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舞蹈种类

舞蹈种类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11 23:35:33

舞蹈种类

舞蹈种类第1篇

郁江从境内贯穿而过,将三千五百七十三平房公里,一百一十多万人口的县域自然地划为南北两半,南岸多为平川、丘陵今为汉族聚居;北岸则为丘陵、山区,壮汉杂处,全县近四十万的壮族通报同胞几乎全部集中在北岸的龙山、奇石、樟木、蒙公、石龙、附城等几个公社。

据县志记载,*原为西瓯骆越故地,少数民族是土著居民。“荒裔”既含有荒僻的边地之意,也泛指四夷,“夷”即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的鄙称。除了壮族的先民瓯骆人之外,此地的少数民族还有傜人。“深山之中,更有一种名曰山子,槃弧氏苗裔,不赋不,砍山而食,食尽复徙,居无定止,性善射猎”(注2)“槃弧”应为“槃瓠”,槃瓠即后世所传的,相传为傜人的祖先。秦统一中国后,本市出现了壮汉杂居的局面,“秦徙中县民杂处四瓯”,所以,反映在本市的文化上,也有了民族之分。就民族民间舞蹈而论,大致上可以分为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民间祭祀舞蹈。这部分舞蹈又可以分为两类,即壮族师公舞和汉族道公舞。师公舞是一种较原始的、带有浓厚的民间宗教色彩的歌舞,应用于酬神、驱鬼、祭祀等场合。原来南北两岸、汉族地区均有流传,但目前只有北岸壮族地区保留得比较完整,南岸汉族地区仅保留着从师公舞脱颖出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师公戏,师公歌舞本身已经十分罕见了。因此,我们收集到的只是壮族师公舞。

汉族道公舞是应用在丧事道场中的一种舞蹈,表现超度亡灵的内容,场合单一。广泛流行于我市汉族客家话地区。

第二部分为民间自娱性舞蹈。这部分舞蹈也可以分为两类,即壮族采茶舞和汉族麒麟舞。

舞蹈种类第2篇

一、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区别?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那么,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呢?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那么,人又是如何创造了舞蹈呢?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约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性爱活动。而有的学者,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观。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性爱、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四、舞蹈有哪些种类?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五、舞蹈欣赏

舞蹈种类第3篇

关键词: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群舞作品;类型;处理方式

当代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且在这一称谓下涵括了太多的舞蹈存在和艺术形态,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56个民族中所包含的极其丰富的舞蹈资源与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则显示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多元的发展与存在空间。群体舞蹈作为最具广泛群众参与性和最能反映群体种族集体意识的舞蹈形式,对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舞蹈美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一、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群舞作品的类别主要类型:

1.生活类

这类舞蹈作品主要以生产劳作以及与生产劳作有关的活动和工具为素材和出发点,反映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情感。这类的舞蹈素材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藏族舞蹈《酥油飘香》《洗衣歌》和蒙古族舞蹈《顶碗舞》等。

2.情感类又可分为情绪情景、情节情感和情操类

情绪情景类:这类舞蹈作品主要以自娱性和节庆活动以及山水风情画面式的歌舞为主,它是一种情绪的渲染,这类舞蹈处于舞蹈文化的最低级最自然的状态,故此此类舞蹈作品的提升和强化也就是最难的。情节情感类:这类作品主要是以情感为结构线,运用动作语言、情景设置、舞美灯光,一步步把舞蹈中的情感推到一个至高的层面。使舞蹈作品具有更广泛的情感内容与情感意蕴。情操类:这类作品是舞蹈建构中的最高层次,是舞蹈作品追求的终极目标,故此此类作品的编创是最见创作者功力和艺术修养的,是舞蹈追求永恒意义的最高层面。

3.文化类:又可分为民族文化类和概括凝练类

民族文化类这类作品主要是以文化的视觉来整合和结构舞蹈作品,并借助以一个民族种群的文化来提升舞蹈作品的内涵。概括凝练类:这类舞蹈作品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针对性。

4.创新原生类:这又可分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舞风类和原生态型

新舞风类,这类舞蹈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现代舞的编织方式,从动作素材的整合重组到音乐服装的选择,力图制造一种不一样的民族民间舞蹈景象和时代舞蹈风尚。原生态型:是近年来的一种创作态度和一种当代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古。

