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杂志 省级期刊

Beijing Education

杂志简介:《北京教育·普教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29/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本刊关注、本刊关注_深入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百年接力,让党旗熠熠生辉、思想_理论、思想_专栏、思想_...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国际刊号:1000-7997
国内刊号:11-1129/G4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73
复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4291
总被引量:7748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3.9444
立即指数:0.042
期刊他引率:0.9866
平均引文率:1.7297
  • 北京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创新人才培养

    作者:杨楠 刊期:2017年第10期

    北京高校共开设本科专业2,079个北京高校中,教授主讲本科课程的数量共1.7万余门北京高校共举办文化学术讲座1.7万余个,高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项目2.3万余个北京高校共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57个。

  • 如何实现“高乐高”

    作者:铁铮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邓军(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对于一所大学而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所在。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让高层次人才乐于高端事业。一是要加强政策支持,让高层次人才"乐"起来。

  • 优质资源如何突破大学“围墙”

    作者:铁铮 刊期:2017年第10期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大学的功能究竟是什么?许多人重视的是教学、科研,而往往忽视了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如果真的能把社会服务当成是自己的本职而非副业,当成自己的职责、应尽的义务,而非额外的负担,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起码解决起来会变得简单。

  • 高度重视 多措并举 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工作

    作者:郑登文 刊期:2017年第10期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市委教工委坚持多措并举,构建了以"铸魂工程"、社会调研和挂职锻炼为主要平台的三位一体社会实践体系,加强青年教师对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切实增强青年教师的"四个自信"。展望未来,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仍需要在提升内涵、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完善机制等方面不断加强,力争...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实践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袁慧; 孙薇薇; 云丹桑珠 刊期:2017年第10期

    北京师范大学将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在实践砥砺中不断深化"四个正确认识",深入实施"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深耕厚植转向内涵式发展,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引导学生自觉履行青年服务国家的历史使命,形成了以日常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寒假返乡调研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格局。

  • 百舸争流千帆竞 敢立潮头勇创新——北京邮电大学暑期创新创业训练营实践活动纪实

    作者:丁丹 刊期:2017年第10期

    北京邮电大学"2017暑期创新创业训练营"奔赴位于中国改革前沿的深圳、广州两地,进行了考察学习。走访了腾讯、HAX、编程猫、喜萃等知名创新企业和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为切实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 新疆和田教育脱贫现状调查——北方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和田教育脱贫实践调研活动纪实

    作者:王静; 杨和家; 邝洪波; 杨建 刊期:2017年第10期

    每逢暑假,全国各个高校会有数千支队伍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各项社会实践调研活动。2017年的暑假,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组织了一支国情社情调研团,来到距北京万里之外的新疆和田民族地区,展开了此次实践调研活动。调研活动的缘起此次调研活动缘起于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三学生阿迪力·图尔荪尼亚孜的一次支教经历。这些年,和田地区在北京、浙江...

  • 北京服装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马胜杰 刊期:2017年第10期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校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高校发展的新机遇、新任务。北京服装学院立足办学实际,进行了"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服装服饰特色学科,到一流时尚大学"的思考和实践,在深化改革中推进"双一流"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 理工科高校人文艺术素养教育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

    作者:蔡劲松 刊期:2017年第10期

    针对理工科高校人文氛围的缺失和文化育人的缺位,提出人文艺术素养教育"文化塑造、氛围涵育、多维并举、心灵滋养"的基本理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从理念探讨、体系构建、培育人才、滋养校园等维度,探讨理工科高校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实践举措与成效经验。

  • 中国梦在高校:目标、动力与路径

    作者:于凤菊; 崔保锋 刊期:2017年第10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作为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独特主体和关键力量,当代中国高校必须从自身社会定位角度进一步明确高校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在现实动力层面,加快培育"中国梦—高校梦"的现实土壤;在实现方式层面,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探索高校中国梦实现的必然路径,才能真正将高校打造成为率先实现...

  •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奖学金评选机制考量——以P大学X学院为例

    作者:秦艳龙 刊期:2017年第10期

    高校奖学金评选机制是高校财政资助体系的一部分,公平与效率视角下探讨奖学金评选机制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以P大学X学院的奖学金评选机制为例,通过分析高校基层院系奖学金评选机制的不同选择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影响,探讨了高校基层院系奖学金评选机制选择实际操作中公平与效率的考量。

  • 高校绿色博物馆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田阳 刊期:2017年第10期

    高校博物馆是高校履行教育、文化传播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平台,应通过建设管理、教育展览的全程绿色低碳化发展,发挥在绿色博物馆建设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界定绿色博物馆的内涵外延,着重从提升硬件绿色辨识度、强化博物馆运营节能低碳、打造馆藏特色文化、推动博物馆走向开放、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对高校绿色博物馆建设的思考,并提出...

  • 构建泛在学习与贯通培养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温向明 刊期:2017年第10期

    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提出构建以"贯通培养"为核心、以"泛在学习"为支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并实践,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优化培养资源和路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作者:夏敏; 许成伟; 刘新蕾; 钟锦 刊期:2017年第10期

    北京师范大学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构建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重构了六大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广泛调动院系开设优质课程,引导学生个性化修读,并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的新特点:训练思维,提高科学素养;研读经典,传承优秀文化;重视写作,提高表达技能;注重实践,丰富人生体验,为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培养未来精英人才积累了经验。

  • 基于一流学术社团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分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

    作者:周学智; 梁永图; 姚梦竹; 王子安 刊期:2017年第10期

    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勘探对象的日趋复杂性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应更具创新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只有创新拔尖人才才能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和客观条件的局限,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综...