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4 15:54:33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第1篇

目前,公司二期“836”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紧张建设中,作为云天化国际磷复肥基地的建设主体之一,富瑞分公司自工程招标开始,始终把“质量第一”的原则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一、强化标准管理,规范主体行为

在总结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认准目标,创新方式,严格标准,以日常化、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的监督方式全面规范质量监督行为,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手段,确保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大对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频次,对工程的质保体系、技术资料、质量分部验收备案、建材台帐、材料标识牌、配比标识牌、搅拌计量、非标材料、非标制作场地等方面重点检查;对工程实体质量重点监督,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存档,加强施工现场动态监控,确保所有工程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实施过程均处于良好受控状态,推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深入持久进行。

二、强化行为监管,落实质量责任

(一)抓业主的质量管理

作为业主,富瑞分公司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二期“836”项目特点和技术要求,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并分别签订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在公司内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择六个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实行项目经理直接责任制,加强对项目经理的日常质量行为监管,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项目部及项目团队成员的质量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实现全员质量管理。

(二)抓总承包质量管理

鉴于二期“836”项目技术性和复杂性要求,在建设中,富瑞分公司采用总承包建设的方式,根据装置的不同,选择了三家总包单位。总包单位即为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勘测设计任务,必须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查、会签和批准制度;明确各阶段的质量责任人,加强对建设单位依法履行质量责任和义务的监管。总承包单位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对建设的工程质量全面负责,一旦发现问题,严厉查处,及时纠正,消除隐患,引导和督促各施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组织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三)监理单位质量管理

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实行监理制对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管理领域实现建设与质量,数量与效益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根据承担的监理任务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向工程施工现场派驻相应的监理机构、人员和设备,监理工程师必须持证上岗;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审查试验工程施工工艺,批准特殊技术措施和特殊工艺;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纠正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承包合同的工程和施工行为,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必须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把关验收,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准进场使用。监理单位通过充分发挥监理人员的技术优势,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智力保障。

(四)施工单位质量管理

由于采取总承包建设模式,施工单位为总包商直接管理。施工单位必须按资质、资信等确定的业务范围参加投标,承揽工程施工任务,并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依据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和施工工艺要求组织施工,并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

(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管理

质量监督机构是行使政府职能的部门,富瑞分公司委托云南省化工质检站作为质量监督机构。质监机构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方式,负责检查和监督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对建设项目的招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监督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在资质允许范围内从事的建设质量工作;负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三、抓好结构质量,确保结构安全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控制方法

On how to strengthe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Yang Yun-xiao

(Zaozhuang rock Ma Shuiku management officeZaozhuangShandong277214)

【Abstract】WATER is an important livelihood projects, and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ork is very important, quality and security, progress and investment is the core, how to effectively leverage their investments project management lies. Given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iming a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s analyzed, we discussed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quirements.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Method of controlling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大多是非盈利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但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管理,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在传统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风险化。根据以上此种情况,国家要及时建立起完整管理体系来控制局面,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社会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的活动,是共同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当人们独立从事各种活动就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个人可以单独地决定其行动计划,并加以执行和对执行结果加以控制。实际操作中,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很广,投入资金较多的建筑项目,必须要合理利用国家财政,搞好水利工程中管理工作,使项目各项资源能合理配置,尽量节约成本,用最少经济成本发挥最大效益。

1.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1)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得力。

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在水利工程项目的“三项制度”中处于的核心地位,可是在许多工程项目组建时,出现法人组建不规范,尤甚者是对项目法人根本未组建,导致工程责任主体缺失。与此同时,行政干预时,时常出现违反建设程序现象,只注重工期,不注重水利工程质量,时常出现工程资金不到位现象。

