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产品溯源管理

农产品溯源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2 08:56:35

农产品溯源管理

农产品溯源管理第1篇

蔬菜批发市场传统质量安全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2000年,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嘉兴蔬菜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市场)率先设立了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先后配备了CL-BIII四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十六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六合一检测仪等一批农药残留定性检测设施,5名专职检测员工不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每天不间断地对进入市场的每一车蔬菜进行抽检,检测结果当天公示。2001-2013年,市场一共检测蔬菜599937批次,其中不合格482批次,及时发出通知,均作退市或没收处理;合格599455批次,平均合格率99.92%,合格率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

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全国各地蔬菜批发市场陆续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体系,大幅提升整体安全水平。2013年全国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98%。但目前绝大多数批发市场仍停留在市场方出租门面、交易双方对手交易的层次,还没有配套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可追溯系统,普遍存在交易信息记录不全,信息统计分析效率低下,主体和产品可追溯性差等问题,安全管理措施很难向两头延伸,其效应很难向两头辐射,不利于系统性地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去向查证难,不利于问题产品召回。单纯依托现场农残检测,即使每车必检,但由于交易主体众多,产品来源复杂,检测毕竟是抽检,无法穷尽,很可能挂万漏一,不排除仍会有少量问题产品因漏检而流出市场。在传统的对手交易环境下,交易信息往往记录不全,即使有记录,海量信息也无法有效统计梳理。一旦问题产品流出市场,去向查证就比较难,会影响召回处置效率和问题控制扩散。

二是责任界定难,不利于事后管理处置追究。由于记录不全,统计分析效率低,一旦发现已流出市场的问题产品,溯源难度也加大,难于精确确定问题产生环节,无法有效地对产生问题的企业或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管理和法律追究。由于责任难界定,也会使相关主体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引导生产者加强产地管理、经营者加强进货管理。

三是民众知情难,不利于主体信用和品牌信誉的积累。由于溯源难度大,包括产品标识和识别制度不健全等等,蔬菜质量信息既难于准确传递到个体商户、经纪人,更难于传递到消费者,多数情况下民众对蔬菜质量处于茫然状态,无法将问题产品与好产品区别开来。一旦某种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很可能引发消费恐慌,导致好产品也难卖,对整个产业造成冲击,引起经济生活的混乱和人们价值观的混乱。例如,某地发生“毒豇豆”事件,可能引发整个市场乃至全国性的豇豆卖难。

四是产业预测难,不利于政府调控和生产者决策。由于记录不全,统计分析效率低,市场很难及时、正确、全面地掌握农产品的交易量、价格和流向等情况,也很难为政府相关部门调控农产品流通提供有效信息,也无法为生产者制订种植计划提供参考。

五是安全监管难,不利于降低执法成本。某一农产品出现问题时,因为可追溯性差,监管部门一般会将该种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农产品全部纳入问题农产品范围,统一销毁,这其中会包括一些没有问题的农产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执法的成本大为增加。

嘉兴蔬菜批发市场建立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实践探索

从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推进可追溯管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手段,追溯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06年底起,嘉兴蔬菜批发市场在严格产品抽检准入基础上陆续建立了进场登记系统、交易一体机和IC卡收费管理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率先推进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成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管理的领航者和先进典范,多次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

一是结算中心电子结算客户交易。改变多年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对手交易方式,实现IC卡电子统一结算。所有交易方在交易前必须持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或驾驶证等),在结算中心窗口办理IC卡,将卡号、姓名、证件号码、常住地址、联系方式、客户类型等信息录到系统资料库。买主需将现金充到IC卡,通过IC卡买卖交易。进场交易蔬菜必须通过进门登记系统,准确登记进场交易产品名称、数量、进场时间以及产地等信息,每户建立进货电子台账。若检出不合格蔬菜,均作退市处理,并冻结IC卡,以后连续5次抽检合格后才可解冻刷卡交易。电子统一结算也防止了使用假币现象发生,确保双方资金安全。

二是终端交易一体机采集交易数据。交易一体机将电子秤、交易卡机集成于一个操作平台上,生成交易记录包括商品名称、单价、数量、交易时间、货主和买主姓名等详尽信息,为蔬菜流通建立电子信息档案,这是实现蔬菜溯源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更好地维护买卖双方的利益。

三是溯源中心分析处理数据。市场每天利用电子屏公布交易品种、数量和价格,为生产者提供市场交易信息,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信息行情,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如买主对购买蔬菜有疑问,可凭交易小票或者交易卡查询,从客户资料库可以追溯到卖主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实现来源可追踪。卖主根据交易卡号,通过系统可以查询产品去向,实现去向可查询。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买卖双方可及时联系,暂停销售问题产品,缩小影响范围。目前市场共设终端交易一体机279台、办理电子结算IC卡7万多张,每天交易刷卡1万多笔。

