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文范文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3 03:53:36 关键词: 中学德育教育 德育论文 德育 教育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整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素质提升、思想意识健康、心理素质不断加强等。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德育教学工作,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和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等措施,不断提升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效果。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整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素质提升、思想意识健康、心理素质不断加强等,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对整个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加强引导,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关键词:当代;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整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素质提升、思想意识健康、心理素质不断加强等,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本文展开了分析,首先分析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具体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和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等策略,希望对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1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在中学教学工作中,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体育是一项多方面的运动,在其体育运动中往往包括智慧、体质和意志以及精神等要素,对于整体的人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涉及终身体育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学阶段进行体育课堂教育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在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中,其主要包含多种特征,不仅仅是要进行体质教学,同时要进行心理教学,同时还要进行情感教学工作。如果想要将整个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更加高效,那么就必须要综合把握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特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迎来了重大的改革,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观念和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整个体育教学取得了重大进展。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有一定不足和局限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教学形式,主要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对整个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有一定不良影响,整个体育教学工作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定下降,影响整个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往往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中不仅仅包括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相关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将整个体育理论学习与整个体育运动实践结合在一起,才有助于将整个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所实现。在进行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身体运动的培养,同时要将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在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体育教学基础,借助体育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不仅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针对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德育教学工作要能够考虑到现代社会阶段的院校的办学条件和能力,对于整个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相关的办学支持力等因素,另外还要能够将其中的体育教育德育渗透与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联系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能够采取先进性的教学方式,尽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考虑在内,对于整个德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策略,进而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进行教育功能定位。

3.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老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但是其中整个学生的思想意识活动对整个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教育只有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体育课渗透德育教育时,要特别强调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3.2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

教师的自我教学能力和德育意识是对教学工作开展有着最为直接影响的因素,所以在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加强对中学教师的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样也能够提高整个中学体育德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培训方面,可以聘请相关的技术前辈和学术教授为整个培训过程进行指导,一心一意地去加强德育教学能力。以达到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效果,最终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

3.3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

现阶段,在中学校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强对团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采取教学分组的方式对整个班级或其他形式的群体进行划分,设置小组任务,对学生个体进行分配任务,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严格遵循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自律能力,以提高自主能动力,为以后在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倡导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健康意识教育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知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时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突出的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都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尤其是比赛时,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中去争取。同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加强教育和训练,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许多心理反应,在此情况下需要坚强意志克服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3.5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体育教学常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妥、服从裁判、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挑战自我,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前进的过程。随着人类的进步,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文化正在形成。在强烈的运动竞争中经常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这往往会妨碍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给受伤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和损失。所以在激烈的竞争和训练中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应当引起每个体育老师的重视。

4结语

总体来说,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整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身体素质提升、思想意识健康、心理素质不断加强等。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德育教学工作,首先要明确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中学内部体育教师的德育意识培训力度和加强对团队学习理念的培养等措施,不断提升体育德育教学工作效果。

