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195/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社会学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_翻译研究专题、法学研究、教育研究

主管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1674-3652
国内刊号:50-1195/Z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86
复合影响因子:0.41
总被引量:3936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191
期刊他引率:0.9959
平均引文率:3.7006
  • 巴赫金的对话艺术思维及其意义

    作者:权绘锦 刊期:2005年第03期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不仅是他对文学的观念、理解、态度、看法的抽象反映,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自咸体系的表现,特别是其中贯穿的一种基干式的构架--对话的艺术思维不仅撑起了他的文学理论的大厦,而且表现出了一种对世界的独特体认与把握,一种历史视野与历史意识,给后来的文学研究者以不断的有益启迪.

  • 简单的丰富:数字“一”与中国的美学精神

    作者:杨亭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一"是简单而又丰富的,它在五个方面与中国的文艺美学有一定的关系:一是对中国含蓄、空灵、意境深远的文学风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二是对戏剧中"大团圆"的结局的创作模式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对诗歌创作中一种对比式的数字运用模式有影响;四是对文学创作中虚静的传统的形成有影响;五是对禅宗式的解读思维方式有影响.

  • 从“文本批评”到“文化批评”

    作者:李纯仪 刊期:2005年第03期

    20世纪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中最突出的转向是从早期'文本批评'到后期兴起的'文化批评'.而在这一嬗变与突破中不可忽视的是解构主义理论所起到的继承与开拓作用.其强烈的否定与批判色彩,继承了解构思路,使具有多元性、跨学科视野的'文化批评'最终成为了主流和强势话语.这一转向不仅是文学史发展的自身规律的体现,而且是文本、文化、社会背景发生重...

  • 论女性文学中“母亲神话”的颠覆与解构

    作者:林进桃 刊期:2005年第03期

    女性文学以批判男权文化为基点,凭借女性话语阐述女性经验和女性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女性自身."母亲神话"的颠覆与解构是女性文学抨击男权文化和女性自身内省的结果.

  • 论莫言的感觉与魔幻

    作者:曾利君 刊期:2005年第03期

    文学是一种充满灵性与个性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与别人相似相通的认识、表述或技巧,也有别人所不可企及和无法取代的独特感受、体验和风格,莫言的小说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同样是借鉴学习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些技巧,莫言的小说却"魔幻"得独具一格,它们既不像贾平凹的小说在鬼神精怪的叙述中获得魔幻,也不像扎西达娃的小说在神秘的宗教事象中营构魔幻,而...

  • 个人镜像里的局促处境——“个人化写作”现象透视

    作者:赵黎刚 刊期:2005年第03期

    当代文坛出现的"个人化写作"现象,逃离或摒弃"宏大叙事"、"终极关怀"的传统立场,以个体感性体验为写作资源和价值准绳.这一现象是中国转型期嬗变的社会心态在文学上的反映."个人化写作"因其极端执着于个体感性而失却超越性的精神空间,但其文本提供了对现代人普遍处境的深刻观照.

  • 新诗的语言建设——兼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新诗创作

    作者:刘丽娜 刊期:2005年第03期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新诗创作普遍存在着散文化与口语化的误区,为此应注重新诗的语言建设.规范新诗的语言,注重新诗的"诗性要求",使其新诗朝着"明朗的语言、象征的手法、中国的内涵"的方向发展.

  • 重庆文学特质的重新发现

    作者:梁光焰 刊期:2005年第03期

    区域文学必须关注本地文学的独有特征.但对于重庆文学的研究,人们却过多关注重庆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巴渝文明,把重庆文学描绘成封闭的盆地文学,从而忽略了重庆文学的突围意识和接纳意识.这是重庆文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它们成为重庆文学的生存机制和发展机制.

  • 四个角度的完美结合——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

    作者:郭芙秀 刊期:2005年第03期

  • 时代的反映与“失真的镜子”——四十年代大后方重庆报纸电影广告的抗战诉求分析

    作者:崔丽 刊期:2005年第03期

    20世纪40年代的大后方报纸上的电影广告,有着独特的广告诉求方式和文本制作.它在民族危亡的历史的时刻宣传抗战电影、传播抗战以及相关诉求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对于广告史,特别是40年代的新闻史、电影史以及大后方文化研究,都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秦始皇筑怀清台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周晏 刊期:2005年第03期

    巴清以炼丹为业,其炼丹过程充满着尝试性,对炼丹史乃至近代化学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火药的发明提供了难得的案例,但终受始皇劫持而客死异乡.秦始皇为巴寡妇清筑台,其潜在意义在于对巴清民族气节的认同.

  • 简论巴渝舞曲的音乐美学特质

    作者:易小燕 刊期:2005年第03期

    巴渝舞是巴族音乐的主要形态,对土家族摆手舞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巴渝舞的音乐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音乐传播与接受的"乐之传播及整体形式",二是音乐表达的"线的艺术与表现美".

  • 孟荀人论之比较

    作者:刘凤泉 刊期:2005年第03期

    孟子、荀子的人论都以人为出发点,以社会政治为中心,阐述了地主阶级对人和社会的系统认识.虽然在表面上存在差异,但实质上它们在政治上融汇互补,并行不悖,奠定了整个封建社会道德政治的理论基础.认识孟荀人论,有助于认识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促进民族自新自强.

  • “学衡派”研究综述

    作者:王丽平 刊期:2005年第03期

    "学衡派"研究的兴起与文化界追溯自身的"人文传统"的迫切愿望紧密相连.作为"新人文主义"代表的"学衡派"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确实占有一席之地.但仔细探求其来龙去脉却发现中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曾经确定存在的"人文传统"可言."人文主义"更多地被用于指涉传统道德等因素.

  • 信息化社会中知识的商品化——透视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

    作者:胡小冬 刊期: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