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学报

河西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exi University

杂志简介:《河西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71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裕固族研究、河西历史文化研究、文学语言、历史、社会学与法学、高等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西学院
国际刊号:1672-0520
国内刊号:62-1711/G4
全年订价:¥ 158.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2
总发文量:1771
总被引量:3004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56
期刊他引率:1
  • 明代瓜州总牙部杂考——以《肃镇华夷志》为中心

    作者:邰惠莉 刊期:2017年第06期

    瓜州总牙部又称:“瓜州族”、“总牙族”、“浪咱族”等,东迁前原牧居地在明代瓜州城及其附近,即今锁阳城。族属“西番”、“瓜州达种”,属讲回鹘语的撒里畏兀尔,信仰佛教。正德年间总牙部东迁肃州后被安置在金塔的威虏堡、察黑包等旧堡,嘉靖年间又继续南迁至祁连山中,成为裕固族七部之一。

  • 论裕固族东迁传说的社会记忆功能

    作者:张雯佳 刊期:2017年第06期

    裕固族族群的社会记忆通过刻写体系和体化实践双重方式得到了保存与延续。东迁传说是裕固族民众对于先民东迁历史的记忆,是基于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而对东迁记忆的不断建构,作为典型的体化实践,民间文学将社会记忆通过传播与维持,对增强裕固族族群认同,族群整合起到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

  • 口述史视野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裕固族汉语区的前滩村和黄泥堡村为例

    作者:韩杰 刊期:2017年第06期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变迁,族群认同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向和多重表述,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自我归属和族群认同。社会变迁与族际互动引发了一种文化趋同化的现象,具有消解族群边际的意义,同时又在不时地加强自我认同,这就使得族群认同呈现出一种多重表述。文章以裕固族汉语区的前滩村和黄泥堡村为考察对象,用口述史的方法探讨在社会变...

  • “裕固与敦煌”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裕固学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戴锦秀; 陈建明 刊期:2017年第06期

    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承办的“‘裕固与敦煌’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裕固学研讨会”于2017年5月16日在敦煌市敦煌研究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学者围绕“裕固与敦煌”主题进行了研讨,为大众展示了裕固族研究的新视角,推动了裕固族研究的发展。

  • 从敦煌文书看唐至宋初敦煌地区的儒学发展

    作者:崔峰 刊期:2017年第06期

    敦煌文献儒家经典二百多卷号中有纪年题记的40余件。通过整理分析可知,它们出现的时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反映出不同时代儒学发展的不同特点。安史之乱前敦煌地区儒学教育与唐庭主流文化具有同步性。而吐蕃占领时期却遭到严重破坏。归义军时期,儒学逐步恢复,但却呈现出敦煌地区独有的特征,前期《论语》流行,而后期《孝经》影响较大,儒学的世俗...

  • 也论“月氏”之“月”是读“月”还是“肉”

    作者:崔云胜 刊期:2017年第06期

    梳理古代典籍对月氏的记载,可以看到,在先秦典籍中,对月氏情况的记载非常简略,汉文帝时期,汉廷在与匈奴的交往中得知,在匈奴的西边有一个民族叫月氏,史官将月氏的名称记作“月氏”而不是“肉氏”,说明“月氏”之“月”当读“月”而不读“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只给月氏中的“氏”注音而不给“月”注音,说明在两汉至唐,月...

  • 唐前期吐谷浑归朝事迹考述

    作者:濮仲远 刊期:2017年第06期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自663年被吐蕃所灭后,吐谷浑部众迁出青海,陆续归唐。唐前期归朝的吐谷浑部落主要有以诺曷钵为首的慕容部、耽尔乙句贵部、随吐蕃赞婆和论弓仁及慕容道奴归朝的吐谷浑部。吐谷浑族归朝,促进了唐代河陇地区的民族融合。

  • 浅议四坝文化人形彩陶罐的文化内涵

    作者:胡桂芬 刊期:2017年第06期

    四坝文化是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支含有大量彩陶的青铜文化,文化内涵丰富,彩陶器型造型独特,仿生造型器物颇为流行,装饰别具一格。尤其是出土于四坝文化火烧沟遗址的人形彩陶罐,人物特征明显,形态逼真,具有很强的的地域特色。它既与马家窑文化有相同的彩陶元素,又有与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和新疆彩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四坝文...

  • 同源异流下的河西宝卷与凉州贤孝

    作者:钱秀琴 刊期:2017年第06期

    河西宝卷与凉州贤孝都是流传在河西走廊的一种说唱结合、散韵相间的民间口头说唱文学,它们在历史源流、题材渊源、演唱仪式、教化功能等方面与敦煌变文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既继承了敦煌变文的说唱传统,又承载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品格,在传承中变异,创造中发展,进而演变成两种同源异形的说唱文学样式。

  • 翻译模因论视角下的河西走廊特色饮食词汇英译研究

    作者:李玉婷 刊期:2017年第06期

    基于地域和文化差异,河西走廊特色饮食文化中不少饮食词汇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完全等值的对应词,无法恰当地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转换为目的语。为了达到翻译目的,模因论提供了理想的翻译途径,可以准确地填补饮食文化翻译的不足。因此,从翻译模因论的视角,探究模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河西走廊特色饮食词汇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既可以凸显河...

  • “高装”:地方文化叙事中的女性体现

    作者:彭涛; 陈海霞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地方文化因属于区域民间文化,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展演和叙事方式,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地方文化的书写和展开往往通过男性视角,对于地方文化中的女性,总是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不是被弱化,就是被遮蔽。文章选取的研究对象则是以女性为主角的文化叙事,表述地方文化中的女性体现,探究高装文化背后对于女性的文化态度,特别是在文化结构中的女性何在。

  • 从民间习俗到现代节日:贵州台江苗族“姊妹节”的演变

    作者:王家黛; 黄秀蓉 刊期:2017年第06期

    “姊妹节”(“Neux Geed Liangl”)是贵州台江苗族传统的民间婚恋风俗,是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主要形式。从清代汉语典籍中的黔东南黑苗“跳月”习俗到当今台江苗族的“姊妹节”,其内容与形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当下,由于地方政府的参与推动,台江苗族这一传承已久的民间习俗,已演变成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方节日,必然会引发这一活动的新的...

  • 在晚清以来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精神谱系里——贾植芳先生去世十周年纪念

    作者:段怀清 刊期:2017年第06期

    贾植芳先生是精神界的战士,而不是所谓的“启蒙者”,对于知识分子自身命题的不断反思,几乎贯穿了先生的一生。“监狱”在先生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里的双重存在,无疑是走进先生的情感生活、思想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一把钥匙、一条通道,也是理解后五四一代人所无法回避的关键。贾植芳先生身上健康而自然的个人主义的特质,来自一种生命的自然与本性,是...

  • “悲哀”的本质是什么——贾植芳人生形态研究

    作者:孙军鸿 刊期:2017年第06期

    贾植芳《人的悲哀》折射了五·四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们的人生形态。这种人生形态包含着知识分子从山西“乡绅”、“书斋”读书到参与“社会”的身份焦虑;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社会”的重新发现和革命向何处去的思考。

  • 风雨人生与风骨文章——论贾植芳的散文创作

    作者:郭茂全 刊期:2017年第06期

    贾植芳的散文是作家风雨人生与苦难经历的记录,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个人品格的见证。作品不仅展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遭际与精神风骨,还折射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复杂与曲折。贾植芳以人物为骨肉、以友情为血脉、以知识分子精神为灵魂,通过质朴刚健的话语书写了一个端正的“人”字,其散文具有鲜明的创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