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学院学报

长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长治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328/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泽潞商帮研究、历史研究、法律研究、文学与传媒研究、社会治理研究、翻译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主管单位:长治学院
主办单位:长治学院
国际刊号:1673-2014
国内刊号:14-1328/Z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21
总发文量:2305
总被引量:2423
H指数:13
立即指数:0.0276
期刊他引率:1
  • 大众文化时代网络新闻中的民本思想研究

    作者:张肖艳 刊期:2016年第03期

    民本思想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但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多屈居于帝王意志之下。如今,人民当家做主,使真正意义上的民本思想得以体现。民本思想正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活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大众文化时代,个人即广大民众在信息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体现在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新闻报道与回馈中,通过探讨研究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民本思想...

  • 从孟子的家庭窥其政治理想的脆弱性

    作者:赵盼 刊期:2016年第03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孟子追求的政治理想,家国一体则是其政治构架,孟子的政治理想建立在道德之上,依据的是性善论和内圣外王的精神支撑。从修身然后齐家最后一步步递进实现王道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从孟子自身的家庭来看,作为人伦最高等级的圣人却连齐家都没有实现,更不论治国平天下,所以孟子的政治理想就显得脆弱易碎,同样支撑其理想的性善论和内...

  • 网络诈骗的刑法规制

    作者:胥献文 刊期: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网络诈骗事件引起了社会和刑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从中国网络诈骗的刑事立法沿革来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至1996年为无网络诈骗立法时期、1997年至今为网络诈骗的规制和立法完善时期。中国对网络诈骗的刑事立法呈预备行为实行行为化、犯罪主体扩充化、非纯正数额犯趋势化的特点。未来中国预防和规制网络诈骗犯罪应该注重技术防护和刑...

  • 宏观经济变量对股价指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作者:张瑜 刊期:2016年第03期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作为股票市场的重要衡量指标"股价指数"的晴雨表作用日益明显。股价指数不仅跟宏观经济因素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还跟国家政策有很强的依存关系。文章运用逐步回归法对股价指数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加项的方式,引入虚拟的政策变量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政策...

  • 精卫功能异变及信仰的区域限制分析

    作者:朱文广 刊期:2016年第03期

    精卫填海故事源于发鸠山一带的水患。由于气候变化,宋以后,精卫异变成为当地的雨神。由于布雨功能的灵验,精卫信仰被保存了下来。不过,作为雨神的精卫并不能在众多的雨神中占据优势,而士人又不关注其雨神功能。这最终使得其填海故事广为流传而雨神信仰仅停留在了发鸠山周边,未能脱离区域限制而进一步发展。

  • 明清时期上党宗族与民间信仰

    作者:陈华; 秦利国 刊期:2016年第03期

    宗族与民间信仰是目前社会史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宗族作为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基层社会自治组织必然与地方民众信仰产生一定联系。在明清时期的上党地区,宗族往往利用民众信仰来凝聚族人、教化族人,同时宗族也在民间信仰的传播、多样性上对民间信仰产生着重要影响。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可以大略看出南北宗族的差异性。

  • 云南彝族音乐与钢琴艺术的完美融合——浅析张朝《滇南山谣三首》的音乐特色与演奏

    作者:张学玲 刊期:2016年第03期

    张朝先生的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是一首民族音乐与钢琴艺术完美融合的佳作,乐曲曲风别致独特,是培养乐感和训练演奏技巧的优秀曲目。文章从作品的音乐特色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组曲的三首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可以对此曲的演奏学习提供一些有资可寻的参考或借鉴。

  • 太原民众沦陷后的社会生活

    作者:侯颖君 刊期:2016年第03期

    太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因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成为抗战爆发初期沦陷的城市之一。太原沦陷后,当地民众在日寇的蹂躏下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困苦生活。太原地区的民众在渴望救助的同时,并未被日寇的奴化政策所屈服,而是不畏日寇的威胁,积极援助红军抗日。他们在红军的领导下,英勇地与日寇周旋并最终获得胜利。

  • 长治西街回汉民族关系现状分析

    作者:贾薛飞 刊期:2016年第03期

    通过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长治西街回汉关系历来以和谐为主调,总体呈现出平等、团结、互助的发展模式。但调查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对此文章进行了分析并找出原因,提出了相应建议。

  • 顾欢《夷夏论》与宋齐之际的夷夏之争

    作者:许栋; 许敏 刊期:2016年第03期

    顾欢所著《夷夏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佛教基本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之间的异同,是佛道之争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该《论》出现后,佛道二教学者围绕顾欢所论述的问题,对佛道间的同异性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不仅使二教间的差别愈发明了,而且也对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佛道二教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三教合一思想体系的形...

  • 近代士绅视角下的基督教、教民和义和拳——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李荣 刊期:2016年第03期

    1900年前后是近代山西民教冲突最突出的时期,刘大鹏作为近代山西士绅的代表在《退想斋日记》中进行了诸多时事态度表达:对基督教被中华文化同化的自信、对教民是"莠民"的判定、对义和拳"罪证"的加诸,这些情感的背后是对社会失序的失望和焦虑。"天意使然"是刘大鹏面对变局的无为选择。

  • 《牟子理惑论》史料价值初探

    作者:邵张彬 刊期:2016年第03期

    《牟子理惑论》作为著名佛教文献,表明在佛教传入中国早期,传统士大夫在儒道思想的影响下,用"格义"的方法来学习佛教,会通儒、释、道三家关系的努力。该书在佛教初传华土时的儒释道三教关系、时代背景与思想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缺陷与不足,如书中部分情况与史实不符、对儒释道三教关系存在片面解释、佛教教义与...

  • 《金刚经》与中国古代报应观

    作者:郭映翠 刊期:2016年第03期

    善恶报应观是古代人民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非科学的看法,是我国古代一种极其普遍的社会心理。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但又深受佛教报应观的影响,并与其相融合成为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原始文化。《太平广记》中此类记载不乏其例,并且显示了报应观与《金刚经》有着紧密的联系。

  • 《项链》主题“命运说”辨正

    作者:许玉婷 刊期: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有论者提出,《项链》的主题不是讽刺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而是感叹人的命运变化莫测。命运说忽略了作者运用自由间接引语描绘人物心理的手法,也没有注意到某些《项链》中译本对关键字眼的漏译。《项链》不仅讽刺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而且讽刺她面对社会阶层之间的鸿沟所表现的天真无知,包含了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关切和同情。

  • 电影《地气》中的民俗意象

    作者:杨华丽 刊期:2016年第03期

    电影《地气》是根据葛水平同名小说创作的,它有意识地将"灯"、"鞋垫"、"红旗"、"土地爷爷"等物象与编导的主观心灵相契合,呈现出独特的民俗意象,"灯"的意象让人们思考城市与乡村、人气与地气以及人们在追逐"城市化"的过程中,自然村落的消失所带来的后果,"鞋垫"的意象让人们重新审视爱情的真谛,"红旗"和"土地爷爷"的意象引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