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强化网络宣传

强化网络宣传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0 10:36:50

强化网络宣传

强化网络宣传第1篇

 

根据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我校自2018年9月17日至9月23日开展了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师生们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号召大家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好了我省教育系统倡导的“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强化意识

为切实抓好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安全周活动,第一时间研究部署。活动由党委宣传部具体统筹,对于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活动要求作详细的布置,明确活动的目的,突出宣传的实效性和思想性,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校直各单位充分利用培训会、知识竞赛、签名活动、宣传教育等有效形式,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为确保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学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活动取得实效。我校成立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次宣传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部署、组织协调等工作。宣传部负责督导各单位,全力按照工作要求,确保了本次宣传周活动有序开展并圆满完成。

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一)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为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宣传部发挥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宣传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加以宣传。

1. 通过校园大屏幕滚动播放网络安全视频让全校师生学习;

2. 通过宣传专栏系统的介绍网络安全知识;

3. 通过校园广播电台让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相关知识深入了解;

4. 通过发动各个学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网络安全知识;

5. 各院系还相继展出了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网络安全宣传板。

通过以上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强化了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师生们也纷纷宣传并转载了关于“网络道德和网络素养”的文章,将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以便更好的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通过积极参与知识竞赛的方式深化网络安全教育

组织全校师生参加教育部思政司开展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闯关”活动。通过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各地各校要组织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兴趣,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在竞赛活动中,师生们纷纷展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数千名师生参加了竞赛答题。通过开展网络知识竞赛,掀起了师生们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热潮。

(三)通过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师生网络素养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我校各单位在9月17日至9月23日期间积极组织开展了“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教育主题系列活动。

1.网络安全知识抢答赛。法学院、金融学院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行了网络安全知识抢答比赛决赛。法学院在17、18级学生中全面开展,动员15、16级学生积极参加,共收取17、18级学生参与竞赛截图545张,取得了良好效果;金融学院通过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答题闯关”活动,让学生网络答题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竞赛。通过参与网络安全知识抢答赛,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兴趣,而且提升网络安全的防护技能。

2.新媒体平台宣传教育。法学院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网络安全。法学院在其团委微博(**财经政法大法学院团委)、微信公众号(法学青年号)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通过学院的微信、微博积极宣传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向师生发送相关网络安全知识,运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积极宣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

3.网络安全知识培训会。9月24日,法学院在教学科研楼B座429教室开展团属新媒体网络安全培训会,会议由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主持,学院各级新媒体账号负责人参与此次会议。会议上,老师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讲解了网络安全技巧,提醒学生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并指出要加大舆论引导,责任落实到个人。学院新媒体负责人表示会跟学生强调注意网络安全,减少网络安全事故。

4.主题班会活动。金融学院各班召开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专题班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和必要性。学生们也积极踊跃的发言讨论。不仅增长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5.主题日签名活动。9月18日是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日,由我校宣传部主办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签名活动在一餐广场展开。我校党委宣传部、外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会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老师们,以及上万名学生积极参与了此次签名活动,营造了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本次签名活动,我校同步发放了《网络安全法》书籍,通过宣传展板宣传“上网安全”和“计算机安全”相关知识,传播文明上网常识,增强全校师生文明安全上网意识。此次活动的举办,增强了我校师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网络安全技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使用的氛围,同时加强了我校师生对于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效果突出,深入人心

1.网络安全教育全新认知。通过本次活动,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既加强了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又提升了师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基本技能,构筑出了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增强师生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网络安全意识显著提高。通过本次活动,号召师生们做“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践行者、宣传者、保护者和捍卫者,教师们树立网络安全教育理念,弘扬正能量,传播网络安全理念,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掌握网络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共同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3.网络安全素养有力提升。通过本次活动,教育师生们要敢于担当,大胆地同网络上的杂音噪音、歪风邪气作斗争,增强自己明辨是非、判别对错的能力,并提升网络文明素养,不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切实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师生们倡议携手共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号召,传播文明、倡导文明、净化网络、引领风尚,争当网络“文明使者”。

 

强化网络宣传第2篇

利用网络平台优势 深化廉政宣传教育

网络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也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时展的要求,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网络宣传教育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教育手段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网络宣传教育具有传播范围广的传势。只要具备上网条件,任何人、任何地点都可以阅读,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达到的。