(2)招投标管理不够严格规范,招投标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委托无资质单位或资质过低的单位进行招投标,因而导致资质较低的或者没有资质的相关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队伍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招投标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违规操作和虚假招标,以及存在直接发包工程,从而造成对部分工程实施违法分包或转包在水利项目建设中,常常出现项目法人、质量监督机构、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隶属一个行政部门的“同体”问题,甚至是监理单位隶属于项目法人、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管理管辖。并且在监理队伍中存在素质低,人员配备不足,有无证上岗现象;在监理工作中存在突出的问题是作假帐,没经准确的核实工作,就签单。部分工程项目在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管理不到位,设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缺乏严格的强制性的标准,设计时对工程中各种因素考虑不全面,致使设计质量较低,并且对设计质量工作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3)质量稽察不到位,执法力度不严,监督力度不够;稽查整改率低。

部分市地级的质量监督机构缺乏完善的机制,对于政府质量监督机构中存在标准定性不明确,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职能责任不明和质监人员配备不足现象,监督工作程序缺乏规范性,监控手段不得力,时常出现监控失灵现象,需要加强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4)水利建设工程中存在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建设项目实施的很多,可是经过正规验收的却是很少;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由于对其验收率低,导致影响水库除险的进度和新项目的实施。由于水利工程经过多次分包和转包,层层收费,导致工程实体资金不足,因而造成偷工减料,施工不按要求标准操作,虽是节约了显成本,却加大了隐成本。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导致质量控制不得力。

2. 建设管理的措施

2.1施工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是所有工程建设永恒的课题,水利工程建设当然也不例外。若工程质量出了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投资的效益。小的质量问题,将会增加运行后的维修费用;大的问题,将给整个工程带来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及寿命,有的甚至直接导致整个项目建设失败,投资效益更是无从谈起了。因此,必须坚持以质量为本的管理思想,严格的控制工程施工质量。

(2)首先是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尽可能的将设计图纸上出现的问题彻底解决,避免因设计图纸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3)其次严格执行开工报告、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等报批程序。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向监理单位报送开工报告,待监理工程师审查其机械、材料及施工组织等后,确定具备开工条件,批准后方能开工。施工单位还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及实际工程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严格按照该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施工方案。尤其是对于关键部位,重点环节的施工,施工单位应该编制详细的施工工艺或者作业指导书,确保施工万无一失。

(4)再次就是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关。要求现场监理按照规范要求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抽检,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严禁施工单位使用、过期、变质的不合格原材料,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

(5)最后就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监理单位严格按照监理实施细则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施工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工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于关键部位、隐蔽工程施工必须全过程的旁站控制。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大的质量问题,比如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等,应要求施工单位立即返工处理。

2.2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重视。建设单位必须监督参建各单位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督促施工单位配备数量充足的专职安全工程师,与项目经理一同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定期组织监理及施工单位对工地的安全生产经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安全隐患未消除前,严禁其重新开工。安全管理关键是要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组织是保障,资金是基础。参建单位必须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施工单位若不按照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或发生安全事故,直接将该部分费用在计价中予以扣除。所有的特殊工种(吊机司机、挖机司机、电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大型的模板支架、深基坑开挖等施工方案必须报监理工程是批准后方能实施。

2.3进度管理。

开工前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合同工期、设计文件、施工方案等编制一个切合实际的施工进度计划,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施工中严格的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实际进度偏离计划进度时,必须认真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及时纠正。若原进度计划的确存在问题,那么就应该调整进度计划,再按照新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

3. 加强水利工程建后管理,保证水利工程的长期使用效益

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水利工程,只是重视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却忽略了建后的管理,造成水利工程损坏,以及资产闲置问题,导致百姓误认为是劳命伤财的工程,故此要加强建后的管理,发挥其长期效益,需要建立健全管护和监管制度,加强管护工作的考核。各级政府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层层落实监管,做到有责必究,有过必罚,对于建后监管做出巨大贡献的,或者监管工作成绩突出的,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发挥党,共青团,社团组织的作用,积极组建各级义工团队轮流参加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活动,加强对其管理宣传力度及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第3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182-02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石油开发、石油化工等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对劳动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健康安全环保工作,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成为石油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好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一些企业多年来对“三同时”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虽然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但在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的设计审查、现场监督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致使一些“新、改、扩”工程项目的安全环保设施、措施得不到很好落实。在企业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原来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规范。因此,探索新形势下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尽快建立和形成补交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是“三同时”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对全面提高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工作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做好新形势下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要做好新形势下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健康安全环境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按照“突出防治结合、实施系统管理、强化全面监督、完善约束机制”的工作思路,突出做好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以把好立项审查和设计审查、现场施工监督、进攻验收“三关”工作重点,在实际工作中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明确责任、严抓严管、严格考核”的原则,不断规范和完善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

