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6-107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_葛亮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_鲁迅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674-5310
国内刊号:46-1076/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海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552
总被引量:4071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10.0411
立即指数:0.0031
期刊他引率:0.9822
平均引文率:10.8567
  • 现代性之隐忧与多样性方案

    作者:陈晓明 刊期:2004年第06期

    当今时兴的"现代性"话题实际上是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被提问与阐释的.现代性的论述者对现代性的隐忧进行了多方面的质疑,"谁的现代性"这种提问再次提出了文化中心主义问题,把对现代性的质疑转变为一个现代性的多样化方案思考.这一思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思想界.现代性的多样化方案有两种取向值得重视,其一是查尔斯·泰勒试图从社区主义那里寻找...

  • 一帧照片的五种说明

    作者:么书仪 刊期:2004年第06期

    一帧1907年拍摄、1927年公开发表的梅兰芳照片,由于它的重要性,在20世纪多种戏曲史和人物传记中,被反复使用.由于社会、文化等的因素,照片使用时的说明文字有很大的变化.照片说明在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那里发生的这种更易,折射了文学史(戏曲史)写作中常见的"意识形态"禁忌.

  • 诗意城市:上海先锋诗歌论

    作者:谢冕; 洪子诚; 杨剑龙; 徐敬亚 刊期:2004年第06期

    20世纪80年代。在“朦胧诗”兴盛后。出现了“新生代”诗人群。四川、北京、上海成为其重镇。上海出现了“海上诗群”、“撒娇派”、“城市诗”等。上海师范大学一度成为上海先锋诗人的摇篮。2004年10月24日至26日。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了“诗意城市:上海先锋诗歌研讨会”。来自全国50余位诗人、学者参加了会议。...

  • 新诗潮中的上海诗歌

    作者:洪子诚 刊期:2004年第06期

    我记得就是八九十年代的时候,陈东东写过一篇文章,谈到先锋诗歌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是他比较早地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实际上沟通的问题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最近修订的《中国当代诗歌史》不久就要出版,但是我给自己定位就是一个诗歌的外行人,对诗歌的评论肯定有很多离奇的东西,那么现在有一些学生问我大学里研究诗歌的教授越来越少...

  • 上海先锋诗歌创作的贡献与不足

    作者:杨剑龙 刊期:2004年第06期

    文学新时期上海先锋诗歌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形成了颇有声势的阵营:1984年秋季诞生的"海上诗群",由默默、刘漫流、王寅、孟浪、陈东东、陆忆敏、郁郁等诗人组成;1985年春天由京不特、锈容、胖山、化石等诗人组成的"撒娇派";由张小波、宋琳等人组成的"城市诗"创作也为上海先锋诗增添了色彩.

  • 先锋诗歌与诗歌批评

    作者:徐敬亚 刊期:2004年第06期

    先锋诗歌就是对城市的极端厌烦,对死亡和坟墓的一往情深,对传统、权威的极端蔑视,另外对读者的极大地忽略,对主流意识的暗中或潜在的颠覆.在诗意城市中,它的诗意其实非常微薄,而它更多的方面还带有强大的破坏力.

  • 一种信仰的怀疑——论周作人文学思想的进化色彩

    作者:郭建玲; 杨联芬 刊期:2004年第06期

    进化论曾经是周作人在文学革命时期的信仰.以"从动物进化的人类"这一人性观来阐释人的本质,提出"人的文学"命题,从而确立新文学的现代品格,周作人在思想道德方面对文学革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然而,文学革命落潮后,周作人对进化论产生怀疑,并以循环论的眼光审读文学史.从进化论到循环论,这一转向构成了周作人文学思想中最为痛苦的冲突.

  • 《边城》中的情感张力效应

    作者:房伟 刊期:2004年第06期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它淡化情节,细腻地描摹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注重环境和氛围刻画,将中国传统的抒情笔法和现代白话小说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小说形式和表现内容,并作为乡土抒情小说流派经典文本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抒情'是《边城》最大的艺术特色,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它和叙事方式相结合,通过情感体验内容的确认、情感物化的...