作者:刘鼎汉 刘勇 李波 单位:中山市小榄中学 中山市华侨中学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德育教育研究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品行和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对社会栋梁之材。先做人,后做事。德育教育不容忽视。中学生处于从小孩到大人的过渡期,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在这个特殊阶段,教学者应该着重道德教育,为我国社会培养输送品德优秀的人才。中学思想品德课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乃是重中之重。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它更注重的是情感的教育而并非文字性教育。普通学科对教学工作者的要求是将书本中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而德育教育则需要教师加注情感,用心去培养。前苏联教育家马克连科说:“没有成功的德育,便没有成功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核心,更是教育的目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不足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这时候的学生本身是一张白纸,这就给予了教学工作者极大地责任与义务去书写这张白纸,教师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则对中学生的成长形成重大影响。我国中学学校目前德育教育的现状存在很大缺陷。首先,我国教育着重于应试教育,忽视德育教学。中国社会是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往往看重的是学习成绩,学校按照考试成绩好坏来划分重点与非重点班级,重用教学成绩好的教师,区分成绩高低的学生。如此教育,引发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恐慌,逼得教师、学生和家长重点都放在考试成绩上,认为成绩好就可以,只要不犯法就是好学生。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为了得到荣誉和头衔,学生为了得到奖励,使得中国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路上渐行渐远。家长也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往往忽视了道德教育。学生打架斗殴、谩骂师长同学、稍不如意自杀,或者危害他人的现象频繁出现。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道德教育的缺失与忽视。其次,基于以上原因,学校不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德育教育的专业人员缺失,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德育教育,看似简单,实际却是所有教育中最难的部分。如果人的一生价值观不明确,何以行事?所以德育教育是需要专业的素质才能进行的。然而大部分的中学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并没有专门设立德育教育的教研组,也并没有将其重视起来。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学生,青春期的学生叛逆,冲动,不够成熟,行事不够理智,缺乏经验教训,大多不能够安安稳稳地学习,不愿意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劝告,甚至故意反其道而为之。很多中学学校中,德育教育并没有专门的老师,而是由班主任代之。这是其中之一个缺陷。第三,教育方法没有创新性,方法过于陈旧老套。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往往根据书本内容,直接告知学生应该如何去做,不应该如何去做,完全没有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学生只能受到强化记忆,强制性的认定这样是正确的,那样是不正确的。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主动地思考。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并不能从中受益,根本无法将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教育,不仅仅是德育教育,都应该进行全面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道德问题时,可以根据新闻中的实际案例来要求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比如刚刚过去的高考新闻,新闻中热烈讨论的考试不理想轻生问题具体探讨,从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来分析这个案例。和学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又让学生参与中来,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案列中分析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从中认识到何为对何为错,增强学生应变能力,看清是非对错,轻重缓急。德育教育除了针对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及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外,还要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来增强时效性。教育的出发点是教授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德育教育的宗旨是给予学生精神动力,使学生明辨是非,全面发展,做人,做好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团结合作,尊师重教,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并使学生能够果断,勇敢,善良,坚强,自信,成为优秀人才。德育教学不容忽视,德育教学的考试制度不应等同于其他学科的考试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摒弃掉“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记,考试怎么考”的做法,将考试制度多元化,目的在于学生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想要得到什么。改革考评的方式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中学德育教育应当成立专门的教研小组,如没有这个条件,至少也要有专门的德育教师来进行教育指导。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结合当前社会现状,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来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的栋梁之材,作为教育者责任重大,确立“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改革死板的教学方式,充分了解中学生目前的心理活动,与学生真诚沟通,站在学生立场看待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我会怎么做”,并告知学生应该怎么做。肯定学生的正确做法,并对不正确不完整的做法加以详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应该怎么做。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参与中来,深刻认知何为对错,让学生主动帮助他人,勇敢果断解决问题,促进德育教育的进行。德育教育至关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中学生的道德培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作者:庄得顺 单位:兰州新区秦川镇初级中学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学数学教学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中学德育途径中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德育途径进行阐述,探讨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以及实施德育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德育途径

道德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中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的历史悠久,我国人民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施,探究数学教学中渗入的德育教育途径。

一、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1.依据数学历史的德育教育。

数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其发展经历了古代数学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中西数学的融合期。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出现了数学的图案或圆点,西周出现了勾股定理,甲骨文中出现了数学记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中国数学教学史的介绍,并与西方数学发展历程相比较,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我国数学发展灿烂文明的文化财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情怀的培养。

2.根据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与有关德育教学联系起来,引发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出数学发展也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

3.依据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教材是针对学生知识传承和思维培养编写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思维和知识的教育。德育教学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适当渗入德育教学思想,但是教学中要保证主要部分的实施,又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渗透。因此,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得到知识、培养思维,又能适当进行德育教学,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课前合理引导。

数学教学在课前学生预习掌握住课程知识点。教师有意识引导数学知识的历史,学生了解数学课外的知识,意识到数学在中国的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德育教育。随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的发展,数学教学模式和方式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适应数学教学,也不能促进数学的德育实施。课前备课不仅要对知识进行合理预习和规划,还要注意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

2.课堂中随机寓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中。

高中数学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主,培养学生的辩证的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在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课堂教学包括知识教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并运用到德育观念。例如,通过两个圆之间位置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得到:物质时刻能够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

