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8 09:20:11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第1篇

1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意义

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有着自身独特的意义,以下从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减少交通污染危害、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增强路网交通性能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意义进行了分析。

1.1有效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困扰我国已久的道路拥堵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合理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次,由于我国许多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开始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只有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合理应用才能够使得城市道路得到综合化、智能化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乘车难、行车难等问题。

1.2减少交通污染危害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必然可以减少交通污染危害。我国现今的城市交通污染情况类似于西方国家上世纪中后期的情况,虽然我国的汽车行业和城市居民车辆持有数量在不断攀升,但是总的来说城市整体的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机动车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其次,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受到了汽车尾气污染等交通污染问题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相关治理措施不够完善所致,与此同时也是因为我国缺乏相应的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和具体的惩罚措施。因此只有在视频技术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之后,才能够通过合理运用新技术来有效遏制城市交通污染带来的健康与环境危害。

1.3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往往能够起到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的效果。众所周知智能化是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并且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性能则需要更好地智能化系统。其次,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以智能化的管理措施来进一步缓解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从而能够切实的提升居民的出行环境和交通便捷程度与生活水平。

1.4增强路网交通性能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可以在实质上增强路网交通性能。在增强路网交通性能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进一步将现代高新技术引入到交通管理中来,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有路网的交通性能并且合理的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其次,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建立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并且通过配合GPS车辆定位系统来对于对交通事件和城市车流量进行更加科学、更加智能的分析和判断。

2基于视频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视频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内容包括了合理确定建设目标、主动应用高新技术、注重优化系统结构、始终坚持设计原则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基于视频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进行了分析。

2.1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首先需要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在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时首先应当以系统建设为目标,并且以交通综合监测为主要建设内容,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成适合城市道路交通特点的、具有高效快捷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其次,为了能够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则该系统应当采用视频作为系统的信息源,并且以城市电子地图信息为整合平台,通过结合警力分布、交通管理设施及其它专业化的信息系统,来对于交通违法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2.2主动应用高新技术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有效支持。有关部门在主动应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应当在具备一定条件的道路设施基础上率先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感技术。然后对于摄影控制及系统工程等高新技术也进行有效的应用,从而能够进一步建立起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通运输管理系统。其次,有关部门在主动应用高新技术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获取足够路面信息的情况,然后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分析,并且通过旅行时间检测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诱导屏系统来对城市交通做出自动的管理。

2.3注重优化系统结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应当注重优化系统结构。技术人员在优化系统结构时首先应当建立起综合监测建立一整套综合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分析系统,从而能够对于前端进行相应的视频采集工作。其次,技术人员在优化系统结构时应当对于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综合的应用,然后再进行相应的集成处理,最后以此为基础构建整个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集成的基础数据源。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在优化系统结构时,应当对于旅行时间检测系统和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以及GPS车辆定位系统都进行合理的应用,从而能够进一步对于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处理。

2.4始终坚持设计原则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建设需要始终坚持设计原则。通常来说系统设计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可靠性原则,即有关部门应当首先选用高可靠性设备和设计方案,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系统中关键设备具备兼容性和扩展能力。其次,有关部门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应当坚持先进性的原则,即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选用最新的技术及设备,从而能够更加确凿的确保系统的先进性并且符合公安交通管理业务的有关规定和安全性要求。

3结束语

交通系统管理第2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研究

引言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交通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要保障交通工程的质量,就应该建立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控制交通工程的风险。信息化施工和信息化工程质量管理的结合,能够为交通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实现规范化施工和信息化施工,提高我国交通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

1 构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要提升一个部门、一个城市以及整个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就必须对传统的交通工程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提高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交通工程建设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交通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建设进展非常迅速,这也导致了一些单项工程具有较紧的工期,加之交通工程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一些交通工程出现了质量隐患,甚至严重的质量问题。一旦交通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必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传统的交通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和完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是时展的大势所趋。