二是网络宣传教育具有交互性强的优势。交互性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的互动传播。

三是网络宣传教育具有实时、灵活、成本低的优势。传统媒体发版后很难更改,即便可改动往往也需付出很大的代价,而网络媒体能根据需要及时变更内容。

四是网络宣传教育具有强烈的感官性的优势。网络宣传教育的内容基本上以图、文、声、像的形式,传送多感官的信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立位的熏陶。文秘站版权所有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网络与传统的宣传教育手段相结合,形成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强大态势。

第一,建立网络,构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新格局。各级领导应当重视,建立廉政网络,将各类警示教育与典型腐败案件通过网络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把各种动态信息及时在党风廉政网站中,构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新平台。

第二,创新机制,加强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管理。首先,对于廉政宣传的各类稿件、资料、信息等,网站负责人应认真审核把关,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其次,要保证网站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要经常组织网站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从而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强化网络宣传第3篇

互联网作为现代高科技传媒工具,已经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作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文化软实力。由于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覆盖面广、参与率高等特点,在发挥网络优势的同时,也要有效防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真正把互联网的宣传作用发挥好、利用好。

一是打造网络宣传平台。网站是网络宣传的主要载体。要切实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打造具有广泛影响的网络宣传平台。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将政府信息资源充分上网,把政府网站建设成为为民、便民、利民的重要窗口。根据地域特征、网民结构、网络形态、媒体定位等的不同,科学规划,加强统筹,找准定位,努力形成特色鲜明、形式丰富、互为补充的网络媒体群。提高网站建设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改进技术,创新形式,努力建设成信息量大、群众参与率高、社会形象好的网站,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平台。

二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坚持先进文化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不断充实网络思想宣传的内涵,把网络文化建设放在首位,按照“三贴近”原则,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关注群众的生活需求,了解群众的思想动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作品,推出一批网络文化精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具有广泛影响的网络文化品牌,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优秀民族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坚持正面舆论引导,通过发表网络评论,组织专题讨论,加强与网民的沟通,引导网民深入思考、分清是非。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及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研究,掌握网民的心理动态,疏导情绪,批驳错误言论,纠正认识偏差,努力提高网上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探索和丰富网络宣传的有效手段,采取网络论坛、访谈、新闻特写、典型报道等形式,增强互动性,让网络宣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贴近群众。

三是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对网络文化既不能不分是非、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因噎废食。要采取积极理性的态度,加强网络监测,对上传信息认真过滤、筛选,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不健康的信息,通过把好信息的源头关,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加强对网络媒体、网络视听、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内容提供者和接入服务商以及互联网营业场所等的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的检查和监督,建立联动机制,落实责任,公开监督方式,调动社会办网的积极性。

强化网络宣传第4篇

关键词:五缘文化;网络传播;对台宣传;两岸关系

中图分类号:G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4-0150-02

对台宣传作为对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舆论走向、争取台湾民心起着特殊而关键的作用。随着两岸情势的演进变化和传播技术的革新升级,文化愈来愈成为对台宣传的重点内容和有效载体,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对台传播中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一、五缘文化与对台网络宣传关系分析

五缘文化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基本内涵,以华族社会结构和人际网络为主要研究对象[1]。近年,不少学者把视角聚焦于海峡两岸五缘文化关系上,并将其视为推动祖国统一的重要文化力。就对台网络宣传而言,两岸间的天然文化链接和现实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既构成了对台传播的客观语境,也为对台传播提供了可资运用的丰厚资源。

(一)五缘文化为对台网络宣传设置了传播高语境

对台网络宣传是一种特殊的政治传播类型,是在中华文化的高语境下进行的媒介传播活动。五缘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两岸语言、文字相通,习俗、信仰相同,心理结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思维模式相近,跨文化传播所造成的误读、错读等编解码意义的流失问题被大大消解,有利于各类宣传信息的传播和解读。特别是闽台之间的五缘文化在历史沿革和语言、习俗、信仰上更为接近,使得台湾民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归属感,合理运用五缘文化的高语境,会大大增加对台网络宣传的认同感、亲切感,感染力和传播力。

