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iya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杂志简介:《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142/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计算机应用研究、经济学、体育赛事研究、实用设计技术研究、生物实验技术与物理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贵州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贵阳学院
国际刊号:1673-6125
国内刊号:52-1142/N
全年订价:¥ 208.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9
复合影响因子:0.43
总发文量:1773
总被引量:2016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7.4
立即指数:0.0053
期刊他引率:0.9158
平均引文率:6.5266
  • 王艮对王阳明心学的独特贡献——兼及若干相关问题

    作者:李承贵 刊期:2019年第06期

    信奉阳明心学而感叹知之者甚少,于是身着异服,驾一蒲轮,由南而北讲说不倦,宁可遭人嘲讽,亦毫无惧色,此非"以身殉道"之境界?体恤阳明讲学及事务繁杂、劳累,于是设法旦夕陪侍阳明左右,勤勉启蒙学者而毫无怨言,此非"尊师重道"之品质?忧心同门及求学者不能安心切磋交流,于是致力阳明书院的筹建,周旋其中而乐此不疲,此非"学术乃公器"之胸怀?期待阳明...

  • 阳明后学在北京讲学活动述论

    作者:陈寒鸣 刊期:2019年第06期

    阳明后学承继阳明重视讲学,以为不讲学不足以明道的思想精神,以讲学为事、以讲学为乐,遂使中晚明的心学思潮与讲学运动密不可分。讲学兴盛,使得心学思想风靡一时,轰动朝野。而京师乃明朝中枢,阳明后学在此频频举兴讲会,有的参加者达数千人之多,这当然有力扩大了阳明心学的影响。

  • 道德觉悟与道德行动的源初相融之在——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之道德——生存论意蕴

    作者:郭美华 刊期:2019年第06期

    传统上从认识论角度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理解,湮没了其更深的意蕴。在道德-生存论上并涵摄认识论理解,阳明知行合一说呈现出三层基本意蕴:一是从源初绽放而言,知行合一是生命觉悟与生命活动的源初浑融一体;二是从觉悟之知(知)与切实之行(行)二者的展开过程而言,两者绽现为动态的统一;三是强调觉悟之知体现为身心意知物的整体一物,切实之行表现...

  • 作为人格存在的良知:王阳明论未发已发——兼论与朱子中和说之区别

    作者:段重阳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阳明那里,"未发"是伴随着"已发"而给出的。"未发"作为一种根本性的"能",意味着人格存在的整体和意识行为的自身同一,这种"未发"只能够在"已发"的进行中伴随着给出自身,并且意味着一系列已发活动的统一。这种统一意味着"未发"必须经由"已发"而实现自身的变更,即致良知工夫只有在每一个"已发"处实行才能实现"未发"的整体转变。

  • 黄道周论朱王异同——以《王文成公碑》等三文为中心

    作者:郑晨寅 刊期:2019年第06期

    黄道周生于朱子施政讲学之邦,又与平和、阳明颇有渊源。其《王文成公碑》认为朱王一脉相承:《书王文成公碑后》揭示阳明之学源自于践履;《〈王文成公集〉序》则盛赞阳明事功,寄托士人理想。黄道周身处明清易代之大变局与理学、心学交汇碰撞之际,他引"致知"释"良知",强调践履,主张经世致用。其论"朱王异同"既具有学术思想史的意义,也颇具时代与地...

  • 主敬与尚诚:比较视域下朱熹与王阳明的童蒙教育观

    作者:林孝斌 刊期:2019年第06期

    作为古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朱熹和王阳明分别着眼于"主敬"和"尚诚"的作用展开分析,从而开显出不同的童蒙教育观。简略而言,前者主张通过"整齐严肃"的外在型塑方式培养儿童的"敬"意识,但容易忽略儿童的内心真情;后者在"诚"中指向自身内心,力求尊重儿童自身的自然性情,提倡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顺性予以教化,使得理情一致,但易轻视外在规范的形塑作...