2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积极建设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也有了直接的提高,例如在我国的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相继建立了“第三方监测数据管理系统”“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施工安全风险监控系统”“工程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等,有效地提高了当地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效率。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2.1 没有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划

一些城市建立了一部分独立的信息系统,以适应不同区域的交通工程的建设需要,其中缺乏统一的设计和规划。还有一些城市在信息系统研发方面存在着重复研发的问题,没有对不同时期对质量安全管理的不同理解和需求进行有效的整合,造成资源的浪费[1]。

2.2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交通工程涉及第三方检测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等多个相关主体,而当前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中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来对各进行协调。

2.3 存在重复投资问题

各个城市一般都会根据自身的交通工程建设需要来建设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各地之间缺乏有效的平台来交流建设成果和经验,设备购置、系统建设方面存在着重复投资的问题。

2.4 存在信息孤岛

交通行业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工程建设标准,从而也就无法对各城市的信息工程数据进行共享。而各部门之间也很难及时地对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交换。

3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3.1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思路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该系统的目标在于提高交通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和效率。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思路如下。

(1)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该信息系统必须简单实用,具有较强的推广性,能相对便利的对其成果和数据进行共享,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2)模块化建设依据城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需求,对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规划,将其细分为不同的子模块并进行分步实施[2]。

3.2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构成

构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对质量管理、试验管理、合同管理、原材料管理、计量支付管理、标准和公式库管理、地理信息管理、竣工资料管理、系统自身管理等方面的子系统进行分别构建,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具备各项基本功能。

3.2.1 质量管理模块

质量管理模块是整个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质量管理相关文件、工程交工时间管理、质量综合评定、工程质量认可书管理、分项检验资料档案管理、工程报验和验收、开工申请和审批过程、工程划分体系等。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实现分项工程工序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工程、继电安装工程、土建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同时还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管理所有施工工序,开展完善、规范的流程管理[3]。

3.2.2 试验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管理、处理交通工程中的各种试验资料,以及相关的图表和数据。在具体的交通工程项目中,可以通过该模块来进行数据管理、试验标准管理和现场试验管理等。

3.2.3 合同管理模块

合同管理主要包括设计变更申请、应对合同违约情况、工程支付计划、合同信息储存等方面的内容。

3.2.4 原材料质量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对原材料的进场、试验和使用进行全方位管理,包括原材料的使用记录、试验记录和进场验报,并对所有原材料有关的信息进行汇总。

3.3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体系

该信息系统的软件体系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系统、安防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系统、质量精细化管理系统等。通过各个系统的协调作业,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平台。该信息系统中,能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门户,具有四个层次的软件架构。第一层次为数据库层,主要作用是存储各模块中产生的数据;第二层次为接口、引擎和中间件层,包括信息系统中所有的开发结构、引擎和中间件;第三层次是专业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能够独立运行;第四层次是系统的门户层,也就是将各子系统的数据联通起来。必须通过软件体系来联通各子系统和模块,同时在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之间建立共享平台,避免重复建设,交换相关经验,加强相互监督。

3.4 发挥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作用

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现有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制度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同时对质监的工作行为进行有力的规范。而且通过窗口自动提示功能和预警提示功能,能够对交通工程各项工序进行更好的监督[4]。

4 结束语

构建完善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是时展的必然需要,积极建和完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交通工程的规范化和信息化。该信息工程系统的运用能够将各项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综合起来,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加强各相关部门的联通。

参考文献

[1]王艳辉,罗俊,张晨琛.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04).

[2]戢晓峰,魏雪梅,陈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平性评估――以昆明市为例[J].公路交通科技,2013(01).