通过推进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产品检测准入、索证索票、电子化交易、电子化结算和信息化管理的融合,初步建立了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溯源机制,也健全了行业自律和消费者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升了蔬菜流通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了市场提档升级。近年来,嘉兴蔬菜批发市场先后被评为全国蔬菜类批发十强市场、农业部信息采集先进市场、商务部双百工程市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场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问题产品召回。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可按照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追踪流向,快速定位去向,买卖双方可及时联系,暂停销售,尽可能缩小影响范围。有关部门也可及时召回,消除危害,有效控制问题产品扩散,避免事态扩大,将影响减少到最低。有利于相关责任划分和追究。一旦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同样可按照各个环节所记载的信息,追溯来源,快速锁定问题产品责任主体,可依法追究责任,给其造成压力,促使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知情度。质量差的生产者,个体商户和经纪人肯定会避而远之,并传导给消费者。同样,质量好的生产者能获得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利于主体信用和品牌信誉的积累。同时,有利于消费者理性对待农产品质量问题,减少一损俱损现象。有利于产业预测调控。溯源中心快速处理分析数据,市场每天可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每个交易品种的数量、价格、来源、去向等信息行情,为政府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生产者调整种植计划提供有效的信息。有利于安全监管。可追溯制度建立后,对问题产品的确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可大大缩小调处范围。监管部门执法时,对象更明确,行动更快捷,可进一步降低执法成本,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立后,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了产品的追溯查询管理,促进了市场提档升级,保障了菜篮子安全。但具体推进运作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导向不明显,市场交易主体总体积极性不高。一是买卖双方以千家万户的菜农、个体商贩、经营户为主体,总体上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有的是文盲,年龄也偏大,对新生事物接受慢,总觉得溯源系统操作麻烦,习惯依赖近二十年的直观的对手交易。二是有的个体商户为了贪图省力,或推脱责任,抵触情绪较为明显。三是部分个体商贩、经营户担心信息数据透明后会带来税收和费用上的增加。四是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的认知度不高,追溯产品和非追溯产品的价格差距没有拉开,优质不优价的现象比较普遍,参加追溯的主体付出了追溯成本,却未能获得较高利润,产业链上的相关主体包括农民总体积极性都不高。目前全国各地绝大部分的蔬菜批发市场仍延续买卖双方对手交易的模式,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试点阶段,法律上没有强制性要求,这几年来嘉兴蔬菜批发市场单兵突进,碰到的阻力不小,但一直坚定不移推进,先易后难,先地菜后客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法制保障不强。2002年以来,发达国家逐步通过立法确定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虽明确了产品质量追溯和责任追溯,但只有一些相关的原则规定,产销链上的各个主体,从农户、到经纪人、到批发市场、到零售商、集贸市场个体商户必须做什么、应该履行哪些职责,由哪个部门来监督管理都不很明确,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

3.源头基础还比较薄弱。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只是关口,不是源头。推进全程质量追溯客观上要从源头抓起,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但整体来说目前蔬菜产业仍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为主,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还有待深入,多数农民参与意愿不高,生产记录不全甚至于无记录,信息也不完整,品牌和标识覆盖率不高,产品仍以大路货为主。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是制约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瓶颈。

4.追溯技术较落后,追溯系统不稳定不兼容。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总体上处于低级或中级阶段,追溯技术比较落后,系统运行不够稳定。嘉兴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有时也存在运行不稳定情况。另外,目前各地各行业都在试点探索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但追溯对象不明确,追溯标准不统一,追溯标志多样化,处于“碎片化”状态,追溯系统不兼容的问题非常严重。

5.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运行成本较高,企业负担重。嘉兴蔬菜批发市场除了要负担信息记录、追溯标签、追溯设备、查询设备、人员培训等成本外,还必须加强上下游之间的协调,以防止追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错漏,工作量大,投入多。据统计,至2013年底,嘉兴蔬菜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近2500万元,目前溯源系统年运作成本在200万元左右,虽然投入当年政府有一定补助,但与其他未建追溯系统市场比较,企业负担明显加重。

对进一步推进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的若干建议

实施蔬菜流通溯源管理,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监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具体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1.抓紧制订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法律法规,立法保障,系统推进。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实施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是有法可依。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追溯的专门法律,明确追溯对象和必须提供的追溯信息,统一追溯标准,界定各参与主体的义务和责任等,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沿着法制轨道健康发展。在必须提供的追溯信息方面,关键要强制有关利益主体提供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核心信息,例如,蔬菜产品必须提供生产者姓名、农药残留等核心信息。在法律责任方面,要明确监管部门,加强对追溯信息的审查,要制定对提供虚假信息者的惩罚措施,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以保障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在大流通大市场背景下,每一个地区、部门都无法单独完成整个产品供应链的追踪和追溯,应尽快整合建立一套可兼容的农产品追溯信息采集和交换标准,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孤岛”,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查询平台,为政府开展食品安全实时监控创造良好条件。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追溯技术,积极创新,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技术装备水平。

2.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标准化,强化源头基础。蔬菜流通溯源系统作为系统工程,需要上下游联动。首先产地蔬菜质量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否则质量追溯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而要有效地保障蔬菜质量,提高生产标准化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建立完善的蔬菜流通溯源体系,首先从生产源头抓好,积极引导蔬菜生产向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按照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标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产品准出制度,确保从田头出来的蔬菜质量安全。

