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学院学报

凯里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凯里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147/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教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生物学、中小学教育教学、数学、苗侗文化研究、物理学、其他、化学、历史学研...

主管单位:贵州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凯里学院
国际刊号:1673-9329
国内刊号:52-1147/G4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1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4120
H指数:13
引用半衰期:6.0065
立即指数:0.0097
期刊他引率:0.9343
平均引文率:6.6484
  • 关于加紧抢救少数民族濒危文化的建议

    作者:冯骥才 刊期:2008年第01期

    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课题。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立法;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现代化,要持之以整体的和谐的发展观;三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体系化;四是要关注一些重要民族文化形式并及时抢救和保护;五是在全国各地学校教育中开设相关的课程等。

  • 徐晓光教授专著《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出版

    刊期:2008年第01期

    我院徐晓光教授的专著《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出版,该书是关于黔东南民族地区经济法制史研究的力作,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全书共20万字。它围绕贵州省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发展线索,研究这一地区林业经济法制的生成与演进,解析了当地苗侗民族的社会秩序、传统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作者:刘锡诚 刊期:2008年第01期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间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

  • 节日文化的地方性——以贵州台江县苗族姊妹节与划龙船节的关系为例

    作者:刘铁梁 刊期:2008年第01期

    当前在注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传统的工作中,对于节日民俗的调查和理解尚不够深入,特别是将节日仅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图式来给予统一解释,忽略了地方社会中实际传承节日文化的具体条件和实际动力。通过对贵州省台江县苗族姊妹节与划龙船节个案的理解,认为研究节日民俗不能离开对于具体地方社会集体生活方式及其所处地理历史位置的认知,离不开...

  • 我院2007年获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科研课题14项

    刊期:2008年第01期

    2007年我院科研项目申报取得可喜成绩,共有14项获得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审批立项。

  • 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动力与对策

    作者:陈晓军 刊期:2008年第01期

    公共服务型政府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特点。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动力来自经济全球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是骓进行政管理体制和公用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政府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提高公务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公共服务型政府构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遏制不合理的贫富差距

    作者:阳艳珠 唐丽萍 安和平 刊期:2008年第01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舍理的贫富差距,且有扩大趋势。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都出现了较大的收入差距,长期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容易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不利于树立社会正常的心态,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不相符合。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从...

  • 论球化背景下的美国新殖民主义

    作者:吴朝美 刊期:2008年第01期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深入发展,美国借此以其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新殖民主义,而且显得更加隐蔽,似乎合乎“规范”。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南南合作,壮大实力来抵制美国新殖民主义的侵蚀。

  • “伦理法”观点的理论缺欠

    作者:徐晓光 刊期:2008年第01期

    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中国封建法律是伦理法。通过对古今中外立法实践的考察,认为对伦理道德的维护,把道德内化到法律中去,是世界上所有封建国家立法的特点,并非中国法律所独有。因而,把中国封建法律称为“伦理法”,在理论上欠妥。

  • 我院2007年获贵州省高校社科成果奖4项

    刊期:2008年第01期

    2007年我院获第二届贵州省高校社科成果奖4项,分别是:曾羽教授的《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研究》获研究报告类一等奖;张雪梅教授的《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问题与对策分析——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获论文类二等奖;罗永常教授的《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吴永忠副教授的《贵州黔东南少...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以对自然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的论战的解读为视角

    作者:杨长泉 刊期:2008年第01期

    尽管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过争论,但它是在接受了法律与道德存在不言而喻的联系的前提下,更注重两者的社会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而在欧美法哲学家视野中,该话题主要体现在探索法律与道德本体意义上的联系而体现出法律道德性的关注。通过对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争论的批判性解读,便于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浅析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完善

    作者:杨江 刊期:2008年第01期

    刑事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就是在结果上正确处理案件。其中,运用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则是前提和基础。而要准确认定案件事实,证明标准的确定和把握又是关键和核心。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证明标准。而我国则将其笼统的规定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据此,笔者认为应从诉讼的不同...

  •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作者:郑晓林 刊期:2008年第01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党和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和制度创新。文章就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几点看法。

  • 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对贵州省农村人才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霞 刊期:2008年第01期

    贵州是一个地处祖国西部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显得愈为突出,如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就成了当务之急。文章从引进人才、盘活人才、培养人才几个方面,对贵州省农村人才工作提出了对策。

  • “弃新复旧”:村寨旅游开发中的新景观——以贵州省平坝县天龙屯堡为例

    作者:陈玉平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村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其村落和建筑景观呈现“弃新复旧”的态势。在主观上,人们想修复和保持村落及建筑景观的古旧面貌,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行为事实上创造了一种新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