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6-107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_葛亮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_鲁迅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674-5310
国内刊号:46-1076/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海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552
总被引量:4071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10.0411
立即指数:0.0031
期刊他引率:0.9822
平均引文率:10.8567
  • “治疗我们祖国健壮躯体上的局部痈疽”——《班主任》、《伤痕》精读

    作者:翟业军 刊期:2018年第01期

    “救救被‘’坑害了的孩子”等呼唤,其实是一种修辞,一种身份认同的狡计,就在一声声殷切的呼唤声中,呼唤者成了审讯者,成了无比清洁、神圣的“我们”,而“”等一小撮坏分子则成了万劫不复的“他们”,“他们”是妖魔鬼怪、病菌和痈疽。这样一来,对“浩劫”的反思就成了对于局部痈疽的割除术,割除术既能证明祖国躯体本质上的“健壮”,也...

  • 论“十七年”时期传统戏“整理”——以京剧“水浒戏”为中心考察

    作者:焦欣波 刊期:2018年第01期

    “十七年”时期传统“水浒戏”剧目的整理,不仅在承继、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值得肯定,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数量及其规模大大超过前入。但是,正因为有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革命性”目的,使得剧目的整理者、审定者乃至合作艺人通过对“个别词语的修订”或“稍加改动”以及某些情节场次、人物角色的增删、加工...

  • 经典的“青春”在哪里——从《雷雨》演出史上的一次笑场说起

    作者:刘红娟 刊期:2018年第01期

    《雷雨》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经典,然而新版经典话剧《雷雨》公益场却曾一路遭遇笑场,成为现代中国话剧演出史、当代文化艺术史的重要事件,引发了经典该以何种方式与当代观众对话等问题。回顾《雷雨》的经典生成史和接受史,可以发现,除去家国大历史、命运大主题,经典《雷雨》长期缺乏与当代新生观众和读者的对接意识。事实上,...

  • 《桥》:穿越叙事的“迷宫”寻找“梦”的真实

    作者:武斌斌 刊期:2018年第01期

    废名的小说历来以晦涩难懂著称,小说《桥》就是他的文体“特创”之一。《桥》在形式上是一组叙事的“迷宫”,只有穿越了其中的种种障碍才能拨开云雾见月明。《桥》的形式中结构、叙事视角、叙事层、预序四个互相关联的元素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其背后掩藏着作者“梦”的真实。

  • “传奇”的双重悖论——论“讲故事”的沈从文

    作者:刘璐 刊期:2018年第01期

    1927年后,沈从文将“讲故事”的声音引入小说叙事,运用以模仿讲故事并强调其真实性的方式强化小说的传奇性这一重“传奇”的悖论,使自己的小说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文学形式和美学风格。然而,从《边城》的写作开始直至《雪晴》,由“讲故事”带来的男一重“传奇”的悖论则与沈从文自身“不可知”、“不可解”的现实思虑相纠缠,进而出现了大量自...

  • 重返七十年代小说——北岛《波动》的传播接受与价值重估

    作者:冯清贵 刊期:2018年第01期

    北岛的小说《波动》写作于“”后期,具有“潜在”与“地火”的性质,是当时民间的精神文化标本。文章以《波动》为研究对象,由重返70年代小说为切入点,追忆小说的传播与接受,探讨小说的主题与现代主义叙事。《波动》作为在场的“”时期的小说,承接了鲁迅反抗绝望的精神,与新时期“伤痕”小说的控诉模式不同,从黑暗意识与现代启蒙出发,写...

  • 等待的焦虑与“70后”诗人的时间之思——以阿翔《一切流逝完好如初》和翟文熙《时间软壳》为例

    作者:何光顺 刊期:2018年第01期

    诗的道成肉身,是未曾得到充分关注的重要诗学命题,这同时涉及到两个维度,面向存在的诗歌之道和面向世界的诗歌的肉身。以翟文熙和阿翔代为表的70后诗人,是介于前代诗人(50后、60后)和下代诗人(80后、90后)之间的尴尬的一代,既没有前代诗人恰逢文学成为时代中心的幸运,也没有下代诗人对于各种新媒体写作的熟稔,一种渴望被历史接纳的等...