二、石化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

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按照“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对项目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投产等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管理和把关。为保证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创新工作:

(一)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为实现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创造条件

为了更好地做好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完善基础和工作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有关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任,明确甲乙双方在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环境保护等“三同时”管理的具体要求。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有针对性地对立项审查、合同签订、设计审查、施工过程监督、竣工验收等各项工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都做到有据可依。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的要求,编制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流程和施工作业甲乙方实施HSE监督管理工作流程等,从而使石化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程序化。

(二)建立系统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层层把关,为有效实施“三同时”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要做好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还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管理机构,要求安全环保、规划设计、基建工程管理、生产管理、物资供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协调配合,分工负责,实现对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合同签订、采购、施工过程、竣工验收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查、监督和管理。各相关部单位都应有专业人员专门负责“三同时”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管理网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各自管理范围内落实好相应的管理责任。规划设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做好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安全环保部门要重点组织好工程项目立项、设计审查和施工监督工作;基建管理部门要切实做好建设项目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及HSE两书一表的审查及管理工作;物资部门保证建设物资、设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划设计、安全环保、基建等部门要共同做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投产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级管理组织,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协调运转的有效管理网络和责任保障体系,为切实做好工程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认真审查,强化监督,严格验收,为“三同时”管理工作见到实效提供保证

要切实抓好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必须突出以预防为主和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管理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严把“三关”,即立项、设计审查关,施工过程监督关,项目竣工验收关;做到“四不放过”,即立项、设计审查不合格不放过,现场检查不合格不放过,问题不按要求整改不放过,竣工验收不合格不放过,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见到实效。

1.立项和设计审查:在立项审查工作中,主要是突出从源头上杜绝隐患的指导思想,重点做好安全与环境影响预评价工作,由具备相应资质的部门对影响劳动安全卫生、消防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充分的分析与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监控和预防措施,使其达到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

对项目的初设图纸和方案,可以通过相关部门会审的方式,对初设计图纸及方案中有关安全环保等方面内容进行审查,并报送安全监督管理、消防和环保部门进行审查,确保建设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消防设施及环保设施的要求,达到规范要求。

2.施工监督:一是在项目建设施工前,首先要对施工队伍的资质、工程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及HSE“两书一表”等进行审核,审查不合格的坚决不许施工。二是对工程项目实行开工许可证制度,对建设项目蓝图、施工队伍资质、“三废”处理(处置)、对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等措施预案等审核合格后方可签订开工许可证。三是施工过程中,要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按照施工项目HSE作业计划指导书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现象坚决给予纠正、制止或停工整改,使“三同时”管理措施真正得到落实。

3.竣工验收:在项目竣工后,要由质量安全环保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规划设计部门等共同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是设计中提出的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环保设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项目是否齐全,同时要保证这些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同时投产使用。

三、对做好工程项目建设“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1.领导重视是做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关键。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领导重视。只有各级领导给予充分的重视,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意识,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对在管理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对各项具体管理工作也给予大力支持,才能切实使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得到很好落实。

2.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做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基础。没有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三同时”管理工作实现大的突破。为此,要重点在基础工作方面,根据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要求、程序和考核,为实现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是作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前提。要把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做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首先是通过建立“三同时”管理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责,落实相关责任,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建设项目进行层层把关。在项目管理上实行管理与监督分开、双线管理的管理模式。对具体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专人负责该项目的“三同时”管理工作,安全环保部门明确专人实施协调、监督,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共同抓好“三同时”管理工作。

4.强化监督管理是做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保障。没有切实有效的监督,很容易造成各个环节失控,最终造成“三同时”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因此必须抓好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为做好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保障。安全环保部门是实施监督的主体,从建设项目的立项、签订合同、设计、采购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按照“关口前移”,全过程监督管理“的工作要求,对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实施有效地监督。建设管理部门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施工、验收和投产各个环接进行监督,以保证各项预防和消减措施得到落实。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第4篇

