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165/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哲学 、伦理学 、美学、社会学 、政治学 、党史党建、公共管理、经济学 、新闻与传播学 、语言文学 、史学、湖湘文化研究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0-2529
国内刊号:43-1165/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71
复合影响因子:0.92
总发文量:1829
总被引量:12328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4.6494
立即指数:0.0549
期刊他引率:0.9565
平均引文率:6.5714
  • 发展中大国的界定、遴选及其影响力评价

    作者:欧阳晓; 罗富政; 罗会华 刊期:2016年第06期

    在分析“发展”和“规模”双重特征的基础上,界定发展中大国的涵义,并通过k-meanscluster聚类分析遴选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南非、刚果(金)共13个发展中大国。然后,通过指标体系构建和AHP分析评价33个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影响力、自然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产业影...

  • 基于空间结构的发展中大国产业布局模式和经济布局模式

    作者:生延超 刊期:2016年第06期

    发展中大国的要素禀赋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形成的不同的空间结构:多元结构、圈层结构、梯度结构等,并呈现出非均衡性、适应性等特征,导致发展中大国的产业布局模式表现出三种模式:以资源为依托的产业链条型布局模式、以政策诱导为依托的产业园区型布局模式及以市场引导依托的产业集聚型布局模式。不同的产业布局模式决定不同的经济布局模式,...

  • 走向更具包容性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理论

    作者:李斌; 毛鹏飞 刊期:2016年第06期

    西方城市化理论经历了从强调区域发展转向城乡协调发展,从重经济产业到重生态与人文宜居环境的转变过程。中国城镇化正在加速,城镇化理论也在从一元城市论走向多元城市论,由结构二元、空间区位到全域理论、去极化理论,从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到市场导向、主体多元推进,由“生产性发展”理念向“生活性幸福”理念转向,城市化路径也在相应调整...

  • 居住空间分异、职业地位获得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基于农民工“三融入”调查的数据分析

    作者:潘泽泉; 邹大宽 刊期:2016年第06期

    住房获得与职业保障是决定农民工能否实现市民化、产生市民化意愿和行为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研究运用了湖南农民工“三融入”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居住空间分异和职业地位获得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基于住房获得带来的居住空间分异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有较强影响,职业地位获得影响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经济收入对于农民工的市...

  • 中国组织认同的单位制传统与当代变迁

    作者:吴海琳 刊期:2016年第06期

    综观组织认同的相关研究,西方居多,中国较少,且西方组织认同研究多集中于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定量研究居多,定性分析较少。在借鉴西方组织认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时应保有反思精神,对中国组织认同研究的制度基础和时代特征给予充分关注。与西方制度背景和社会基础有很大不同,中国社会的单位制根基和转型社会特征使得中国组织认同研究更...

  • 论责任、道德责任与政府道德责任

    作者:彭定光 刊期:2016年第06期

    在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变化越来越迅速的当代社会里,责任被视为当代社会顺利运行、摆脱未来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或者风险的根本性的人类力量。可是,人们(包括学者们)对于责任、道德责任、政府道德责任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这种状况既不利于理论研究,又不利于社会实践。只有把握了它们的真正涵义,才会形成新的道德思维方式,产生新的道德文...

  • 日常生活变革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活化应对

    作者:鲁芳; 刘迪 刊期:2016年第06期

    日常生活是意识形态获得滋养的重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的根基所在。传统社会,日常生活结构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同质性使主流意识形态具有深厚的日常生活土壤,日常生活的封闭性、自发性又为主流意识形态在其中立足排除了干扰,使主流意识形态得以在社会生活中稳固存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发生了深刻革命,呈现出个体性、开放性、自觉性等特点,马...

  • 从“身体”到“肉身”:试论梅洛-庞蒂的涉身伦理

    作者:刘铮 刊期:2016年第06期

    梅洛-庞蒂的前后期思想不仅呈现了从“身体”到“肉身”的理论嬗变,也渐渐揭示出一种涉身伦理。这种涉身伦理以身体的可逆性为学理基础,是身体的“生存论规范”与肉身的“存在论规范”的相互交织。身体的可逆性表明身体的伦理性与技艺性,通过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进路,我们就能够有效地把身体、伦理、技艺勾连在一起,从而能够发展一种注重...

  • 身体主体与技术的双重内涵

    作者:吴宁宁 刊期:2016年第06期

    基于身体现象学,身体主体与技术能够建立基础性的内在关联。主体性概念的核心在于前反思的自身觉知。在梅洛一庞蒂对知觉经验的分析中,身体主体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身体与世界之间的直接实践关系,二是身体主体对自身处境的觉知。在上述身体图式的两层涵义下,相应也应该从两个不同的层次理解技术,即作为意义积淀方式与作为原初虚拟性。

  • 论20世纪初期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表达的模糊性

    作者:季水河; 季念 刊期:2016年第06期

    20世纪初期,中国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表达具有模糊性,是将写实主义、自然主义、新写实主义作为现实主义理论加以看待的。这种理论表述的模糊性,与其混合的理论资源有关,受到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思想、俄日杂糅的新写实主义理论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20世纪初期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其主要意义有...

  • 逻辑理性建构与茅盾《子夜》的革命叙事

    作者:周仁政 刊期:2016年第06期

    1930年前后,左翼小说经历了一个由情感表现到逻辑理性建构的发展过程。逻辑理性建构是茅盾《子夜》的创作特征。作为“社会分析”小说,《子夜》遵循正确的社会科学理论,表现了对社会政治前景的预见性,创造了左翼文学史上难得的现实主义经典。《子夜》的客观写实主义和非英雄主义使其革命叙事具有间接性和隐匿性,并非代表左翼文学的正统和主...

  • 建构与失落:丁玲早期小说主体身份言说的特点

    作者:凌菁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丁玲作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通过性别书写来追寻主体身份。她在以身体叙事,矮化男性,建立父女同盟等方式建构女性主体性的同时,又陷入了自我镜像幻灭的失落中,爱情神话的破灭、姐妹情谊的破碎以及“镜中我”的虚幻,使女性主体性的建构走向失败,让丁玲早期作品中蒙上一层感伤的色彩。

  • 英汉语法“硬与软”和汉语句型划分——与连淑能先生商榷

    作者:彭长江 刊期:2016年第06期

    连淑能先生的《英汉对比研究》第二章“刚性与柔性”认为:英语有形态变化,句子以动词为中心,其语法“硬”,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句子不以动词为中心,其语法“软”,并以此为由,爽快承认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却拒绝承认汉语语法家们为汉语基本句型所做的划分,认为汉语句型只能“以功能意义为主、成分格局为辅”进行划分。本文证明:一切事物...

  • 类指句的不完句现象与焦点定位研究

    作者:伍雅清; 杨稼辉 刊期:2016年第06期

    考察动词短语和形容词作谓语的不完句现象,发现前人研究中形容词作谓语的不完句现象其实只是类指句不完句现象的一个个例。对广义定位原则分析后,提出扩充的广义定位原则,阐明类指句与焦点定位的关系。指出两种不同的焦点定位方式,并基于此对类指句中一系列完句手段进行分析。

  • 透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之创办:文化与历史的视野

    作者:蔡骐; 刘嘉佳 刊期:2016年第06期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作为基督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所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刊,是在清王朝陷入衰败、西方国家纷纷崛起之际诞生的。欧洲中心观的泛化使得新教传教士认为自身的文化有被假定的优越性,有资格被普遍化,而中国文化作为“异端”文化,理应被西方文化同化。这与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华夷”观念形成了极大的冲突。而自古以来华洋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