交通系统管理第3篇

关键词:交通文书管理;功能需求;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现代化的交通文书管理系统要满足现代化交通行政执法的实际需求,从而实现交通行政执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利用计算机数据统计与处理技术来实现交通行政执法管理的信息数字化,使公文报表格式化规范化,信息查询快捷、方便。本系统还方便了交通行政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为上级部门行政决策积累原始数据。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本系统适用于委托、授权两种执法主体;简易、一般两种处罚程序。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网络访问便捷,易于维护,维护成本低;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吻合执法人员的使用习惯;功能齐全,在满足处罚基本流程要求的同时,增加执法资格和权限控制等功能。交通文书管理系统首先必须遵守交通行政执法,以信息技术开发为手段,采用相对成熟、稳定的开发工具和数据库技术,结合成熟的系统设计思想和开发模式,对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最终得到的数据能够精确地反映高速公路路政信息、人力资源情况、案件受理以及处理情况等信息,为高速路政管理执行者提供有效、合理的处理依据与决策数据。

交通文书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如下:

(1)能够同时处理文本、图像、图形等多种信息形式,可以满足信息采集多样化的需求,同时还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2)根据所采集的信息分布策略,定期汇总、整理节点数据,并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3)对于系统的数据库安全性,采取了定期自动数据备份,提升服务器性能,优化响应时间。

该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基础数据、业务处理和信息输出。

(1)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管理基本数据,如执法机关名称、地址、电话、邮编、联系人等,以及执法人员的工号、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另一类系统数据,如行政处罚信息库、处理案件信息库、系统自身参数等。在系统初始化时要用到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层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

(2)业务处理层

业务处理层主要是对执法人员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所要遵循的规则和程序,系统管理员会根据不同业务流程对该层的内容进行增、删、改,不断完善,例如变更后执法人员数据、范文管理、文书生成等。

(3)信息输出层

信息输出层所要做的工作是指根据采集到的基础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从而达到某种处理结果的输出。决策者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迅速地从各种冗杂的信息中获取相关有用的信息,如文书自动生成、案件处理情况、案件统计报表输出等。这不仅能提高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随时得知最新的处罚案件状况。

从交通文书管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本系统主要包括七个模块,即:系统管理、处罚信息管理、案件管理、系统参数管理、执法机关管理、执法人员管理和系统帮助等。

二、系统技术性能要求

交通文书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将系统的总体分析逐个分类,细化出各子模块需求,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系统数据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如若数据库设计不完善,将导致大部分数据无法保存或丢失,服务器的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的性能要求如下。

(一)完整性

高速公路路政系统的完整性指为完成执法文书需求和系统正常运行本身要求而必须具有的功能,主要包括路政管理的联机帮助、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用户管理、软件系统运行与维护以及在线升级等。

(二)适应性

系统的适应性与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的概念相似,也表现产品的一种应变能力,但适应性强调的是在不进行系统设计修改的前提下对技术与应用需求的适应能力,软件产品的适应性通常表现为产品的可配置能力。

(三)系统的可扩充性与可维护性

高速公路路政管系统对技术和业务需求变化的支持能力。当管理信息变化或操作业务变化时,不可避免将带来系统的改变。不仅要进行设计实现的修改,甚至要进行软件产品定义的修改。交通文书管理系统应在系统架构上考虑能以尽量少的代价适应这种变化。

交通系统管理第4篇

信贷管理涉及的业务流程,绝大多数都需要经过多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流程复杂且跨度比较大。由于银行的金融信贷策略会受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信息的变化,以及银行内部机制调整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信贷审批过程的变化,这就要求交行信贷业务流程具有随需而变的能力,以及对交通银行的台账、风险管理、放款中心等业务系统产生的大量报表,具有快速、灵活展示的能力。

总体技术框架

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表示层、中间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通过对体系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交行信贷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架构的主要支撑在于中间逻辑层,即业务流程服务引擎和中式报表服务引擎。

业务流程服务引擎

交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向业务流程提供从定义、部署、运行到交互、分析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其次将人员和信息系统通过自动化的流程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能快速应对业务流程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控制结构上的变化,实现这些目标的核心是将流程逻辑从运行它们的应用中分离出来,管理流程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集成内部和外部的流程资源,并实时监控流程性能和运行状况。