农产品溯源管理第2篇

1.1社会发展遗留问题多

(1)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留守农村务农的农民少而散,所生产的农产品比较分散,生产种植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由分散的农户提供。

(2)城镇居民利用周边空地所生产的农产品,产地来源复杂,有的是垃圾场、化工厂、污水沟附近等不宜农产品生产甚至有害场地,产地严重不符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由此可见,“小散”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态势严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履步维艰。

1.2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但乡镇及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尚未健全,村级追溯工作尚未启动。

1.3认识不深入,缺乏主动参与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利益相关主体,即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消费者,都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够深入,甚至从来没有关注过,“小散”农产品生产者更谈不上。特别是城镇周边的小散农产品生产者为了赚取利润,在拆迁后的废墟上(垃圾场、化工场地)生产农产品,毫无意识场地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是否超标,甚至使用速效化肥农药,快速生产农产品后未经任何检测就进行市场销售。部分消费者误认为,这类“小散”农产品是农民自己种植的,理应是“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完全扭曲了“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真正含义。曾有国内调查研究反映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度很低,而支付意愿则更低。这直接导致农产品生产者都不愿意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因为参加追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而追溯后的产品价格没有明显差异,最终导致利益相关主体缺乏主动参与性。

2加快“小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

2.1进一步拓宽监管渠道,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小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管,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拓宽监管渠道,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区县1镇1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服务体系,上下协调联动监管。目前,区县监管体系已建立,应着重建立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服务站,充分利用属地管理原则,落实相关责任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并与培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有机结合,做好属地管辖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常态管理和源头管理等相关工作。

2.2多途径、全过程采集相关信息

多途径、全过程采集相关信息,做到农产品有“证”可出,确保农产品有溯可追。

(1)实施产地编码,建立源头数据库。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机构,要对辖区内各乡镇、村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制定统一规范的产地编码,建立与本地区相适合的条形码标识规范。镇、村级追溯监管服务站做好辖区内的农产品相关编码的登记工作,全程监督生产者规范使用条形编码工作,确保源头数据库的真实性。

(2)建立数字档案,掌控生产全过程。按产地编码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按照生产标准和规范,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并记录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农事信息。

(3)狠抓质量检测,实行追溯制度。利用镇、村所属地检测室对每一批次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档案。

(4)严控流通环节,不留死角。严格控制收购者如实记录农产品产地、生产者及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进入批发市场时并按规定逐一登记、标识,以便农产品有“证”可出,有“证”可入。对于辖区内收购、辖区外销售的农产品,在出境之前及时登记并发放产地信息标识码,以便农产品有“证”可出。

2.3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度

相关利益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度和实施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加大宣传,提升相关主体的认知水平,确保他们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利用镇、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服务站,积极引导“小散”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度,严格实施追溯制度,有望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农产品溯源管理第3篇

>> 基于物联网的RFID农产品溯源标签的优化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中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设计 农产品溯源的想象空间 物联网交易中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探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甘肃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控制现状及建议 基于RFID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溯源系统应用研究 湖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实证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镇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现状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析 农产品安全催生追溯体系发展 基层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研究 农产品溯源技术在新疆的应用现状分析 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分析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汪懋华.2020年农业物联网将成熟应用[N].华商报,2014-11-07.

[3] RIBO O,KORN C,MELONI U,et al.IDEA:a large-scale project on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of livestock[J].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view,2001,20(2):879-884.

[4] CASTRO R D.Mechanization and Trace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 Challenge for the future[J].Agricultural and Development Invited Overv-iew Paper,2002(4):33-38.

[5] DIEKINSON D L,BAILEY D V.Meat Traceability:Are U.S.Consumers willing to Pay for it[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2(27):348-364.

[6] ELISE GOLAN,BARRY KRISSOFF,LINDA CALVIN,et al.Traceability in the USA 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tud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2004,180(3):15-18.

[7] 林学贵.日本的食品可追溯制度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2(2):38-42.

[8] SPIESSL M E,WENDL G,ZAEHNER M,et al.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RFID technology)for improvement of trace ability of pigs and meat[J].Prec.Livestock Farm,2005(50):339-345.

[9] 修文彦,任爱胜.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发展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8(增刊1):23-25.

[10] 许靖波,邓后勤,周华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24-28.

[11] 徐成德.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的实践与借鉴[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9):19-22.

[12] 刘尧,高峰,徐幸莲,等.基于RFID/EPC物联网的猪肉跟踪追溯系统开发[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49-52.

[13] 龙伊,陈新文,温希军,等.物联网技术在畜产品中的应用[J].物联网

技术,2013(2):74-75.

[14] 颜波,石平,黄广文.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 (15):172-183.

[15] 郭曼,朱海i,郦晶.基于数据网格的RFID农产品跟踪与追溯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7(11):101-104.

[16] 黄庆,崔超远,乌云.应用于农资产品溯源服务系统的物联网技术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3,22(1):44-47.

[17] 黄华梅,杨宝祝,邢斌,等.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的图形组态软件多源异构数据处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9(增刊2):308-313.

