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学刊

河北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ebei Academic Journal

杂志简介:《河北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2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卷首语、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研究、学术争鸣、哲学天地、史学纵横、文学评论、经济学...

主管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3-7071
国内刊号:13-1020/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3
复合影响因子:0.87
总发文量:3240
总被引量:16617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5.3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0.9873
平均引文率:7.0243
  •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

    作者:王南湜 刊期:2006年第05期

    当我们探询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什么,或其研究对象是什么的时候,将传统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加以区别,是十分必要的。笼统地谈论政治哲学很可能将正在发育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弄成一个既无所不包而又脱离现实政治生活的空洞的理论大杂烩。在此,笔者想表明的思想很简单,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首先应当是一种现代政治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社会现实——从黑格尔谈起

    作者:吴晓明 刊期:2006年第05期

    政治哲学的近代形式,在黑格尔哲学中已经得到了最终的完成。这种完成,一方面意味着整个近代政治一国家的理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获得思辨的总结;另一方面,又特别地意味着在所谓政治事物中“社会现实”的那一度被积极地揭示出来。关于前者,正如马克思所说,“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唯一与正式的当代现实保持在同等水平[al pail]上的德国历史...

  • 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下)——《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

    作者:聂锦芳 刊期:2006年第05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显示出马克思的思想达到的新高度,这是他多年思考、探索的结果,也是一个艰难的剥离与建构过程的完成。本文以文献材料为依据,对这一著作撰写之前马克思思想的演变给予了新的梳理。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长期流行的“两个转变”的诠解框架与批判模式提出质疑,然后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近十年复...

  • 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自发性概念(下)——论拉克劳与莫菲对罗莎·卢森堡的解读

    作者:周凡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视野之下,罗莎·卢森堡的自发性概念被定性为客观主义的宿命论而遭到清剿式的批判。拉克劳与莫菲彻底扭转了这种高压指摘的一边倒态势,把长期以来被视为罗莎·卢森堡理论污点的自发性概念拨正为一种极具创造性的积极理论资源并作出了别具一格的解读。同宿命论指控将自发性纳入坚硬的必然性的做法截然相反,拉克劳与莫菲把...

  • 孔子智慧的现代意蕴(专题讨论)——生活儒学对“回到孔夫子”的人文承诺

    作者:杨海文 刊期:2006年第05期

    杨海文认为,生活儒学预示了当代儒学发展的一种趋向,在今天,“回到孔夫子”应当是回到生活意义上的孔夫子。从“儒家全球伦理”的宏大视野看,道德金规则、和合思维、大同理想则是我们在当今这个复杂的时代中期望“回到孔夫子”的三大德性措施,更是生活儒学对于“回到孔夫子”的人文承诺。李翔海认为,21世纪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既应以“圣...

  • 从“圣之时者”与“因革损益”看孔子的精神品格

    作者:李翔海 刊期:2006年第05期

    据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研究,在公元前8世纪至前2世纪这一广阔的时间区段里,不少先前各自独立发展的人类文化共同体,先后经历了从原初文明向文明的成熟形态转进的过程,从而形成了“轴心文明”。这一过程是通过“超越的突破”,即将有限存在的个体与“绝对实在”(上帝、道、梵天等)相联系而实现的。只要在“超越的突破”中所获得的展开自身...

  • 孔子对中国文化传播媒介的编辑创构

    作者:王振铎 刊期:2006年第05期

    自从问道于老子,得知夏、商、周三代的精神文化遗产,孔子便长期投身于治学立教的伟业。他历经五十余年,遍访多国诸侯,审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带领弟子苦心孤诣地编述“六经”,缔造出旷世的典范性文化媒介结构。“六经”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与殷商的甲骨文献、西周的铜器铭文、埃及法老的泥版文书、巴比伦先知的旧...

  • “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中的公共生活

    作者:周菲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与时代变化相伴随的哲学主题转换中形成的“主体间性”理论,既是人类生活时代变迁的哲学思想反映,也是与其相适应的哲学主题转换的必然结果。“主体间性”理论揭示了现代生活的公共本质;表达了多元共生的整体理念;体现了消解中心的平等原则。探讨主体间性...

  • 由冲突走向和谐:以为中心的研究

    作者:肖凤茹; 徐艳秋 刊期:2006年第05期

    政治思想产生于中国近代剧烈的社会变革与冲突之中,这是历史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思想与实践的指向就是冲突与斗争,实际上,其政治实践的指向是构建一个理想的人际和谐的社会,斗争与冲突是过程、手段和不得已的选择,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的矛盾分析理论中:矛盾存在是必然的,但冲突只是矛盾存在的形式与形态之一,和谐、同一是解决矛盾的目...

  • 多维视野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专题讨论)——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

    作者:吴潜涛 刊期:2006年第05期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

  • 关于马克思主义荣辱观的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刘云章; 董志霄 刊期:2006年第05期

    荣辱观是一个历史范畴,中西方思想家对荣辱观都有过许多论述,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阶级的或个人因素的影响,他们都未能揭示出荣辱观的内在本质,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荣辱观。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荣辱观的产生、本质、内涵及功能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分析并借鉴历史上的荣...

  • 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的思考

    作者:杨丽坤 刊期:2006年第05期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机制,是指在保障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顺利进行的过程中,各相关要素和环节的有机关联性,以及相互协同、发挥合力的机理与态势,包括评价机制、教育机制、宣传机制、调控机制等。本文重点探讨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发挥各种社会调控手段的作用。

  • 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

    作者:冯秀军 刊期:2006年第05期

    荣与辱是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号情感体验,荣辱观则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或社会评价,在荣辱感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关于荣或辱的理性、系统而稳定的观念。因此,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

  • 以“辛勤劳动为荣”的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

    作者:刘建军 刊期:2006年第05期

    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它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劳动光荣的观念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点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劳动还...

  • 孟子的“荣辱观”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黄岩 刊期:2006年第05期

    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树起了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在中国传统道德史上,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孟子》,蕴涵着丰富的荣辱观思想,因此,全面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