中式报表服务引擎

报表服务引擎提供B/S环境下快速实现中西式复杂报表设计、部署、生成、展现、打印和管理的服务,真正作到了“中西合璧”,支持各种类型的复杂报表,支持“所见即所得”的图形化设计,支持报表开发的全过程零编程,支持证件和票据套打,适应多种平台及数据库环境,并可以跟应用无缝集成,快速构建图文并茂的报表应用。

功能模型

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主要包括:客户信息系统、客户授信额度系统、放款中心系统、风险资产管理系统、信贷台账系统、上报人民银行系统、公共控制系统等功能。

集中管理交行客户资料的子系统,任务是集中处理客户财务、非财务数据和集团客户关系信息,满足信贷业务对客户资料的需求,建立满足多种营销、管理、监督、分析需求的统一的公共客户信息平台。

客户授信额度系统

客户授信额度系统是针对公司客户授信额度的维护、使用、恢复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子系统。

放款中心系统

放款中心系统是连接交行信贷管理系统与核心账务系统的重要信息平台,放款中心进行最终信贷发放确认后,由账务系统根据送达的凭证调用有关电子流信息经会计确认后做入账处理,从而完成信贷发放的全程工作。

风险资产管理系统

作为信贷管理系统CMIS的主要业务操作处理系统之一,风险资产管理子系统处理风险资产及其管理。

信贷台账系统

信贷台账子系统是管理、维护、查询授信客户信息、授信业务信息信息管理子系统。它可以为信贷业务用户和信贷管理用户提供稳定、全面、统一的数据和信息。

上报人民银行系统

按照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要求,交通银行将每天发生的信贷业务变化情况,通过网络向当地人民银行数据库进行批量传输。

公共控制系统

对系统的操作者、操作对象和操作权限进行管理、控制,并为其他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支持功能。

关键中间件技术

基于InforFlow的流程服务引擎

InforFlow是中创软件参考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规范实现的工作流中间件,为工作流自动化和构建流程应用提供基础平台。InforFlow基于J2EE架构,实现了流程逻辑与业务逻辑的分离,能够可视化地进行业务流程的分析、定义和业务单元的组装,从而使应用开发人员更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降低了复杂流程应用的开发难度。

InforFlow由工作流引擎、流程设计器和流程管理监控工具等部分组成:流程设计器拥有所见即所得的开发环境,提供基于XML的流程建模功能;工作流引擎完成对运行时流程的控制功能,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工作流接口同工作流引擎进行交互;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可以查询分析各类流程数据,用于管理决策,并可提供图形化的流程运行图。

通过InforFlow工作流中间件,将信贷业务的体系结构划分为表示逻辑、流程逻辑、业务逻辑、数据管理逻辑四种不同层次的基本逻辑。通过这样的分解,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内部的耦合性,提高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并大大提高系统并行开发效率。

InforFlow提供对业务流程逻辑的控制,当交行信贷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只要调整相应的流程定义,就可以轻松实现业务过程的改变和重组。

基于InforReport的报表服务引擎

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使用InforReport实现对报表的快速开发。当用户有新的报表需求时,使用InforReport报表设计器快速实现报表,并通过信贷系统的报表管理模块实现报表的快速。

同时,利用InforReport引擎与展示控件所提供的丰富的数据分析能力,简化了生成报表时所需要的复杂的SQL语句,大大减轻了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报表的分析与生成在独立运行的报表服务器上实现,将这种对资源占用比较大的功能与正常的应用服务分离开来,减轻了应用服务器的负担,提高了交行信贷系统所支持的最大并发量与数据吞吐量。

系统特点

灵活性与可适应性

InforFlow为交行信贷审批过程的定义带来了高度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业务过程适应变化的能力。转移条件、任务分配条件的定义使得系统可以在不修改程序、不修改流程定义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对用户授权等功能。而对审批过程的变化则只需要修改流程定义,不需要修改程序就可以适应变化。