(二)五缘文化为对台网络宣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五缘文化涵盖面广、内涵丰富、高度概括了自古以来两岸之间特别是闽台之间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具有丰富的可以用作信息传播的素材资源。如: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族谱文化、妈祖文化等等,都可以作为对台网络宣传的有效题材。要充分发挥五缘文化在闽台民众间的精神纽带、文化家园和现实连接作用,深度开掘海量资源,丰富和充实对台网络宣传的内容,搁置政治敏感,淡化宣传色彩,开拓议题空间,深化主题感召和情感诉求,使对台传播信息上更加多样,更有亲和力。

(三)五缘文化完善了对台网络宣传的手段和形式

五缘文化本身具有多姿多彩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民歌戏曲、工艺制品、史料族谱等,这些体裁多样、面貌多元的文化类型,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单一特质媒体上往往难以全面呈现,而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融合集成的特性,更有利于这些元素的多面展示,这无形中也改变了对台宣传仅靠信息传播的单一模式,丰富了对台宣传的手段和形式。如:天下妈祖网、中国船政文化网、漳台族谱对接网等等,都是依据五缘文化的不同侧面和不同重点设置的专门类网站,对闽台之间五缘文化的弘扬,凝聚两岸同胞情感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都发挥了较好的实践功能。

二、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提升五缘文化影响力

网络传播具有无远弗届、天然落地和快速到达的特点,能有效突破信息屏障,其具有的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更远远超出传统媒介。在文化媒介化程度日趋提高的今天,借助网络传播优势,开展对台五缘文化宣传势在必行、空间广阔、前景可期。

(一)网络传播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点击,能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渗透力

网络宣传不受时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高效,传播迅速,全球到达,克服了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局限,加快了信息供给速度和覆盖领域。另外,网络信息可以海量长期存在、随时点击,并能够通过系统链接和人为转帖的方式实现二次传播,大大提升了信息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可为五缘文化的广泛、有效传播提供一双“隐形的翅膀”,全面增强其渗透力。

(二)网络传播形式多样,能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影响力

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网络电话等实现点对点传播,也可通过BBS网上论坛,网络聊天室等实现点对群的传播,更可以通过微博、手机等新兴方式实现点对面的传播。另外,网络上的信息形态多样,不仅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还有照片、歌曲、影视节目、网络游戏等多媒体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各类文化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资利用众多形式手段,可全面呈现五缘文化的各种形态、各个表现形式,并进而扩大其影响力。

(三)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强,能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吸引力

传统媒体主要以推送的方式进行单向度信息传播,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力弱,媒体很难及时、大量地接收到反馈。而网络传播提高了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力,可以通过用户访问量和点击率来衡量传播效果,便于及时校正宣传议题,控制宣传方向,占得舆论先机,赢得话语主动。网络媒体还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强的优势,博客、微博、论坛等平台的建立发展,大大降低了网民发表见解观点、表达个人意愿的“门槛”,为网民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舆论空间,使信息传播更加开放化、平民化、自由化、透明化。在对五缘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如能较好地发挥网络媒体特点,将受众本身具有的文化因子和个性创意调动起来,就可全面增强其鲜活力和吸引力。

(四)网络传播受众以中青年为主,可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传承性

据台湾网络信息中心(TWNIC)2011年7月公布的《2011年台湾宽带网络使用调查报告》,台湾地区上网人口约有1695万,超过台湾地区人口的70%,12岁以上的上网民众有1539万,12~34岁的上网民众在95%以上。网络传播受众以中青年为主的特点,是对传播媒体的有效补充。对文化的传播而言,中青年更是要努力争取的对象,因为中青年思想活跃、开放,更容易接受新鲜文化的刺激,对传统文化存有叛逆心理,特别是对台湾地区而言,经过长期“”和西方意识形态教育,中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五缘文化可以借助文化心理上亲近感,运用网络传播的易于接受性,进一步争取中青年的理解认可,有效增强五缘文化的传承性,增进他们对祖国大陆的认同和好感。

