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45/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市教育局
主办单位:兰州教育学院
国际刊号:1008-5823
国内刊号:62-1145/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429999768734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7719
总被引量:11799
H指数:24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1
  • 浅评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以《劝学篇》为中心

    作者:赖继年 刊期:2011年第04期

    张之洞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主要在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西学,为清政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 古典诗词中剑文化特质之管窥

    作者:李馨 刊期:2011年第04期

    剑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与剑有关的物质成就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剑修长光洁的优雅气质,使文人们发现了堪与自身相媲美的一种理想客体,因而自古就受到文人的特殊青睐,使之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或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品高才隽的展示;或表达了诗人对功名进取的追求;或洋溢着诗人的豪侠气概;或表现出诗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抨...

  • 《三言》是一曲女性赞歌还是一种憧憬?

    作者:王涛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三言》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有特点,作者对其态度也纷呈各异,那么《三言》是一曲女性赞歌还是一种憧憬?笔者认为是一种美丽的憧憬。

  • 试析张爱玲《小团圆》的女性主体意识

    作者:晏义玲 刊期:2011年第04期

    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叙写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贯穿其中的女性对自主自在的生活、自由相悦爱情的追求和对他人情感的尊重,揭示出女性对自我的肯定和个性的高扬,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 从阿甘的执着到许三多的不放弃

    作者:迟明赟 刊期:2011年第04期

    影视剧《士兵突击》和《阿甘正传》成功地塑造了许三多和阿甘两位人物形象。本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新思考、新定位,从而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和人生。

  • 怎一个“情”字了得——浅析纳兰性德词之魅力

    作者:朱慧 刊期:2011年第04期

    纳兰性德的词,无论是爱情词还是悼亡词,无不渗透着深深的哀怨伤感之情,使人为之动容。词人这种感情基调的形成,缘于其出身和环境。本文将从其爱情词和悼亡词入手,分析其词风之魅力。

  • 由男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谈两性关系的融合

    作者:陈营 刊期:2011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劳伦斯、简.奥斯丁、艾丽斯.沃克笔下几位女性人物的特点,对比了男女作家创造的女性形象的不同,揭示了文学作品中体现的男女两性地位的不平等——男性企图占据主体地位,支配控制女性,而女性逐渐觉醒,竭力改变被支配、被控制的客体地位,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消除男女霸权中心意识,使两性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办法。

  • 比喻辞格的认知探析

    作者:管志斌 刊期:2011年第04期

    比喻是一种用跟甲物有相似点的乙物来描述或说明甲物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一般由本体、喻体、相似点和比喻标记词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分属于不同的认知域,因此对比喻的理解通常是一个认知范畴的甲物向另一认知范畴的乙物的投射过程。比喻性表达具有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修辞效果。比喻的次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比拟等)...

  • 《说文解字》“酉”部初探

    作者:王燕 刊期:2011年第04期

    《说文解字》分析了大量汉字的字形和字义,有助于我们了解到一些汉字的早期面貌;同时,我们也从分析中获取到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知识,比如通过对"酉"部汉字的分析,了解到它与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密切关系。

  • 河北曲周方言中“圪”头词的修辞阐释

    作者:崔素丽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圪"头词是河北曲周最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之一,其丰富的结构变体形式蕴含着生动形象的附加意义,灵活多样的构词方式增加了其修辞表达上的生动具体性,这一广泛流传于河北曲周地区的口语现象所蕴含的独特修辞效果更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 汉英爱情隐喻跨文化对比研究

    作者:李燕 刊期:2011年第04期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为人类的认知活动依赖于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即使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人们的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是相同的,所以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因此汉英这两种语言在爱情隐喻方面有相似性。同时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渊源、生活习俗的不同,使汉英...

  • “听者有心”的认知语用推理机制

    作者:俞琳 谢玲 杨建梅 刊期:2011年第04期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论说者有意或无意,不同的听者都会有不同的推理及解读,可能会产生有意误解和无意误解。关联理论是认知语用学的核心,本文旨在运用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阐释"听者有心"的有意误解和无意误解的认知语用推理机制。

  • 网络谣言及其危机传播引导——以日本3·11地震后“谣盐”为例

    作者:张品良 范升建 刊期:2011年第04期

    谣言是危机传播的重要研究内容。日本3·11地震后"谣盐"传播盛行,本文通过对谣言及其传播特点的分析,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谣盐"的传播形成过程,并针对此次"谣盐"事件,提出了谣言防范与应对的主要措施与途径。

  • 浅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作者:马慧珍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主体"是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是西方文化的中心范畴和重要发展线索。主体性问题在西方哲学中经历了一个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发展演变过程。近现代哲学主体性问题经历了从产生到辉煌再到衰落直至死亡的过程。当代哲学以主体间性代替主体性,从本体论和语言学哲学的角度重建主体间性,走出了意识哲学方法论的唯我论。

  • 遗产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心理学探析——以武夷山为例

    作者:刘少艾 刊期:2011年第04期

    处理好遗产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既是遗产旅游地保护的前提,也是其开发的要求。以武夷山为例,分析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地位,并从心理学的需求动机理论出发,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利益点及动机实现模式,提出把握好他们之间的需求和动机的动态变化过程,发挥核心利益者的主导作用,才能促进遗产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