解读

    作者:周运会 刊期:2016年第10期

    仓央嘉措的诗歌用了大量隐喻,其中与爱情相关的隐喻最多。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仓央嘉措诗歌中的隐喻,可以看到仓央嘉措诗歌反映了既追求爱情、又清醒随缘的态度。或许,六世达赖就是要以吟咏爱情的方式度化为情所困的众生。

  • 历代降将问题研究综述

    作者:周志琪; 李少伟 刊期:2016年第10期

    战争在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文明更是如此,回首过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事不胜枚举,战争往往有成有败,在这一过程中,因战事成败或局势影响,必然会出现投降者群体,这一群体中的军事将领,即降将,是很值得关注的群体。本文拟对历代有关降将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综述,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 论《牡丹亭》对《碧桃花》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

    作者:贾微 刊期:2016年第10期

    《碧桃花》,全名《萨真人夜断碧桃花》,元代无名氏的杂剧,共四折,有《元曲选》本。第二折《幽会》,与《牡丹亭》的《幽媾》有相近之处。第三折《夜断》,与《牡丹亭·冥判》有相近之处。焦循在《剧说》中也有"玉茗之《还魂记》,亦本《碧桃花》《倩女离魂》而为之"的说法。本文主要从家世、游园、幽会、还魂这几方面的对比,来剖析《牡丹亭》对《...

  • 浅析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的心理学依据

    作者:韩薇; 姚玥 刊期:2016年第10期

    中国近代一些学者认为,大团圆结局不符合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定义,因此得出"中国古代无悲剧"的定论。本文通过对悲剧内涵的重新解读,结合中国古代"四大悲剧三部大团圆结局"的现象,从"尚圆"思想、中和之美、因果轮回、心理补偿、政治因素等角度,分析大团圆结局的心理学依据。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是有悲剧的,并且由于特殊的文化思维以及社会...

  • 漫谈《追风筝的人》民族文化身份的缺失与寻找

    作者:董媛媛; 张文婷 刊期:2016年第10期

    《追风筝的人》作为全球畅销的温情小说,并非仅仅依靠作者感人的笔触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其中所涉及的历史变革和文化交融更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文章由阿富汗移民现象,引出了作者对民族文化身份的迷离和困惑。流散在美国的阿富汗人相对于美国本土居民来说是"外来人",相对于坚守在阿富汗的人来说,他们又是"美国人"...

  • 论《特尔玛·戈登》中“黑面具”的布鲁斯变奏与美国非裔身份的建构

    作者:于群 刊期:2016年第10期

    本文结合列维纳斯的"面容"概念、范农的"白面具"概念以及布鲁斯"重复与修正"特征概念,提出黑人身份认知过程中"黑面具"概念及分析框架,并选择美国非裔短篇小说《特尔玛·戈登》为蓝本,聚焦文中"黑面具"的表现特征、内涵和意义。作者认为,小说女主人公戈登带有一副必然的"黑面具",它呈现出布鲁斯变奏的特征,表明黑人身份认知和建构过...

  • 《英格兰,英格兰》中的乡村空间解读

    作者:蔡玲燕 刊期:2016年第10期

    朱利安·巴恩斯是当代英国文学的主流作家,其作品多从英国中产阶级的视角出发,充满了关于历史、生命、个人记忆和"英国性"的哲思。本文试用空间批评理论研究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乡村空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并解读巴恩斯在《英格兰,英格兰》构建的乡村空间的文化内涵,从而探讨其对全球化影响下如何维护民族文化所做的思考。

  • 《小镇畸人》:精神暴力书写

    作者:陈文玉 刊期:2016年第10期

    《小镇畸人》是美国自然主义时期重要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有梦想、有欲望,却无法实现,她们的精神受到种种摧残,人性受到压抑和扭曲,得不到满足。这是一种精神创伤、精神暴力,这种暴力导致小说中的女人在世俗的眼里是怪异的,是畸人。然而,她们对精神、情爱的追求是符合心理与生理需求的,是人性的。

  • 从“性格辩证法”看《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动态结构艺术

    作者:陈泰宇 刊期:2016年第10期

    本文试图从"性格辩证法"的角度对《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进行分析,在作品的动态结构上论证该剧突破了静态结构的局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动态的、多维的主观世界。通过动态结构艺术,奥尼尔将蒂龙一家的心理活动外化,将他们动态变化的性格直接地展示给观众,深刻地展现了蒂龙一家寻找"真我"与"真爱"的漫长旅程。

  • 多丽丝·莱辛《追寻英国性》的叙事主题解读

    作者:陈哲臻 刊期:2016年第10期

    《追寻英国性》是多丽丝·莱辛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之一,记录了莱辛移居英国时,在伦敦辗转找房子租住的经历。作品深刻展现了她作为英国殖民地移民的身份困扰,以及这种疏离的身份所带来的"无根"(rootless)的焦虑。通过揭露一战后普通伦敦市民的精神状态,作者试图传达她对英国民族性的理解以及人文关怀。

  • 认知诗学下安吉洛诗歌意象生态女性观研究

    作者:崔山濛 刊期:2016年第10期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和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诗人玛雅·安吉洛的诗歌,按照诗人使用意象的种类、数量和目的等进行分类,比较各类意象的不同艺术效果。然后用认知诗学的理论方法对分组归类好的诗歌进行分析,解读诗人表达的深层次族裔、性别、政治等思想主题,探讨其中反映的生态女性主义观。

  • 从《钢铁侠》系列电影谈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作者:张文婷; 李元元 刊期:2016年第10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在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我国每年引进的大量好莱坞电影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听体验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尤其是美国电影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值得我们探讨,本文从《钢铁侠》系列电影入手,探讨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钢铁侠》...

  • 从漫画电影解读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以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为例

    作者:富娅琳 刊期:2016年第10期

    电影是把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在美国好莱坞大片《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纵观世界各国的电影,也只有美国电影对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情有独钟,这并非偶然,而是由于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的国家文化所决定的。

  • 《教父》中两代教父的个性心理特征探析

    作者:杨丽敏 刊期:2016年第10期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父》中柯里昂家族维托·柯里昂与迈克尔·柯里昂两代教父的形象特征,并通过对这两位教父的成长经历、社会交往经历以及情感经历的叙述,将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出来,进而具体分析了美国黑帮首领的坚强、冷漠的个性形成原因,展现了黑帮首领艰难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