三、借力五缘文化,加强对台网络宣传

近年来,有学者陆续提出“五缘文化力”、“闽台五缘文化软实力”概念,强调五缘文化的纽带作用和其所具有的亲和力、凝聚力、协同力,创新力、影响力。就对台网络宣传而言,借力五缘文化,有效增强对台宣传效果,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一)立足五缘文化凝聚力,深化主题感召

五缘文化是一种基于人际、人物之间的情感文化,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在对台网络宣传中,要注重对五缘文化凝聚力的运用和发掘,将台湾民众对五缘文化的归属感,向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引导,深化他们的民族认同,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目标感召和激励对祖国和平统一的认同和支持。对各类选题的主题设计,要本着有利于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贴近岛内民众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强化岛内民众民族文化认同为原则,强化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深化主题感召。

(二)突出五缘文化亲和力,增强内容吸引

五缘文化在两岸民众间具有天然亲和力,以其为传播内容和媒介载体,可有效淡化宣传色彩,易于接受。在对台网络宣传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五缘文化的素材资源,精心打造信息内容,增强网络宣传的亲和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如:可以发挥山水名胜、文化古迹在闽台两地间的认同,利用网络优势,为两地旅游界搭建旅游合作信息平台,宣传两地的旅游资源和政策,实现旅游资讯的互通共享。也可将闽台地缘文化资源以图片、电子杂志、网络影视等形式呈献给两岸网民,在共同分享两地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中达到凝聚感情的目的。

(三)发挥五缘文化影响力,争取基层受众

五缘文化在社会基层民众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是不少草根民众的心理寄托和精神家园。目前,台湾乡村地区宽带的普及率已为世界第一,台湾民众平均每天花近1.3个小时上网[2]。如此高的平台普及率和接触率,为对台网络宣传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借助五缘文化创新力,革新宣传形式

五缘文化的创新力,源于闽台海洋文化的拼搏进取精神和开放融合的博怀[1]。要发挥网络传播融合创新的特点,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拓展宣传手段。要注重将历史、风俗等文化元素嵌入到网络文学、电子图书、视频节目、动漫作品、网络游戏等传播载体之中,打造立体化、娱乐化的文化宣传平台,通过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的深层次渗透,转变台湾民众对五缘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态度,以新鲜的形式吸引并影响受众。

(五)运用五缘文化协同力,形成系统传播

五缘文化是闽台之间的文化大交集,是一个具有很强协同力的文化系统。要充分发挥它的整体推动力,调动各种各类资源,形成对台宣传的强大合力。要加强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专业与非专业网站的平台协同、资源互通、优势互补。要充分吸纳外部力量,借助研究机构、文化学者的外脑智慧,合办专题专栏、共同组织活动,活化内容,打造精品。要抓住当前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岛内主流网络媒体的互动合作,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口发声,实现大范围、大规模入岛,形成舆论声势,深化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强化网络宣传第5篇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93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固本、铸魂工程,事关党的领导,事关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宣传建设,但同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是喜忧参半,网络新媒体环境的适用正是问题之一。如何把握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这对于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中的作用,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久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保障的宣传工作,一直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当前网络新媒体发展迅猛,据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权威数据显示,微博和网络两大新媒体的公信力已远远超过了杂志和报纸两大纸质媒体。同时,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过程中也高度重视网络新媒体的运用,使在校师生对于信息的获取时间和灵活性以及对获取信息的思想反馈方式上都有着质的飞跃。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作用。

1.1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地位

1.1.1网络新媒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

当前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其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宣传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借助网络环境的平台优势,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下逐步实现传统宣传思想阵地的数字化与信息化,使之得到创新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高校的办学目标,组织开展富有正面意义的宣传,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加强网络新媒体主流阵地建设,因此网络新媒体环境已经无形中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2008年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宣传文化座谈会上就强调:“如果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不重视、不善用,就会陷入被动,更谈不上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1.1.2网络新媒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传播载体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融合发展,网络新媒体较之广播、电视、报刊这些传统的传播载体来说更具影响力,我们既是网络互动的接收者,也是网络互动的传递者,微博与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宣传方式往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高校可以搭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微信微博公众号以及思想宣传反馈平台,把网络传播优势与学校信息具有的公信力相结合。这样做能迎合大学生们的需求,并及时给出改进的建议,往往能很快吸引师生的参与度,促使舆论的理性化,发展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从而更好地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凝聚人心。