北京铁路局管内的新线建设、既有线扩能、大型站场改造等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开通、运营,是构建国家铁路网的重要组成,是全局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点,深刻理解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内涵,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风险管理模式,是新形势下做好铁路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规范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遵章守纪的标准和依据;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源头性管理。

1.1 以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为核心,完善建设工程规章体系。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建立健全涵盖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综合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等各项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并规范起草、会签、审核、签发、、培训、反馈、持续改进等环节,保证规章在修订上程序合规、内容规范、及时有效,所有条款和内容科学严密、具体可行,规范建设工程质量行为,安全风险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

1.2 以夯实安全基础管理为目标,健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基本台账、基础资料,随时根据国家铁路局、总公司、路局新要求、新变化,修订各项考核制度,研判安全风险,提高管控能力。细化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铁路建设项目验工计价、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核管理、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等管理制度,利用明查与暗访、重点抽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日常督查、重点督查、专题督查、问题督查、评议督查等多种手段,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的漏洞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安全管理过程控制、持续稳定。

1.3 以专业技术管理为主线,健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履行专业管理职责,提高管生产、管安全、管服务、管质量的能力,强化安全管理、生产组织、设备质量、基础工作的指导、督查,逐步建立健全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结合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及时对既有技术规章、作业标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动态修订,形成制度化、格式化、标准化,实现技术标准准确、规范严谨。

1.4 以安全规章制度电子化为手段,健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利用路局安管系统、站段安全管理信息网,建立 “政务工作、政治工作、安全生产、企业经营、综合服务”等模块,由安全、技术、信息等专业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及时录入国家、总公司、路局规程、标准、规定、措施、办法、制度、指导意见,并明确新旧制度的变化之处;设定专职的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维护、升级、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规章制度快速查询、真实有效。

2 优化安全管理职能职责,提高安全生产管控能力

从管理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整治常态化入手,进一步提高干部管理的执行力,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效能。

2.1 细化干部履职说明书,规范干部行为。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制定直观、实用、流程化的干部履职说明书,做到定岗定责、职责完善、科学规范、全面覆盖,确保干部履责有据可依。准确界定结合部的分工,明确每一项工作的工作项目和工作标准,使各项职责清晰,使每个干部都明白干什么工作,程序是什么,标准是什么,解决工作界限不清、工作标准低的问题。

2.2 量化干部检查指标,实现干部管理规范化。根据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点,细化干部量化指标,明确参加安全监督检查的人员范围、每月下现场检查作业项目、检查次数、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明确夜间、节假日、交接班、不良天气变化等关键时段的检查频次,围绕路局安全关键项目、安全关键点,按照“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原则,确定不同时期的安全检查项目及重点,制定专项整治计划,合理安排现场检查,加大全过程盯控、全方位均衡力度,提高各级干部安全盯控的责任意识。

2.3 细化作业指导书,实现职工作业标准化。针对每个岗位逐岗位制定作业指导书,作为自我控制、自我指导的行为准则。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程序、质量标准、安全重点,从作业负责人到普通职工,每一项作业清楚注明作业标准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安全重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使每一名到现场作业职工都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好工作,有效解决职工不会干、干不好的问题。

3 规范安全管理基础建设,强化施工作业全过程控制

深入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促进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实现对安全生产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

3.1 健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实现安全管理超前化。根据施工地点更替、季节变化等作业环境变化和施工生产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判安全风险,完善控制措施,实现安全风险识别研判动态管理。针对当日施工作业项目、现场环境、天气情况等,将已经识别研判的安全风险,分别在点名会、施工前准备会向职工进行预警提示,强化安全风险识别研判的实际运用效果。

3.2 依托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管理显现化。一是通过安管系统数据分析、管理督办、量化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及时发现关键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查找出当前薄弱环节、隐患部位,为开展专项整治对策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安管系统写实,分析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情况,判定干部安全履职的情况、质量,从而督促干部尽职尽责、发挥管理作用,确保现场作业的持续可控。

