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6-107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_葛亮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_鲁迅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674-5310
国内刊号:46-1076/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海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552
总被引量:4071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10.0411
立即指数:0.0031
期刊他引率:0.9822
平均引文率:10.8567
  • 战后法国思想冲突与解构主义兴起的知识谱系

    作者:陈晓明 刊期:2006年第04期

    解构主义在中国的研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无疑越来越深化。但人们对解构主义存在的历史正当性一直心存疑虑,也习惯于把解构主义看成是一种颠覆性的思想,而没有看到或不愿意把它理解为是一种后现代时代开启的思想基础。因此,有必要理解解构主义兴起的思想背景,更具体地去审视已经被人们淡忘和掩盖的那些历史前提。因此,文章对法国战后思想界...

  • “当代文学”的构造及其合法性依据

    作者:贺桂梅 刊期:2006年第04期

    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讲话》为依据的“当代文学”确立其全国性支配地位的过程,不仅是国/共军事、政治力量对比的结果,同样重要的是其建构的合法性表述。除却冷战格局造就的阶级话语的重要性外,民族主义话语也在“当代文学”的生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讲话》建构了一种以“政治社会”为主体、将90%的“人民大众”整合于现代国家中的...

  • 私人经历与集体记忆:知青一代人的文化震惊和历史反讽

    作者:梁丽芳 刊期:2006年第04期

    文章的目的是看散文这个风格上侧重自由、随意、和真实的文学形式,怎样被数以千计的前知青运用来叙写他们上山下乡的经历,并探讨知青记忆叙写中,文化震惊的记忆与重构,从而审视知青文化震惊的现象及其历史反讽意义。

  • 延安文人: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关于延安文学研究的再思考

    作者:黄科安 刊期:2006年第04期

    学术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拿“五四”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衡量延安文学,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粗暴简单的推论和误判。延安文人在帮助中共政权普及新的政治、文化纲领,同时也依靠这一逐渐体制化的权力机构,建立起新的话语领域和范式,规定制约新的文化生产。如果说,西方现代性话语在中国“五四”理论旅行的结果,是使中国现代知识者建构一...

  • 论“荷花淀派”小说浪漫主义风格的分化

    作者:孙晓燕 刊期:2006年第04期

    论文通过对“荷花淀派”的孙犁和此流派其他作家的小说作品进行二元对位的分析与比较,从而辨析“荷花淀派”与浪漫主义文学要义的失之交臂。

  • 在革命的阳光下谈情说爱——论十七年经典小说中的情爱叙事

    作者:周志雄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十七年经典小说中,革命叙事话语的夹缝里赫然地镶嵌着情爱叙事。一方面,革命叙事压抑了情爱叙事,情爱叙事打上了政治烙印,呈现出被简化的屈从地位;另一方面,革命叙事借助情爱叙事完成对宏大主题的书写,情爱叙事使人物形象丰满、细腻、真实,使小说结构紧凑、有悬念,也使小说变得生动、耐读、有人情味。情爱叙事在革命话语缝隙中的存在...

  • 荒野中的迷失——从张贤亮的小说谈中国当代文学救赎意识之溃败

    作者:房伟 刊期:2006年第04期

    论文从张贤亮救赎意识的批判人手,揭示了张贤亮的“控诉+倾诉”的叙事策略、主体的文化身份认同、女性客体的审美化三种救赎方式,深入探讨了张贤亮式的救赎意识所代表的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症结所在,并以此探索中国知识分子由传统向现代性转型时的精神内伤和启蒙危机。

  • 史铁生:寻找救赎与走向“过程”

    作者:曾令存 刊期:2006年第04期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作为“思想型作家”史铁生的意义显然是别的作家担当不了的。他从沉重的残疾肉身开始,在宗教神性光芒的照耀下,勘悟人生真相,追问生命终极意义,寻找灵魂救赎之路,视“过程”为“圆满”。在世纪转型时期,史铁生的存在促使我们返观:我们的生存方式中究竟缺少了什么?为什么会缺少?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 阿来《尘埃落定》里傻子和美女的婚恋悲剧

    作者:王光华 刊期:2006年第04期

    《尘埃落定》一反传统的英雄或才子加美人的喜剧婚恋模式,写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傻子和美女的非同一般的婚恋悲剧,这种悲剧不仅是红颜女子的,也是男人的,也是命运的。

  • 论王松小说的知情叙事

    作者:陈慧娟 刊期:2006年第04期

    王松近年发表的追忆小说,以知情叙事的方式,体现了新追忆小说的艺术特征。在知情叙述者、叙述结构、叙述转换和叙述语言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小说的故事具有一种很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王松对于人性弱点、人性中丑陋的东西、特别是对知识阶层伪善的批判,对人的心灵产生很强的冲击力。

  • 论新历史小说的空间化叙事

    作者:朱海霞 刊期:2006年第04期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热点,在新历史小说中,历史被解构,时间被消退,呈现出一种“空间化叙事”的特征。论文认为,新历史小说的空间化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时间的断裂与错位,用私人故事消解公共历史,以及历史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 “小女人散文”与晚明小品文

    作者:白军芳; 冯希哲 刊期:2006年第04期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历史上创作个人化的一个高潮,它在许多方面与“小女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有相通之处。后人对晚明小品文的评价多从艺术角度加以肯定,而对其蕴含的知识男性生活意识和生存方式给以忽略,而对“小女人散文”则带有负面的性别审美倾向。该文在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后,认为女作家“女”性意识的客体化在“小女人散文”遭受不公平评价...

  • 陈映真早期作品的死亡意识

    作者:杨若虹 刊期:2006年第04期

    陈映真的创作被誉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早期创作特点十分突出,普遍带有浓郁的感伤、苦闷和自怜的情绪,无论是对于市镇知识分子还是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陈映真都充满了深刻的悲悯情怀。他笔下的人物几乎都陷于不同形式的毁灭里,使小说始终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死亡意识”中。

  • 政治抒情诗:渊源与嬗变

    作者:王海丰 刊期:2006年第04期

    虽然政治抒情诗这一概念特指从建国到前夕的主流诗歌,但事实上它所体现的政治与文学的联姻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论文将其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原因归结为士文化心理和实用理性,并从这个角度,简单梳理了政治抒情诗的变迁。

  • 后现代城市背景下岭南都市文学的困境与超越

    作者:叶从容 刊期:2006年第04期

    岭南都市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较突出的有思想深度的欠缺、题材与技巧的固定化、审美模式的单一性等等。这与岭南都市文学的文化背景有直接关系。岭南文化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渗透着后现代的影响。论文着重分析后现代背景下岭南文化浸润中的岭南都市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其自我超越与提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