二、当代民族民间舞蹈群舞作品常用的处理方式

1.生活类:这类舞蹈作品常用的处理方式有:

①借助情感的提升和扩展放大,使舞蹈作品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藏族舞蹈《酥油飘香》借助隐藏的军民情为主线,以一群藏族少女热情洋溢的劳作的小感情跨入一个藏族人民与人民的群民鱼水情。姑娘们动作幅度越大就越显示了军民之情越深。再有类似的藏族舞蹈《洗衣歌》也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

②技术突破,以技见长,让技术空前的高超与独特,以技术推动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慑力。如蒙古族《顶碗舞》几十个女演员头顶七个瓷碗却丝毫不影响她们欢快的舞步和大量的旋转动作,让观众在惊叹技术的同时也欣赏到了舞蹈的魅力,让人记忆深刻。

③直接歌颂劳动的,劳动就是美的。

2.情感类

情感类中情绪情景这类舞蹈作品常用的处理方式有:

①在情绪舞中加入情感因素,但通常这也很难使舞蹈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作品。如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上的彝族舞蹈《火把节》,虽然也已在欢快热烈的舞蹈中置入了男女爱情的因素,但也很难使舞蹈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只能是一个生活场景的展现,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再如《阿细跳月》也是如此。

②情景类通常以独具匠心的舞台设计和色彩斑斓的灯光服饰,制造一个超现实的情如以赞美歌颂家乡山水为旨的苗族舞蹈《花溪,花溪》就用水和花瓣制造一个不一样的花溪。但大量的花瓣使用虽吸引了眼球,却也不免给舞蹈带来了轻浮虚华之感。而安徽花鼓灯舞蹈《黄山云涌》却是以中国传统中的山水审美意象和观念,以安徽花鼓灯为动作素材,用民间舞的扇子和舞步,营造一个不一样的黄山云涌。并以此跳出和超越了舞蹈单纯描绘景物的层次,这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再如《红是红呀,绿是绿》就只停留在了对傣族物与景的描绘的初级阶段,在大玩道具舞美灯光中,不仅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缺失也使该舞蹈落入俗套,成为过眼云烟。

情感类中情感舞蹈作品常用的处理方式有:

①把一种感情放大,放大到一个民族种群的集体情感之上。如藏族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借助藏族人民由奴隶社会到社会主义的情感体验,他们的舞蹈不仅仅是身体的解放,更是心灵的解放。而藏族人们的这种情感的解放是和中华民族的解放是和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解放是统一的,共通的,故此能产生更广泛的认同。

②借助一种朴素而宽泛的情感。如彝族舞蹈《阿嫫惹牛》借助一个母亲的情感体验,母亲期盼儿女成长的爱,这种爱彝族母亲身上有,汉族母亲身上有,天下所有母亲身上都有,所以大家都能读懂《阿嫫惹牛》,再如彝族舞蹈《苏惹》借助一个父亲的爱也是同理。

情操类舞蹈作品常用的处理方式有:

①借助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爱国情操,甚至是借助整个人类的共同追求和终极目标。如汉族舞蹈《东方红》编导第一次尝试用汉族民间舞蹈的素材反映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并借助交响乐作品《黄河》的力量, 来诠释民族的力量和内涵,无论是从音乐的形式与结构,还是从作品内在表达的文化深度都极具挑战性,最终舞蹈《东方红》以标志性的意义开拓了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素材的存在空间和价值意义,也使民族民间舞蹈有了更多的可能和层次。舞蹈《东方红》无疑是一个成功和不可复制的佳作,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再如汉族舞蹈《黄土黄》,蒙古族舞蹈《奔腾》都是让人拍案叫绝的艺术精品,在享受舞蹈之美时带给观众的更是精神的洗礼和生命的体悟,是艺术价值的终极体现和最高追求。

3.文化类

文化类中民族文化类作品作品常用的处理方式有:

①借助一个民族文化背景来提升舞蹈的层次。如蒙古族群舞《盛装舞》能以一种磅礴豪放的气势征服观众,无不以蒙古族曾经辉煌的历史和文化有关,如若是其他少数民族的盛装舞恐怕就难于达到这样的气势和张力。