3.3 找准安全关键点,实现安全管理动态化。一是对照作业工序查找安全关键点。从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从干部检查发现的问题中,确定安全关键点,作为各级干部盯控检查的重点。二是分等级控制安全关键点。根据安全关键点失控后可能导致后果的程度,针对每一个关键点制定卡控措施,明确从领导到职工每一级人员的控制标准。三是建立安全关键点包保制度。每一个安全关键点都指定专业干部盯控,确保关键点问题及时解决。四是关键点追责考核。对发现不了关键点问题和关键点发生问题的干部,从严追究责任。

4 完善职工培训教育机制,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以职工岗位应知应会、基本作业技能、故障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抓好全员培训。

4.1 强化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关键岗位人员业务素质。分工种制定培训大纲,分步骤进行业务培训,采取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多媒体教学、定期研讨等多种培训方式,组织一线技术骨干、操作能手、比武状元进行教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完善考试题库,将气候、地质、作业环境因素导致的工艺、质量、安全的变化纳入到考试内容,为施工作业提供知识保障。

4.2 深入开展全员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广泛开展全员技术比武,开展“每日一背、每周一学、每月一赛”活动,把学规背规与工作岗位有效结合起来。每年在春季、秋季开展两次技术比武,选拔一批技术业务过硬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一线关键岗位和管理岗位。引导激励学技练功的自觉性,增强职工的工作成就感,使越来越多的职工养成自觉背规、自觉学业务的良好习惯。

4.3 加强日常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增强应对安全风险和突发情况的能力,经常性的做好应对安全风险和突发情况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由安质部门建立事故处理、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由技术部门制定设备故障、质量故障、消防工作应急预案,加强职工对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经验的学习和掌握。通过组织定期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处理技术难题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 完善建设工程评价机制,提高工程质量

按照“铁路建设要坚持质量第一,铁路运营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突出过程控制,完善考核机制,不断规范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

5.1 严格干部履职督查及问责。按照“严干部、严标准、严两纪、严考核、严追责”要求,以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制度落实、标准落实、奖惩落实,促进作风转变为目的,重点解决干部中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状态不佳、工作漂浮的问题。紧紧围绕路局中心工作,以干部岗位安全管理职责为标准,及时跟踪督查干部在重点任务、重大事项和重要时期的履职情况。

5.2 严格质量安全问题举报受理制度。监督部门在监督范围内公布举报地址和电话,及时受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问题举报,建立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举报台账。指定专人负责举报调查处理,查明举报反映问题,及时向举报人反馈调查处理结果。对于举报反映问题属实的,应责成相关单位采取措施,消除隐患,构成质量安全事故的,按照事故调查处理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和处理。

5.3 严格质量安全不良行为记录。对从事铁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检测机构及其相关责任人员违反有关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规定、规范性文件、强制性标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记录并对社会公布。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因素;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对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依然处于成长阶段,有关于质量评定等级的办法以及相应的标准还有待完善,而且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关键在于以质量为中心的控制体系,而在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是决定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一些不足进行深入的探论、分析和研究,找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借此来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从而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

1、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1 人的因素

任何工程的任何一个步骤最终都是要由具体的人来实施,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在一个系统工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任务,有负责统筹规划的、有负责图纸设计的、有负责现场施工的,但不论是负责哪一领域,都需要不断的充实与自己工作相关领域的知识,不能凭借经验做出决定。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固步自封,不注意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理念和模式,就会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还可能为水利水电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对各个职能岗位人员的质量责任认定要有详细的规定,争取做到事无巨细有人负责,明确了责任制度能够提高施工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

1.2 材料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好坏。水利水电工程一般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例如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就肩负着保护一方不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责任,如果在这些水利工程中出现了施工材料质量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自始至终重视对施工材料的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材料绝不能用。而且还要注意不同地域相同工程的施工材料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地质等因素相差很大,同样一座水库堤坝的修建,在北方干旱地区的防洪指标可以略低,但是在南方多雨地区的防洪指标就要略高了,因此同样是一级或者二级水库,因为其承担的防洪标准不同,在实践中可能需要的施工材料就会有所区别,因此要杜绝经验主义,要详细了解施工地的气候、地理等因素,因地制宜使用施工材料。