1.2网络新媒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1.2.1网络新媒体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增添了有效的手段

众所周知,传统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多是通过墙报、广播电视、报告会、演讲等手段开展的,更多的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已经跟不上网络新媒体环境的适用。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无疑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开辟了新途径,增添了新的方式和手段。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大多处于“90后”阶段,其生活环境、成长阅历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性、多样性等这些特征,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通过网络的便捷性节省了人力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校内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老师以普通用户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这既利于取得学生受众的信任,又便于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因此,网络新媒体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隐性教育的作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2.2网络新媒体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建立舆情预警机制

大学校园是青年学生集中聚集地,如何有效预警、防患于未然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追求的目标,舆情监控和预警也成为宣传工作的难点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舆论监督和对应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高校宣传人员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判断并制定应对方针。这为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工作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面临网络社会挑战,以及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能够利用网络新媒体在海量的网络言论中敏锐地发现潜在危机苗头并建立舆情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了解社会、表达舆情的重要平台。基于这种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在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强化网络宣传第6篇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网络宣传

[作者简介]田树学(1978- ),男,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辽宁 鞍山 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11年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凝聚力的思路和办法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sz20114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060-02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2012年联合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文件,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中强调一级、二级评价体系。主要从是否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是否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是否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是否有校园网站登记和备案制度四个层面对网络思政教育进行考核。高校为了拓展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已逐步开始尝试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式教育向网络多媒体式教育进行转变,利用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和互动性五位一体的网络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宣传工作①。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思维吸引、行为感染和精神凝聚的集中映射,是将思政教育教学方式由以往教师灌输为主的封闭式单向学习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式互动学习的集中转变,是充分发挥网络载体宣传面广、影响力大、吸引力强、渗透性好等网络宣传优势的集中体现②。为了进一步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现状研究,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学工在线”的思政教育网站为例,分别从网站内容、栏目设置、内容时效性、内容服务性、网络互动性、网络吸引力、网站更新频率等方面进行调研,探析辽宁科技大学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研究,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访问学校思政教育网的习惯。在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却很难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思政教育网站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思政教育网站仅是通知、电子公告和电子文件的网站,与自身关系不大。另外,从调查问卷的数据反映,大学生上网对所浏览网站的整体设计、颜色布局、栏目设置等形式建设较为看重,但学校网络却没有及时更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工在线”思政教育网存在上述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共同造成的,比如在网站管理和网页更新方面,由于该网站是以学校团委、学工部、宣传部等行政部门为依托开展工作,而相关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网站代码编写、栏目增删等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仅仅能在已成型的网站模板上进行文档上传和公告,不能依照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对网站进行有效的改进,导致思政教育网站时效性、针对性和凝聚力不强。另外,在新闻采编和网站宣传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新闻采编、图片采集和稿件整理的人员,导致思政教育网的信息生动性和互动性较差。因此,学校需要从内部强化网站内容,从外部加强网站宣传力度,这样才能共同推进思政教育网的建设。

二、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对策建议

我们选取辽宁科技大学网络思政教育网的网络宣传情况展开调查,调查结果从一定侧面反映了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网络效应和网络凝聚力,我们需要拓展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笔者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着手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

1.加强思政教育网经费投入。网络硬件是高校实施思政教育宣传的重要载体,重视和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仪器和设备的经费投入是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工作的有效保障③。为此,校党委层应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建立领导分管、部门监管、同行监督和定期考评等机制,落实专门的领导分管大学生思政教育宣传工作,形成相互监督与促进的网络思政教育宣传保障机制,落实专门的人员编制和业务经费,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宣传的软硬件设备,从制度层面保持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技术领先性。

2.创新思政教育网管理模式。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网建设管理办公室,建立以“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网站管理模式,办公室下设立网络技术组、宣传策划组、信息采编组和评议监督组。网络技术组负责利用技术建设和维护网站;宣传策划组负责策划、网络互动和线下宣传;信息采编组负责筛选和采编新闻稿件;评议监督组负责思政教育网的监督和评价工作,反馈改进措施,通过不断整改网络载体,提升思政教育网的知名度和点击率。另外,教师需要从学生中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工干部充实到网络思政教育管理的队伍,教师作为技术支持和管理后台,要能宏观把控思政教育网的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网络思政教育网的宣传工作,这样更有利于设计和编辑出学生喜好的思政教育网站,从而保持网络思政教育宣传的互动性、针对性和特色性④。