②借助一个民族图腾文化,追求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和谐之情。如《狼图腾》、《山鹰之邦》等,蒙古族舞蹈《狼图腾》的出现之时正是畅销小说《狼图腾》热卖之际,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狼性文化与生态问题之时,这时舞蹈《狼图腾》的出现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只可惜因编导的不成熟而使舞蹈作品没有达到一个更好的呈现。而塔吉克族的《山鹰之邦》也仅仅只是一个图腾形象的舞蹈作品。

文化类中概括凝练类,这类舞蹈作品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针对性。这类舞蹈作品常用的处理方式,往往是针对一定的群体的描写和概括,如藏族舞蹈《康巴汉子》、《高原》、汉族惠安女素材舞蹈《石头•女人》、汉族舞蹈《汉子》等。

4.创新原生类

创新原生类中新舞风类舞蹈作品常用的处理方式有:

①用现代舞的动作编织和处理方式,力图制造一个新的舞蹈景象,如汉族胶州秧歌素材舞蹈《红珊瑚》,一改以往胶州秧歌带给观众的印象和固有表达方式,以动作的编织重组音乐舞美风格的改变,给人以新颖的舞蹈感受和艺术想象。

②以一个动机发展编创。如壮族舞蹈《壮族大歌》以一个奔跑的动机发展象征着一个民族在新时期的奔跑和追赶。以民族的志向激发了舞蹈的动力,并以民族精神和内涵超越了动作,提升了舞蹈的价值和意蕴。在如《新阿里郎颂歌》也是如此,以新时期该民族精神和民族志向支撑舞蹈价值取向。

创新原生类中原生态型,是近年来的一种创作态度和一种当代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考古。但与之伴随的争议和质疑也是原生态舞蹈的衍生品。这首先来自与“原生态”这一概念的界定和称谓,其次也来自于舞蹈素材的质疑和界定,谁是真正的“原生态”。很难有一个定性的说法和解释。故此这类作品的产生也就要背负更多的质疑和限制。

结语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怎样去保护、研究和发展,是当代舞蹈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如何保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精髓与内涵,并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融合发展,是值得大众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魏毅东.论艺术作品的多层次结构[J].东南大学学报,2008 (6)

[2]聂新衡.试论群舞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省略/

artcenter/html3asp/arts3research/fqall00016.asp

舞蹈种类第4篇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约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活动。而有的学者,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观。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种类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街舞HI-HOP,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二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转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舞蹈种类第5篇

一、舞蹈与音乐的相互融合

舞蹈和音乐在某些方面来说,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舞蹈和音乐都属于艺术的范畴。舞蹈和音乐都是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人们在欣赏舞蹈和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使他们感到开心和快乐。舞蹈和音乐在作用方面有着相似性。人们在通过欣赏舞蹈和音乐,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而且还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舞蹈的动作内容都是根据音乐的节奏而创作的,舞蹈的音乐对表演者来说,起着引领舞蹈肢体语言表达的欲望的作用,节奏点的起落都是舞蹈表演中需要注意的部分。而肢体语言能否在舞蹈演出的过程中表现出舞蹈的感情色彩是衡量一个舞者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舞蹈表演的感情色彩与舞蹈音乐的感情色彩是对等的。舞蹈音乐在舞者的舞蹈过程中能够煽动舞者的感情,令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与舞蹈音乐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舞蹈在动作上的编排也影响到了舞蹈动作的感情色彩,舞蹈在动作上的编排是和舞蹈音乐相关联的。舞蹈音乐和舞蹈动作都是舞蹈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不管是在感情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紧密相连的。

