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学院学报

长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长治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328/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泽潞商帮研究、历史研究、法律研究、文学与传媒研究、社会治理研究、翻译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长治学院
主办单位:长治学院
国际刊号:1673-2014
国内刊号:14-1328/Z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2305
总被引量:2423
H指数:13
立即指数:0.0276
期刊他引率:1
  • 关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思考

    作者:高波 刊期:2017年第06期

    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因此,加强对基层的调研力度、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尤为重要。文章旨在深入分析研究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存在的问题,破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政策的可操作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研究述评

    作者:万言; 周荣华 刊期:2017年第06期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主要围绕基本经验,特点与不足,整风运动与党风廉政教育,党的主要领导人在整风和党员干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当代党员干部教育的启示等方面展开。当代干部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应突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完善监督制度,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坚决与腐败作斗争。

  • 浅析山西阳曲县地方普通话的声母变异

    作者:王利; 张慧 刊期:2017年第06期

    文章采用语言学相关知识,运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阳曲县普通话声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以及r声母的拼合读音上,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其使用的社会差异和特征,其差异程度与发音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年龄越大,普通话水平越低,受教育程度...

  • 农民专业合作社益贫性分析——基于山西壶关县龙泉镇的调查

    作者:常艺波; 张伟兵 刊期:2017年第06期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功能表现为经济扶贫、权利扶贫和教育扶贫。通过对龙泉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发现,这三方面功能都受到严重的削弱,特别是权利和教育扶贫。而在经济扶贫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地租和付出劳动获得收益,对其增收有积极意义。益贫性功能弱化是合作社异化、经济效益差、监督者缺位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农民...

  • 晋东南方言谚语语义的构成及其结构类型

    作者:李金梅 刊期:2017年第06期

    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晋东南方言谚语为例,探讨方言谚语语义的构成及其结构,从而全面揭示晋东南方言谚语的语义,为方言谚语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为语汇的研究注入新的力量。

  • 山西省低碳经济命题下的哲学解题

    作者:顼迎芳; 刘小草 刊期:2017年第06期

    文章通过分析山西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哲学角度反思了生态规律的应然和必然,以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的转变作为山西经济发展的总命题,在系统论指导下提出低碳经济发展的四个子命题,以唯物辩证的思维提出在低碳经济命题下应处理好四组关系,解决好四对矛盾,运用好五大途径,通过低碳循环可持续的路径完成山西的转型和跨越,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

  • 从“辅教之书”到文化档案——五台山佛教历史文化典籍述略

    作者:朱丽; 叶玮琪 刊期:2017年第06期

    修志是五台山的一项悠久传统,文章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新时期三个时期的佛教山志讲述了政治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对接,阐明了新时期下,佛教历史文化典籍也是极为宝贵的文化档案。

  • 北朝阳城地区民众的佛教信仰研究——以南涅水北朝造像塔及许愿文碑为中心

    作者:杨宝; 马苗 刊期:2017年第06期

    北朝时期,在佞佛风气和造像风气的共同影响下,阳城地区民众广泛选择了信仰佛教,并出资雕凿了大批精美石刻。这批石刻即今南涅水石刻,其北朝造像塔及许愿文碑,集中体现了阳城地区民众对佛教的认识状况,对研究阳城地区民众的佛教信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山西民间舞蹈“背棍”与“铁棍”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玉娟 刊期:2017年第06期

    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民间舞的故乡",山西民间舞蹈艺术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其中,具有"无言戏剧"和"空中舞蹈"之美称的"背棍"和"铁棍"更是形式奇特,常常令观众叹为观止。文章在概述"背棍"和"铁棍"的基础之上对"背棍"、"铁棍"作了简介,进而从演员、动作、道具、服饰、伴奏音乐和队形五个方面对"背棍"、"铁棍"进行对...

  • 非遗视野下广东佛山“醒狮”舞的现状观察

    作者:沈轶 刊期:2017年第06期

    "醒狮"的发源地是广东佛山,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不仅充满了粤式风格,还拥有着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2006年"醒狮"作为民间舞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对于它的起源说法众多,但据文献记载佛山"醒狮"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兴起于明前期的正统年间。"醒狮"舞有驱邪避害之意,每逢年节或重大吉庆之日,都会出现"醒狮...

  • 社会变迁下非遗保护方式的再检讨——以黎侯虎为例

    作者:秦瑄 刊期:2017年第06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社会的经济、文化观念等方面发生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非遗"既是一种文化形态,又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山西省传统手工艺品黎侯虎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主要是传承人的继承...

  • 浅析赫斯顿健康自信的种族观——以“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一文为例

    作者:张艳桃 刊期:2017年第06期

    "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是一篇有关黑人种族问题的政论文,反映了该文作者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健康自信的种族观。可以从人生经历,创作倾向等方面来探究其种族观形成的原因。赫斯顿健康自信种族观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汪灏及其《游黄山纪》研究

    作者:魏娟 刊期:2017年第06期

    《游黄山纪》是清初文人汪灏所作的三十一首黄山诗。《游黄山纪》以时间为顺序,描绘了汪灏游黄山时的所见所感,这些诗不仅向世人展现了黄山的名峰、汤泉、奇松、怪石、寺庵、云海等景观,而且蕴含着诗人的赞美之情、隐逸之思、伤时之感以及人文哲思。汪灏《游黄山纪》流传至今,对黄山成为旅游名山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万物的签名》

    作者:王惠 刊期:2017年第06期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对伊丽莎白·吉尔伯特《万物的签名》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与自然主题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主人公阿尔玛经历从理性到感性回归的蜕变,完成理性与情感的完美契合,最终获得大自然的馈赠"进化论"的提出。

  • 《恩惠》:有色人种女性的身份缺失与“后种族主义”迷思

    作者:陈新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在《恩惠》这本小说中,莫里森打破了她以往作品中探讨种族问题的模式,采用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及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小说中有色人种女性的身份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她们在白人至上的男权社会中都遭受着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并且经历了身份的缺失。该部小说的出版背景与当时热议的"后种族"话题不可分离,但"后种族主义"其实质并不是种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