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13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0-5455
国内刊号:44-1139/C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6
复合影响因子:3.46
总发文量:1862
总被引量:12875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6.8191
立即指数:0.0331
期刊他引率:0.9834
平均引文率:18.4702
  • 本刊三度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刊期:2006年第03期

  • 理论词项的类比解释及其困难

    作者:胡浩 刊期:2006年第03期

    揭示理论词项内涵中的自然类成分是科学理论创建的核心任务之一。哈雷提出基于类比结构的模型构建的方法来给出理论词项的解释,但这一进路仍面临着相当的困难和问题。

  • 专名意义的两种理论及其融合

    作者:程本学 刊期:2006年第03期

    摹状词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是专名意义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理论。从表面上看,这两种理论在专名有无涵义的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借助于可能世界的观念。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统一的。因此,将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考察专名的意义,就不仅能更好地说明专名的涵义和指称,而且能说明专名涵义的起源。

  • 变元间的相关性是人类逻辑的本质属性——由关于“实质蕴涵”的“相关蕴涵”引发的深层思考

    作者:孙培福 刊期:2006年第03期

    “相关蕴涵”的立论之本是基于对变元间相关性的尊重,变元间的相关性是人类逻辑的本质属性。“实质蕴涵”乃至其他真值形式都以舍弃变元间相关性为代价,追求变元孤立意义上的绝对真假抽象,其实质是抽掉了人类逻辑本源的对象,代之以人工设计或规定出来的人造对象。现代逻辑是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人类主流逻辑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理论,认清两者...

  • 从地缘经济看广东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作者:方兴起; 郑婷婷 刊期:2006年第03期

    广东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区域发展失衡和城乡发展失衡。以外商直接投资为动力,以本地生产要素低成本和高投入为基础,高度依赖对外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区域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农村资金大量流失和低效率利用支农资金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从地缘经济关系的角度寻求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主张建立港澳深珠环珠江口经济共同体和...

  •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以广东省为例

    作者:马斌; 蔡鹭 刊期:2006年第03期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广东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正式被纳入了法制轨道并取得显著成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需要从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提高保障标准和增加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珠江三角洲外省群体文化与岭南文化冲突的量化分析

    作者:张立建; 甘巧林 刊期:2006年第03期

    以抽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建立规范的文化类型与冲突类型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外省群体与广东群体的冲突总体特征呈整合型,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区域文化的“不同”,中华文化的“和”;区域习俗的“不同”,全国性习俗的“和”;精神家园的“不同”,物质家园的“和”;深层文化的“不同”,表层文化的“和”。

  • 塑造我国现代大学组织文化

    作者:陈潮光 刊期:2006年第03期

    大学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近年来,我国大学组织文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促进了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但存在对整体文化形象培育不够重视、办学理念缺少文化内涵等不足。加强现代大学组织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运用先进的理念,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散文中的本土意识

    作者:陈少华 刊期:2006年第03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门散文创作呈现了不断加强的本土体验、文化中介身份与家园意识认同的特征。这些传达本土意识的话语具有“虚构”主体性的作用,去激活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思考。

  • 向现代电影越界的新小说——以西西《东城故事》的文体创意为例

    作者:凌逾 刊期:2006年第03期

    小说家吸纳现代电影的反叛性进行新小说文体实验,华文界先锋是身居香港的西西,她的《东城故事》运用叙述者介入、多人独白并呈、电影镜头跳接、分彩色镜头等,使得小说的叙述暗藏玄机,别具一格。

  • 鲁迅作品的权力话语解读

    作者:邢植朝 刊期:2006年第03期

    鲁迅作品既是文学话语范本,又是权力话语经典。鲁迅在特定历史人文环境中生成的权力话语,以强烈的政治敏感性、批判性与前瞻性,涵盖着深广的时代特征与政治文化内容,显示出作者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鲁迅的权力话语丰富多彩而独具魅力,是他反抗“被描写”开拓出的一条最能“描写自己”的路。鲁迅的新思想、新创造,都在催生新的权力话语中被...

  • “五四”颓废情绪小说的主题内涵

    作者:陈海英 刊期:2006年第03期

    受西方19世纪末颓废主义思潮的影响,颓废的心理情绪较广泛地存在于“五四”文学之中。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颓废”的差异。“五四”时期的颓废情绪不是西方颓废情绪的简单翻版,而是深深地带有本土文化心理特点,其在“五四”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为:哀怨与飘零,苦闷与忧郁,孤独与绝望。

  • 当代文学中关于“居住”的精神性话语分析

    作者:邓玉环 刊期:2006年第03期

    人同“房子”除了具有实用的居住关系外,还存在着一层更加休戚相关的感情关系与精神关系。中国当代文学从新时期以来就存在着对于这一关系的揭示,“房子”不仅是人类存在的空间和建筑,更寄予了人类深层的关于“安居”的精神诉求。从当代文学文本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关于人类“安居”的精神性话语,以及作家们对人类生存/存在根本问题所...

  • 论余秋雨散文的双重对话

    作者:司马晓雯 刊期:2006年第03期

    对余秋雨主要散文作品的解读可发现其独特的双重对话特征;双重对话源于作者文化文明的解读者和传播者的自我定位;而他选择这样的自我定位,又是因为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是中国知识界学统与道统复杂关系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余秋雨散文及其传播构成的文化现象。

  • 盟友与对手之间:梁启超与中国同盟会关系述论

    作者:肖际唐; 黄跃红 刊期:2006年第03期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同盟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同盟会与梁启超之间,尽管各自选择了不同道路,但合作与斗争不断,此消彼长直至对垒决裂。作为政治对手,双方又在不约而同地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共同对付封建主义,并试图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