二、舞蹈和戏曲艺术的相互借鉴

古典舞以规范化的舞蹈动作和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著称,因而受戏曲舞蹈影响最大。古典舞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舞蹈类型,其本身就是一种介于戏曲和舞蹈之间的产物,因而与戏曲舞蹈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某种程度上说,古典舞是从戏曲艺术蜕化演变而来的。它与戏曲形式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它并不具备戏曲中说与唱的形式,除此之外,古典舞在最大限度上保持着戏曲的原生态,所以说二者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一方面,古典舞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舞蹈形式,具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另一方面其舞姿丰富多彩,而且每一个动作具有很强的雕塑感。以上这两种造型动作审美特征的形成都受到了戏曲舞蹈的深刻影响,吸收和借鉴了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征,因而才能给人一种刚柔相济、至刚至柔的艺术美感,形成东方式的审美意蕴。其次,中国古典舞是从戏曲舞蹈中提炼、加工与借鉴而形成的,它的发展离不开戏曲舞蹈。古典舞对舞蹈动作的要求较其他舞蹈形式而言更加严格,而且更注重身法和韵律,要求其动作具有一定程度的技艺性,舞者需要具备操控跳跃、翻腾、旋转等高难度动作的能力。然而,表现动作的难度和技巧本身并不是舞蹈表演的终极目的。从终极意义上,这些舞蹈动作都是用来表现人物思想情感和塑造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的一种手段而已。这与戏曲舞蹈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戏舞蹈不同于其它舞蹈形式,以叙事性见长,抒情性反之较弱,其中的舞蹈动作都是为表现人物情绪服务的。占典舞在造型过程中也特别注重人物的情绪表达,因而充分借鉴了戏曲舞蹈的艺术形式。

三、舞蹈种类的多元化发展

舞蹈种类第6篇

舞蹈是艺术当中的一种,舞蹈是表现人体动作特性的一门艺术。舞蹈艺术的基本理论可以从舞蹈的概念、舞蹈的种类以及舞蹈的基础知识这三方面去概述。

一、舞蹈的概念

舞蹈这种人体动作艺术不仅仅是从生活中经过人们不断的组织、演练而来的产物,它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精神象征的源泉。舞蹈是在舞台,是在灯光布景及服装道具的有限空间里进行不断流动的人体 动作艺术。所以它和其他的艺术(戏剧、美术、音乐等)是不等同的。舞蹈反映着人类社会的精神力量及思想感情与认识,是一种具有审美观念的意识形式。舞蹈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农作中就已经开始发芽,它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舞蹈的发展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进行的,祭祀、战争、劳动等都是它发展的要素。原始的舞蹈并没有成于一体的动作或规范化,劳动及劳动的对象就是它的内容与形式。在远古时代,人们的语言不发达,他们就通过动作来进行彼此间的交流,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愿望。所以说舞蹈是人们内心生活的一种外在体现。人类社会文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各个地方的舞蹈发展也更多的出现了独立的舞蹈体系。欧洲的芭蕾舞艺术、印度的佛教舞蹈以及伊斯兰的舞蹈艺术都是这一时期的舞蹈发展体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蓬勃向上,舞蹈种类繁多,色彩各异。在我国,舞蹈的发展孕育了周代雅乐、汉代俗乐、唐代燕乐、宋代民间舞以及明清戏曲等,它的进步是非常迅速的。舞蹈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主要的艺术活动,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舞蹈艺术的发展也是有了极大的提高。舞蹈的表现形式虽不同于其他的艺术,不过它们之间也有着相同的特征:都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它们只是在物质的载体以及表现的手段上面有着自己的特性而已。舞蹈是以身体为载体来说话的,它在舞蹈者不断的动作变换以及身体的姿势当中,描绘着想要说明的事物。在舞台的空间里,舞蹈者身体的存在就是一种形式美,经过身体的运动所呈现的线路曲线,跳、转、跑以及各式流畅的表演,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其中了。舞蹈者在舞台的演出,通过外在的服装、灯光、音乐,内在思想感情,赋予舞蹈一种具有生命的灵气,富的艺术意象以及深远的舞蹈意境都被完整的展示出来。

二、舞蹈的种类

舞蹈的种类繁多,所以在舞蹈的分类上也是按照不同的形式来分类的,通常是按照舞蹈的类型、舞蹈的表演形式、舞蹈的表现方法这三类来分。通过对舞蹈的分类,可以使我们更直观的对舞蹈有深层次的了解,它的发展特性及表现方式就会一目了然了