[18] 赵春江,韩佳伟,杨信廷,等.冷链物流研究中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J].农业机械学报,2015,46(3):214-222.

[19] 王祖乐,宋波,肖瑜,等.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26(1):77-80.

农产品溯源管理第4篇

去年10月,新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等各个环节管理作出了细致规定。这一号称“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给整个食品行业套上了紧箍。

高压之下,行业内遍布高挂的“安全”大旗,充斥着“绿色”“无公害”“有机”等口号。

可溯源概念的引进

各地的农产品基地作为市面上食品素材的提供者,是整个食品安全把控的重要一环。为此,各大农产品基地都在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安全生产。一些大型农产品基地,还建立了系统性的安全监管体系。

这其中,“可溯源”无疑是目前最为流行普遍、最受欢迎的热词。

所谓“可溯源”,就是对“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供应链的每一件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环节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并且可以利用这些跟踪记录的信息回溯到每一件食品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所处的具置、具体状况,这样的一种能力叫作食品可溯源。

显然,通过这个体系,在发现危害人类健康安全问题时,可按照从原料上市至成品最终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追踪流向,召回未消费的食品,撤销上市许可,切断源头,消除危害,减少损失。

目前,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出现的问题

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一道技术性防火墙,可溯源体系对塑造企业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来看,这一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瑕疵和问题。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各地食品溯源体系标准不一,企业自建的食品溯源平台缺乏监管,衍生出借助溯源码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乱象。有的食品张冠李戴,乱贴追溯码;部分原产地品牌的溯源码,变成了企业的牟利工具。更有甚者,企业提供追溯码的定制服务,200万个起定制,标价每个0.02~0.08元,产地等追溯信息却完全由定制方自行掌握。

如此这般,各地的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市场大力推广的“可溯源”,在多数时候沦为一种摆设,甚至在利益驱动下成为任人玩捏的橡皮泥。

业内专家、山东亿隆之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化兴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无遗憾地向笔者表示,虽然我国从2014年开始大力推广这项工程,但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可追溯系统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仍局限在“商家到消费者”这个简单的链条上,并未真正实现“从菜园子到消费者”全链条无死角的可追溯,农产品在田地里播种、种植以及水质、空气等重要指标实际上基本上无据可查。因此可以说,种种原因之下,目前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溯源有了新突破

尽管我国农产品可溯源严格上来说仍旧停留在初级阶段,但是这一体系本身具有的优越性使其成为未来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顺应了加强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销售、安全流通的客观要求。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农产品可溯源体系的建设,依然是一项各大农产品基地应当常抓不懈的工作。

实际上,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已经有一批优秀企业在农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山东亿隆之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实现了可溯源体系“从菜园到餐桌”全环节的覆盖。

亿隆之家总经理张化兴表示,“我们不仅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商家的溯源,还能够通过我们的动态二维码,获取农产品的生产种植过程的全信息,包括种植土地、水质的化验、空气成分的检测、生长期的化肥药物使用情况、检测人员、审核单位等全部关键信息。”这套目前国内最先采用的农产品信息追溯技术,为亿隆之家完成农产品从种植生产到销售、再到物流等所有环节的可追溯,真正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全方位溯源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农产品溯源管理第5篇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内容;应用;广东佛山;禅城区

中图分类号 TP311.52;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304-0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佛山市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了“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并在该区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罗南生态园推广应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源头监督信息化管理、农产品的售后追踪探索出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

“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以计算机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为基础,通过网络实时通讯、大型信息处理技术、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多项高科技技术而成,让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也能及时掌握各销售点所发生的各类农产品销售信息,并在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快速追踪,准确定位,及时召回,在事后能根据记录的生产信息进行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

1 系统建设主要内容

该系统主要由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个部分组成,现结合系统在罗南生态园的应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作简单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完成对耕地、农产品属性、种植农产品的工作过程等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子功能:耕地信息管理子系统、农产品种植计划管理子系统、农耕工作日志登记子系统、农耕工作查询子系统、农产品种植信息查询子系统。

1.1 农产品耕地信息管理子系统

负责对生态园内的耕地信息进行收集和登记:把园区内有关的耕地以“块”为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登记、管理。信息内容包括地块编号、面积、形状、所处位置、土壤性质、酸碱度、开发时间、适种植物、管理人员、摘要信息。

1.2 农产品种植计划管理子系统

负责对生态园内的各块耕地的农产品信息以及种植计划信息进行收集、登记、管理。农产品信息内容包括农产品编号、农产品名称、产品特性等。种植计划信息内容包括地块编号、计划种植时间、种植品种、预计产量、计划填报人、实际实施时间、实际种植、实际产量、实际信息填报人。

1.3 农耕工作日志登记子系统

负责对各块耕地的农耕工作情况进行收集、登记、管理。对于种植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包括例行检查、异常情况等)也在该功能中登记以便管理。信息内容包括地块编号、发生(工作)时间、工作性质(包括日常工作、异常情况、例行检查等)、发生(工作)内容、使用物品、使用时间、使用数量、工作(结果)情况、工作人员、批准人员、登记人员。

