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论坛

江汉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ianghan Tribune

杂志简介:《江汉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18/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历史、经济、政治、哲学、文学、法学、书评

主管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3-854X
国内刊号:42-1018/C
全年订价:¥ 292.8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3
复合影响因子:0.63
总发文量:3547
总被引量:17543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5.73
立即指数:0.0482
期刊他引率:0.9821
平均引文率:11.9915
  • 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高技术行业的实证分析

    作者:罗小芳 刊期:2019年第04期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体化市场,然而,地方保护形成的市场分割、贸易壁垒始终存在,各地政府在科技研发的补贴政策、购买政策、技术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设置了种种或明或暗的壁垒。地方保护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区际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给予不合理的行政性干预上,市场分割的形成并不全都是由于人为因素所致,也有可能是空间隔断...

  • 制度质量与出口结构优化的关系测度--基于2003-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经验数据

    作者:陈能军; 王娟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一般认为,制度质量是影响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制度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低质量的制度产生的交易成本较高,对对外贸易发展有阻碍作用。本文以2003-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出口数据为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GMM方法实证检验制度质量与出口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监管质量、政...

  • 互联网跨界经营的三种隔绝机制

    作者:刘川 刊期:2019年第04期

    随着互联网嵌入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互联网跨界经营成为互联网2.0时代的重要企业发展模式。互联网跨界经营的隔绝机制本质上是基于顾客的竞争性隔绝机制,一方面,利用产品、平台和顾客--企业网络培养与顾客间的关系,从而提升顾客的转移成本;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嵌入提升企业的创新、反应和营销能力,从而垄断顾客。在此影响下,企业在经营过程...

  • 公共性观念的历史嬗变与马克思公共性观念的变革

    作者:陈飞 刊期:2019年第04期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具有深邃的思想史视阈,我们只有借助一种历史主义的眼光,通过探讨公共性观念的历史嬗变,才可能真正进入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问题域,实现对这一思想的准确把握。概括地说,古希腊个人对共同体直接认同的公共性、古典自由主义个人与共同体分裂的公共性、黑格尔致力于实现个人与共同体有机统一的公共性、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公共性...

  • 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最终目的”与“运动”的认识与批判

    作者:孟祥健; 吴家华 刊期:2019年第04期

    伯恩斯坦的“最终目的”与“运动”命题引发了第二国际的大论争,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难以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行改良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并提出“运动就是一切”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卢森堡一直站在批判伯恩斯坦的最前列,她重点阐释“日常斗争与最终目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批判了伯恩斯坦修正...

  • “政治性道德”何以可能?--阿伦特的道德-政治之思

    作者:朱蔷薇 刊期:2019年第04期

    无论是在政治哲学中还是在道德哲学中,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都是一个引人入胜而又十分棘手的问题。作为极权主义灾难的亲历者和艾希曼审判的见证者,阿伦特在后期也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大量的深沉思索。为了让道德突破私人生活的狭小空间,介入政治性的公共生活,即让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同时立基于道德之上,阿伦特重审了基本的道德命题,并试图以人...

  • 柯恩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的回答

    作者:韩东屏; 李燚 刊期:2019年第04期

    柯恩认为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需要厘清社会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问题:我们想追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我们想要这种社会?如何才能实现这种社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与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柯恩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社会主义社会应是民主的集体共有制社会,它之所以值得追求,在于它比任何其他类型的社会更平等,并以“野营旅行”作为分析模式论述了它的...

  • 民意政治还是民调政治:西方选举政治共识制造过程的分析

    作者:沈承诚 刊期:2019年第04期

    民调这种“被认定的真理”已经成为西方选举政治价值信仰的技术保证,不仅政治竞选者会根据民意调查情况包装自己的外在形象,调整自己的竞选议题,普通大众也会参考民意调查的情况,决定是否投票,投票给谁。然而,民调是操纵性模拟的结果,一切都在政治人物、公关和媒体的共同运营设计之下,相应制造出来形式完整、表征客观但实质虚幻的“共识”。民意...

  • 拉美民众主义的当代解析

    作者:刘雨萌; 曹亚雄 刊期:2019年第04期

    民众主义是拉美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思潮。20世纪初以来,拉美地区民众主义历经早期民众主义、经典民众主义、新民众主义和21世纪左翼民众主义四次浪潮,影响不断扩大,成为重要的政治现象,民众主义理论以不同形式在拉美一些国家得以实践。拉美民众主义内涵丰富,可从结构主义维度、意识形态维度、经济模式维度和政治策略维度进行解读...

  • 艺术品价值评估:一种可能的议程设置

    作者:冯黎明 刊期:2019年第04期

    审美文化产品的意义诠释和价值评价是现代艺术理论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的解答需要一种“议程设置”作为前提。理解评价艺术品的意义和价值的活动,其议程设置的基本程序包括这样的一些内涵:第一是认定艺术品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即理解和评估艺术品作为存在物的“存在性”;第二是确定评价主体的身份授权范畴,即以“同行评议”为主要方式的评价主...

  • 从古谣谚看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

    作者:刘旭青 刊期:2019年第04期

    古谣谚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等的精辟见解和深刻思考,是人们参与政治和表达诉求的重要手段。民意诉求的文学表达借助于时政谣谚来实现。时政谣谚中的谶谣是把谶的预言性、隐秘性与汉字语言符号独特的表意结构结合起来,并融合阴阳五行及生肖,借以表达编撰者的目的或动机。这些时政谣谚表达政治集团、精英群体等不同阶层对政治...

  • 中国故事中的人情物理--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再解读

    作者:李从云 刊期:2019年第04期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李雪莲的故事可以说是改革时代的中国故事的一个缩影,它呈现了普通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不测时可能采取的解决方案,折射出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情物理与契约精神混沌共生的状态。小说经由文本的断续处理生成的悬念,将思考从个人婚姻困境与国家政治伦理的纠结引向了个体的生存之道。个体的精神诉求与...

  • 南方春讯:广东改革文学论

    作者:李海燕 刊期:2019年第04期

    身处改革前沿,广东作家直面南中国变革现实,高扬探索创新精神,绘制了一幅幅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历史画卷。1980年代的改革文本既关注新旧之争,更以日常叙事展现改革风云,还表现出基于现代性的质疑与批判。新世纪之交的广东改革文学延续了早期的政治激情与日常叙事,更富历史意识与全球意识。它们或记录某一历史时段的改革现实,或全景式呈现恢弘的改...

  • 近40年中国财政史研究的进展与反思

    作者:陈锋 刊期:2019年第04期

    “改革开放” 40年来,安定的学术环境,为新一代财政史学者的成长创造了条件,中国财政史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是新的研究材料的发掘和运用,促进了相关问题的研究。二是财政通史、断代财政史、专题史以及有关论文集的出版,空前活跃。三是财政史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视野屡屡展现。而财政学与历史学对财政史研究的各自为政、一般历史研究及经济史研...

  • 关于西周王朝青铜原料与铸造作坊的多视角考察

    作者:易德生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从文献和科技考古的证据来看,西周时期,王朝对王畿及诸侯国内的铜矿等青铜资源及其开采、冶炼具有支配权。铜料、锡料等青铜原料的生产、出售和回收等,应由周王朝或诸侯设立的国家专门机构来管理,私人不能经营;但是青铜原料及由青铜原料制成的货币可以在民间交换、流通。西周时期存在两大类青铜铸造作坊,一是国有作坊,包括天子作坊(王室作坊)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