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学刊

河北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ebei Academic Journal

杂志简介:《河北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02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卷首语、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研究、学术争鸣、哲学天地、史学纵横、文学评论、经济学...

主管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3-7071
国内刊号:13-1020/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03
复合影响因子:0.87
总发文量:3240
总被引量:16617
H指数:38
引用半衰期:5.3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0.9873
平均引文率:7.0243
  • 历史唯物主义的再理解——以历史概念作为切入点

    作者:王南湜; 谢永康 刊期:2005年第05期

    传统教科书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普遍原理在社会领域中的运用.卢卡奇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虽对教科书体系构成批判,但卢卡奇将历史理解为一种抽象主体的历史,所以他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在于,将历史理解为具体个人的具体活动的历史,将历史的总体理解为生活实践的总体;将历史理解为一种克服旧...

  • 在马克思本人那里,有几种形态的马克思哲学?——对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研究的一点思考

    作者:陈忠 刊期:2005年第05期

    作为真正的世俗哲学,马克思哲学的世俗性主要体现为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的非神圣性和非唯一性.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在历史形态与逻辑形态两个向度都呈现出复合性特征.明确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的世俗性和多样性,对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多形态构建具有基础意义.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真正原点是现实生活.诚实,而非技巧;态度,而非方法,已成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

  • 把握历史科学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关键

    作者:沈湘平 刊期:2005年第05期

    对于马克思哲学自身规定性的研究应该以尊重经典作家自己的判断和论述为前提.与今天形形色色的理解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他们仅仅知道的一门唯一的科学就是历史科学.本文对马克思哲学这一自我理解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历史科学的科学内涵,认为其蕴涵的原则、方法不仅对于正确把握马克思哲学十分重要,而且对于今天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

  • 从“人本”价值维度重释共产主义

    作者:韩东屏 刊期:2005年第05期

    对于共产主义,以往普遍的解读是从预设一套特定制度开始,将共产主义解读为一个人间天堂般的理想社会,使共产主义成为与现世人的利益和幸福无关的事.我的解读是价值维度的,是根据人的发展这个共产主义的唯一目的,将共产主义解读为以富裕、和谐、自由为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事业.这种价值维度的'人本式解读',不仅使共产主义成为亲近人、吸引人的主义...

  •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三次农民浪潮

    作者:武力 刊期:2005年第05期

    在20世纪前20年,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似乎处于被社会改革遗忘的角落.中国共产党走上政治舞台并担当起领导革命的责任之后,中国农民大致经历了作为主力军的革命浪潮(30-40年代)、作为落后生产者的被改造浪潮(50年代)和作为"二元经济"束缚者的解困浪潮(80年代至今).这三次农民浪潮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中国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的权益逐步得到了尊重与维...

  • 中国学术创新的逻辑起点:理论构造标准反思

    作者:崔平 刊期:2005年第05期

    当前中国学术界存在的粗放高产和伪学术现象的内在原因是缺乏关于理论构造有效性的标准,相应地,学者缺乏自我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在这种条件下,即使有良好的社会学术环境,也不会产生具有真正学术价值的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是进行关于理论认识的先验批判.通过先验批判可以清理思维合法前提即合法内容和合法形式,明确作为学术创新的形式有效...

  • 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路径

    作者:平飞 刊期:2005年第05期

    中国哲学要进行现代性转化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如何转化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实现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路经为:同情地了解和理性地审视中国哲学,唤起历史记忆,激发传统资源;对中国哲学进行创造性的诠释,挖掘精神智慧,纳入思考框架;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转型,创新哲学形态,转换哲学范式;实践性地运用中国哲学,将其化为生活智慧,引导现代人的生...

  • 从哲学的视阈理解和认识唯心主义

    作者:潘明德 刊期:2005年第05期

    长期以来,人们对唯心主义一直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或者将它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概念,或者将哲学问题直接意识形态化,或者混淆了意识活动本身与它的产物之间的区别.为了从哲学的视阈正确认识和理解唯心主义,应当处理好哲学知识与常识的关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意识活动与它的产物之间的关系,以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从而避免对唯心主义的简单...

  • 性与天道:荀子礼学的形上学依据

    作者:何石彬; 王庆勋 刊期:2005年第05期

    为了给自己的礼学思想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荀子从人性论与天道观两个方面对礼学的形上学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在人性论方面,他以"性伪之分"为逻辑起点,以"性伪合"为理论归宿,论证了礼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产生的人性根源.在天道观方面,他以"天人之分"为理论依据,论证了礼在人类社会中的核心价值,并以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性为理论依据,建立了礼...

  • “契约人”假设的伦理意蕴

    作者:庞永红 刊期:2005年第05期

    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的"契约人"假设中,探讨了"契约人"的基本特点,"契约人"假设与交易成本的关系,从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后三个方面探讨了伦理道德在降低交易成本中的作用.

  • 调适、整合与重建:儒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十二种方式

    作者:何爱国 刊期:2005年第05期

    儒家现代化的过程既充满了反抗,也在不断地调适、整合和重建.从儒家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儒家的调适和重建方式主要有:"西学中源"、"中体西用"、以"中学"释"西学"或以"西学"释"中学"、"中西会通"、"接续主义"、"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本位文化"、"中国本位"或"民族本位"、"西体中用"、"合题"、"化西"、"创造性转化"等十二种.在"现代化...

  • 弘扬儒家中和思想精华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谢树放 刊期:2005年第05期

    儒家中和思想是真善美的统一,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世界观、矛盾观,体现了其现实的社会政治和伦理观,体现了儒家的最高哲学智慧及其人生与社会理想境界.弘扬儒家中和思想精华,对于促进人自身、人与人、人与国家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略论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作者:冯秀军 刊期:2005年第05期

    传统儒学理论、礼法制度与发达的日常生活世界是影响古代中华民族精神化育的重要因子.近代以来,儒学理论的衰落、礼法制度的崩溃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解体,分别从理论、制度与日常生活实践三个层面预示着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现代转型的到来.

  • 20世纪学术背景下的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专题讨论)——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

    作者:朱雷 刊期:2005年第05期

    朱雷通过回顾唐长孺领导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出版的整个过程,介绍了古代文献资料整理的特点和规律。张国刚认为,在中国20世纪学术发展的宏观走向上,出现了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都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冻国栋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了唐长孺在中古史研究方面的取得的突出...

  • 20世纪学术背景下的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专题讨论)--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与20世纪中国学术史

    作者:张国刚 刊期:2005年第05期

    从宏观上看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发展史,可以观察到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变化过程。首先是西方学术的冲击,中国学人作出过激的反应,用学术的现代化或西方化来否定本民族学术传统。然后在民族的危机感和自信心的双重作用下,又出现呼吁学术的本土化的趋向。但是,本土化并不是要简单地否定西学、恢复旧学。达到这样一种比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