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杂志简介:《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47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补白、哲学、研究、域外法研究、管理与改革、历史学、文艺学、语言学、学术评论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007-8444
国内刊号:32-1476/G4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4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发文量:1649
总被引量:2743
H指数:15
引用半衰期:6.0769
立即指数:0.0187
期刊他引率:0.9647
平均引文率:10.8
  •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创新基础理论

    作者:柳昌清 刊期:2012年第01期

    由于没有在理论上完成创新,人们仍然用“五种社会形态说”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果使“左”的理论至今仍然支配着一大批人的思想,成为否定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创新的滞后,使现代西方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改革的指导理论,使改革出现了一些失误。解决的办法,就是创新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深化改革,...

  •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发展

    作者:吴声功 刊期:2012年第01期

    从世情、国情与产业背景看,当代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于,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优化升级。产业优化升级,必须通过创新才能实现。如何以创新为支撑,通过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 马克思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新探

    作者:刘延福 刊期:2012年第01期

    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文论观点。这种“不平衡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相适应关系”,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酝酿并深深根植于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之中;同时,希腊神话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所散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是对这一关系的最好阐释。

  • 为人生而艺术:重估早期的文学活动

    作者:王爱军 刊期:2012年第01期

    从“文学性”的角度而言,1914年至1937年不仅是文学观及其创作的萌芽期,而且也是爆发期和成熟期,其文学观可以概之为“为人生而艺术”。在“为人生而艺术”文学观的引领下,进行了多样化的文学创作尝试,诸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实践活动。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厚,意蕴悠长,形式新颖,完全可以纳入中...

  • :共产党“勤政为民”的光辉典范

    作者:杨成敏 刊期:2012年第01期

    其“勤政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是勤奋、谨慎、认真;要多作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勤政的核心和关键是要有人民立场,为了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勤政为民的基本标准是廉洁自律,平等待人,不搞特殊。这些理念又是当今共产党倡导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立场的核心内容。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

  • 国外生命科学哲学研究代表人物思想解读——按复杂性系统科学观点

    作者:桂起权 刊期:2012年第01期

    文章通过对当代国际生命科学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赫尔、鲁斯、迈尔、索伯、罗森伯格等人思想的分析,表明了复杂性系统科学是生命科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的观点,并认为在生命科学哲学中一系列相互对立的竞争纲领应当实现互补性整合。

  • 当代生物学哲学研究进展解读

    作者:菲利普·加斯珀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文是菲利普·加斯珀为《科学哲学》一书的第二部分“生物学哲学”所写的导言。他在文中对后面的作者们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和评论。作者认为,科学哲学在20世纪对物理学的过度关注使得它无法为生物学这样丰富而复杂的学科新近取得的诸多进展提供合理的发展模式和概念;生物哲学家们对还原、自然选择的对象、社会生物学、与系统论相关...

  • 1953年及其一切:两门科学的报告

    作者:菲利普·克彻尔 刊期:2012年第01期

    尽管分子生物学对经典遗传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还原主义者对经典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之间关系的说明是不能成立的。没有细胞学知识的支持,仅凭分子生物学的解释来处理和说明经典遗传学中的基本定律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 过程可靠论的“普遍性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作者:喻郭飞 刊期:2012年第01期

    “普遍性难题”(The Generality Problem)是针对认识论中的外在主义立场、特别是过程可靠论提出的一个质疑。Conee和Feldman在其1998年的“可靠论的普遍性难题”一文中,全面地考察了对此问题的种种回应方式,并且认为外在主义无法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而近些年来关于此问题的争论,特别是自然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普遍性难题”的理...

  • 因果性概念的认识论意义之重构——康德的第二类比原理解读

    作者:刘凤娟 刊期:2012年第01期

    自然因果性思想在康德哲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康德那里,自然因果性的认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二个经验的类比原理中。目前,学术界对因果性原理的认识论意义的解读主要是揭示其作为“经验的可能性”的根据,但是,“经验的可能性”这种理解是笼统的,自然因果性不仅是“变化的经验”的可能性根据,还是认识“变化的原因或结果”的可能性根据,...

  • 崔述历史考证方法论探要

    作者:罗炳良 刊期:2012年第01期

    清代史家崔述对历代学者附会和伪造的先秦古史系统疑古辨伪,求实考信,不仅扫清了古史传说的层层迷雾,而且对历史考证方法作了深入探索,总结出以经证史的用证方法、经传分离的演绎方法、正本清源的溯源方法、区别古今的比较方法。崔述对上述考史方法的运用和总结,为中国传统史学历史考证方法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新史学”流派与唯物史观

    作者:刘永祥 刊期:2012年第01期

    涌起于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在五四以后并未消亡,而是逐渐演变为一大流派。其与唯物史观并不属于同一体系,但在史学主张上存在着诸多相通和暗合之处。因唯物史观居于更高的理论层次,故而就两派的相互影响而言,究以新史学受影响为大,有的学者甚至发生治学方向的转变;同时,也有学者在对唯物史观部分观点予以吸收的基础上,试图对新史学...

  • 新历史考证学与唯物史观的密切关联——以岑仲勉晚年的史学成就为中心

    作者:张峰 刊期:2012年第01期

    新历史考证学者在新中国成立后普遍接受了唯物史观指导,从而使他们的研究旨趣与治史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值得重视的新现象,因此有必要对两者的互动作出深层次探讨。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的成员之一,岑仲勉晚年学习了唯物史观,自觉将史观指导与历史研究、推动社会发展等项相结合,在隋唐史、黄河变迁史、中国古代经...

  • 公益事业捐赠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

    作者:赵海林 刊期:2012年第01期

    我国公益捐赠政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关于境外和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捐赠政策,90年代主要是以救灾济困为主的捐赠政策;到21世纪,争取更大的税收优惠是其重要特征。公益事业捐赠政策变迁的原因主要有:由外部压力到内部需求、社会风险增加、社会贫富差距显著扩大、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等。

  • 外国文学经典的跨文化沟通与跨媒介重构

    作者:傅守祥 刊期:2012年第01期

    文学经典是文化和文学传承的核心,反映了某一个时代人类精神的面貌,体现了作者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生命体验和想象生成。文学的跨文化交流与跨媒介重构是经典的传承与变迁的重要方面,不但可以使经典本身焕发出新的生命、折射出新的光彩,还可以帮助我们推进本民族文化的解构和建构。在当今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分化的大趋势下,研究文学经典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