对业务过程进行图形化描述

InforFlow提供的图形化流程建模工具使得审批过程一目了然。交行信贷项目组采用所见即所得的InforFlow Designer作为流程设计工具,同时作为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系统开发还采用InforFlow监控工具作为流程开发/测试的辅助工具,可以对正在运行中的流程实例以及在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查询与控制,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掌握授信审批流程实例当前所处的状态和处理情况。

化繁为简,快速开发

交通系统管理第5篇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管理系统可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方案生成子系统、方案执行子系统构成。设计出功能单一,相互独立的模块,这些模块通过数据流联系在一起。本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到的交通信息,道路信息和气象信息,经数据处理子系统生成一种合理方案,合理的分配人力、物力、财力,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尽量减少其影响范围和程度。

1.1数据采集子系统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功能主要通过车辆检测器、视屏检测器、气象设备等路边设备,采集交通参数、气象参数和道路异常等原始数据。车辆检测器主要用于测定交通量、车道占有率、车速等交通参数,为信息处理和交通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其主要设置在主次干道的路侧,间距可以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来确定。常用的车辆检测器有环型线圈检测器、磁性检测器、微波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雷达检测器。气象检测器主要用来检测雾与冰冻,也用来测量温度、风力、风向、雨水和路面积雪情况,所以除常规气象检测站配备的设备外,还需要增加能见度检测器和路面冰冻检测器。视屏检测器用摄像机、监视器、视屏切换、图像处理设备等部分组成,并用网络连接起来,交通管理控制中心可以对画面进行任意的切换,视屏检测器通常安装在关键路段和事故易发地点,用来监视这些地段的交通状况。

1.2数据处理子系统

数据处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交通拥堵检测、道路异常检测和气象异常检测等。交通拥堵检测是根据数据车辆检测器和视频检测设备提供的交通量数据使用一定算法确定是否有事件发生,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道路异常检测是根据视频检测设备检测的异常状况,如车辆抛锚、交通事故等。气象异常检测是根据气象设备所采集到的数据来判断是否超出设定的界限,如能见度、风速、湿度是否为安全值。数据处理系统根据数据自动生成事件,并把事件提供给方案生成子系统。

1.3方案生成子系统

根据数据处理子系统所自动生成的事件,按类型分成指令、信息、交通控制三类,并由此生成预案。方案生成子系统类似于一个专家系统,是交通拥堵管理系统的核心,对数据处理子系统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根据事先确定的异常事件类型的划分,自动判别突发事件的类型,再根据系统资源数据库中的各种类型的处理方案,自动生成处理事件。

1.4方案执行子系统

方案生成之后,便要以各种命令的形式传达出去。包括通知交警部门、救援部门、消防部门事故发生,依照生成的方案执行相应的命令来处理事故。利用广播、互联网、可变信息提示板提醒交通参与者,提前作好准备,改变出行方案,选择有效的路径。采取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如进行信号控制、车道控制、进出口控制等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由于异常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2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1数据流

在整个交通拥堵管理系统中,主要有2方面的数据操作,一个是对外场设备的控制命令,另一个数据从采集设备的输入。控制命令的主要流程为:由总中心或分中心的监控计算机发出对外场设备的控制命令,各分中心的通信计算机接收到此命令后,通过串口服务器向外场设备的控制器发出命令,外场设备根据命令改变信号的相位时间、可变情报板的显示内容、调频广播的播报等,设备调整完成后,向通信计算机返回设备状态,通信计算机根据返回值的不同,向发出命令的监控计算机返回此次命令的执行情况,然后将结果写入总中心和分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检索数据的主要流程为:由总中心或分中心的监控计算机发出检索命令,通过通信计算机分别检索各自的数据库服务器,检索到数据后,将结果返回到监控计算机。