3.课后小结的德育途径。

课后对数学的总结和练习,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现实。例如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有时会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选择最方便合理的方法。这和高中生对人生的选择一样,人生之路多样,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的方向,并积极坚定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三、教师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发挥着教授知识和引导学生人生观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教学知识和德育教育具有关键作用。例如,课堂教学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讲知识要准确详细,用词要简洁准确,解答问题要态度认真。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对师德的理解,展现出职业道德情操。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地影响着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力量,促进学生情感道德的培养,促进学生道德的积极发展。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和外在表现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既能促进学生刻苦学习,又能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德育途径中要注意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多种德育教育的途径,但是数学的教学作用决定了德育只是其中的较少的部分。因此,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要注意下列问题:

1.注意数学教学和德育的主次之分。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课堂中重视知识教学和思维培养,德育只是在合理的时间和情况下渗透。毕竟数学教学是知识的课堂,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

2.注重教学的实效性,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新课程要求学科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只是学科教学的附加成分,不能成为主体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保持合理性,不要牵强地加入德育教育,使数学教学出现形式超越内容、繁琐复杂的现象。

3.长期合理德育教学渗透,不能一蹴而就。

数学教学和德育教学都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通过长期进行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德育慢慢融入数学教学的课堂。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忌龙头蛇尾或者一蹴而就,不能让其成为学科教学的装饰,而应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并能长期发展,慢慢见成效的。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具多种途径,文章给出了能够实施的途径,能否实施还要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德育途径多方面实施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作用。

作者:阮艳艳 单位:安徽省太和中学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学体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入

一、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指导,履行职责,教书育人

学生德育教育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锻炼身体掌体育技术、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顽强拼搏、集体荣誉感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从而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既能顺利进行“育体”又有效完成“育人”。

(一)通过课堂常规教育对学生提出体育教学的要求,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突发事件处理等多方面的教育。

(二)利用室内课教学,多方法、多渠道、全方位地弘扬体育精神以及为国争光的动人事例,抒发爱国情怀,教育学生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爱护集体荣誉,关注国家未来和发展。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的教育。例如:在体操练习中,教育学生保护与帮助其他同学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安全和服务工作。同时提醒、鼓励帮助与被帮助的同学,只有双方积极配合,才能享受运动的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游戏和教学比赛中,教育学生积极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公平竞争,尊敬裁判,服从判罚,尊重对手,不过激。自然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高尚品格。

(四)重视学生的合理化要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创造优势条件使学生体验“我运动,我成功,我快乐”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途径渗透德育教育

现代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以身体练习为载体,完成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德育渗透的具体任务,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德育渗透任务的完成。在体操单、双杠、支撑跳跃、障碍跑等难度比较大的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对于多次失败的同学,教师要给予信任,给予关怀,耐心指导并给予学生多次完成任务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不畏挫折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同时,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

三、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利用体育学科优势,挖掘德育教育多向途径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相互信任、平等合作、勤勉自强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利用学科优势,挖掘多向教育途径,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把跑、跳、投掷、体操、球类等项目的练习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能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乐趣。教育学生无论进行比赛或游戏,都应遵从规则与规定,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培养学生爱憎分明,风清气正的人格精神。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英雄气概。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逐渐加设活动障碍和游戏难度,让参加者付出更多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在艰苦的磨炼中学会咬紧牙关拼到最后。树立顽强拼搏就能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化解学生的畏惧心理。其次,针对学生不同的身心素质,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少批评,多表扬,注重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刻苦拼搏的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得到更多的快乐。使他们逐渐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独立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自于《吉林教育》杂志。《吉林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国军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学语文中德育教育的融合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困难

“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同时也忽视了道德教育的个性规律,并且还偏离了中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就使得德育教育难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渗透。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教育越来越专注于培养人的知识,教育的功利性也越来越突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教学方式。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进行。此外,就是社会的现实性也削弱的德育的说服力,这样使得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很困难,同时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发展。总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的功利性及社会的现实性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困难。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

为了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在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合适的渗透方法,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下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1.从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写作。在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敢于讲真话,写真事和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看文章的内容,还需要透过文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思想有问题的学生需要及时找到学生本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够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达到教育的目的。

2.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

为了能够很好的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学校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彻底的改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品质。

3.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中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够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三、结束语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才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作者:张晓琴 单位:河北省城满族自治县龙须门镇中心校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化学德育教育途径

本文作者:王兴祥 单位:甘肃省灵台县新集九年制学校

化工之父侯德榜先生,从小热爱祖国,刻苦学习。留学美国十多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卢沟桥事变后,天津沦陷,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祖国。为了表示他重返祖国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他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中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没有被发现。