1.4 农耕工作查询子系统

通过子系统可以对某块地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的农耕工作情况进行查询,可以对农耕工作信息进行多条件、多组合的检索,可以对耕地的工作计划与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查验、比对。

1.5 农产品种植信息查询子系统

通过子系统可以对生态园内有关的农产品信息,以及种植情况进行查询。

1.6 “生态园农产品导游信息”管理系统

在农产品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专为生态园观光游览活动建立的“生态园农产品导游信息”管理系统,其目标是能够通过自助终端的形式让游客查询园内目前各类农产品的种植情况,在让游客获得更多的农产品种植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园区管理者是如何对农产品种植工作进行规范化的追踪和管理,让他们对农产品的成长过程一目了然。

2 “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

2.1 电子支付手段

生态园区内的销售网点需采用了佛山地区已广泛应用的城市一卡通系统——“广佛通”卡系统,在佛山地区的发卡量已达到380万张,加上岭南通已有的1 500万用户,可在佛山市所有公交、地铁进行支付应用。通过布设在销售网点的“智能IC卡电子秤终端”,在进行扣费的同时,已经把相关交易信息和持卡人信息进行关联,一旦出现有问题的产品,管理部门就可以通过持卡人信息快速找到持卡人。对于没有这些卡片的游客,在自愿获得追溯服务的前提下,可临时购买“广佛通”卡或进行手工登记,以备追溯服务的需要。

2.2 智能IC卡电子秤终端的应用

在生态园区内的销售网点布设的“智能IC卡电子秤终端”,该产品针对商场、农贸市场等常用的电子秤进行了技术革新,把传统的电子计价秤与IC卡收费、信息安全处理、网络通讯等多项技术集成一体,形成了最新型的智能收费计价秤。使用的时候,跟普通的电子秤一样,自动称重、计价。该电子终端在进行称重与扣费的同时实现电子信息的采集,把相关交易信息和持卡人信息进行存档,并快速地上传到当地的智能节点机,再由智能节点机上传到系统的管理中心。管理中心接收到电子终端交易信息后,一方面作为销售网点、广佛通公司之间财务结算的凭据,进行快速的电子结算,另一方面也作为市民购买商品的凭据存储于追溯系统的数据库中心。一旦出现有问题的产品,管理部门就可以将销售信息与持卡人信息进行比对,快速找到持卡人,做出相应的处理。

3 追溯系统使用情况及效益

“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设,把农产品生产信息、检测信息、销售信息、消费者信息等有机联合起来,实现了农产品从种植源头就开始,直到产品零售至个人,都纳入了管理范围,通过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随时对产品的状态进行跟踪、管理和追溯,为农产品生产源头的信息化监控提供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为解决生产源头监控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

4 建议

从“禅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实践情况看,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组织化程度、标准化程度低,缺乏追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和约束,建设投入大等原因,目前农产品追溯系统推广应用较为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为促进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以推进农产品追溯管理工作。

4.2 推进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重要基础。农业标准化要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按照量化、统一、科学的原则,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建立规范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1-2]。

4.3 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规

农产品追溯管理在我国相关工作仍处起步阶段,应尽快地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追溯的专门法律法规,明确追溯管理的职责,界定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追溯信息的核查,结合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生产档案记录、包装标识、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3-4]。

4.4 加强对生产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鼓励和扶持力度

目前,我国建立可追溯系统还处于试点阶段,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发展。扩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试点的范围,让试点企业在该地区或行业中起到带头作用,引导更多的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到可追溯系统的建设中来[5]。

4.5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意义的认识,强化农户参与农产品生产追溯制度建立的思想意识,形成生产经营者自律、消费者支持的局面,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6]。

5 参考文献

[1] 丁永辉,胡长效.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与技术,2007,27(4):18.

[2] 夏洪波.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安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市场经济管理,2013(4):20-22.

[3] 吴唐福,彭世英,赵明平.江华瑶族自治县农产品检测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7):321-322.

[4] 姜洋,王雷.基于可定制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22175-22178.

农产品溯源管理第6篇

(一)农产品质量档案建设的立法缺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都对农产品质量档案进行了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七章第四十七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未建立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农产品生产记录的,或者伪造农产品生产记录的,责令限期改正”;大多数现有条文是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后进行的;严格来说,在建设农产品质量档案本源阶段方面的立法仍是空白。

(二)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化采集标准缺乏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也影响了档案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如《NY/T1762-2009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水果》、《NY/T1764-2009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畜肉》等,对信息采集、编码方法、追溯标识、质量安全处置等进行了规范。但农产品质量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信息的采集方法、采集流程及采集数据的保存格式等仍缺乏统一标准。

(三)相关利益群体参与意愿不足这里的利益相关群体主要指农户、有关经营农副产品的企业、消费者和监管者,这些群体对于农产品质量档案建设的参与度是影响农产品质量档案建设的关键因素。由于农户对农产品质量档案缺乏认知,以及参与农产品质量档案建设的经营农副产品的企业难以获得应有的利润回报,使得其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逐渐降低;消费者不了解农产品档案的利用方式,参与意愿不强,致使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反馈工作无法完成;信息反馈工作无法完成,导致监管者不能即时、客观、全面地获取市场上农产品档案信息,阻碍了农产品质量档案建设步伐。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档案建设的对策