1.3 机械的因素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机械的因素也是对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浩大和复杂,很多工作无法由人力完成,因此目前大多数的施工都是由机械完成的,这就导致施工机械选取是否合适、机械的质量是否合格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施工质量。机械的选取首先要因地制宜,在不同地质的地区要选取不同的机械,其次要严密分析机械在施工中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哪些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比如在修建水库大坝时,需要进行坝顶路面夯实的时候,选取什么样的机械既能达到夯实的目的,又不能对整个大坝造成损害就是施工单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4 施工方法的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施工的工艺水平。合适的施工方法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反之则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制定时,需要考虑到诸多的相关因素,比如技术因素、组织因素、管理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在对以上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选取可行的施工具体方案,从而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1.5 环境的因素

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雨雪、大风、寒冷等不利天气,这些天气状况下除了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不适应外,还对工程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施工时,要随时关注天气的的变化,做好在恶劣天气中施工的必要准备。同时施工环境也包括当地的地理、人文等因素,这些都需要在施工前详细了解,并做好相关预案,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2.1 加强领导人员的管理

想要管理好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相关领导人员的管理。一定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及责任心把水利工程的工作落到实处,对水利工程一定要起到高度重视。上级领导部门也要加大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确立建设施工单位最高领导人为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责任制,一定要加强施工的监管工作。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规划以及施工技术的要求,如果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一定要对责任进行追究,确立工程质量的终身责任制,从而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让建设施工人员更加的对水利工程负责任。

2.2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推广工程建设

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证明,能够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根本性要求就是,施工法人责任制、建设施工监管责任制。只有建筑施工的负责人能够切实有效的对建筑施工负起责任,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有序进行,才能按照要求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每个方面的质量。同时,在项目招标时,一定要对投标的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施工单位的专业性以及责任心,要看建设施工单位的历史业绩能否符合建筑施工的标准,坚决杜绝承包与转包工程。建筑施工监管责任制是对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的有效审查,所以,必须要加大监管部门的执行力度,改变以往监管不力的状况。

2.3 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前期,就一定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监管制度,确定监管人员的责任制,从而有效的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根据建筑施工的要求,对监管的目标,进度以及人员进行统计,从而有效的对建设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要不定期的对建设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与评定,对于出现问题的一定要让其进行整改,不能走形式,水利工程是老百姓的工程,也是国家的工程,所以,在质量监管上一定不能马虎大意,造成严重的损失,能够让建筑施工人员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这样,也便于建筑施工中各个单位的协调配合与各道工序中的衔接。

2.4 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一定要严格

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所包括的内容是由,施工图纸、技术责任制、建筑材料检验、技术审查。工程验收等多种制度组合而成。一定要要求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清楚知道自己的职责,从而来有效的进行分工,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稳定进行,同时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要将做好每天的施工的记录工作,把每天的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的方法做详细的记录,这也是建筑施工质量审查及评定的依据。材料检查主要是对于建筑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如,沙子、水泥、钢材等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必须要求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从而保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因材料问题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工程验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评价,监管部门一定要对工程竣工之后进行有效的检查,从而保证能够正常的使用。

结束语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多,施工企业要在保证自身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应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良好的生命力,促进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建筑施工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光荣.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0(07)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

在全国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强调要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充分认识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对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要通过努力,逐步建立健全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体系,显著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构建信息化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一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二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三要突出重点,重在应用。四要完善制度,精心组织。

在全国职教界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今天,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早已敏锐地觉察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去年上半年开始酝酿该校即开始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一步一步开始实施。

首先,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学校领导多次调研、座谈,初步提出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思想。校长2009年年度总结报告、2010年学校第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2010年开学工作报告里三次明确提出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学校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以育教学信息化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的切入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第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搞好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今年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成立信息管理办公窒,抽调学校有经验、精通计算机的老师到信息管理办公室抓信息化建设。

第三、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将职业教育师资的信息化培训作为师资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教师信息素养将成为重要的任职资格条件之一。目前全校形成了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气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一位教职工的心中。