2.2WebService技术

交通拥堵管理系统以WebServece技术为信息控制支撑,WebServece技术的基础是XML,它使WebService能够无歧义且快速有效的传送数据,是一种公用可移植的标准方法。XML技术有两个显著的特点:数据和现实的分离、数据的自描述性。因此,XML技术作为标准的数据交换技术是本系统中用到的SOAP协议、WSDL语言和UDDI的基础。在XML的基础上WebServece技术所涉及到的协议构成了一个类似于“栈”的体系结构。由于本管理系统作为集成系统的一部分,以便共享数据等软硬件资源,必须把功能不同的各系统统一成一个整体,实现跨平台,跨语言,在局域网内高度共享和独立的集成系统。在这里WebService便可以很方便的解决这一问题。

3系统应用

本系统以道路信息库为支撑,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针对实际应用需要形成相应的操作功能。并通过系统的后台管理,为系统的应用提供高质、安全、完整的数据支持。具体的系统实现方法采用WebService技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把这些系统纳入整个交通管理系统中,实现数据与平台的共享,然后利用整合的软硬件资源可以快捷方便的对四个子系统进行操作。

4结束语

交通系统管理第6篇

1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现状

1.1员工积极性很难提升

现阶段,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也正因如此,导致员工积极性很难得到提升。从人员的提升情况上看,部分管理人员主要遵循论资排辈的原则,其次考虑的才是工作能力,致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无法提升,尤其对于充满理想、抱负的年轻员工而言,他们认为自己提升的可能性小,甚至对工作失去信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的办事效率与能力。

1.2员工队伍建设不合理

从交通系统员工队伍上看,部分管理人员在处理事情上,存在拖拉的现象,部分业务人员对业务工作还不够熟练,没有将专业内容完全掌握,对交通部门的工作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进行。

1.3工资待遇问题

社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社会发展的同时,物价也明显上涨,这就要求交通系统管理部门对员工工资进行调整,如果长期未调整员工工资,则会导致员工工作热情消退,降低工作满意度,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

2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分析

通过分析了解到,目前的交通系统中也存在一些人事劳资管理不合理的现象,为此,必须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改善这种现状,促使人事劳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2.1引入更多专业化人才

就交通系统而言,必须引入更多专业人才,利用更加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使人事劳资管理更合理化与精细化。交通系统内部人员可以开展相关的业务培训,对员工进行引导,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鼓励员工多阅读专业书籍,并参与培训。员工可以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参考相关书籍,促进自身业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高层还可制定人才引入制度,争取更多符合要求的人才,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其典型行业文化就是微小服务,通过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力度对员工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在教育培训开始前,要明确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员工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2.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人事劳资管理更合理化,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注重他们的工作能力,在人员提升时,要遵循末位淘汰的原则。对于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员工,必须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如果员工态度较差,对待工作不够认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则可将其奖金扣除,员工的工资由其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决定,通过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交通系统内部要做到权责明确,不能出现岗位职责混乱的情况,要将责任明确到个人。通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能够使人员流动与人员安排更合理,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调动员工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促进交通行业的发展。管理人员要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实现员工制度化,为劳动结构赋予先进化的特征,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2.3对管理人员严格要求

交通系统管理人员要将专业知识完全掌握,拥有良好的工作技能,同时具备高度责任感。在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指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尤其的工资、工作等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另外,作为管理人员,还要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管理中要公平对待每位员工。当发现员工在专业技术上存在问题后,必须用员工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问题,并鼓励其改进,对工作方法进行完善。人事劳资管理工作非常繁琐,也十分复杂,管理人员必须尽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并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自我。

2.4规范员工行为

交通系统涉及到的工作较多,员工数量也非常多,这就加大了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为此,必须采取措施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人事劳资管理质量。管理人员要遵循单位的考勤制度,同时注重考察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管理人员可制定薪酬制度,为了使薪酬制度公平性得到认可,将员工收入差距缩小,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针对表现优异的员工,可以发放福利,增强他们工作的动力。