(一)构建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追溯平台构建农产品质量档案追溯体系是实现农产品档案利用价值的基础,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电子政务背景下,追溯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局域网建设、数据库开发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农产品质量档案追溯平台包括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经营档案管理、销售档案管理、检测档案管理、质量监管档案管理等模块。对农产品质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档案数据库,用户可通过追溯平台输入追溯码查询到相关的产品质量档案信息,及时了解自己消费的农产品的质量情况,以保障自身权益,并将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农产品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二)加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化的引导开展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化工作涉及的领域广、监管环节多,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防止“档案信息孤岛”现象,为此,必须强化政府的组织领导,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推进农产品质量档案建设。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档案资源体系的制度建设在农产品质量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采集、筛选、存储、归档及提供利用等各环节的制度建设,规范各流程的操作方法,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分类设计档案记录表册,逐步细化记录内容,以准确反映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实际情况。完善制度建设,必须重视农产品质量档案的来源。农产品质量档案资源主要来自于监管主体和监管对象。监管对象包括农户和相关企业,监管对象形成、收集和保管的农产品质量信息是农产品质量档案的最主要来源,也是追溯体系建立的基础。在重点产业领域应建立企业和农户双重记录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对记录的农产品质量档案实行双套制保管。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异地备份工作,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档案的长期安全保存。监管者在农产品质量监管活动中形成的信息是监管部门绩效考核和农产品质量问责的可靠依据,是农产品质量档案的重要来源。

(四)注重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的标准化采集农产品质量档案信息的标准化采集工作的重点在于建立并统一采集标准,采集工作的对象和内容侧重于农产品生产业务、农产品质量追溯,其操作性和技术性较强,需要完善科学的采集标准。目前,我国农产品档案信息化采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正处于起步阶段,应考虑与档案工作标准和农业行业工作标准相衔接,并且吸收和借鉴国际标准。可以参照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探索农产品档案信息的标准化采集,例如在农产品产地编码、物流编码的规划设计时,使用统一规范,并与国际市场衔接。在具体工作中,可依据农产品质量的优劣程度,分别建立优质、合格、不合格的农产品档案,分等级、分层次登记在案,对优质和合格产品生产企业予以褒奖,纠正不合格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

(五)增强利益主体参与建档的主动性政府可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档案信息公布平台等渠道,强化公众档案利用意识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理念,提升农产品的社会公信力。如,鼓励企业参与可追溯建设,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市场知名度,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档案的追溯利用意识,活跃市场的供给与消费。

农产品溯源管理第7篇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基本措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对生产经营记录、包装标识、赔偿责任主体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同一个销售单位的农产品,在不同的产品形态下、不同的物权转移中、不同的管理环节内,要做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这就必须依靠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支撑,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农产品追溯五大流程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记录管理

生产经营记录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基础信息,保证生产经营者真实地记录消费者所关心的各个阶段的信息,以便于查询。

2.查询管理

消费者可以在购得的产品包装上发现产品的编号,在超市内或是家中的计算机输入编号,可直接查询到生产这批产品的有关信息,由餐桌回溯至产地,了解其完整的生产、运输与销售过程。这种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编号系统,作为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的信息查询检索工具,是构建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之一。

3.标识管理

农产品标识是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管理信息。它的基本功能是能够对产品进行跟踪识别。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追溯时,要求在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一节点,不仅要对加工成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产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品上,以备下一个环节的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而供应链中跨环节之间的联系比较脆弱,这是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4.责任管理

通过标识管理,在发生了质量安全问题的情况下,通过传递被发现问题的有关信息,确定有关生产经营主体,确定有关的批号,确定产品是在库存中,还是运输中,或者已经售出,确定其他有同样质量安全问题产品的批号,并采取纠正行动,从而明确界定在供应链不同阶段中相关主体的责任,减少消费者的疑虑和恐慌。

5.信用管理

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生产经营者必须负责信息的真实性,每一阶段的从业者必须记录此阶段的进货来源、储存处理信息,同时承袭先前的生产与流通信息,并对这些记录负责。如果发生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擅改标识或记录的情况,在追查产品真伪之时,便可自下游往上游追溯,追查出不安全产品及违法犯纪的从业者,实行产品召回,依法惩处失信,维护社会公平。

三个追溯系统试点

近年来,我国农业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试点工作中,重点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北京

北京市农业局承担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项目”,由河北6县市蔬菜试点基地使用统一的包装和产品标签信息码,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货。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可追溯。为此,建立了以标签管理为中心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生产履历中心和查询平台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消费者通过上网、发短信等方式,就可以查询到来自试点基地的蔬菜药物残留等检测情况。

上海

上海市畜牧部门依据《上海市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以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为突破口,为猪、牛、羊等畜类建立档案。目前,上海市民已经可以通过登录上海农业网,查询畜禽产品的生产履历信息,实现了源头可追溯。此外,天津市、深圳市也都开展了追溯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云南