战争结束之后,玻尔又从溶液中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它比以前更加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忠诚。正是他们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才使他们对祖国如此热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尝试利用科学家们感人的事迹进行引导教学,这样不但能增强课堂感染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增强社会责任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对地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引起的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海平面上升;森林被过量砍伐;土地沙漠化等人为的破坏自然现象越来越多,而这些生活常识无一不与化学有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就能引导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结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让他们明确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仅能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学会用辩证法的观点去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社会现象,从而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人生观。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高尚情操教育

加强挫折教育渗透。有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自我放弃,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针对这种现象,利用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结合教材内容,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像诺贝尔为了生产大批的硝化甘油,在实验时,发生了多次爆炸事故,亲人因此死去或受伤,但他面对失败没有畏惧,没有放弃,而是更认真地思考、分析,更努力地工作,置生死于不顾,才发现了用冷水管散热生产硝化甘油的方法。把这些故事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顽强勤奋的优良品质,勇敢地面对受到的挫折,冷静地思考,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从而寻找正确的道路。

加强学生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学习,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许多化学家之所以能做出惊人的成绩,就在于他们能够自强不息,不断钻研,不怕失败,勇于创新才获得的,在化学教学中不断渗透这些优秀科学家的实例,对学生思想进行感染,就能不断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决心。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品质。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不仅影响着教师本身的行为,而且影响着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是一个人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规范实验操作,工整的板书,准确无误地使用化学用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问题,都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的最佳方式。结合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学会与他人共处与合作,是新世纪不可缺少的素质。现在学生很容易滋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娇纵习惯,缺乏合作精神,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总之,德育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只要我们努力挖掘教材,积极渗透,既传授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又不放松思想教育,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德育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要把知识学习和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地理学科作为中学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承担着这样的使命。需要在教学中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关键词:德育教育;农村中学地理教学;渗透;方法

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一门综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中学教学中的深入发展,对于像地理学科这样长期被称为是“副科”的学科重视程度在不断地加强,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切实本着素质教育的标准,认真贯彻教学的三维目标,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要重视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因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要求。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学条件较城市地区相对比较落后,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很多教师还是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在当前新课改的新要求下,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来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德育教育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就是要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落实新课改的新要求,把知识学习和德育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广大中学来说,因为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资源相对于城市地区也比较匮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念陈旧、方法单一,再加上思想的闭塞,导致旧有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还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还是核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关注;教学中还是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在方法引导、思想教育方法上关注不够。这与新课改下的新要求是背离的,所以要想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切实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德育的教育渗透其中,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学科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地理学科被认为是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双重特点,其教学内容丰富、实用性很强,可以较为容易地以学习内容为切入点来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状况、民族分布、资源储备、人口状况等重要问题后,引导学生去了解我们的国情,关注国家的发展,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了解了我国的资源储备状况,如林业发展、农村土地保有量等问题后,提醒学生要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了解了具体的知识后,才能够切实体会到责任和意识,能够达到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灵活教学来优化德育教育

新课改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地理学科具体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是在同时落实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样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优化德育教育的目标。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不仅仅需要通过文字来呈现给学生,而且能够通过最常用的地图来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当然也可以通过漫画、直观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多元化地呈现所学内容,尤其是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农村地区中学的普及大大弥补了我们单纯地依靠课本来单一给学生传递信息的不足,这样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更容易,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感染学生,进而触及他们的心灵,实现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在学生学习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的知识时,可以把我国的九八年抗洪抢险救灾和汶川地震的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使他们体会到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提高保护环境、防灾减灾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树立面对困难、互相帮助的良好精神品质。

四、联系生活来进行德育教育

相对于城市地区的中学来说,农村地区的中学虽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但也有其优势的地方,从地理学科的角度来说,农村地区的学生可能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接触得更多,更接近大自然,这不仅仅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也能够联系学生了解的生活进行德育教育。例如,近几年来我国的雾霾污染问题几乎成为了全面之痛,它不仅影响到了现在人们的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更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农村地区目前也深受其害。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小作坊式的落后生产模式、生活燃煤、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的意识;同时也要清楚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五、用学生实践来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实践也是学生收获知识、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渗透德育教育。农村中学地理教育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规范组织来落实德育教育。例如,在进行“人口”内容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定“泗洪农村家庭人口构成”的主题,组织学生对本辖区(村)部分家庭人口构成进行统计,如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外出务工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家乡人口现状,发现家乡人口存在的问题,既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维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总之,地理教师对农村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来。要时时留心,见缝插针。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要做到有心,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摆正高考分数与育人的关系。把知识学习、德育教育、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吕福平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宁远中学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管理浅谈