3.优化思政教育网宣传内容。高校思政教育网站的宣传内容是网站的灵魂和血肉,是网络思政教育目标的形象载体,实践表明,只有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思政教育网,学生才愿意主动浏览和阅读⑤。高校思政教育网不同于其他商业性网站,其内容应把握主流,紧跟时事变化,及时刊载贴近大学生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和工作实际的内容,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网作为师生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效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品内容中,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向健康积极、阳光向上的方向发展,提升思政网的思想感召力和育人功效。高校思政教育网的内容应具有原创性、知识性和吸引力。为了吸引更多原创作品,可以开展征文比赛、读书心得、书画装点、摄影集锦、微电影评比等活动,将参赛作品上传至网站的原创空间,通过网络投票和点击评价,增加思政教育网互动性,提升参与者和比赛者的热情,增强思政教育网的网络凝聚力。

为了拓展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可转载国内外的精品教学视频、教学名师课件和成功学讲座,可购买或组织人员开发制作思政教育视频宣传材料,可定期举办网络思想辩论论坛,将时事生活中发生的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挖掘引导学生的思辨兴趣,实现教学相长。另外,还可尝试网上开设网络心理学、网络法制讲堂、网络思政教育等在线课堂,利用网络和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强网站的网络互动性。除此之外,还可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强调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高校思政教育网站建设与管理的项目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以科研的精神增强思政教育网站凝聚力,以科研的成果促进思政教育网站建设⑥。

4.丰富思政教育网布局架构。加强思政教育网宣传工作应首先注重思政教育网站整体布局设计,使各层次网页设计连贯,排版形式统一,色彩基调多元化⑦。具有整体布局性的思政教育网设计应结合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进行网站栏目的总体架构,通过导入网上档案查询系统、网上证书打印系统、网上工作指南系统、网上选课系统和网上选寝室等服务平台,增强思政教育网的服务功能;通过设立网上辅导员咨询、留言板和贴吧等互动性栏目,增强思政教育网的互动功能;通过开辟思想领航、和谐之家和师生博客等专题性栏目,增强思政教育网的沟通功能。以班级或专业的名义设立班团主页,通过班团主页建设丰富思政教育网实质性栏目内容,以班为载体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网站基础模板和内容搭建完毕后,通过各种途径推进思政教育网的宣传,比如,在本校校园网首页设置醒目链接;迎新期间开辟迎新专栏,积极宣传思政教育网;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大学生网、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等知名思政教育网进行投稿;以思政教育网举办的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拉赞助,通过广告等形式宣传思政教育网。

5.规范思政教育网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思政网规章制度,以制度促落实,确保思政网的运作正规有序⑧。结合本校思政教育网建设情况,依托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思政网的建设和管理规定,积极引导大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弘扬绿色网络、坚持阳光交流、传播先进文化、共建网络道德,将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融入网络道德教育,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通过思政教育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大学生规范上网、科学上网、文明上网、阳光上网。建立思政教育网信息负责制度和信息审批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工作在服务领导决策、挖掘工作亮点、促进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大学生思政教育网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下设各组的信息进行审核把关,不宜报送或内容有疑点的信息一律退回,各组对本组报送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最大程度地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和信息的高质量。建立思政教育网民主监督机制,从师生关注和议论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网络互动和交流过程中搭建思政教育无障碍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宣传正面临传统思政教育与新形势网络思政教育形式上的交织和内容上的交融,思政教育网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新形势、新环境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建设和管理思政教育网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与时俱进,努力探寻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媒体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宣传的途径,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环境表达自我意愿,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型载体发挥教育功能。通过思政教育网的内容建设和形式建设,形成“网里”和“网外”思政教育的统一,真正发挥和实现思政教育网的凝聚作用和宣传效应。

[注释]

①童志坚,王晓.高校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12):49.

②洪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69.

③刘静姿.试论网络政治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2(15):51.

④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7):195.

⑤钟蕾,李尚敏,王龙.高校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改进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6):54.