云南省开发我国生猪养殖射频识别管理系统的示范基地的经验,正在畜牧业内进行推广应用。通过在养殖行业推广动物射频识别技术,将实现品种、养殖、屠宰、销售、制品加工的全过程跟踪与追溯管理,达到“无公害”的全面质量控制,保证人民的生活品质。

四大推广重点

目前,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为我们开展这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已有的经验,积极而稳步地推进。

继续推进和扩大试点工作

农业部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好评,各级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为此,要继续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初级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管理方法和制度,完善有关的管理制度,健全生产履历中心,为下一步农业部门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管理做好准备工作。

建立生产履历中心

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和储运、销售环节的信息记录是追溯的依据。通过建立生产履历中心,做到生产流通关键环节的信息可以被方便地记录和查询,是实现食品追溯制度的关键所在。

建设信息查询平台

信息化不但要服务于农业行政部门,还要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农业部门的信息化和国内其他部门相比较一直比较薄弱,尤其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方面,基本没有基础。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个信息平台,既方便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查询生产履历数据库中关于生产基地、产品和批发市场的记录信息,又能方便地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倾听消费者的投诉和建议,这些在农产品质量追溯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农产品溯源管理第8篇

关键词:绿色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4602

各地为了经济发展,无暇顾及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结果造成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堪忧的食品安全。

绿色农业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每家每户餐桌上的安全、舌尖上的健康,更与环境安全密不可分。不管是农药残留还是土壤污染、水质污染,最终都会通过食物的方式摆到我们面前。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作为食品安全的源头,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又是重中之重。

1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现状

河北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2013年于6月17日至27日举办主题为“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宣传周。

在河北省内,有一个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设立在唐山市,为唐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追溯系统。该系统由唐山市政府组织筹建,对粮油、蔬菜、水产品、畜禽及畜禽产品等四个大类进行追溯,分类清晰,便于查询。平台分为动态新闻、法律法规、三品认证、备案企业、名优产品、质量通报、投诉举报、消费指南等主题板块。清晰明朗是本平台的一大特色,但是这个系统缺乏大量的数据,所有的信息只是从该平台构建之日开始的,缺乏与其他平台的数据共享,并且,该平台的备案企业只有10个,而且从2013年才开始有企业进驻,说明该平台的使用率过低,另外这个平台最大的缺点是食品追溯查询并未在首页呈现,查询起来不方便,而且形式单一,只有网上查询这一种方式,极其不方便。

2绿色农业指导下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的整体规划

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的构建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在构建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的过程中,要在充分研究河北省有关农产品质量追溯的问题之后,进行整体规划,规划首先要确定追溯系统的宽度、深度和精确度,确定系统需要的技术以及实施主体。

2.1确定追溯系统的宽度、深度和精确度

一个质量追溯系统的宽度、深度和精确度共同决定了该系统的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和总体价值,也决定了该系统后期运营成本和可使用度,事关实施构建者、参与者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如果企业或者其他构建者一味追逐“宽度最宽、深度最深和精确度最精”将为前期开发和后期维护设置更大的难度,平台的稳定性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适度。

(1)宽度要相应地小。无论是从农产品种类的选择上,还是追溯项目的选择上,都要保持比较小的宽度。

在从农产品种类方面来说,系统平台构建初期,要选择那些容易出质量问题的产品、可追溯性强些的产品、销量比较高的产品。对于河北来说,追溯系统可以分为肉类、果蔬类、粮食类、奶蛋类、水产类等几个大类,在系统中优先进驻需要进军京津市场的产品以及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待系统完善后再逐步加入其他农产品。

从追溯项目的选择来说,也要适可而止,参照相关法律条文是最可行的办法。例如在对生猪肉的质量追溯项目进行规划时,要严格按照商务部2008年颁布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进行设置,追溯项目要包括健康状况、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有害物质、有害腺体、白肌肉或者黑干肉、种猪及晚阉猪说明以及检验证明,另外其他项目也要严格按照《条例》来搭建,要符合《条例》中第十九条关于生猪定点屠宰厂建立质量追溯制度的要求,要如实记录如实记录活猪进厂(场)时间、产地、数量、供货者、屠宰与检验信息及出厂时间、品种、数量和流向,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二年。

(2)深度要足够深。农产品或是其他行业的基础原材料,或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对于农产品的追溯要能够全程监管,能到源头,能达消费者,要能够贯穿整个供应链,包含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只有这些信息沟通畅达了,才能切实起到农产品质量监管的作用,达到农产品质量追溯的目的,这有赖于农产品供应链各个节点上的信息录入的完整性。

(3)精确度要接近精准和真相。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终极目标是在销售终端实现对于农产品的寻根溯源,提供给消费者有关该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过程中的有效信息,这有赖于整个供应链信息库产品数据的精准性和数据更新的及时性。

数据的精准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追溯系统所采取的追溯技术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另外对于数据维护人员的要求也很高。