2.5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中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变得非常便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交通系统人事劳资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系统,使员工岗位职责明确,可建立信息化平台,与员工共享劳资制度的内容,便于员工对该制度增强了解,意识到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劳资管理成效具有推进作用。

3结束语

交通系统管理第7篇

目前各种专业,推出关于NT的各种分析研究。特别和计算机联系比较密切的科学、专业。NT的研究已经渐渐成为学科或专业发展领域的一个关键点。随着各城市人们拥有交通工具的增多。道路交通堵塞、道路人群拥堵、交通事故频繁地发生,这些将对人们的出行安全产生威胁,对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虽然公路相关设施符合道路运输的需求,但在今天日益矛盾的资源、环境、道路设施的发展将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一切相关交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地选择最为合理的改造方法,用来降低公路的运营经济成本,改善交通运行系统的管理方法及增加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2国内交通管理系统发展情况

(1)从管理对象来说,很多交通基础设施的特点,这使得传统的独立运营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换和共享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大量的信息无法被及时有效的传播到各个位置,这些条件使得管理效率无法提高。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数量的不断增长,这种情况会逐渐越来越明显。(2)从财产的管理的角度,管理层次来考虑,一般可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巨大数量交通基础设置被广泛的充作管理对象,通常是在顶层还需要依据某些量化标准分为为各行政部门服务,进而组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树结构。(3)由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每个节点或重叠,或者可以互补,和每个节点在时间或空间信息管理行为是完全独立的,很难确保管理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系统的公差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安全,可以很容易地瘫痪了。和管理节点隔离,每个节点必须完成所需的信息,这将导致交通资源的不必要浪费。(4)为了有效确保管理质量,提高管理系统评估的量化率,现代管理的模式慢慢地朝向专业化。传统的单机系统难以实现分裂或集成的管理信息,无法减少系统周期,而且也阻碍了管理量化水平的速度,使的管理效率低下,一直是难以提高。但是传统的单一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大量缺陷的优点是NT,计算机网络可以区域,划分不同的计算机,随时随地共享相关交通信息,通过精确控制权限传播每个管理节点操作信息,可以为了操作简单及合理分工、整合。在理论上,可以完全解决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缺点。

3建立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量化管理子系统

3.1网络区域的部分覆盖方式

计算机网络容量和网络拓扑结构决定了每个点的物理布局。网络的拓扑结构基本为两类:点对点和广播。点对点是环形结构和树状结构。不同的拓扑结构,在广播总线和卫星广播类型拓扑。这些拓扑结构有他们独有的优缺点和大体适用区域范围。建立网络的拓扑结构的科学技术要求和硬件设备相对简单,网络的实际形式,适应性比以前更强大,网络升级的难度也降低。

3.2建立网络结构和(B/S)结构

由于不同的管理系统管理模式在互联网形式决定了不同的方式,和网络网络方法确定不利在某种程度上,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上的不同,特别是在局域网内部沟通理解,不同的网络模式决定了行政各部门间在同一水平不同的操作管理模式,通过网络模式的改变,时常可以解决传统历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偏差情况,使管理的水平有进一步提高,如图1。

4软件系统具有功能的完善

大多数的蒂姆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平台,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系统还需要考虑到GIS网络问题。实现GIS网络大概有2种方案:一种是,基于GIS软件系统矩阵的软件开发,使用GIS软件开发工具进行二次研发后建立蒂姆系统。这种方案需要GIS软件支持网络函数矩阵,蒂姆在网络通信是通过GIS软件矩阵。二种是,GIS和蒂姆斯分别使用各自独有的软件进行研制,GIS软件只是一个研发的后台,蒂姆和满足条件通过双发的数据共享。此类方法只有蒂姆斯软件支持的网络功能,不具备GIS的功能性需求,但是需要客户端每个电脑都有一个GIS软件。三种是,蒂姆斯软件作为矩阵软件,使用GIS软件的功能插件嵌入蒂姆斯矩阵的统一发展。这种方法也需要蒂姆斯软件支持网络功能,没有考虑到GIS网络问题,不需要客户端每个电脑都有一个GIS软件。

