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学报

河西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exi University

杂志简介:《河西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71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裕固族研究、河西历史文化研究、文学语言、历史、社会学与法学、高等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甘肃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西学院
国际刊号:1672-0520
国内刊号:62-1711/G4
全年订价:¥ 176.8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3
复合影响因子:0.32
总发文量:1771
总被引量:3004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56
期刊他引率:1
  • 试论和谐社会建构的两种伦理维度——基于《正义论》的一种解读

    作者:冉小平 刊期:2009年第06期

    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秩序整合方式,制度正义与个体德性既有异质性,又可以达致同构与互益的伦理价值生成.罗尔斯基于契约论的正义理论,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建构的价值参照和路向选择,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道德重建,尤其是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家庭政策概念的辨析

    作者:吕亚军 刘欣 刊期:2009年第06期

    家庭政策的概念迄今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家庭概念的复杂性、政策目标的多样性以及国内决策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家庭政策概念界定的困难。传统的家庭政策界定方法为内容涵盖范围界定法、政策目的界定法与政策思想来源界定法。但这几种方法各有其不足.从家庭政策的总体特征来界定其概念应该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

  • 转型期的政府公共性问题:审视、反思、求解

    作者:董国斌 刊期:2009年第06期

    公共性是政府的根本属性,也是其合法性基础。然而,在社会转型期,实然与应然仍然存在着的差距甚至背离,使政府公共性日益成为问题.反思其原因有传统行政模式的弊端、缺乏良好的行政伦理、公共权力缺乏监督制约、公共精神缺失等。服务型政府建设是解决政府公共性问题的路径选择。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将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

  • 西魏北周时期河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闫廷亮 刊期:2009年第06期

    南北朝时期,割据关陇的西魏、北周虽只存在了短短的近半个世纪,但却在古代河西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创新、民族的和谐,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连接两汉与隋唐两大兴盛高峰的又一中间环节,在古代河西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 彰显地域特色 弘扬西部文化——简评朱瑜章先生的《历代咏河西诗歌选注》

    作者:刘洁 刊期:2009年第06期

    《历代咏河西诗歌选注》以其反映河西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过渡性和内聚性等特征,而拥有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学术价值.该书体现了编选者的文学思想,选诗视角独特,范围扩大,题解简明扼要,启人深思,注释严谨细致,时有新见.该书的出版为我省尤其是河西地区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增砖加瓦的作用。

  • 甘肃省河西地区县域城市化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栾娜 刊期:2009年第06期

    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能够直反映该国或者该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文章以甘肃河西地区19个县(包括县级市)2006年截面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构建二元结构下甘肃县域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甘肃省河西地区县域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第三产...

  • 张掖市企业技术创新实践与思考

    作者:边英梅 汤东武 刊期:2009年第06期

    随着工业社会进一步的深化,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不再是资源。资本,市场和国土的竞争,而是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源泉,是推动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也是张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抓手. 依靠丰富资源,并不一定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

  • 须弥山石窟的历史与人文价值研究

    作者:杨芳 夏华 胡永祥 刊期:2009年第06期

    须弥山石窟地处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固原,是现存巨大的石雕宝库之一,它以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多角度全面地反映出随着古丝绸之路的贯通而传入的印度佛教艺术传入内地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脉络.其题材丰富,技艺高超,历代艺术家以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充分结合须弥山石质材料的可塑性和高超的造型技巧,塑造出...

  • 近代甘肃皮毛生产和贸易的阶段演变及原因分析

    作者:李艳 刊期:2009年第06期

    近代以来,甘肃承袭历史上畜牧业发展的传统,进行较大规模的皮毛生产和贸易。由于近代甘肃社会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诸因素的影响,皮毛生产和贸易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一百年中呈现出缓慢发展、逐渐萎缩、缓慢恢复、沉重打击、恢复提高这样一种阶段性的变化,而且在每一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 河湟地区近代思想观念的变迁

    作者:张振霞 戴晓琳 刊期:2009年第06期

    河湟地区是西北边防要塞和交通要道,历史上长期受到中原封建王朝的重视和经营以及不断的开发,青海地区的发展以河湟地区为中心.近代以后,在战争的迫使下,国民政府调整政策。同时受西方经济、文化、思想等影响,河湟地区开始走向近代化.反映在河湟地区社会生活方面,就是服饰、饮食、住房、交通等物质生活方式和教育、文化娱乐方式等精神生...

  • 《小雅·都人士》两诗缀合说质疑

    作者:杨唯伟 刊期:2009年第06期

    《都人士》诗从前代便不断有人怀疑其为两首诗合并而成,认为齐鲁韩三家诗不收首章,其诗篇本身在结构上首章不与后四章照应,内容不一致,主题也大异其趣.随着新出土的战国楚简不断披露,又有学者从中找到新的依据,更坚定了此诗系缀舍而成的观点.本文从以上这些方面入手,表达笔者自己的看法,对怀疑者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

  • 生命的沉思——论冯至诗歌的主题意蕴

    作者:袁瑾 刊期:2009年第06期

    本文通过对冯至各个时期诗作的解读、分析,揭示了冯至诗歌艺术个性最突出的特征:在表现内容上以对生命的独特体验,沉思入诗.冯至诗歌中的体验是主动积极地对有限生命的反思,是寻求意义、指向意义的活动.

  • 从群像对比和事件互著中观照《晋书》的载言书事

    作者:吴娱 刊期:2009年第06期

    载言和书事是史书用以记录人物言行的主要笔法,是《史》、《汉》以来用以表现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史书中文学表征的重要体现.《晋书》的载言和书事文笔简洁,但是在人物的塑造上却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寓无形的评价于群像对比之中,同时善用互著来揭示事件的复杂性,体现了文史的融合,在众多史书里别具一格。

  • 媒体报道与司法审判的良性互动

    作者:张燕 刊期:2009年第06期

    新闻媒体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特色,但在报道司法案件时往往与司法独立要求、司法程序规则和法律事实诉求产生矛盾与冲突,以至于社会公众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莫衷一是不明真伪,影响了司法判断的明确性和司法权威性,甚至模糊了法律是非观.本文从媒体与司法双视角探讨了双方形成良性互动机制的可能性与具体办法,借以谋求司法与媒体的和谐共建之道...

  •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把”字句研究述评

    作者:晁代金 刊期:2009年第06期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出现了很多关于字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深化了认识,促进了教学.析及习得顺序、教材编写及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综述.“把”字句的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把”为使这一课题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从语用篇章、偏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