摘要:社会的发展给中学生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心智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他们对一些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认识得还不是很全面,诸多挑战成为中学生及其教师必须要面对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认真帮助学生找出并分析他们的问题,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挑战;引导者

中学生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字眼,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叛逆。它不同于小学生跟高中生,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同时又对教师比较敬畏,所以对教师说的话言听计从。而能考上高中的学生肯定是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的,也对自己未来有一定的规划,所以教师不用太费心对学生的管理方面。然而学生在初中这个时期,因受生理、心理以及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同时又开始迷茫。虽说中学生的心智不是特别成熟,但是他们对基本的道德认识还是知道的,只是他们在行为上怎么做还是有些模糊。教师在遇到有这些问题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引导。

一、当代中学生的“模样”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长辈的疼爱下长大,给他们足够的宽容成了长辈对孩子宠爱的一种标志。这样的环境下令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格外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他们极其希望成年人可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不再把他们当作小孩子一般对待。他们希望可以平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而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都是他人替他们决定,一旦有人采用命令式语气,他们就会立马出现反感叛逆的情绪。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随着学习范围的增大而变得更为广泛,唱歌、跳舞、绘画等活动成为了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他们追求个性,一味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

二、中学生给教师带来种种问题,教师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这把双刃剑。

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可以网上授课、网上辅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学习资料,处在信息环境下的初中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但是另外一方面,网上的信息混杂,初中生的内心比较单纯,对于这些信息缺乏足够的分辨力,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误导,误入歧途。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沉迷网络游戏,初中生自制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引导,他们容易沉迷游戏,无法自拔。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

2.自理能力差。

生活变得好了,加上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些父母对于孩子过分溺爱,有的中学生可能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用操心,这样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可能会带到学校,虽然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基本的生活能力缺乏的学生也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此外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可能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在学校互相攀比,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3.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的变化,学生之间对异性产生好感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心里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对异性产生好奇。但是如果对于异性之间关系认识错误,会导致初中生早恋。初中生年纪小,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还不成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走向正确的道路成为了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

1.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宽容意味着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但不是放任,不是纵容,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作为教师,理解学生,给他们适当的宽容,比用责骂的语句会更容易让他们改正。学生本性是善良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耐心地听一下学生的解释,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不要动不动就是惩罚,那样只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程度,也会给教师下一步教学带来阻碍。另外教师的宽容并不等于纵容,改正的机会可以给,但是学生不以为然且屡教不改者教师就应该采取一些方法对其惩罚。比如,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做一件既对其他学生有益又是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让他自信心提升。这样学生就会从潜意识里往好学生的路上发展。

2.教师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解决“早恋”问题。中学时期也是学生情感懵懂的开始,学生受各方面的影响对异性会有好感,但这种好感还不算教师所认为的“早恋”,教师应该知道中学生男女有互动是正常的现象,而且也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开始就认定学生已经早恋,正常交往也要严加阻拦,并且加以训斥,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会让事情适得其反。教师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公开与学生进行交谈。尊重学生的人格,朝着健康的方面思考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正常交往。对对方有好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么样做才是对对方好,才是为对方考虑,然后转化这种情感成为学习上的动力,双方可以公开正常交往,把对方当成自己学习上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健康顺利地渡过这段青春期。

四、结语

新课改政策的出台不仅是让学生所学的每一科进行改革,它还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学生的切身实际作为出发点,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兴人才.