⑥石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35):92.

强化网络宣传第7篇

关键词:媒体;宣传;做法;对策

如何适应新的变化,研究新的情况,掌握新的方法,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网络媒体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目前企业宣传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现实背景

(一)加强舆论宣传工作的需要。舆论引导一直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和壮大,为网民信息、表达意见、展开讨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以多种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过去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格局,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推进企业跨越发展的需要。媒体具有快速传播信息的绝对优势,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借助这一优势,对外宣传企业良好形象,充分展示企业发展成果,树立过硬的品牌与口碑;对内统一思想认识、凝聚人心力量,引导员工爱企爱岗、干事创业,把全部精力聚焦到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任务上来。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性、广大网民的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特点,加大对企业的形象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三)改进信息传播方式的需要。随着各种新媒体出现,其已成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给传播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 原来以单向传播为主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渐被双向即时直接互动式传播方式所取代,使得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社会协调变得越来越快捷和敏感。受众通过便捷多样的媒介,可以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关注同一个现象和事件,不同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交流与碰撞已成为基本存在方式。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大网管”工作格局。2010年,局党委宣传部成立了新闻网络管理科,局维稳办成立了网络舆情管理科,油田公安局成立了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局党委还成立了网络管理领导小组,油田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局机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宣传部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构建起宣传部门牵头组织,职能部门全力配合,二级单位相关部门和人员各负其责、积极参与的网络管理运行体系。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网络宣传工作体系。探索建立了《江汉油田对外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江汉油田网络舆情管理办法》、《江汉油田新闻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江汉油田网宣员、网评员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做好网络宣传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领导负责制。二是教育培训机制。三是舆情监控机制。四是应急处置机制。

(三)加强阵地建设,打造网络宣传新平台。为拓展油田对外新闻宣传的渠道,现已初步建成“中英内网”、“微博矩阵”和“微信矩阵”,形成油田、二级厂处、基层单位有效结合的立体框架。

(四)加强队伍建设,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放大正面舆论,消除负面舆论,掌握网络话语权,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宣传员队伍。组建成了由网宣员、网评员、网管员、青年信息员为骨干的网军队伍。把外宣人员培训纳入油田干部年度培训计划,与专业培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办班培训、专家辅导、选送外培、实践锻炼等形式,提高队伍的政策法律水平和保密意识,增强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工作成果

(一)为油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014年,紧紧围绕涪陵页岩气示范区建设,优化采访路线,精心准备采访素材,组织接待中央媒体、专业媒体、重庆当地媒体和社会监督员共100余人次,分批对涪陵页岩气示范区进行实地采访调研,制作完成“页岩气科普”专题系列微博稿7条。《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提前商业开发》进行了报道,央视《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播出8条次,央视财经频道《对话》――“页岩气引发的能源革命”进行了专题展播,《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推出了涪陵页岩气专版,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多家网络媒体报道转载文章100余篇。

(二)有效促进了油田和谐稳定。加强油田网络宣传管理,有助于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及时捕捉网上热点及有关江汉油田的舆情动态,尽早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不良信息,防止通过网络散布传播谣言和错误言论,防止网上不良信息泛滥传播和舆情失控,防止网上非法活动向网下发展,严密防范非法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防止网上突发事件发生,防止网上危害油田大局稳定的活动形成气候,提高油田网上发现、防范、研判、控制的能力。

(三)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渠道。在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油田针对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积极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载体,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一是实现信息及时联动。以官方微博、微信的形式,多层次、扁平化、平等性的方式与员工展开深入交流,准确传递上级政策和企业信息,广泛开展网络舆情收集,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二是丰富企业文化载体。在传统的图片、文字和电视新闻之外,通过音频、flas、视频特效等新元素开创宣传新路径。三是利用平台服务员工。在新兴媒体的建立中,通过积极推送与员工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与信息,努力服务好员工,提升影响力,赢得了员工的好感与支持。

四、对策思考

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的新形势新变化,需要企业宣传工作不断创新方法、拓展途径,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媒体建设的措施办法,为油田跨越发展、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网宣工作组织领导。企业网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只有统一领导、协调运作,才能有效组织和发动员工,保C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落实。要注重网宣话题的顶层设计,结合企业形势任务,对重大政策、重点工作、重要活动,需要向群众公开、解释说明的事项和问题,由油田网宣管理部门列出专门的话题和网宣方向,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网宣工作。