(一)舞蹈的类型

古典舞、民族舞、民间舞、现代舞古典舞有一定的程式化,严格规定了舞蹈的动作及技巧,它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艺术。主要是我国及欧洲等其他国家的古典舞。我国的古典舞就是古代的舞蹈,主要有《六代舞》、《相和大曲》、清商乐》以及《绿腰》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舞蹈工作者从戏曲、岩画、壁画等当中吸取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并借鉴芭蕾舞,创造出中国当代古典舞蹈,主要有《宝莲灯》、《鱼美人》、《踏歌》、《秦俑魂》等。我国的古典舞具有诗一般的意境,人物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形式美的构成上意义深重。民族舞是在人类集体生活当中产生的,他有一定的民族、时代、地域等特性。不同的民族舞蹈的风格也不同,所表现的历史文化都是本民族的。使人们对民族间的文化的关系有着一定认识。民间舞种类繁多,地方色彩浓厚,它是一种自市晕璧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下层,在生活中孕育了舞蹈动作,风格纯朴自然,充满朝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至今,还活跃在群众的生活当中。现代舞脱离了芭蕾舞蹈的束缚,它是一种自然的舞蹈,自由抒发人的思想感情,它是在一系列的社会文化思潮中蜕变而来的,这时的社会艺术现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舞蹈的表演形式

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剧独舞是指由一个人表演的舞蹈,代表作有《水》、《雀之灵》等。双人舞是指由两个人表演的舞蹈,代表作有《飞天》、《士兵兄弟》等。三人舞主要代表作品有《小河淌水》、《牛背摇篮》等。群舞是指四个人以上的集体舞蹈,代表作有《黄土黄》、《走、跑、跳》等。组 舞是由几个舞蹈片段组成一个大的舞段的表演形式。歌舞剧主要是指以歌和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主要代表作有《东海黄公》、《队舞》等。

(三)舞蹈的表现方法

抒情性舞蹈、叙事性舞蹈抒情性舞蹈注重艺术形式的创造,通过舞台上不断流动的舞蹈动作来抒发感情,主要就是注重感情的抒发,主要作品有《红绸舞》、《荷花舞》。叙事性舞蹈将舞蹈动作与生活紧紧结合,从小说以及传说故事中选取题材,用不一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三、舞蹈基础知识

舞蹈基础知识包括舞蹈术语、语汇、创作、表演等方面的内容,范围很广。在舞蹈欣赏方面主要有动作、舞蹈语言、构图、表演规范、创作、音乐等。以下是主要的几个点:

1、动作,在这方面主要包含人体动作和舞蹈动作,人体动作就是在某种需要下身体的一部分或全身要做的运动。舞蹈动作是在人体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做的美化动作,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2、舞蹈语言,舞蹈语言是指动作、组合以及语汇构成的舞蹈所表达的一种内在形式。

3、舞蹈构图,在时间空间的状态下,舞蹈表演者在舞台上所呈现的一种表演方式。

4、舞蹈的音乐,在舞蹈时,为舞蹈进行伴奏的音乐,音乐与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除了以上几点的知识外,还有更多的细节内容没有呈现出来。舞蹈基础知识是丰富的,热爱舞蹈的人必然该对舞蹈有全面的认识,才能在舞蹈的艺术范畴之中达到自己追求的目的。

舞蹈种类第7篇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各个门类的艺术都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但是艺术的反映和表现、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现,而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和审美的反映和表观。所谓审美的反映和表现、就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概括、加工、并根据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予以创造性的反映和表观。

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创造了各种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主要区别就是各有其独自的物质载体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文学的物质载体是语言、文字;美术的物质载体是纸张、画布、颜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色彩、线条、构图和造型;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戏剧的物质载体是人们在舞台上的行动(表演活动),除舞剧外,主要以语言、歌唱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电影的物质载体是人们的表演通过科学技术的方法摄制在胶片上,用电光在银幕上放映出来;曲艺的物质载体是一至二、三人在舞台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现手段是说和唱。杂技和舞蹈有着共同的物质载体--人的身体是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工具,多数杂技品种和舞蹈一样,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杂技也是一种表演艺术,演员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一般不具有情节事件,而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杂技具有更多的观赏性和娱乐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动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为目的、演员高超的技艺不以反映生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内容出发采选取相应的舞蹈动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员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发,那就会使舞蹈作品由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或是缺乏艺术的完整性,而陷于失败,舞蹈演员的技艺本身也就沦入了杂技性的技巧表演,而丧失了舞蹈艺术的基本品格。