作者:王淑云 单位:河北省沧县兴济中学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21世纪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从学校中培养出来。为此,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重担就落到了广大教育者的肩上。中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身上的重担更大,不仅要做好科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也是民族发展的需要,可见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而且,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对于培养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困难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和方法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发展规律都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灌输相关的知识,没有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同时也忽视了道德教育的个性规律,并且还偏离了中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就使得德育教育难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渗透。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教育越来越专注于培养人的知识,教育的功利性也越来越突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采取一些极端的教学方式。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进行。此外,就是社会的现实性也削弱的德育的说服力,这样使得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很困难,同时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发展。总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的功利性及社会的现实性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困难。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

为了能够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需要在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合适的渗透方法,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下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1.从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写作。在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敢于讲真话,写真事和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看文章的内容,还需要透过文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思想有问题的学生需要及时找到学生本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够端正学生的人生态度,达到教育的目的。

2.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

为了能够很好的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学校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彻底的改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品质。

3.开展文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中学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够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四、结束语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同时还要将德育教学贯入语文教学的始终。同时,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很好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才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作者:张晓琴单位:河北省城满族自治县龙须门镇中心校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德育教育策略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尽管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中学德育教育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弊端,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德育教育没有足够重视,认识不到位。目前,很多许多学校仍将升学率作为评价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唯一指标。从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即使有学校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地位,也被应试教育带来的短期效益所蒙蔽,种种原因导致各种德育工作无法一一落实。在德育范畴内的很多工作都无法展开,不能付诸实施。一些好点子、好创意成了一纸空文,社会中功利主义的泛滥造成了道德在生活中的低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德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德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德育没有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没有有效地解决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无疑,学校教育理应做出回应。然而,由于德育和生活社会缺乏广泛的联系,因此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讲科学,脱离实际.实用主义色彩严重,许多阐述和解释显得牵强附会,苍白无力,难以服人。德育就成了和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既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对其认同,又难促进内化。

3.在整体方法上,重“灌输”轻互动。目前.许多中学没有摆脱以说教灌输为主的陈旧模式,将道德条目当做对象性知识灌输,不注意联系当前的实际.手段单一,不灵活多样,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断了道德和生活的血肉联系,使学生难以将真正的德育知识内化为对信念的动机和热情。很显然,这种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

4.在教育主体上,重教师主导轻学生参与。在德育过程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道德教育的主体。从狭义上来看,学生似乎仅仅是受教育者。但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町以转换的。当受教育者在自我教育时,他不仅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目前,学校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仅仅看做消极、被动的客体,表现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常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榜样、奖励、惩罚等方法,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新时期中学德育教育对策

1.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提高德育教育的地位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各种信息的交流日益增多.家庭和社会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德育教育作成为了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口呈把学校、社会、家庭I二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树立大德育的观点,社会、家庭、学校联手共建与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同,是新形势对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抓好社会大环境的治理,实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的日标。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父母的言传身教随时随地教育着内己的孩子,让家长先受教育。才能使家长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表率。这样家长错误的观点和方法就能得到及时纠正,也能促进学生德育的进步。最终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地位。

2.结合学生和社会发展实际,完善德育内容和优化德育方法在教育中有一条规律是学生提出的要求通过努力有能力实现,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要遵循这一规律。如果我们在德育教育巾不顾学生实际情况、不顾个体差异,以高标准的严格要求所有学生,当学生感到道德标准只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大道理,无法达到时,这样的教育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德育教育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带来了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击,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内容,力求多样化,增强新鲜感,避免抽象讲解和空洲说教,改变学生对其乏味的现象,让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同,接触社会,回归自然,这样既能陶冶情操.得到锻炼,义能丰富生活、增长才干。在学校德育教育T作中,一定不能忽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冈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建立健全“学校一家庭一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新学期的学校教育J:作必须纳入社会这个人体系叶1,形成学校、家庭、礼会方的合力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是增强德育1作实效的重要途径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关注和支持学校的敦育工作,在弘扬社会气,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规、世界观、人,l观方面为学校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奋发I的钒同,为广人菏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一一个优良的环境。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比如家长接待H、家长会、家访等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积极争取礼会行界、各方面人”{:的支持,利用社会上各种适宜教育的场所开展一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家庭、礼会要相互配合,共同作战,拓宽教育渠道。学校德育教育应由校长负责,建立一支由党组织负责人、主管德育T作的行政人员、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组成的骨干队伍,一一_殳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索质,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增强他f『J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德育教育具有针x寸性、情感性、趣味性、方向性。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中学德育教育学习交流

