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30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研究、文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历史学研究、数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经济理论与实践、体育科学、经济与管理...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9-4970
国内刊号:41-1302/G4
全年订价:¥ 216.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4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4081
总被引量:5954
H指数:18
引用半衰期:5.32
立即指数:0.0059
期刊他引率:0.9882
平均引文率:7.0235
  • 界定“后现代主义”——从哈桑到杰姆逊

    作者:金惠敏 刊期:2007年第04期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概念虽然难以界定,但许多理论家还是通过界定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当代生活和文化现象的认识。本文简要评述哈桑、奥尔逊、利奥塔和杰姆逊等人对“后现代主义”的界定和理解,并尝试将中国的现代化界定为一种“后现代的现代化”。

  • 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

    作者:约翰·斯道雷; 徐德林(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无论是对后现代主义本身,还是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人们都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或者主张:苏珊.桑塔格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感性,安吉拉.默克罗比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历史时刻,弗里德里克.杰姆逊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文化样式。尽管如此,被后现代主义耦合在一起的人,仍不失共通之处,即他们的认同于后现代主义与大众...

  • 英国文化研究的另一种范式——托尼·贝内特学术自述

    作者:托尼·贝内特; 黄望(译) 刊期:2007年第04期

    本文系英国当代文化理论家、社会科学家托尼.贝内特2005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的演讲。他从个人学术经历出发,首先指出了英国文化研究的特征:它在思维上是反本质主义的,将文本及其意义与作用置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背景中,文本永远都在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它与其他社会进程之间关系的组织和结合的不同方式。然后,贝内特讲述了他自己所做的文...

  • 桐宫地望再探讨

    作者:方酉生 刊期:2007年第04期

    根据文献记载,桐宫是一座商汤墓旁祭祀商汤的庙宫,也是伊尹放太甲的处所。关于桐宫的地望,说法不一,经学者们的研究和考证,以河南偃师说比较可信。1983年春季偃师商城(即汤都亳或西亳)的重大考古新发现,给桐宫在偃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桐宫具体位置在偃师的什么地方?意见也不一致。笔者依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结合考古实际并参考...

  • 河洛文化研究刍议

    作者:孙新萍 刊期:2007年第04期

    研究河洛文化,首先要界定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范围,《河图》、《洛书》出现时的河洛地域范围,不可能偏离中心太远;其次是研究河洛文化,必须突出其核心内容和特征,不能无所不包的将其泛化;再次是研究河洛文化应当着力探讨其在近现代以来的变化与表现;最后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来审视河洛文化的“衰落”,区分哪些是历史的必然,哪...

  • 技术理性化的人文考量

    作者:赵建军 刊期:2007年第04期

    以往人们总是从技术的工具化倾向诉诸技术理性批判,忽视文化层面的技术理性考量。从文化角度切入的技术理性化分析表明,物性与人性的冲突是人与技术的矛盾关系,技术理性的人文意义植根于技术理性与人文的内在关联,保持技术理性内在张力的平衡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石。

  • 科技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刘冠军 刊期:2007年第04期

    科技劳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代劳动方式的核心内容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科技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科技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显得异常困难,呈现出复杂和多样的特征,并在其中潜含着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迫切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在深入分析科技私...

  • 论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思想

    作者:刘振江 刊期:2007年第04期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新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是科技发挥作用的道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等。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是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思想,是指导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基本理论。

  • 早期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的形成

    作者:张泽民 刊期:2007年第04期

    的早期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是职业革命生涯开始的重要思想条件。前后,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早期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先后形成,并对其革命行动产生了推动作用。

  •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公共行政模式的选择

    作者:刘术泉 刊期:2007年第04期

    公共行政一般有三种模式:以实现效率最大化为核心目标的管理模式;以追求政治代表性、回应性及责任性为核心价值的政治模式;强调公共行政的法制性,以维护正当程序和公平等个体权利的法律模式。立足我国公共行政现状和国际公共行政发展趋势,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共行政模式,应以传统管理模式(理性官僚制+新公共管理)为基础,政治模式和...

  • 构建青少年法治保护体系

    作者:谢启文; 孟攀科; 谢佳伟 刊期:2007年第04期

    “打击不如矫正,矫正不如预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多角度入手,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构建完善的法治体系。为此,要完善有关青少年的立法,加强全社会包括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司法社工队伍建设进行积极探索。

  • “强”与“弱”角色变换下的农村男青年单身问题

    作者:余思新 刊期:2007年第04期

    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及当前体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在社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妇女的“弱”势地位,导致的一个社会问题是性别比严重失调。在农村青年妇女进城务工取得相对优势的现实背景下,农村部分男青年却在择偶中处于“弱”势。这种“强”与“弱”角色的变换,打破了农村婚姻体系,由此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

  • 市政工程管理中的都市生态问题

    作者:刘大春 刊期:2007年第04期

    都市生态包括都市自然生态和都市人文生态。在市政工程管理的决策和实践过程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或者对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的错误理解,都市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因此必须提高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的认识水平,同时改进市政工程管理机构的体制,实现都市自然生态和都市人文生态的双重建设,才能真正达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的。

  • 防治腐败与构建财产申报制度

    作者:王同庆; 张彦翀 刊期:2007年第04期

    我国防治腐败的专门检察制度,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与传统的权力控制理论相比,财产申报制度对防治腐败具有更科学的运行机理,是监控公权力运作的有效途径。因而,在防治腐败实践中,应重视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

  • 强化法制理念 提升依法治校水平——提高党依法治校的能力

    作者:王建州 刊期:2007年第04期

    高等学校党委要充分认识依法治校的重大意义,提高推进依法治校进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主管部门、学校与社会、党委与行政、学校与教职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加强法制教育、重视规章制度和权益救济渠道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