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疆学刊

东疆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Dongjiang Journal

杂志简介:《东疆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16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前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北亚文化研究、朝鲜半岛问题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延边大学
国际刊号:1002-2007
国内刊号:22-1162/C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8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883
总被引量:2198
H指数:14
引用半衰期:4.7609
立即指数:0.0694
期刊他引率:0.9152
平均引文率:11.9583
  • 中国朝鲜族社会的文化资源和发展的文化战略(一)

    作者:金强一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朝鲜族社会是一个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的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韩关系的迅速发展其文化体系的文化功能出现了爆炸性扩张的趋势,而又由于朝鲜半岛的半开放状态,朝鲜族社会的文化资源仍有很大的开发的余地.因而朝鲜族社会的文化资源具有出现第二次文化功能扩张的可能性,正由于此,构思其文化...

  • 对日本儒教特征的再诠释

    作者:潘畅和 刊期:2004年第01期

    日本虽是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但由于日本自身的文化特点,儒学文化的精髓并没有真正融化到日本民族的文化意识中并作为'优势文化'发挥作用.日本文化的精神实质形成于日本民族自己自古以来的生存方式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本这一'儒教国家'进行更为符合实际的再诠释.

  • 10-13世纪中朝日文化交流与东亚文化圈

    作者:李梅花 刊期:2004年第01期

    10-13世纪,中国文化仍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朝鲜和日本.同时,随着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中异质成分、创新成分的不断增多,日本、朝鲜对中国大陆的文化输出日益明显起来.这对东亚文化圈的巩固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中朝日三国早期西学对应及其比较

    作者:李虎 刊期:2004年第01期

    中朝日三国的早期西学对应可谓'大同小异',都对西学中的'器'之内容颇感兴趣.比较而言,中国重实用;朝鲜重学问;日本则以功利为先.

  • 论中日舞蹈文化

    作者:向开明; 李宝祥 刊期:2004年第01期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日本传统舞蹈,就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日本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从中国对日本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影响、日本舞蹈动作特征以及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作者:金基石 刊期:2004年第01期

    进行第二语言汉语教育,其历史之悠久,成果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在国际上,当首推韩国.因此,全面了解韩国汉语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韩国汉语教育史的发展机制与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从前期即三国和高丽时期、中期即李朝时期、现代即20世纪几个不同历史阶段考察韩国汉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发展机制,发掘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朝鲜半岛当代文学论略

    作者:刘广铭 刊期:2004年第01期

    在20世纪已经过去,韩国和朝鲜的当代文学各自走过半个多世纪之际,总结比较五十多年来韩国和朝鲜当代文学的发展,对加深认识韩国和朝鲜当代文学以及充分理解20世纪世界文学都是必要的.现从韩国和朝鲜当代文学的比较着手,从文学观、创作主题、创作方法及人物形象的不同三个方面,梳理出朝鲜半岛当代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

  • 朝鲜现代文学中的上海

    作者:崔一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朝鲜现代文学中出现的中国城市有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其中上海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许多朝鲜青年知识分子和文人来到上海,上海在朝鲜现代文学中成为出现次数最多的中国城市.现从形象学的角度,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虚像与套话以及城市形象语境特点加以阐诉,通过对上海的优越性和阴暗面的描述,体现朝鲜知识分子对现代化进程的认识.

  • 探析李德懋“知人论世”的诗评观

    作者:徐东日 刊期:2004年第01期

    李德懋选择诗作,特别注重诗人品行对诗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诗文是作者才、气、学、习的自然外现.与此同时,他十分注重时代环境与写作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注重诗作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 “二元论”与“后批评”

    作者:徐岱 刊期:2004年第01期

    在当今思想文化语境里,同形而上学形影相随的"二元论"观念早已声名狼籍,但这其实并没有道理.二元论与多元论的亲近关系不仅对于人文话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批评理论的建设工作尤其不能被轻视.它不仅为尼采生命美学的建构提供过思想资源,同样也为现代结构主义诗学的崛起作出过贡献.因而对这一观念的研究应该受到当代思想家们的重视.

  • 试析贾平凹审美视角转变的原因

    作者:商昌宝 刊期:2004年第01期

    本文以贾平凹自90年代以来在创作上审美视角的转变着手,分析其创作由审美向审丑转变的原因.文章主要从现代派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社会转型造成人的生存异化和个人的生存体验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了贾平凹审美视角转变的原因,并以此来透视贾平凹审丑的用心所在.

  • 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孙惠欣 刊期:2004年第01期

  • 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心理

    作者:李世业 刊期:2004年第01期

    科学的进步所引起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生产革命或经济革命,而是整个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急剧变革.在这种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剔除各民族文化的糟粕,有所选择地继承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推进民族心理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 从抗击非典论民族精神

    作者:吴明海; 马钟范 刊期:2004年第01期

    抗击非典,中华民族充分弘扬了团结统一、科学民主、改革开放、爱好和平和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其文化传统深厚,其时代主题鲜明,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秉承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最终战胜非典,而且能够战胜任何艰难困苦,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彻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下意义

    作者:杨华 刊期:2004年第01期

    网络文化研究有两个切入视角: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和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前者是一种形式上的关注,注重网络的技术性特点,使对话交流具有直接性--在线;后者是一种内容上的关注,注重网络的思想性特点,即网络内容构成的文化属性.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即从文化的角度看,互联网实现了及时交互和资源共享,使在线的每个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