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195/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_翻译研究专题、法学研究、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4-3652
国内刊号:50-1195/Z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86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被引量:3936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191
期刊他引率:0.9959
平均引文率:3.7006
  • 80年代文学:新时期文学的逻辑起点

    作者:曹万生; 王方 刊期:2007年第03期

    1980年代的文学,在四个方面对整个新时期文学作了奠基:价值观上,经历了从人道主义大写的人到存在主义小写的人的探索,颠覆了“当代文学”的“政治文学”体系;方法论上,经历了从本质的人到现象的人、从古典思维到现代思维的革命,建立了新的艺术叙事体系;体制论上,经历了从体制的人到市民的人的嬗变,实现了作家队伍的非体制化与文学形象...

  • 深入和成熟: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

    作者:杨四平 刊期:2007年第03期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极为繁复,以《新诗歌》派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论与以《现代》诗派为代表的走向综合的现代主义纯诗诗论之间的论争呈现出主流风貌;而它的支流很庞杂,主要有印象主义诗歌理论批评、现代解诗学、心理原型诗歌批评、“新批评”诗歌理论批评和新诗史研究。它们的合力使得在20年代确立起来的中国新诗理论批评体系...

  • 巴赫金“躯体理论”初探

    作者:周泉根; 秦勇 刊期:2007年第03期

    巴赫金把躯体分为内在躯体与外在躯体。“我与他人”成为构建内在与外在躯体的重要参与因素。而在人与人的交往对话中,人群又共同构建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巨大躯体”。躯体和物质世界具有天然的开放性的交换关系,躯体成为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沟通的中介。巴赫金所阐释的“躯体”是一种价值向度上的“躯体”,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重要的表现...

  • 《艳阳天》:历史“当下”的主体性文学想象

    作者:王兴 刊期:2007年第03期

    《艳阳天》是中“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中的唯一的一个作为“这一个”的作家浩然的代表作,以往的文章对其解读多是以“以左反左”的惯性化价值判断,认为它是图解政策、歪曲现实的应景之作,本文试图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传统知人论世的方式,分析作为“这一个”的个体浩然在其所处时代的现代性追求的当下性中,如何以自己执著的文学想象,构...

  • 论食指诗歌的古典情怀及当下意义

    作者:尹耀飞 刊期:2007年第03期

    食指是朦胧诗的先驱者,由他开创并启示后来者的不仅是他诗歌强烈的现代性特征(个体意识觉醒与现代艺术手法),还有与之水乳交融的古典情怀。食指自幼深受古典诗词浸染,兼以时代政治抒情体式的调和,造就他诗歌中弥足珍贵的诗美品质:古典情怀。抒情传统、意境阐发、古典体式(听觉艺术)是食指诗歌具有古典情怀的三个层面,其对古典诗学传统...

  • 略论当代语境中的西藏文学景观

    作者:刘晓飞; 何志钧 刊期:2007年第03期

    西藏文学是中国多民族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以其雪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的商业文化、消费文化语境中尤显夺目。以描写西藏的三位重要作家扎西达娃、阿来和马原的艺术追求、创作风格和作品文本为切入点,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当代西藏文学的文学形态,从文化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了消费文化对其作品在生产、传播和读者接受等方面所产生的不同影...

  • 消费时代文学经典的命运

    作者:郭仙 刊期:2007年第03期

    在消费社会的新语境中,出现了大量挪用、拼凑和改写经典的现象,人们不再迷恋于经典的深度阐释,而是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表象游戏。我们应正确认识这种文化状况。本文通过分析消费文化的大众立场对文学经典的精英立场的冲击,并考察了文学经典自身的特质,认为经典化是一个复杂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应当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语境...

  • 近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作者:李银兵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研究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基于此,本文对其近年来在理论体系的建构、具体的西南民族关系以及中国西南民族和跨境民族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一番概述和展望,希冀能对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 重庆民间祭祀的精神内核及其对未来的意义

    作者:王倩予 刊期:2007年第03期

    民间祭祀作为一个地区人们精神世界的中心,它完整地再现了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历史及其思维方式。重庆民间祭祀与中国南方文化、长江文明、移民及亚洲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稻作文化、巫文化作为重庆民间祭祀的重要内核,暗示着之于未来的重要意义。

  • 湘西阳戏的源起及音乐特征

    作者:熊晓辉 刊期:2007年第03期

    阳戏是湘西地方小戏的主体剧种,经几百年的嬗变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地方戏剧的一朵奇葩。湘西阳戏的声腔源于弋阳腔,演员在表演时常常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

  • 从佛教文化看傣族剪纸艺术

    作者:马莉萍 刊期:2007年第03期

    我国傣族地区,在历史上受南传小乘佛教影响深刻而广泛,在社会中形成了全民信仰佛教的局面,使小乘佛教成为人们生活当中须臾不能或缺的元素。在这一充满宗教氛围的社会环境中,傣族剪纸与佛教紧密相联,呈现出人、佛、自然交融的特点,具有浓郁的佛教特色和深层内涵。

  • 李颀音乐诗论析

    作者:罗琴 刊期:2007年第03期

    李颀的音乐诗是空前启后的优秀之作。他运用比喻、映衬、用典、对偶、转韵等多种表现手法,着力描绘音乐的声音和意境,把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创作出有很高艺术成就的音乐诗,并且启发和影响了韩愈、白居易、李贺等人的音乐诗创作。

  • 试论明末《诗经》评点中的以诗评《诗》

    作者:张洪海 刊期:2007年第03期

    以诗评诗是《诗经》评点中的常用手法,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以后世具体诗篇或诗句来阐发《诗经》中的诗篇或诗句,从而直观地揭示诗旨、品味意境、指出创作手法、并说明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试以所见明末诸家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之处作一粗略统计与论述,初步揭示《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的面貌。

  • 《文选·与嵇茂齐书》考

    作者:丁红旗 刊期:2007年第03期

    对《与嵇茂齐书》的作者,唐时已聚讼纷纭,房玄龄、李周翰、《文选钞》、陆善经等人,各以《嵇绍集》、干宝《晋纪》为据进行考辩、论争;然而,都未能定论,仍致疑千载。本文即据各种史料,重新排查、考辨。论者以嵇绍“惺祸”而“移书于景真”,实不足据,它没能考虑嵇绍刚直、不屈的个性。赵至以“士息”的眼光看待已是太子舍人的嵇蕃,言辞...

  • 转益多师 不主一家——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及艺术渊源

    作者:张成恩 刊期:2007年第03期

    苏轼的诗歌创作在继承我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东坡体”。他的诗,既有豪放恣肆的一面。又有着平淡质朴的一面。而他“转益多师,不主一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其豪放与平淡这两类风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