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45/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兰州教育学院
国际刊号:1008-5823
国内刊号:62-1145/G4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429999768734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7719
总被引量:11799
H指数:24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1
  • 论《聊斋志异》酒描写的叙事功能

    作者:徐文翔 刊期:2013年第02期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以酒言志",更"以酒运文",在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了酒描写的叙事功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聊斋志异》酒描写的叙事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部文言小说巨著,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说叙事艺术的因素,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和小说创作的繁荣。

  • 《逍遥游》语词杂考三则

    作者:赵付美 刘婷婷 刊期:2013年第02期

    《庄子》分内、外、杂三篇,学术界相对统一的观点是内篇系庄子所作,当然也就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系《庄子》内篇的开山之作,在《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无疑具有提纲挈领的功效。准确把握《逍遥游》中词语的意义对《庄子》思想的理解举足轻重,在《逍遥游》中,"逍遥""三飡""晦朔"是多解并存的三个词语,历来颇受关注。从词语...

  • 诗学史视野下的文献整理——《大历诗略笺释辑评》评介

    作者:姜朝晖 刊期:2013年第02期

    乔亿的《大历诗略》是清代唐诗的重要选本,同时也承载了清代唐诗学的重要思想,与王士禛《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鼎足而三,彰显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突现盛唐、中唐两大诗歌高峰之间的诗风、诗艺上的自然承接、衍变,突出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此选本自乾隆刊刻以后,未能再刊行。《大历诗略笺释辑评》将校勘、笺释和评论辑为一集,乃...

  • 塑造“国民”:清末的国民教育思潮研究

    作者:章莹 刊期:2013年第02期

    清末,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围绕近代"国民"的塑造问题,从"国民"的内涵、"国民劣根性批判"和"理想国民"的建构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富有创建性的见解,从而形成了国民教育思潮。其作为近代思想界的重要思潮之一,启蒙了近代的学生群体,推动了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广泛开...

  • 现当代小说的“诗性”内涵研究

    作者:苏茜 刊期:2013年第02期

    "诗性"小说创作已成为现当代很多作家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在此背景下,很多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小说的"诗性"特征展开研究与论述。本文主要从文体学和文学本体论两个层面,全面、深入地理解现当代小说中的"诗性"特征及其意义。

  • 《忽必烈汗》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作者:刘培 杨加伟 刊期:2013年第02期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诗歌风格瑰丽奇幻、神秘莫测,在英国浪漫派诗歌中独树一帜。《忽必烈汗》是他吸食鸦片后记述其神奇梦境的一首诗,以其奔放不羁的想象力和幽婉浓郁的异国情调著称于世。诗人在《忽必烈汗》中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自己未能实现的关于大同社会的社会理想。

  • 男权社会笼罩下乡村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命运——论田世荣的长篇小说《蝶舞青山》

    作者:梁敏 刊期:2013年第02期

    田世荣怀着对乡村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把笔触伸入到乡村女性的心灵深处,展示了男权社会笼罩下乡村女性生存处境的无奈与艰难,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乡村女性生存状态与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 圆明园:20世纪中国文学的隐喻

    作者:高艺 刊期:2013年第02期

    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20世纪文学朝着三个向度发展:彷徨、绝望、反抗。这种文学走向以夕阳下的圆明园为背景,勾画出了20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和特征。

  •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作者:刘力恺 刊期:2013年第02期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 孕育与再造中的理想重筑——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母性重构

    作者:王春琴 刊期:2013年第02期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对母性的淡化与重构,是借助于一系列的物象完成的。其文本世界通过"他在"的介质,如"边城人"、水和大地等来重新绘制蕴藏着深刻而浓厚的母性意味的图式,通过对母性的重构进而实现对人性理想、生命理想和文化理想的再建造,试图由此孕育出理想的新生。

  • 《丧钟为谁而鸣》与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王琳琳 刊期:2013年第02期

    《丧钟为谁而鸣》副标题为"生死边缘的沉思录",是海明威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海明威有意或无意地对人类社会的混乱情形进行了深刻、形象的描绘,从而和其作品中自然界的和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对人类的混乱状态进行了否定。同时,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通过主人公乔丹对自然、爱情、亲情的真情体验来揭示人和自然、人和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一种...

  • “过”的助词化演变历程

    作者:钟彩虹 刊期:2013年第02期

    本文从词义和句法功能两个角度对"过"字语法化为动态助词过程进行考察。"过"在词义上经历了由空间范畴到数量范畴再到时间范畴的演化;在句法功能上经历了由作谓语中心语到作定语、补语到作趋向补语,最后语法化为动词后助词的演化过程。

  • 词项“心疼”的框架语义比较研究——以普通话和兰州话两个框架为例

    作者:李晓丹 刊期:2013年第02期

    本文主要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采用语料库搜集语料和实地调查记录语料的方法,对"心疼"这一词项的框架语义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将词项"心疼"分别回归到兰州话和普通话这两个不同的言语社团,即两个不同的框架中,其意义显现出很大的差别,从而看出语言只有在既定的框架中才具备概念显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义",脱离了框架,语言便失去了意义成为...

  • “形容”一词的词义演变探析

    作者:赖慧 刊期:2013年第02期

    战国时期,"形""容"同义联合成名词,初始义为事物的形态、形状;在战国后期,"形容"由此引申为"容貌、模样"义,并成为该词核心义位,沿用至民国;同一时期内,"形容"还存在另一义位———"盛德的体现",但该义位在元代基本消失;中唐开始,"形容"产生另一引申义,指"对事情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此义位沿用至今。本文通过遍查各时期文献,...

  • 事件域认知模型(ECM)视角下的《鹊桥仙》

    作者:侯晓燕 刊期:2013年第02期

    作为人类认知的一种基本模式,事件域认知模型在认知语言学中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可以解释很多语言现象,在很多方面都有具体的应用,也给汉语古诗词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将运用此模式解读秦观的词《鹊桥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