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143/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基础教育、教育论坛、教师发展、课程教学、德育心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化、外语时空、研究广角等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国际刊号:1001-7836
国内刊号:23-1143/G4
全年订价:¥ 379.2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73299998044968
复合影响因子:0.3
总被引量:23440
H指数:27
立即指数:0.0078
期刊他引率:1
  • 试论市场经济法制的内在精神

    作者:荆晅 刊期:2005年第05期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与现代法制是相互伴生的.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现代法制也日益成长和完备,两者彼此推动,相互为用.但是,在加快立法、加强执法的同时,市场经济法制的内在精神却日益缺失.法的精神是法律制度的灵魂和中枢神经,是整个法制系统的中心聚合点.公正作为法制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体现了社会及市场共有的秩序化...

  • 简析循环经济及其战略定位

    作者:杨阿滨 刊期:2005年第05期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经济生产中以新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 评述哈贝马斯解决现代社会危机之策略

    作者:陈纪; 吕伟东 刊期:2005年第05期

    哈贝马斯通过对生活世界理性化过程的讨论指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危机.传统社会生活世界所具有的知识和信念在现代社会失去了作用,这导致人们进行沟通行动时,在有效性和事实性之间产生了张力.哈氏通过分析法律的有效性和事实性,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理性沟通找到一条解释之策略,以法律作为沟通的媒介重新融合了规范秩序的有效性和事实性.

  • 从转型期单位制的变化看我国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

    作者:吴俊明; 高迪 刊期:2005年第05期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使单位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位是原有社会组织结构的一个缩影.单位制结构影响着社会组织结构,其变化使社会组织结构也发生重大的变迁.

  • 浅议诚信社会的构建

    作者:安民兵; 陈建伟 刊期:2005年第05期

    诚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范畴,我国的诚信观念源远流长,但市场经济又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涵,当前诚信的严重缺失使人们开始呼吁诚信社会的构建.而构建健全的诚信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等三个方面共同出发.

  • 促进终身教育发展 构建学习化社会

    作者:崔剑峰 刊期:2005年第05期

    人类的发展在经历了农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之后,正大步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知识经济的崛起,又将人类推向学习化社会的入口处.对于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学习就似生命力、创造力,不可或缺.时代的发展向社会和每一个社会人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终身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化社会.

  • “拉尔夫·泰勒”经典课程范式解析

    作者:王洁 刊期:2005年第05期

    经典课程范式--泰勒原理认为,行为目标全面反映教育目的并适合所有学科,同时,认识者只能接受或发现业已存在的知识而不能对其进行双向的、相互作用的建构和改造.在他的原理中学生的概念是抽象的模糊的.我们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是"完整人"的发展、主体建构的知识观、从甄别到发展的评价体系等新的课程理念.

  • 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作者:邸春玲 刊期:2005年第05期

    同志针对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就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创新教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教育地位论、教育战略论、教育主体论及教育目的论.

  • 社区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作者:苏德刚 刊期:2005年第05期

    和谐社会是一个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和充满活力、创造力的社会.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奠基性定位,具有功能上的全面推动和促进作用.

  • 论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作者:刘果 刊期:2005年第05期

    人类的创新是教育的结果,而创新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的特征需要把创新发挥到极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创新教育迫在眉睫,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 合并后多校区大学学科融合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杜建华; 沈红 刊期:2005年第05期

    学科融合是合并后多校区大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学科融合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是:'五个统一'是学科融合的组织基础、教师思想的融合是学科融合的关键、体制创新是学科融合的可靠保证、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学科融合的不竭动力.

  • 对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作者:颜伟红 刊期:2005年第05期

    提高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更新教材、转变教学方式、改革学生考核制度、改革教学评估体系.同时,还必须调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公共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 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亟待提高

    作者:石鹏 刊期:2005年第05期

    现代社会呼唤现代工程师.作为未来工程师的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高深的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而文学鉴赏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有人文精神的现代工程师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高校德育工作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作者:秦朝明 刊期:2005年第05期

    面对网络大潮的冲击,高校德育工作应积极应对.通过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建立专门网络,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工作;重点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队伍;探索高校德育工作在理念、内容、方法上的新途径等方式,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以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作者:阎曼利; 章修明 刊期:2005年第05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合格接班人.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邓小平精神是其精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是发扬爱国主义,培养奋斗开拓创新精神,拒腐防变,为创造先进文化,培养"四有新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