(二)完善网宣工作管理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结合网宣工作的特点,建立完善网宣日常管理、考核评价、工作激励等相关制度,促进网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保障网宣工作有序开展

强化网络宣传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宣传;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在当前时间段,世界面对着非常深刻的变化,此时网络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前的背景之中,积极的发挥信息网络科技,不断的扩展思维,带动该项宣传活动朝着更加积极合理的方向发展迈进,就成为了目前的宣传活动要认真分析并且积极应对的一个事项。

1.当前的媒体氛围中高校网络舆论的具体状态

由于网络技术高度的前进,此时高校面对的传播氛围发生了非常显著地变化,进而全新发展时期之中。在当前的背景之中,网络作为全新的信息的依托体,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在过去的体系之中,信息的传递是一种从上到下的的发展趋势,此时的消费群体只是单纯的接受信息。但是在目前的体系之中,信息的传递是一种多向发展的体系,是一种互相存在的模式。那种单一的,被动的传播体系已经不合乎当前的发展规定了,无法实现优秀的传播意义。在当前时代学生们不需要被动的获取内容,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模式,而且将信息多方的比对,进而选取要了解的内容,此时他们还可能会变成信息的生产者和传递者。所以,出现了非常多的全新的媒体,比如微博等等。它们的存在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此时可以让人们能够真正的参加到信息的传递之中,才可以掌握主动意识。

2.当前背景中面对的不利现象

对于高校来讲,新闻宣传活动是其对内服务的一个平台,同时还是和外界保持联系的切入点,同时还是其文化凝聚。由于信息网络出现变革,此时的高校的宣传活动就面对一些不利现象。

首先,对于目前的将控制当成是关键点的管控体系来讲,弊端非常多。校园的网络平台式其关键问题的探索区域,是其舆论的关键聚集区域。目前的平台中时常会出现很多的负面的内容,绝大多数的校园都没有使用优秀的管控方法,并没有对同学们的讯息认真的应对,相反的是让工作中强行将帖子删除。此类措施不但无法将消极的言论去除掉,反倒是会激发出同学们的负面思想,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此时就会导致学生于学校间出现非常多的问题。

其次,影响到主流媒介、由于信息科技高速前进,此时出现了非常多的全新的媒体,而且其意义很是显著。像是手机媒体等,它们在网络科技的前提下不断的发展进步。像是很多人都有qq。过去的纸质的媒介就开始不被关注,此时期关键的单位也受到干扰。该项宣传活动在选取依托者的时候要使用新的媒介要素。

第三,干扰到宣传活动的水平。在开展舆论活动的时候,其一直贯穿落实积极地发展思维,它是该项活动的一大优点。不过在网络化的背景中,不断发展的网络在物理区域之中打破了监控的区域,此时很多种的舆论力量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言论的不受约束性就导致了一次次强多信息等的战争。很显然对于该项活动来讲是一种干扰。

3.当前背景中的舆论发展趋势

对于当前的发展态势,要积极的利用信息网络科技,做好宣传活动,将其要素和发展背景不断的拓展,进而提升宣传的力度,为舆论的发展创造一种更加和谐有序的氛围。

第一,要努力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媒介体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信息网络时代,高校新闻宣传面临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一是高校要在传统媒体如校报、电视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媒体,如新闻网、校内BBS、微博等。二是高校新闻宣传面临的受众层次更加丰富。要不断丰富宣传内容,根据不同的受众,开展不同层次的宣传。三是高校新闻宣传形式更加多样化。宣传工作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加强对高校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管理。高校各类网络平台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来源,是校园网络舆论的集散地,因此,加强其管理是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各类网络平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当管理员剥夺发帖人话语权的同时,发帖人内心也一定产生了反抗的期望,当发帖人具有突破管理员权限的能力时,这种硬的监管方式就形同虚设;这种以技术为基础的监管方法是以技术领先为前提的,实质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技术上的竞赛,而我们无法保证在这场竞赛中取胜”1。因此,加强对高校各类网络平台的管理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