5总结

交通系统管理第8篇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交通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结构布局也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步行、马车、自行车、小汽车到轨道交通,我们的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城市形态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反过来,我们的城市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交通的发展,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应该说城市与交通应该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关系。当今我们的城市与交通之间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不断上升、城市衰退等现象,城市与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城市普遍面临着遇到的问题是土地资源困乏,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占地的比例已经很高,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用来大规模的修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但仍然解决不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城市运行效率地下。交通对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的空气污染80%以上源自城市交通。交通噪音、振动等污染也较为严重,这些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交通事故不断上升,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都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如何面对城市与交通间出现的这些问题,当然,我们提出了很多对策。例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建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拥挤收费、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等等。这些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如何才能建立系统的交通对策,下面将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理念变化谈起,根据出行行为的各个阶段来系统探讨交通对策。

1.解决交通问题理念的变化

我们知道,目前我们的交通理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原交通理念主要只以保持供需平衡为主要目标,有多大的交通需求,尽量从交通基础设施上予以满足,以达到供需平衡。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需求不断扩大,由于受到资源及环境的约束,我们再也无法无限制的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交通理念转向交通需求管理。即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抑制需求,引导出行者使用对资源环境相对友好的大容量公共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在满足资源和环境约束的情况下达到了一种新的供需平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需求管理贯穿于出行行为的整个过程中。出行行为一般划分为四个阶段:出行产生、出行分布、出行方式选择、出行路径选择。交通需求管理可以系统对这四个阶段的出行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从而形成系统的交通对策。

2.出行产生阶段的交通对策

在出行产生阶段交通需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抑制出行的产生,从而最大可能的降低交通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传真、网络的广泛应用,在一定成程度上减少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出行次数,在家办公、电视电话会议、网络会议成为可能,相信未来人们上班、上学等通勤交通需求会大大较低。但从个人出行产生次数的历史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行的次数必将成上升趋势,以生活、休闲、娱乐等为目的的出行将大大增加。可以判断,未来人们的出行可能不再以通勤出行为主,出行目的将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的降低通勤交通产生的高峰出行量,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

出行产生更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科技的进步有关系,我们应该更多的鼓励和引导减少出行产生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大大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对减少社会的消耗,提高社会的效率也是有益的。

3.出行分布阶段的交通对策

在出行分布阶段,对出行者的起讫点加以管理,尽量缩短出行者的出行时空距离,从而提高社会效率。出行者的起讫点与城市结构、土地利用及人口密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城市形态,最大限度的缩短出行者的出行距离,从而有效的利用步行及自行车等非机动化的出行方式,减少机动化出行距离,进而提高社会效率和避免交通带来的负面影响。

4.出行方式的选择阶段的交通对策

在出行分布阶段,对出行者的方式选择加以管理,或者说是对引导出行者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多种多样,从步行、马车、自行车,等到小汽车、公交车、轨道交通。我们应该选择何种交通方式。首相要看我们的城市需要怎样的交通方式。前面提到,未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人口密集、环境友好、能耗集约城市。支持这种大城市的发展,只有依靠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系统,轨道交通有它的大容量、安全、舒适、能耗低、环保等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出行者使用公共交通。

5.出行路径选择阶段的交通对策

在出行路径选择,交通需求管理主要是解决出行在时间上以及空间上的分布,其目的主要为消除出行在时间及空间上过于集中,产生高峰交通量,给交通系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措施当然也是多方面的。由政策上的、技术上。有错时上下班、拥挤收费、停车收费、道路限行等、或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控制、诱导、调度交通出行等等,从而有效的调整出行行为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