2.2系统的技术支持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在质量追溯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标识系统是EAN・UCC系统,该系统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 International)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共同开发、维护和管理的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通用商业语言,该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为贸易项目、资产、物流单元、服务及位置等提供唯一标识。EAN・UCC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编码体系、数据交换(包括EDI和 XML)和数据载体(包括条码、RFID)。EAN・UCC的编码系统包括全球贸易产品与服务代码(Global Trade Item Number,GTIN)、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SSCC)、全球参与方及位置码(Global Location Number GLN)、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代码(Global Returnable Asset Identifier,GRAI)、全球单个资产标识代码(Global Individual Asset Identifier,GIAI)和全球服务关系代码(Global Service Relation Number,GSRN)六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三种条码符号:EAN/UPC条码符号、ITF-14条码符号、UCC/EAN-128条码符号。目前已经在海南产品追溯网的水产品质量追溯过程中,在广西米粉质量安全跟踪、追溯与监管体系中,在上海市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平台中,EAN・UCC系统都已经成功实施使用。条码要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配合使用才能实现对于系统中产品质量的追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该技术可以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未建立机械接触或者光学接触的前提下,通过无线电讯号实现对于特定目标的的识别及读写。

随着科技的发展,该技术在原有编码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出了电子耳标技术、标签数据加载技术、基于SDIO接口的插卡式电子标签读写器技术、条码射频标签信息转换技术、温度传感器电子标签技术、数据安全相关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追溯数据库查询优化技术等。另外手机短信终端、电话终端、超市终端甚至维信微博终端也被逐步纳入系统中,一些二维码也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系统,尤其是手机终端二维码扫描软件被开发出以后,二维码的使用率大大提高。

在河北省农产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引进这些技术,保障平台与其他系统的可衔接性。另外,要在使用一维码的同时,使用二维码,增加可追溯产品的可追溯信息。

2.3政府倡导、行业龙头主导、各企业共同参与的构建模式

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的构建非一方能独自完成,这就需要各方共同参与,既不可忽略其中任何一方的力量,又不可让其中一方独自承担构建该系统的重要责任。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倡导,并提供财政支持和法律、标准的制定;行业的龙头老大作为主导力量,既能组织起相应的资金力量,又能提高企业的参与度,影响并带动其他企业参与其中。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的追溯深度和精确度要求,要在原来供应链的基础上加入农资供应商和零售商终端两个节点。另外,要改变原有的供应链模式。同时要由第三方组织或者企业联盟组织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管理中心,负责对于这个供应链中与农产品质量追溯相关的信息进行监管。同时,各个节点方在原来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及时更新、输入相关信息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的整个供应链如图1所示。

图1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中的供应链在新的供应链中,共包含农资供应商、农产品生产商、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零售商、消费者、质检部门、追溯系统管理中心几个主要节点。

农资供应商是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化肥、种子、农药的供应商,农资质量直接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所以要对农资信息进行录入,录入信息包括农资产地、包含元素、有毒物质等等,信息录入一定要准确无误、真实可信,以实现溯源的深度。

农产品生产商主要包括普通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的农产品生产商需要去追溯系统管理中心进行注册和登记,获得追溯编码,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绿色无公害标准,并及时记录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例如,对于瓜果蔬菜粮食,要严格记录生产基地土质、种子情况、种植时间、所施用化肥农药种类、化肥农药用量、化肥农药的施用时间、浇灌时间、种植期间遭受病虫害情况、农作物成熟时间。要据实生成产品生产档案,并配合质检部门的检查。

农产品批发商包括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和批发这些工作在内,主要负责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信息录入,录入信息包括运输工具、运输环境、运输公司、加工环境、加工工具、包装材料、包装环境等等。

农产品零售商包括普通的零售商和大型超市,主要提品的零售,以及可供消费者查询使用的零售终端,当消费者通过终端进行查询时,零售终端要及时从追溯系统管理中心获取数据以供消费者查询使用。另外,超市要负责零售终端的维护和维修。

消费者是农产品的最终购买者和使用者,有获取所购买农产品真实信息的权利、监督整个系统运行的义务以及举报不良产品和不实信息的义务,消费者要形成追溯习惯,通过超市终端、短信、电话或者网页查询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对于不实信息和信息不全的情况要及时向追溯系统管理中心举报。

农产品质检部门专门负责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条件的考察和检测、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检疫工作,同时负责对企业录入信息进行实际核实,并将信息录入系统,录入信息包括生产基地周边基础设施情况检测结果、产品生产过程中信息检查结果、其他相关信息监测结果。

农产品追溯系统管理中心对产品质检信息和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便于形成专业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数据管理成本,及时收录来自于农资生产商、农产品生产商、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零售商、质检部门等提供的信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了整个质量追溯系统的追溯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淼.国外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借鉴和启示[J].农业世界,2012,(05):4244.

[2]林艳芝,任永泉.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的建立与完善[J].北方水稻,2012,(01):7577.

[3]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赵春江,王俊英,台社红,侯彦林.蔬菜安全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03):162166.

[4]吴淼,王家铭.家户经营模式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及其治理[J].农村经济,2012,(0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