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

江苏教育杂志 省级期刊

Jiangsu Education

杂志简介:《江苏教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410/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周二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视点、独家策划、独家报道、职教研究、职教风景线、职场先锋、名校长研究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国际刊号:1005-6009
国内刊号:32-1410/G4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5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周二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3
复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17032
总被引量:4782
H指数:19
  • 为“被学生问倒”喝彩

    作者:游余良 刊期:2004年第12B期

    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

  • 关于红领巾的讨论——是谁让红领巾“哭泣”?

    作者:瞿丽萍; 李雪梅; 蒋建芳 刊期:2004年第12B期

    关于红领巾的讨论本期与读者见面了。自本刊9月B版刊登《关于红领巾的“小题小作?》之后,编辑部陆续收到读者写来的讨论文章。这些文章充满激情且不乏真知灼见,令我们在决定取舍时备感艰难,而整个编辑的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忍痛割爱的过程。但终因版面有限,最终和您见面的只是各部分代表方意见,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广大读者见谅。但受广大读者...

  • 请不要怪孩子——当前小学生对红领巾情感疏远的现象浅析

    作者:程干峰 刊期:2004年第12B期

    今年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5周年,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江苏教育》编辑部推出特稿——《关于红领巾的“小题大作”》,并以此展开话题讨论,十分及时,也很有意义。作为曾庄重地佩戴红领巾6年,参加工作后又16次见证了红领巾飘扬在新队员胸前这感人场面的我,面对话题,所思颇多,不吐不快。

  • 这是为什么?

    作者:朱健; 瞿丽萍; 李雪梅; 蒋建芳 刊期:2004年第12B期

    我是一名将要退休的老教师,今年58岁了。我至今还十分清楚地记得我戴上红领巾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记得有一回,同桌把鼻涕揩在了我的红领巾上,我还和他吵了一架呢!红领巾在我心目中,真的如一首歌所唱的:“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

  • 红领巾需要天天戴吗?

    作者:周素琴 刊期:2004年第12B期

    每天的上学时间,如果有心伫留在小学校园门口,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没戴红领巾的孩子被值日的学生干部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只好冒着迟到的危险返身回家去拿;也有的孩子幸好是家长送来,便赶紧从校门旁的小店新买一条系上,以解燃眉之急;还有些孩子急匆匆走到校门口时才赶紧从口袋里掏出揉成一团的红领巾系到脖子上……

  • 谁该重新染红褪色的红领巾?

    作者:王兆军 刊期:2004年第12B期

    小学生用红领巾做“抹布”,佩戴好红领巾以应付各种检查,这些不知何时起就已司空见惯了。这些现象表明红领巾所固有的神圣光环正逐渐暗淡,血与火的记忆越来越依稀遥远甚或泯灭,红领巾已褪去了她原有的颜色。《红领巾二题》所揭示的绝非红领巾本身的问题,更透露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

  • 我们的几点建议

    刊期:2004年第12B期

    我校全体教师在批注式阅读了《关于红领巾的“小题大作”》之后,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我们建议:

  • 关键问题在于管理思想和方式——由《关于红领巾的“小题大作”》说开去

    作者:吴锡龙 刊期:2004年第12B期

    读罢贵刊《关于红领巾的“小题大作”》,笔者顿生几丝不平,在追问“红领巾二题”反映出来的问题中,可能原谅孩子无知,但怎么能说教师就是麻木的呢?殊不知,一定程度上这种“麻木”是一昕学校甚至某个地方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使然,棍子不能一味地打在教师身上。

  • 校本教研的教材

    作者:曹璟 刊期:2004年第12B期

    2001年,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题为“你最爱读的教育杂志?”的问卷调查,有87%教师填写了《江苏教育》。从此,我校就开始每个都为教师们集体订阅《江苏教育》——使《江苏教育》人手一册,并采用自修研读,批注阅读以及集体研讨形式,学习,使用《江苏教育》。

  • 警惕“校园形式”

    作者:刘锦越 刊期:2004年第12B期

    读了《江苏教育》9B《关于红领巾的“小题大作”》,作为一位小教工作者,本能地感到震惊,同时隐隐地伴随着一丝酸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校德育变得如此苍白与迷惘?数日深思中,我脑海里不禁冒出一个词来——形式。对,是流行于一部分学校的追求表象的各种形式(或许不全是,但至少有这一因素),有例为证!

  • 首届“国际华人教育论文评选”启事

    刊期:2004年第12B期

  • 课时不够的缘由及对策

    作者:黄冬琴 刊期:2004年第12B期

    常常听到一线的语文老师抱怨课时数不够,也看到他们平时的教学总是紧赶慢赶,因为只有这样,到期末才有时间复习,才能保证考试有个好成绩。否则临近学期结束,恐怕要手忙脚乱了。其实,他们的抱怨是有缘由的,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谈谈教参建议课时数与实际教学课时数。

  • 突破惯性,让复习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作者:张晓华 刊期:2004年第12B期

    只要考试存在,我们就无法回避复习这一话题。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如果仍以扼制学生灵性,加重学生负担,湮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代价,把目光紧锁在分数上进行复习,其最终结果是让学生赢在起点,却输在终点。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惯性,积极探索,让复习课堂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人文”课堂,“快乐”课...

  • 老师请慎言

    作者:周虹 刊期:2004年第12B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塑造人的使命。他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孩子们非常敏感,他们往往不仅听老师的“言”,还会观老师的“行”;他在听“言”时,也往往不仅是听你言中“显”性的一面,也会听出你言中“隐”性的一面。所以,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认真对待,三思而行;每一句话,都不仅要注...

  • 不同的题型 异样的感受——由《第一次》的两次试题命题想到的

    作者:陈爱红 刊期:2004年第12B期

    偶尔翻阅手边近几年的期末语文试卷,我惊奇地发现,2002和2003两年五年级的期末试卷在阅读短文命题时竞选用了同一篇短文《第一次》。可细读之余,却又不由得令我掩卷叫好。虽所读短文相同,但要解决的问题却迥然不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