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6-107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_葛亮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_鲁迅研究、教育学研究、文化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674-5310
国内刊号:46-1076/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海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45
总发文量:2552
总被引量:4071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10.0411
立即指数:0.0031
期刊他引率:0.9822
平均引文率:10.8567
  • 海外学者冲击波——关于海外学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讨论

    作者:程光炜; 孟远 刊期:2004年第03期

    程光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学者出版的一些成果,开始形成新的景观和学术的增长点.像李欧梵的鲁迅研究、现代性研究、上海都市文化研究,王德威的晚清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刘禾对跨语际文学、文化现象的探讨,孟悦的"红色经典"研究,黄子平对革命*叙事*小说的讨论,唐小兵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的再解读,以及陈...

  • 天地之子——林语堂综论(下)

    作者:王兆胜 刊期:2004年第03期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价值和意义,他足以可与鲁迅、周作人、胡适、老舍等量齐观,但长期以来他却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林语堂最突出的贡献是作为"天地之子"存在的,这不仅表现在他自山乡走来,形成了"高地的文化观";也表现在他率性自然、天真童稚的个性与情趣;还表现在他与众不同的人生智慧、思维方式及其文化选择.

  • 茅盾与尼采哲学

    作者:顾国柱 刊期:2004年第03期

    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茅盾,青年时代多次发表文章介绍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根据'五四'时期的实际需要,特别强调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还十分重视尼采的超人哲学与权力意志说.他对于尼采的理解别有天地,常常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代表了当时中国研究尼采的最高水平.茅盾以开阔的视野,以'为我所用'的精神借鉴尼采哲学,充分体现了他...

  • 借鉴·继承·融合·创造——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对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影响

    作者:杨迎平 刊期:2004年第03期

    作为世界三大戏剧理论的斯坦尼体系、布莱西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实际上有许多相融的地方.如对现实主义的共同追求,注重表演的真情实感,寓教于乐等等.这三大体系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焦菊隐融斯坦尼与梅兰芳体系于一身,创立中国自己的演剧学派,黄佐临则把布莱西特和梅兰芳结合,创造出既现代化又民族化的中国戏剧形式,徐晓钟融会...

  • 20世纪中国文学人性轨迹概述与展望

    作者:裴毅然 刊期:2004年第03期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人性基本沿着'文以载道'的历史惯性运行于社会性一翼,1930年代朝自然性稍稍拐弯,很快又重回社会性,直至1990年代才最终完成对自然性的确认,人性范畴才逐渐得以明晰.文学中的人性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权,唇齿相依呼吸与共.人性理论的多元开放不仅为文学撑开了天空,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精神重塑是21世纪中国文学人性必须面...

  • 叙事的源起和欲望介体的场景化——蒋光慈前期革命小说读解

    作者:陈红旗 刊期:2004年第03期

    蒋光慈在其前期革命小说创作中,实际上已经阐明了革命及其叙事的源起,设定了后期小说中革命者的主要内质,缘此不断地衍生出相关的主题、模式和人物,而叙述中的背景城市--上海,则被作为欲望介体,它不但是作者将主体观念转化为小说文本的中介,也是向世人展示特定时期内革命理念发生作用的表征性历史场景.

  • 论文学史新思维

    作者:温奉桥; 李萌羽 刊期:2004年第03期

    文学史的现有状貌,归根结底是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造成的,论文立足文学史实践,力倡一种复杂性整体思维,来取代目前文学史研究的简单性还原思维,从而,在一种新的历史视野中,建构文学史的新结构、新形态.

  • 在历史容量和想象空间中激活的火凤凰——论熊召政的历史小说《张居正》

    作者:普丽华 刊期:2004年第03期

  • 对绝望情绪的抗争——《秋夜》象征形象的涵义

    作者:杨永红 刊期:2004年第03期

  • 论余光中新古典主义诗学的特征

    作者:黄海晴 刊期:2004年第03期

    论文从文化层、形式层和意义层三个层面揭示了余光中诗学的新古典主义特征.余光中诗学有着古今中西文化宽广、多元的视野,但民族文化的"寻根"是他的诗学文化层的核心;余光中诗学的审美形式观有着开放自由的空间,但很强调形式的锤炼和凝定;他的诗学注重永恒美和现代美,但强调的是历久弥新富于人学内涵的精神.

  • 当代苏联文学的“天人合一”

    作者:韩捷进 刊期:2004年第03期

    在当代苏联形成了一股"生态学"题材的创作思潮,在"生态学"题材的描写中,流灌着"天人合一"的审美意识."天人合一"这一东方传统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当代苏联文学中注入新的内涵,呈现出现代性、全球性之特征.

  • “五四”女性文学的现代性体验特征

    作者:王志萍 刊期:2004年第03期

    文章通过对现代转型期女作家创作的综合考察,分析了"五四"女性文学三个方面的现代性体验特征,即女性意识复苏的悲剧体验、自我认同的迷惘体验和融入社会的焦虑体验,试图寻找一条较易进入"五四"女性文学的有效途径.

  • 女性写作的自身骗局——九十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片谈

    作者:高彦 刊期:2004年第03期

    女性作家在写作中一度丧失自我,在体制、观念的双重扩张、碰撞中,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搭着创伤的记忆,接受了个性酣畅淋漓的洗礼,个人化成为她们引以为豪的醒目标志.然而,非凡的解放与繁荣之下,潜伏着的不过是男性主流文化同谋的骗局.

  • 突显技术构成:王安忆的小说意识

    作者:颜琳 刊期:2004年第03期

  •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流派问题(下)

    作者:刘锡诚 刊期:2004年第03期

    在回顾和梳理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着流派,存在着或存在过什么样的流派.笔者认为,1949年前的20世纪前期民间文艺学史上,不仅存在着流派,而且存在着不同的流派,在理论、观念、方法上,形成多元格局.这些流派是:北大歌谣研究会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文学人类学派、俗文学派、社会-民族学派、延安学派和民俗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