二、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园,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随着锣鼓点在扭"秧歌"、有的跟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迪斯科"、还有的人在优美的旋律中跳着自编的"健身舞";晚间,在剧场可以欣赏到舞蹈或舞剧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厅或联欢会去跳交谊舞;节日期间还可以在一些公园等旅游点举力的"游园花会"看到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如果有兴趣和需要、你还可以到各种舞蹈训练班学习芭蕾舞、民间舞、国标舞……来提高自己的舞艺。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舞蹈?我们将怎么回答呢?

用简明的话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那么,舞蹈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它的源头来自哪里呢?

我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说,人类是从天帝那里学来的舞蹈、或是人类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启发才创造出舞蹈来。我们知道,古代的先民,对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现代的人分得那样清楚。那时的人们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对于人类作出大较大贡献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现在,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神都是人根据自己的影象为基础,经过想象而创造出来的。是神创造了舞蹈,归根结底也就是我们人创造了舞蹈。那么,人又是如何创造了舞蹈呢?

有的学者认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节奏的动作对各种野兽动作和习性的模仿。有些舞蹈还是对一些自然景物动态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摇曳、海浪的翻滚、风的飘荡旋转等等,人们都可以模仿它们进行舞蹈。

也有学者认为,在艺术的起源中,模仿虽然重要、但还不是真正的起因,艺术的起因是"游戏的冲动",游戏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这里的的游欢,是指人的审美需求,即以假象为快乐。如人模仿动物的舞蹈、就是通过这种假象的游戏来获得快乐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还有学者认为,由于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巫术祭祀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舞蹈,甚至舞蹈是巫术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因此,有人断言"一切跳舞原来都是宗教的"。

不少学者从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约事情,而舞蹈是择偶、求婚和进行情爱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认为舞蹈起源于活动。而有的学者,认为舞蹈不仅表现人的情爱,人们的各种激越的情感,人们生活中有重大意义的情感和活动,都会用舞蹈来表观。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我国古代乐舞理论中就有:"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也生动地说明了舞蹈是表现人们最激动的情感的产物。

我国有很多学者主张舞蹈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因为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劳动创造了人自身,是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现狩措和种植以及各种劳动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们认为以上各种舞蹈起源的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为舞蹈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构成一样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着多种因素的,所以人们主张"劳动综合论",即: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狩措、农耕)、、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四、舞蹈有哪些种类?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作为艺术之一的舞蹈,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它也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习俗舞蹈,又可称为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观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

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种礼仪性的舞蹈形式。过去人们用以表示对先祖的怀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

社交舞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舞蹈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另外,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多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会交往、自由选择配偶的社交活动,因此,也可以说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艺术舞蹈,是指由专业或业余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的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由于艺术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类,根据舞蹈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区分,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五、舞蹈欣赏

舞蹈种类第8篇

关键词:音乐;舞蹈;和谐一致;互为补充

 

一 舞、乐关系梳理舞蹈与音乐,这两门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从产生伊始就已经密不可分了。同其他艺术样式相比,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都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坦露人的心灵与灵魂。身体最原始的律动必然伴随着最朴素的节奏,或节日狂欢、或祈福祭祀、或庆贺丰收、或狩猎归来,几乎在每一个聚集的场合,原始人类都用自己的身体以鲜明的节律来释放情感,这应该归于人类的一种本能的体现,这种本能的体现恰恰生动地解释了舞蹈与音乐的一体性。在当今的某些非洲的原始土著舞蹈中,我们还依然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这种原始的乐舞一体所带来的冲击与震撼,二者是天然的密不可分。