第四、学校信息化建设循依据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制定的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大至分两个阶段完成信息化建设。首先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建设。实现学校所有科室、多媒体教室、计算中心、实验室、实训中心网络通畅,建立起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平台,在一些有条件课程、实验实训项目进行信息化教学。其次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设备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建立完善的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平台(数字图书馆、校园网站、电子邮局、资源库等),服务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一批现代化的仿真实训教室,培养一批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高的教师和管理队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与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实现真正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及实训,即实物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真正用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学校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第7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创新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国际建筑市场惯例的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逐步发挥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在管理、编制和监督保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是工程建设领域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适应市场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而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在制定、实施和监管的环节都存在弊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条文混杂,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不配套,强制性标准数量多,覆盖范围宽泛,《强制性条文》与技术标准并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1.技术法规概念缺乏法律定义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依据《标准化法》、《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而“技术法规”的概念却没有明确的定义,随着我国加入WTO,把强制性标准当做技术法规来使用,缺乏一定的法律执行力度,不利于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建立。

2.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法律界定不明显

建立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体制时,只是在形式上区分了二者,但在内容标准上却没有变革,这就造成了在强制性标准中含有部分不宜强制的技术要求,而推荐性标准中存在需要强制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管理都按照这两个标准执行,导致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出现法律界定模糊,执行力度不强,实施监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出现。

3.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不配套

按照国际惯例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应该是配套的整体运作过程,技术法规中可以引用技术标准。但是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之间却存在衔接不足与衔接过度现象并存的问题,强制性标准没有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

4.强制性标准数量多覆盖广

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实行的强制性标准,其部分强制范围过于宽泛,例如出现在强制性标准中的不属于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工程实践中一些涉及到消费者安全和动植物生命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都没有按照“技术法规” 的具体内容实施。

5.《强制性条文》与技术标准并存

首先《强制性条文》是由需要强制执行的具体标准条文集合而成的,其自身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其具体内容是受各类标准变化影响的,自身的逻辑性和协调性不强,不能作为与技术标准并存的体制组成内容。

以上几点问题都影响了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机制的建立,因此需要有效的策略建立新型工程建设管理标准机制,依据WTO/TBT协议即《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推动新形势下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

二、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的有效策略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加入WTO后,依照WTO/TBT协议,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标准战略。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一是工程建设企业改制,二是逐步实现工程建设标准化。

(一)国有建设企业改制和发展工程咨询业

1.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参与平等的市场竞争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此要对国有建设企业的体制进行改革,遵循 WTO 公平竞争和非歧视原则,推动国有建设企业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实现政企分离,消除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矛盾,保障工程建设行业的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

2.大力发展我国的工程咨询行业,对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工程咨询的内容包括目的可行性的研究、评估、设计、专题研究、编制项目招标文件,制定合同等,对建设实施监理、培训、评价等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相关工作。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缺乏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机制,不利监管工作的执行。因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新的工程管理模式,把工程与管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二)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除了企业体制改革和发展咨询行业外,还需要健全与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化法律法规来约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构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

1.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制度

为了加强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标准化监管,适应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则,需要建立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工程建设市场的运行机制遵循的原则是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工程建设市场机制的运行需要统一的建筑法规、条例、标准及规范,而且工程建设市场中的买方与卖方可不受国家、地区、部门及行业的限制,进行建筑产品生产间的交换,按照竞争机制,进行招投标、设计方案竞赛、建议书及陈述谈判等方式,保障工程建设市场的公开、公平、竞争。具体措施包括《标准化法》的修订,使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在制定和修改《建筑法》时要体现工程建设标准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条例》,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规范我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2.构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

(1)为实现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继续深化改革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体制。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为依据,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加强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工作,为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以人为本的技术手段,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新标准机制。

(2)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监管机制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监管机制的约束,主要可以采取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采用法律的手段能够加强工程建设市场的标准化监督管理,而采取激励政策规范工程建设技术行为的同时维护公众的利益。促使工程建设依据利益原则和诚信原则,维护市场的安全有序,保障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监管机制的建立。