  • 权利新论:马克思劳动权利论刍议

    作者:郑小伟 刊期:2019年第06期

    作为解答权利问题的真理,马克思权利理论立足于劳动生产方式及其决定的社会形态历史演变进程,批判性汲取以往权利学说的思想养分,科学揭示和论证了权利是人的本质--劳动的表征,是以正当利益为内在规定的历史现象,随同劳动创造人类历史而产生、嬗变,历经"原始的权利""历史的权利"走向"人的权利"形态。权利实现与劳动解放即人的解放是同一历史进程...

  • 马克思财富思想与劳动幸福理论研究——第四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学术讨论综述

    作者:吴荣 刊期:2019年第06期

    马克思哲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哲学,它总是要求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境遇探寻实现人本质复归的现实道路。而马克思财富和劳动幸福思想作为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是这一探寻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必须对之予以进一步研究。就马克思哲学本身来说,阐明其财富和劳动幸福思想,也是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并且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英汉亲属词翻译不对称研究——兼论汉英双语者的亲属分系意识和平辈亲属长幼意识

    作者:王丹; 王婷; 张积家 刊期:2019年第06期

    采用跨语言启动范式考察熟练汉-英双语者与熟练英-汉双语者的英汉亲属词的翻译不对称现象,考察他们对宗亲与外亲的亲属分系意识和平辈亲属长幼意识。实验1考察对宗亲与外亲的亲属分系意识,实验2考察对平辈亲属的长幼意识。结果发现,汉-英双语者具有很强的亲属分系意识,英-汉双语者只在语义加工晚期才出现亲属分系意识。汉-英双语者具有较为明确...

  • 汉语母语者时间隐喻的参照框架和自我朝向

    作者:汪新筱; 张积家 刊期:2019年第06期

    采用实验法考察汉语母语者时间隐喻的参照框架和自我朝向。实验1发现,98.46%的汉语被试选择"时间移动"的参照框架,选择"面朝过去"和"面朝未来"的人数并无显著差异。实验2发现,对汉语母语者而言,"面朝过去"和"面朝未来"的时间隐喻方式均具有心理现实性。整个研究表明:时间隐喻的参照框架和自我朝向具有文化特异性;汉语母语者时间隐喻的参照框架和...

  • 《蒙古秘史》的体例及散文体特征

    作者:张荣刚 刊期:2019年第06期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第一部书面古代文献,在叙事、语言方面所具有的散文体特征,是其成为蒙古族文学史上经典作品的重要原因。同时,作为蒙古民族的第一部历史著作,其纪事体例并不像汉文传统史书那样鲜明,而是具有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混合"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使其更具有文学趣味,而且也体现了《秘史》在创作过程中所受汉文化的影响。

  • 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必然性

    作者:余水 刊期:2019年第06期

    建国之初的"以农补工"奠定了农业第一的基础性位置,不同历史阶段的农业政策调整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的一贯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工业反哺农业"开启了"多予少取"的三农政策,促进了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施开启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纪元。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促使乡村振兴战略的诞生。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关系到两个一百年...

  • 文化生态视域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顾晓艳; 纳光舜 刊期:2019年第06期

    少数民族体育产生并依存于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的变化会影响民族体育的发展。保护传承民族体育,必须关注其所依赖的文化生态环境。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少数民族传统发展的文化生态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文化生态变迁与贵州少数民族体育传承的失衡现象,提出加强文化生态保护、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策略。

  • 贵州布依族传统生态文化中的当代价值——以镇宁高荡布依族古寨为例

    作者:蒋萌 刊期:2019年第06期

    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少数民族以当地乡土知识为基础,以特有的生态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共生共存,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生态文化。贵州省高荡布依族人饱含生态价值的传统生态文化隐藏在其渊博的物质、精神与制度文化当中,具有群众基础广泛、地域特色鲜明、整体多元交融的特点。传统生态文化是构建具有地域性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传...

  • “阅读、写作、翻译”三位一体的翻译写作课堂模式重构

    作者:朱玉敏 刊期:2019年第06期

    "阅读、写作、翻译"三位一体的翻译写作学课堂模式建立自2015年建立以来,扩充了翻译写作学的整体理论构架,促进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良性。但是,在实际的翻译教学中,这个课堂模式显露出了一些弊端。因此,在不断的课堂实验中对原有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良,创新,重构"阅读、写作、翻译"三位一体的翻译写作课堂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