    在艺术的起源之初,舞蹈与音乐就这样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随着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分化成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艺术门类:音乐逐步发展成一门包含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织体等多层内容与形式的系统化的艺术门类。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音乐成为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的时间艺术[1];而舞蹈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演变出了舞蹈本体的多种运动法则,而且包含了音乐、文学、美术、绘画、社会、宗教等多种因素,从而形成了一门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艺术门类。舞蹈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肢体艺术。当我们走进剧场观看一部舞剧时,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舞动着的人体,而且还包含了很多非舞蹈本体的,但却已经渗透进舞蹈的东西,譬如音乐,譬如灯光。在这些非本体的因素中,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应该就是音乐了,甚至把二者看作是一对天然的结合,是理所应当的孪生艺术。舞蹈综合了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空间也就是舞蹈作为视觉艺术的一面,以人体为物质载体,立体地呈现对空间的占有与运用;而时间则意味着舞蹈必须“表现着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2],在这过程中,舞蹈才有可能实现其艺术的生命历程。

    舞蹈理论家约翰·马丁先生在其著作《舞蹈概论》(《Introduction ToThe Dance》)中这样评价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联:“有机的音乐形式的基本原则无疑会立即与有机的舞蹈形式的基本原则吻合起来,并生长在同一条根上。

    舞蹈与音乐极为相近,从根本上说,在起源上是不可分离的。无歌之舞或无舞之歌是较晚的发展,而且只存在于西方世界。独立的音乐艺术哪里都不存在,独立的舞蹈艺术同样是不可想象的。”[3]舞蹈与音乐的“纯粹的”结合正是植根于两门艺术的本性。音乐和舞蹈都是时间性艺术,都建立在节奏基础上,都具有虚拟性,就其基础来说都是表情的而不是造型的语言———正如音乐依赖于言语音调的表现力但不描绘语言一样,舞蹈同样也依赖于人体动作的表现力但并不描绘具体的动作[4]。

    同属于表情艺术,舞蹈与音乐都长于抒情,拙于叙事,正所谓“歌以叙志,舞以宣情”;正因为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二者才都具有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虽然对于人类来说,听觉世界并不是十分丰富,但是与视觉世界相比,听觉首先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更能够细致入微地揭示人类的心灵与情感,这样也就使音乐在刺激人的感官,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上有着强大的力量。但由于其在塑造艺术形象上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容易使人难以理解。而综合了“视觉和听觉”的舞蹈艺术就可以通过世界上最为复杂但又最为独特的艺术工具———人体,融时间、空间、力量三元为一体,更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人类的思想与情感,充分展现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与肢体魅力。尤其舞蹈对于空间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运用,是音乐所难以企及的。在舞蹈领域里,二者展现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表现内涵,各司其职,互为补充,共同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著名音乐家叶纯之指出:音乐与舞蹈之间的确存在着一种联系,但并非完全紧密的联系,可以是松散的甚至是随机的,可以两者紧紧配合,也可以有完全不用音乐的舞蹈。大体说来,音乐只提供了一种可舞性,是一种潜在的质素;当其被舞蹈采用后,才使这种可舞性变为现实……音乐和舞姿结合起来时,音乐的不确定性减少了;音乐的节奏成了舞蹈节奏的音响补助;强化音乐所引起的情感、情绪被解释为舞蹈的情感、情绪的音响表现。当两者同步时,音乐是加强了舞蹈;两者不同步时,往往意味着一种内在的冲击,意味着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舞蹈的内涵。音乐所带来的、可因听众的再创造而不同的某些多义性,被舞蹈所制约、明确起来,趋于比较肯定的性质;音乐成了舞蹈的一种音响解说,一种辅助,一种补充。另一方面,音乐对于听众来说,本是一种体验的艺术,因此也成为舞蹈的一种深化。因为通过音乐的出现,观众不再单是从视觉得到感知,他们借助于音乐而对舞蹈有更为直接的感情体验音乐本身所带给观众的空间感、动力感和紧张度,这些仅存在于听众想象与联想上的意象,通过舞蹈化为现实,通过视觉来加以认识、区分和强调。在这种意义上来说,舞蹈又解释了音乐,同时补充、强化了音乐[5]。

    在中国,音乐与舞蹈更是难舍难分。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诗、舞、乐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则更加亲密,“乐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的古典宫廷乐舞大都以乐命名,如《清商乐》、《燕乐》、《龟兹乐》、《西凉乐》等等。而中国大部分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也都是边歌边舞,舞乐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