(3)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快速反应机制

快速反应机制运行的主要表现在预警系统,反应能力,合格评定和信息咨询网络服务四个方面。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能够降低工程技术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及时有效的调整相关技术法规,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对风险信息的采集和研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市场竞争力。

3.引导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管理

关于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的开展,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从法规、标准、政策、科技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管理。为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首先要增强工程建设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意识,企业应该加强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认真贯彻标准化管理理念,做到管理有法可依,同时企业自身要重视创新发展,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吸纳技术人才,研发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提高工程建设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工程建设企业能够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总体趋势。企业要深刻理解WTO/ TBT协议的内涵,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落实标准化管理。

4.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国际战略

我国作为WTO 的正式成员,工程建设行业需要制定国际战略,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进行改革创新,抓住战略机遇。工程建设企业也应该制定和调整策略,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逐步完善工程技术标准化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我国建设企业和建筑产品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也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交流,扩大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化管理的国际影响力。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构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制,对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继续深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构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卫明.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15)

[2]王超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理念的战略输出[J].中国住宅设施,2005(2)

[3]石心刚.从WTO规则谈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J].建筑经济,2004(12)

[4]张昌叙.关于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体制改革[J].建筑论坛,2005(3)

[5]杨瑾峰主编.工程建设标准化实用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1)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核心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优化建筑施工质量以及进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只有依托于施工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技术应用成效。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为建筑工程后续环节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前提。建筑工程是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是重要的指导。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设计变更的出现,切实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来科学开展施工作业,需要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另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以及成本管控。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施工周期,施工企业以项目运营及拓展等为盈利方向,只有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及时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施工企业才得以投身于下一个施工项目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不断推动技术应用的更新换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施工效率,节约工程建设时间。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成本控制。建筑工程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的综合性工程,包含着多元化的施工环节和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较高的成本。基于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全面优化技术应用,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提升和优化建筑成本。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举措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效,科学提升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因此,有必要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成效。

2.1积极实施施工图纸会审,充分明确技术负责人职责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是重要的参考。施工人员只有充分明确施工图纸的意图,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施工图纸,才能有效开展施工建设,也才能把握建筑工程项目的侧重点以及关键点。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整体保障建筑工程有序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当设计单位制作完成施工图纸后,施工企业应该同专业人员来进行技术会审,及时发现与甄别施工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遗漏,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与此同时,在施工图纸的会审过程中,应该积极回归实践,全面开展现场勘查以及测验,科学对比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匹配程度。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建设主体,只有他们充分明确施工意图,充分理解设计方案,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有序进行,同时也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图纸会审过程中,除行业专家、设计人员等外,还应该邀请施工人员代表来共同进行会审工作,全面研讨施工图纸的可行性程度以及相关标识、比例、尺寸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全面强化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充分明确技术管理负责人。在实践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该与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全面审慎分析设计图纸的技术内容以及相关标准,将设计图纸的意思完全理解清晰后,进行科学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要负责人,还应该在工作实践中重点检查与判断各类数据、值域等是否符合标准。当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或者施工流程时,技术负责人应该予以精准把关,以此来整体提升技术应用以及管理成效。

2.2夯实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施工过程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成效,应该注重在施工过程中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以及施工复杂程度不断增大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向也在不断拓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多元化的技术应用。只有强化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开展成效。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等只有全面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的快速开展。为提升技术交底的成效,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建构信息化模型,以3D立体的效果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参与人员能够充分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重难点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全面优化施工工艺的质量管控。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实践中,施工工艺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施工工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之中。如何优化施工工艺的应用成效,不断推动施工工艺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不断提升和优化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技术管理工作,还应该科学优化施工进度以及成本的管理。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该做好科学的技术处理工作,实现技术应用与成本管控的高效融合。在成本管理中,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应该本着高效节约的科学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成效。

2.3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整体优化技术管理成效,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必须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应该积极创新技术管理理念,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以及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决策,合理地组织与发挥,有效地控制与调节。另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施工技术人员是主体。只有施工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能够自觉将施工技术应用到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提升技术应用成效。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还应该切实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全面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切实优化他们的作业能力以及技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