  • 韩少功语言风格的生成机制

    作者:朱慧丽 刊期:2018年第01期

    韩少功作品的语言一直是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独特的经历和阅读造就了韩少功独特的语言风格。解读韩少功作品语言风格的形成机制与来源,不仅仅是在探讨一种文学内容的物质外壳,更重要的是从中窥探出韩少功在作品中透露出的一种阔达的思维方式、认知视野。韩少功通过湖南方言写作,撷取了湘文化的精魂。同时,他丰富的个人经历和对外来文化资源...

  • 京派诗风的嬗变:《文学杂志》与中国现代诗歌

    作者:邵宁宁 刊期:2018年第01期

    《文学杂志》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新诗的重要阵地之一,其与京派美学的紧密关系,其所推出诗人、诗作的重要性,以及刊物前、后期诗风、诗论中的变化与坚持,不独对于认识京派诗歌实践,而且对于认识一种诗歌美学追求与大的时代背景变迁间的复杂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 革命年代的古典生活诗意——1956版电影《家》的空间诗学与家园情思

    作者:豆耀君 刊期:2018年第01期

    巴金的《家》是一部反抗家长制度的小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对它的解读突出的都是其革命性的一面,而未充分关注隐藏在主人翁“出走”态度之后对于“家”的某种眷恋。1956年版的电影《家》,以其对环境、生活细节的表现,在突出原著主题的同时,也为中国传统家庭生活的诗意一面留下了一幅幅情韵深长的剪影,同时,也使原...

  • 王小波小说非叙事性话语对鲁迅小说“杂文笔法”的继承及其差异

    作者:徐莉茗 刊期:2018年第01期

    非叙事性话语作为一种小说形式,在王小波与鲁迅的小说中都曾出现。尽管王小波没有明确说明自己师承鲁迅或受到鲁迅的影响,但是将二者相比较可以发现,非叙事性话语在他们小说中的形式上、功能上具有共性;从小说中非叙事性话语的精神内核来看,他们都具有对人性的关怀,同时,王小波继承了鲁迅关注现实、批判现实、启蒙大众的知识分子贵任感,...

  • 经验: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学思想的逻辑起点

    作者:刘梅珍; 李森 刊期:2018年第01期

    《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杜威教育教学思想的总纲,也是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作。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对传统哲学的经验观进行了改造,对经验赋予了新的哲学内涵,并基于其“经验观”,以“经验”作为逻辑起点而构建了其教学思想。杜威以“经验论”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教学思想的认识论基础;强调教学的本质在于“经验改造”;重视作为教...

  • 循证教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作者:崔友兴 刊期:2018年第01期

    循证教学是西方教育科学化运动及循证医学影响下的产物,核心在于基于证据实施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理性化、科学化与可视化。通过对循证教学研究现状的梳理发现,循证教学研究有待加强,循证教学的价值、内涵、方法、实践尚需澄清、深化和拓展。为此,需要从立体化、开放化和多样化的角度深化循证教学理论研究;加强对循证教学证据的搜集、分析...

  • 捷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现状、特色及启示

    作者:李尚卫 刊期:2018年第01期

    捷克是欧洲中部特殊教育与高等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文章主要介绍捷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特色。调查显示,目前,捷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大约10个学士学位点、9个硕士学位点和4个博士学位点;其特殊教育专业呈现高层次、多样化、重实践、开放性、信息化等特色。借鉴捷克经验与...

  • 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作者:侯毅; 吴昊 刊期:2018年第01期

    中国“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独特世界观,蕴含着“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构想,在发展过程中与作为观念形态的尊君主义相互融合贯通,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大一统”和“夷夏”观念,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天下体系”理论,构成了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与之不同的是,发源于“世界主义”的西方普世价值却强调个体对世界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