老师,是每位学生走向社会、通向科学宝库的领路人。传播文明,塑造人格,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有人说,教师好比是海上的灯塔,百花园中的园丁,人生道路上引人向上的人梯。崇高的职业、神圣的称号、光荣的使命,要求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学识渊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我在教育工作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寻求适应新形势下塑造人类灵魂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用爱作桥梁,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教育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得深沉、持久。学生对老师的爱往往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写出一篇好作文得到老师的褒奖,解开一道数学难题受到老师的赞扬,碰到困难和挫折老师伸出援助之手,犯了错误老师及时给予中肯的批评和诚挚的鼓励,一桩桩,一件件,都能在学生心灵中经久不息地泛起清纯的美丽的涟漪。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建立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努力发扬学生的闪光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任何情况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吏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偏爱差生。

例如,七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上畏难,心理上自卑的弱点,针对此情况,我经常利用休息及课余时间,采取个别谈心和征询意见的办法,鼓励他们进步,还发动三人小组的同学热情关心他们,为他们的进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当经常欠交练习的同学依时缴交练习时,尽管练习是错误连篇,但我还是把它看成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在课堂上公开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课后再找他们个别谈话,严肃指出他们练习存在的问题,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并不厌其烦地辅导他们改正错误。当这些同学再次欠交练习时,我首先问的是他们对完成练习有什么困难,需要教师什么帮助。因此欠交练习的现象明显减少,对于接受能力弱、基础差的学生,教师的着眼点首先是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回答,稍复杂的问题则由优生回答后让他们复述,堂上的板演练习优先照顾差生,加强对后进生堂上的巡视辅导,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对后进生练习也面批面改,只要他们能依时改正错题的,每次练习仍然可以评定100分或优。同时在批改学生练习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写上一句带鼓励性的评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如果你再认真计算,成绩一定会更好”;“你进步这么快,老师感到很高兴”;“继续发扬”,等等。由于教师处处为后进生的转化创设了有利条件与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偏爱”,换取了后进生对自己的信任,逐步形成了一个“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良好气氛。

中学德育教育论文:浅析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德育工作,关系学生学习成败。要做好高中德育工作,关键要做好德育理念,关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关键词:德育集体活动;凝聚力;评价;手段;奖励机制

德育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看世界,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分析周围的一切,这对于一个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高中教学要创新德育理念,关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教育形式下,只有创新德育工作,才能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的重点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高中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教师德育工作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用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指导德育工作,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班级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整个班级失去凝聚力的话,那么也就失去了生气,缺乏活力的整体是不利于进步和发展的,所以说高中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集体活动的开展,切实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之间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在展现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互相学习,感受到集体学习的乐趣。比如,高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班级辩论会,找出比较热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整体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也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得班级管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

二、高中教学要完善德育评价手段,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相比较于高中的教学成绩和师德水平,高中学生的德育能力和育人水平更难评价,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价和监管,高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德育教育积极性不高,多依靠个人内生的自觉性,导致当前学校德育育人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要想提高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教师德育评价制度,调动起高中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我们初步探索从学生评价、家长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几个方面去建立德育评价体系,评价每学期进行两次,每一方面评价要有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建立起量化表。例如,学校评价方面可以从班级班风、学风的改变,班级德育活动开展的次数,开展的效果,培养学生获得德育成果,等等。家长社会评价可从学生在家庭中是否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是否孝敬老人,和睦邻里等方面,社会方面可从是否学生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乡规民约以及是否热心参加集体公益活动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虽然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有了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相信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会有整体的提高。

三、高中教学要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高中德育教学,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现代德育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高中德育教育要与家庭联合

达到家校合作,实现共赢青少年有自身的心理发展需求,但是由于社会活动的原则不同,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在家的行为受到家长的管制和限制,在校的行为受到高中教师的监督。加之初中学生要应对“中考”,大多数高中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关注点都在学业水平上,很少重视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即使高中教师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倾听学生的心事,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支持他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并加以引导,但是学生一旦回家,将在校获得的德育教育运用在家里,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而家长非要监督、学生希望帮家长处理一些家务而受到家长的斥责:“有心情帮忙做家务,还不如去学习”。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受到打击,主体性地位被剥夺,德育教育效果难以保持。因此,建议高中教师在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同时,将这种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学生的家长,力求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所处的德育教育环境都是一致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表现能够得到高中教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作者:金云云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文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