  • 拥抱人生的高尚襟怀和逼视灵魂的残酷拷问——论《遥远的祖父》和汤吉夫的晚近小说

    作者:王科; 徐日君 刊期:2004年第06期

    教授作家汤吉夫已经向当代文坛奉献了数百万字的小说,新近结集的《遥远的祖父》标志着他的小说在人性的探询、历史的厚重、文本的出新、艺术的圆润上已经攀上了新高.他以稳固的审美理想,匡正了某些长期流行的创作定势,为文坛提供了久违的、难得一见的刚性形象,并通过自己的小说对当代知识分子进行了艺术的定位和灵魂的透析.

  • 胜利大逃亡的背后——从余华小说主题的变化看先锋小说的演变

    作者:李谋冠 刊期:2004年第06期

    余华小说从保持距离的冷漠的叙述风格到充满亲情的叙述话语,从冷酷残忍到涌上一股难言的温情,从反叛激进执着于艺术创新的先锋性拓展到关注平常人的平常人生,前后变化明显,可万变不离其宗,这一切都源自余华对'真实'的看法.余华作品主题的前后变化,反映了先锋小说演变的趋势,而在这种变化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时代社会思想主潮的转型和先锋小说本...

  • 以仪式的形式悬搁记忆——鲁迅百年诞辰仪式的背后话语分析

    作者:徐妍 刊期:2004年第06期

    鲁迅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是由官方操办的盛大庆典.它具有仪式的形式感--仪式的规模、地点、数字、文化内涵.但是,在这个仪式的背后,存在着许多自相矛盾的裂缝:在这个仪式上,官方否定了"",可又悬搁了"";纪念鲁迅,可又回避了鲁迅的启蒙精神.官方的深意是什么?官方话语是否存在着"能够拥有两种隶属于截然不同话语群的绝然不同的陈述?"

  • 也谈鲁迅的“骂人”及“施鲁之争”

    作者:王培元 刊期:2004年第06期

    《施鲁之争》的作者,重提1933年鲁迅与施蛰存关于《庄子》和《文选》的争论,以为鲁迅对施蛰存进行"人格攻击",致使后者受到"极大的伤害",还说鲁迅有"骂人的习惯","骂,是‘鲁粹'之一"等等.论文驳斥了《施鲁之争》作者的种种观点,并回击了其对鲁迅的轻薄、诋毁与辱骂,认为当年"施鲁之争"这一公案,是关乎"五四"开创的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原则...

  • 穿越台湾散文五十年(下)——序《一九四五年至二000年台湾散文选》

    作者:楼肇明 刊期:2004年第06期

    20世纪五十余年的台湾散文发展的三个层面或三起波澜,却是对应和同步比超前和滞后醒目,且三个层面或三起波澜,各有特定的内涵风貌,且呈层层递进之势,但又不是一波终了,一波又起,也不是一浪高过一浪,而是渐进和骤变并存,浪潮和浪潮之间,层面和层面之间,折叠有之,重合有之,褶皱错落,参差不齐有之,事段和层面边界的轮郭清晰,可以一...

  • 文化的探索和消费香港当代散文的文化分期:1970~80年代

    作者:陈德锦 刊期:2004年第06期

    1970~80年代,香港散文作家的职志由文化播种者变为文化探索者.随着文化工业的兴旺及文化批判的持续,香港当代散文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局面.

  • 底层命运的寓言化表达——评阎连科长篇小说《受活》

    作者:王春林 刊期:2004年第06期

    在世纪初的当下中国,底层命运面临着如何被言说表达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命题的问题,而《受活》则正是这样一部对于底层命运进行了真实艺术表达的优秀长篇小说.《受活》以一种寓言化的表达方式,运用一种本土化的语言叙事策略,在对底层命运进行成功艺术表达的同时,也近乎完美地传达出了作家对于现代化问题一种深刻的质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