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3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0-5455
国内刊号:44-1139/C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6
复合影响因子:3.46
总发文量:1862
总被引量:1287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6.8191
立即指数:0.0331
期刊他引率:0.9834
平均引文率:18.4702
  • 告别“有意的制度模糊”——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与改革目标

    作者:王金红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产权主体结构问题。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具有“国家-集体”、“集体-农民”同时并存的二元主体结构,这种结构是由国家权力的嵌入逻辑与法律体系的固化逻辑决定的,具有特定的政治法律特征。二元产权主体结构是导致各种土地利益矛盾、政府-农民紧张关系、农村治理复杂化以及农地管理难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因此,...

  • 农地流转困局的破解之道

    作者:阮思余 刊期:2011年第02期

    农地流转是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最新政策。以什么方式推进土地流转,不仅关涉土地流转这一政策的合法性,而且影响着乡村社会稳定和乡村民主的发展进程。案例研究表明,随着市场化力量逐渐渗透到乡村社会,嗅觉灵敏的村官试图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个人谋取私利。在这一过程之中,他们并没有按照村民自治的要求,也没有严格贯彻中央关于...

  • 农业“去过密化”态势中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一个制度解释

    作者:刘芬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中国农业过密化的人口压力已经解除,据以解决农地零碎化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无论是诱致性的还是强制性的农地流转与集中,都没有伴随人口压力的减轻而大规模出现。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可流转农地供给的不足是中国农地流转交易的现实制约,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民“退养”制度的缺位等,构成农户家庭参与农地流转的深层顾虑。国家...

  •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基于行为主体的视角

    作者:胡武贤 刊期:2011年第02期

    集体林权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中央政府政策偏好变化的具体反映,而且始终交织着政府强制与农户回应的博弈过程。从到,中央政府推动集体林权制度变革的主导力量来自意识形态,而推行林业“三定”则是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再次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则转变为生态效率导向。同时,农户并不完全是林权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对改革理念的认同度,决定着对...

  • 文化生态与中国文学研究

    作者:戴伟华 刊期:2011年第02期

    中国文学的文化生态研究,表达了文学研究者企图在宏大的文化视野下解释文学生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需求。种族、时代、制度等因素都是研究文化生态与文学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重要视角。文化生态中的时代和制度程的两因素在傅璇琮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文学文本的艺术分析、文学活动“回到历史现场”以及在思考中国文学如何有效走向世界时,都需...

  • 文化生态变迁与近代中国散文的新变

    作者:谢飘云 刊期:2011年第02期

    近代中国文化生态变迁的基本格局,决定了近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趋势。进入近代之后,随着文化整体主义的解体和多元文化的兴起,各种文化形态都对散文创作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渗透,文化生态与散文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文化生态环境在近代社会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剧变中处于不断解构和建构的变迁状态。西方文化、城市文化和平面媒体文化...

  • 胡适《三国演义》研究的贡献与偏颇

    作者:汪大白 刊期:2011年第02期

    对于《三国演义》研究来说,胡适的考证及其结论具有奠基性意义,甚至他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的观点对于突破今天狭隘的文学研究也有某种启示。然而,胡适否定《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其学术见解与价值评判也存在着严重偏颇。

  • 道德与经济的博弈——清末广东与禁赌

    作者:毛克明 刊期:2011年第02期

    盛炽的赌风是清末以来广东社会蜕变的一个流品,其最大危害在于败坏社会风气,从而加剧了社会动荡,有碍于社会进步,本应成为社会各方共同克服的问题。然而,清末广东的“又禁又开,禁而不绝”,以及社会各界在禁赌措施上的纷争,更多地显现出清末广东地方政权的困扰。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末广东社会问题的严重化是那个时代难以避免的产...

  • “火险联保”:清末民初广州民间社会的保险应对

    作者:杨锦銮 刊期:2011年第02期

    “火险联保”是清末民初广州地方社会呼唤出来的一种保险互助组织,也是在西方现代保险制度传入中国后广州民间社会的一种自觉应对,是粤地商民的一种创造。对其兴衰沉浮的历史考察,不仅能细化近代保险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末民初的广州地方社会。

  • 理论假设: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探讨——兼与陈文通教授商榷

    作者:方兴起 刊期:2011年第02期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理论假设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种种假设前提下提出某些经济理论,显然,这些经济理论是不能不加任何限制条件就将其称为“普遍原理”的;二是马克思在分析经济本质时,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提出的某些经济理论,如果没有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或历史环境发生变化,也是理论假设。基于运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都必须考虑具体的...

  • 劳动力价值的形成和转移及其代际关系——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中的若干难点探析

    作者:郑志国 刊期:2011年第02期

    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把直接为劳动力商品的生产和再生产服务的劳动定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对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的继承和发展。一代人的劳动力生产全过程包括成长时期和就业时期。劳动力价值由成长时期消耗的养育费和就业时期需要的生活费构成,通过测算社会平均养育费和社会平均生活费可以计量劳动力价值。当劳动力作为商品被用于...

  • 论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

    作者:李增福 袁溥 刊期:2011年第02期

    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利他行为时有发生。从利他的角度,通过重新审视经济人假设中过度强调经济主体自利的一面,可以看出纯粹利他经济人假设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在这个意义上,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不仅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也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的超越。

  • 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资源与需要双约束”假说

    作者:陈奇斌 刊期:2011年第02期

    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清楚地表明,资源和生产能力并不是经济活动的唯一约束条件。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资源与人的需要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概念范畴,在任何时期两者之间存在相互的规定性,都处于有限状态,并对经济活动产生双重约束;在长期中,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资源和需要的范畴同时得以扩展而在理论上处于无限状态。正是人类...

  • 论公平与效率“互促同向变动”的内在关联性

    作者:刘佑铭 刊期:2011年第02期

    公平与效率间存在“互促同向变动”的内在关联。这一内在关联性之所以存在,从基本逻辑来看,是由于公平与效率都服务于人类发展和福利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二者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更为严谨的经济理论模型论证也表明,二者在内在关联性上的确属于“互促同向变动”性质。就我国当前实现公平与效率良性互促而言,应在思想认识上坚持“互...

  • 论公有制高绩效假设

    作者:张球 刊期:2011年第02期

    无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都能达到社会绩效最大化。公有制能达到社会绩效最大化体现在,相对于私有制它更有利于宏观经济效率的提升以及注重社会公平等。公有制要达到社会绩效最大化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